独龙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6.9.19党参

6.9.19.1基本概述

药材党参为桔梗科党参属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为中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也是药食同源目录品种。党参始载于清朝吴仪洛的《本草从新》,并最早作为人参替代品出现,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古代以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党参性平,味甘。归脾、肺经。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功效。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中国是世界党参的主产区和分布中心,全世界有党参属植物40余种,中国就有39种之多。主要产于中国西藏东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甘肃东部、陕西南部、宁夏、青海东部、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及东北等地区。朝鲜、蒙古和苏联远东地区也有。药用党参主要栽培于华北、东北、西北部分地区,产地多,质量差异较大,山西省素为党参之乡,其历史可上溯至唐宋时期,一直以山西长治市、晋城市产的潞党和忻州、五台产的台党、甘肃纹党、陕西凤党最为著名,被认为是最优的党参道地药材。党参是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具有悠久的人工栽培历史,全国年需求量4万吨左右,栽培面积达到上百万亩,亩产300~400千克,多年来,市场价格平稳缓升,是云南高海拔地区重要的而优选的中药材生物产业之一。

6.9.19.2品种与分布

1.品种

(1)党参。

为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西党参、东党参、防党参、防党、上党参、上党、上党人参、潞党参、潞州党、潞州党参、野党参、台党参、台参、野台参、野台党、野台党参、黄参、狮头参、中灵草根、口党、廿党参、辽参、三叶菜根、叶子草根、五台党、纹党、防风党参等。

党参全体有白色乳液及香气。多年生草本,有乳汁。茎基具多数瘤状茎痕,根常肥大呈纺锤状或纺锤状圆柱形,较少分枝或中部以下略有分枝,长15~30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灰黄色,上端5~10厘米部分有细密环纹。茎缠绕长约1~2米,直径2~4毫米,有多数分枝,侧枝15~50厘米,小枝1~5厘米,具叶,不育或先端着花,黄绿色或黄白色,无毛。叶在主茎及侧枝上的互生,在小枝上的近于对生,叶柄长0.5~2.5厘米,有疏短刺毛,叶片卵形或狭卵形,长1.0~6.5厘米,宽0.8~5.0厘米,端钝或微尖,基部近于心形,边缘具波状钝锯齿,分枝上叶片渐趋狭窄,叶基圆形或楔形,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疏或密地被贴伏的长硬毛或柔毛,少为无毛。

花单生于枝端,与叶柄互生或近于对生,有梗。花萼贴生至子房中部,筒部半球状,裂片宽披针形或狭矩圆形,长1~2厘米,宽约6~8毫米,顶端钝或微尖,微波状或近于全缘,其间弯缺尖狭;花冠上位,阔钟状,长约1.8~2.3厘米,直径1.8~2.5厘米,黄绿色,内面有明显紫斑,浅裂,裂片正三角形,端尖,全缘;花丝基部微扩大,长约5毫米,花药长形,长5~6毫米;柱头有白色刺毛。蒴果下部半球状,上部短圆锥状。种子多数,卵形,无翼,细小,棕黄色,光滑无毛。

(2)素花党参。

该变种全体近于光滑无毛;花萼裂片较小,长约10毫米,特别是叶片幼嫩时上面或先端常疏生柔毛及缘毛。根部类圆柱形,末端较细,长8~20厘米,直径约5~13毫米。根头部有许多疣状突起的茎痕,俗称“狮子盘头”,每个茎痕呈凹下点状。表面灰黄色或浅棕黄色,有明显纵沟,近根头处有紧密的环状皱纹,逐渐稀疏约占全体之半。皮孔横长、明显,略突出,长约0.3~0.8厘米。支根脱落处常见黑褐色胶状物,系内部乳汁溢出干燥所成。质稍坚脆,易折断。断面皮部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色。气特殊,味微甜。以根条肥大、粗实、皮紧、横纹多、味甜者为佳。主产陕西、甘肃。

(3)川党参。

有乳汁。植株除叶片两面密被微柔毛外,全体几近于光滑无毛。茎基微膨大,具多数瘤状茎痕,根常肥大呈纺锤状或纺锤状圆柱形,较少分枝或中部以下略有分枝,长15~30厘米,直径1.0~1.5厘米,表面灰黄色,上端1~2厘米部分有稀或较密的环纹,而下部则疏生横长皮孔,肉质。茎缠绕,长可达3米,直径2~3毫米,有多数分枝,侧枝长15~50厘米,小枝长1~5厘米,具叶,不育或顶端着花,淡绿色,黄绿色或下部微带紫色,叶在主茎及侧枝上的互生,在小枝上的近于对生,叶柄长0.7~2.4厘米,叶片卵形、狭卵形或披针形,长2~8厘米,宽0.8~3.5厘米,顶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或较圆钝,仅个别叶片偶近于心形,边缘浅钝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

花单生于枝端,与叶柄互生或近于对生;花有梗;花萼几乎完全不贴生于子房上,几乎全裂,裂片矩圆状披针形,长1.4~1.7厘米,宽5~7毫米,顶端急尖,微波状或近于全缘;花冠上位,与花萼裂片着生处相距约3毫米,钟状,长约1.5~2.0厘米,直径2.5~3.0厘米,淡黄绿色而内有紫斑,浅裂,裂片近于正三角形;花丝基部微扩大,长7~8毫米,花药长4~5毫米;子房对花冠言为下位,直径5.0~1.4厘米。

蒴果下部近于球状,上部短圆锥状,直径2.0~2.5厘米。种子多数,椭圆状,无翼,细小,光滑,棕黄色。花果期7~10月。

2.分布

(1)党参。

产于中国西藏东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甘肃东部、陕西南部、宁夏、青海东部、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及东北等地区。朝鲜、蒙古国等也有。生于海拔1560~3100米的山地林边及灌丛中。中国各地有大量栽培。喜温和凉爽气候,耐寒,根部能在土壤中露地越冬。幼苗喜潮湿、荫蔽、怕强光。播种后缺水不易出苗,出苗后缺水可大批死亡。高温易引起烂根。大苗至成株喜阳光充足。适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而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用种子和芦头繁殖,多用种子直播或育苗移栽。花果期7~10月。

(2)素花党参。

分布于四川西北部、青海、甘肃及陕西南部至山西中部等地。甘肃、陕西、青海及四川西北部为“西党”的主要来源。西北产的党参和素花党参统称为“西党”;甘肃文县、武都、舟曲产者称“纹党”;陕西凤县、太白、留坝和甘肃两当产者则称“凤党”。四川平武、南坪、巫溪、松潘产者称“晶党”。生于海拔1500~3200米间的山地林下、林边及灌丛中,生物学特性与党参相似。用种子和芦头繁殖,多用种子直播或育苗移栽。花果期7—10月。

(3)川党参。

分布在陕西南郑、洋县、镇巴、石泉、紫阳、安康产的党参称为“汉中党”,平利八仙镇产的称“八仙党”;湖北恩施地区产的称“板党”。此外,贵州北部毕节地区、湖北西部也有栽培。商品原称单枝党、八仙党。因形多条状,又称“条党”,生于海拔900~2300米间的山地林边灌丛中,喜温和凉爽气候,耐寒,根部能在土壤中露地越冬,大苗至成株喜阳光充足。适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而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栽培。用种子和芦头繁殖,多用种子直播或育苗移栽。花果期7~10月。

6.9.19.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党参在栽培地进行常规选留种,在选择繁殖材料时注意选择有效成分高含量,植株地上部分发达,抗性强,生长快的单株或群体作为繁殖材料。

1.播种育苗

党参可用种子有性繁殖,也可以用芦头无性繁殖,但一般情况下用种子繁殖,育苗后移栽,或用种子直播,用种子直播一般生长年限比移栽略长,质量较好,但是产量低,不易采收,故一般不采用直播方法栽培,多采用育苗移栽方法栽培效益明显。

(1)浸种催芽。

播种前进行温汤浸种和催芽,可使党参种子提早发芽。即用40~50℃温水浸种10~20分钟,边搅拌边放入种子,然后将种子包于纱布中,用清水洗数次,再置于15℃~20℃的室内沙堆上,每隔3~4小时用清水淋洗1次,5~6天种子裂口或露白时即可播种,发芽率可达85%。

(2)育苗移栽。

育苗地要选肥沃、背阴地块,精耕细耙,使土壤细碎疏松。有条件的施腐熟堆肥和草木灰做基肥,无上述肥的每亩可施磷酸铵或复合肥50千克作基肥。育苗春播和秋播均可,以秋播为好。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播前在整好的地上按1.2米宽开墒,条播和撒播均可,将种子拌成种子灰,均匀播于墒上,条播亩用种量0.5~1.5千克,撒播亩用种量1.0~2.5千克。播后覆盖1层薄土,以盖住种子为度。播后要注意适当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种子发芽出苗。有条件的播后最好盖一层麦草、玉米秆或树枝等覆盖保湿,出苗后揭去。

出苗后要精细管理,适当施稀薄的人畜粪水提苗。苗高5~7厘米时要除草间苗,每隔2~3厘米留苗1株,以后见草就除。育苗每亩可移栽5~8亩。党参育苗1~2年即可移栽。

2.移栽

(1)选地整地。

党参药用部分是肥大而长的主根,故宜栽培在土层深厚、腐殖质多排水良好的土地,不喜强烈阳光,故栽培时需选择背阴坡或半阴半阳的地方。一般以富含腐殖质的山地砂壤土或夹沙土较好,以pH值为6.5~7.5、土层深厚、较肥沃、结构好、易耕作的土壤为好。黏性过大的土壤和容易积水的地方不宜栽培。选用生荒地或休闲地栽培,把冬季所选地块上的灌木杂草,铺于地面焚烧,翻入土中作底肥。选用熟土栽种的,宜在播种或移栽前深耕1次,将基肥翻入土中,清除杂草石块,然后耙细整平作厢。不宜连作,连作影响党参的产量和品质。

(2)施基肥。

党参需要的肥料以熏肥、屋土、骡马粪、猪粪为最好。如果在坡地或新开荒地,牛粪不宜上地,因其最易生核桃虫。亩施圈肥2000~3000千克,磷酸二铵20~30千克,过磷酸钙30~50千克,然后翻耕、耙细、整平做成平畦。宽3~5米,长度依地形而定。移栽定植地要求向阴。山坡地种植多不做畦,顺坡面整平即可。

(3)大田移栽。

移栽期多在秋季倒苗后或春季萌芽前。高海拔山区也可采用育苗2年再移栽。移栽前将秧苗挖起,捆成30~50株的小把,放在荫庇潮湿的地方,以防晒干,挖起的秧苗最好在当天栽完。如需进行远途运输,将党参苗用木箱或纸箱包装,装箱时芽胞朝里,根部面向箱壁,以免途中颠簸损伤芽胞,运回后不能当天栽完要进行假植。如果发生苗干时不要浇水,应埋入湿土中1~2天,秧苗即可复原,千万不可洒水,以防损坏。若春栽过晚,党参小苗已出土,移栽时需将茎叶露在土外,栽后及时覆盖山草或稻草、麦秸,然后浇水,待3~5天缓苗后再将覆盖物撤除,浅松表土。如果当年用不完(指秋季移栽者),可在地内挖100厘米多深的地道,把参一把一把地放入地道,放一层参秧盖一层湿土,最后上面盖35厘米厚的土即可,以防冻坏,但亦不可过深,以防受热而烂,第二年春天即可栽种。

在整好的墒上移栽行距20~23厘米、株距6~10厘米左右。栽时,视秧苗长短,在厢上开深浅15~20厘米的沟,将苗斜放沟中,尾部不要弯曲,覆上约5厘米细土,踏紧后再覆土与墒面平。并每两到三天浇一次水,直至小苗成活。在较高山区秋季移栽,其芦头应在土面以下7~8厘米,以防冻害。有些高山区采用育苗2年再密植移栽,亩产量较高,此法可适当推广。春播宜早,不宜迟,早播苗早齐,根系扎得早,抗旱能力强;秋播不宜太早,否则种子萌发出土,易被冻死而影响第二年生长。

(4)地膜露头栽培。

沿地埂边按行距50厘米放线,在地面表土上用平铁锨铲出深5厘米左右、宽50厘米的平沟,将所铲土均匀平放在沟的另一边,将种苗头朝沟的两边(即苗头朝外,尾对尾)平行摆放,株距4~5厘米,保持苗头在所放线外1~2厘米摆满2排后,用上一工序铲出的表土均匀覆盖于前排摆放的种苗上,覆盖苗身4~5厘米,露出苗头。再在与平沟垂直的方向挖深10厘米、长50厘米的浅沟,将地膜一头埋入压好,边拉地膜边压土,苗头部位压土2~3厘米,使地膜两边与挂线相齐(苗头正好在地膜外1~2厘米),完成第一行移栽后留10厘米小沟,开始移栽第二行,以此类推。

3.田间管理

(1)间苗补苗。

直播的于春季苗高5~7厘米即可间苗,每隔3~5厘米留1株,如有缺苗或死苗要及时补栽。补苗可用小竹棍插入土中,扎个小孔,将苗放入,覆土压紧即可。

(2)中耕除草。

党参幼苗最怕草荒,因此要经常检查,见草就拔。不论水旱地均须除草,出一株拔一株,保持地内无草,特别注意提倡“从小治草”,不能和庄稼一样按部就班,也不限制固定锄几遍。直播与移栽的均应结合间苗与补苗进行拔草,因为苗小不能中耕。秋季苗枯萎后,应用小锄在行间浅锄,同时培土。播后第二三年春、秋季都要锄草。

(3)追肥。

春季除草后亩施入畜粪水加适量尿素提苗,秋季亩施磷酸铵或复合肥10~15千克,结合中耕培土将肥翻入土中。

(4)排灌。

定植及栽培成活后,要少浇水,避免过湿。雨季要注意排水,以防积水烂根。

(5)设立支柱。

党参蔓茎较长,若任其生长,则藤叶重叠,阻碍阳光透射,空气不流通,不但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而且易感染病害。因此,在有材料的地区,当苗高30厘米左右时,用竹竿或树枝插入行间,使茎蔓缠绕其上,茎蔓过稠的地方可适当疏枝,以利通风透光。无材料的地方,也要有计划地留一些植株高大的草本植物作天然支柱,供蔓茎攀缘。如不采种可不搭架,茎蔓30厘米以上时随时割除,以利参根生长。

(6)打尖。

打尖一般在夏季进行,不论一年生或二年生的纹党参,长至15~25厘米左右时要打尖,这样可促进根系的生长,如需要采种的参苗,不能打尖。对于大面积种植的党参地块,应组织农户尽快完成打尖。

(7)防寒。

在高寒地区,由于气候寒冷,冬季要注意防寒,特别是在早春缓阳冻较为严重,因此秋季要在植株枯萎后,搂除残茎,盖防寒土或防寒物,预防冻寒。第二年春季苗返青时撤去。

4.病虫害防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

(1)锈病。

在多雨潮湿季节易发病,主要为害叶片。病部叶背略隆起,呈黄褐色斑状,后期表皮破裂,并散发出锈色的粉末。植株感病后叶片枯黄而死。防治方法:选择不过分潮湿的地块栽培,注意排水;设立支柱;忌连作,实行轮作,及时拔除并烧毁病株,病穴用石灰消毒。收获后清园,消灭越冬病源,用1.75千克/亩五氯硝基苯进行土壤消毒,发病初期,选用9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或95%敌锈钠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600~800倍液等喷雾防治。

(2)根腐病。

低温及多雨季节易发病。雨水多时易引起根部腐烂。主要为害2年生以上植株,病株先从芦头腐烂,直到须根和侧根变黑褐色,枯萎而死。防治方法:处理病根残株,实行轮作,忌重茬;播种前认真选种,剔除病种,进行种子消毒,用健壮无病虫害的党参植株作移栽种苗;注意排水;发病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浇灌根部。

(3)紫纹羽病。

须根先发病,然后感染到主根,病根根表出现紫红色绒线状菌索,最后布满整个参根,使参根由外向内逐渐腐烂或糜渣,最后参根变成黑褐色的空壳。7月上旬开始发病,8月为发病盛期,病害在田间为害的时间较长;夏季高温多雨季节,为害较重。防治措施:培育无病参苗;用4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处理土壤,每平方米浇灌5千克;移栽前,可用40%多菌灵胶悬剂300倍液浸泡参根30分钟,稍晾干后栽植。

(4)白粉病。

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5)斑枯病。

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病残体,焚烧或深埋,减少初侵染源进行预防。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1500倍液、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800倍液及78%波·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

(6)灰霉病。

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发病初期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1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嘧霉胺悬浮剂6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

(7)虫害。

主要有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为害根部。可用50%辛硫磷乳油等进行毒铒诱杀。防治方法: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0.50千克,对水5千克,拌入10~20千克油楂,翻地前撒入,随撒随翻,以防降低药效。并用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浇灌根部周围土壤;施用的粪肥应充分腐熟,并以经高温堆积灭菌者为佳。蚜虫为害幼苗时,选用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0.3%苦参碱水剂500倍液,7~10天喷雾1次。红蜘蛛会为害幼苗及成植叶片,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2500~3000倍液、43%联苯肼酯悬浮剂20003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

5.采收与加工技术

(1)留种。

育苗移栽党参,当年便可收获种子。直播田党参一年生植株虽可少量开花结果,但瘪子多,播后不易出苗或出的苗长势弱,因此不宜作种。2~3年生党参植株开花结实多,籽粒饱满,产量高,质量好,育的苗生长健壮,宜作种用。9—10月,当果实表面由绿色变成黄色时,或红紫色部分开裂,种子变为浅褐色时即可采收。可将地上部分割回,入场晒干后,用木杈抖打脱粒,亩产15~25千克。若大面积留种,可在绝大部分种子成熟时一次性采收,晒干脱粒,置于干燥通风处贮存。陈年种子不能作种用。

(2)参根采收。

党参直播田一般三至四年收获;育苗移栽的,生长二年即可收获,但也可于移栽后第二年即三年生时收获。采收季节,可从秋季党参地上部分枯萎开始,直到次年春季党参萌芽前为此。以秋季采收的粉性充足,折干率高,质量好,同时秋天采收时间长,气温较高易于加工。一般宜选晴天,人工挖取,先除去支架、割掉茎蔓,然后要刨出全根,避免伤根和断根及浆汁外流,形成黑疤,降低质量。

(3)加工。

挖出后抖去泥土,首先进行分条,按长短、粗细,分为大、中、小条,分别晾晒。晾晒至柔软状态,一把一把地用手顺搓,如参梢太干时,可蘸些温水,使上下湿度一样,捆成0.5千克左右的小把,再晾晒,晚上收回再顺搓,反复2~3次,使党参皮肉紧贴,充实饱满并富有弹性,晒至八九成干后即可收藏。党参富含糖类,味甜质柔润,夏季易吸湿、生霉、走油、虫蛀,根头上疣状突起的痕及芽或枝根折断处尤易发生,因此必须贮藏于干燥、凉爽、通风处。如遇雨天,可用60℃文火烘干。一般亩产干品100~150千克,折干率30%~35%。收获的党参一般分大、中、小3级,把大、中两级水洗加工,小的可加工入药,也可留作移栽种苗。党参产区也有将参根按大小分级,用尼龙绳穿成长3~5米的串,挂在事先设好的架上晒干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节约晾晒场地,有利于通风和晒干。党参以根条粗壮、质坚实、油润、气味浓、嚼之渣少、味甜、无杂质、无虫蛀、无霉变、水溶性浸出物不少于32%为合格。

(4)贮存。

置于通风干燥处,防蛀、防霉、防泛油。夏、秋季需勤查、勤晒,晒后冷却收藏。库房温度保持在30℃以下,安全水分13%~15%,相对湿度不超过75%。初加工和储藏期间严禁用漂白粉漂白和硫黄熏蒸,避免二次污染。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