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6.7.4栽培技术

6.7.4.1移栽

移栽时间结合当地雨季,一般在4—5月。起垄移栽,垄面宽80~100厘米,每垄2~3行,行距30厘米,穴距25厘米。垄与垄之间留30厘米沟,每穴栽苗2株,株与株相隔2厘米。苗子分开,直放穴内,填土、压实,覆土3~5厘米。

6.7.4.2定植

1.查穴补苗

当归栽植后到出苗需20天左右,当归苗80%出苗后,及时检查有无损伤苗、缺窝、枯萎和死苗等情况。若缺穴率达到10%时,应及时补苗。

2.中耕除草

5~6月,苗齐后,拔除垄面上当归苗旁边的杂草,用锄头对垄沟进行中耕,打破土壤表皮,使刚出苗的杂草死亡。6~7月,当归苗长到10~15厘米时,可锄第二遍草,拔除垄面上当归苗穴旁边长出的杂草,用锄头对垄沟进行深锄,将挖出的杂草拣出田间,防止杂草腐烂,造成病害,防止害虫产卵,为害药材。当归苗长到30厘米时,可锄第三遍草,宜浅锄、细锄。以后视杂草生长情况及时拔除。

3.定苗及拔除抽薹株

结合第二次、第三次中耕除草,拔除或用剪刀剪除抽薹株。第三次除草时定苗,每穴保苗1株。

4.追肥

结合中耕除草,对基肥施用不足的地块进行追肥,一般在根膨大前期每亩用磷酸二氢钾0.5千克,对水45千克,叶面喷施或者结合灌根防病,将肥料溶化在药液内,在根际进行追肥。

5.种子收集

选无病植株或田块,当年秋不挖,次年出苗后进行正常田间管理。抽薹后30~40天,即8月中旬前后,种子由红色转为粉白色时采种。由于种子的成熟度不一致,可分批采收。种子的成熟度,应掌控在种子成熟前呈粉白色时。采收时连同果梗一起收下,捆成小把,放阴凉处晾干脱粒,置于通风干燥处保管,避免受热受潮。

6.7.4.3病虫害防治

当归病虫害防治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农业综合防治措施。为达到中药材“安全、经济、有效、稳定”的要求,根据《中药材(植物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中药材在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按《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393-2020)A级执行。当归常见病害主要有腐烂茎线虫(麻口)病、根腐病、褐斑病、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菌核病、水烂病、细菌性油脉病、斑点病、病毒病等。

1.腐烂茎线虫(麻口)病和根腐病

育苗地及大田栽植前用2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 乳油(1.3千克/亩或20%乙酸铜可湿性粉剂(200~300克/亩),加细土30千克,拌匀后散于地面,翻入土中,或用5%辛硫磷颗粒剂,按3千克/亩拌细土混匀,栽植时撒于栽植穴,可兼防当归麻口病和根腐病。发病后,选用50%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每穴浇灌50~100毫升,连续2~3次。

2.褐斑病

发病初期喷施70%丙森锌(安泰生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600倍液,防效良好,并且具有较好的增产作用。

3.菌核病

发病初期,选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40%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

4.白粉病

发病初期,选用50%甲基硫菌灵·硫黄悬浮剂8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25%腈菌唑乳油2500倍液喷施防治。

5.灰霉病

发病初期,选用25%咪酰胺乳油1000~2000倍液、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50%咪鲜胺锰络合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

6.炭疽病

发病初期, 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

7.地下害虫

当归地下害虫有金龟子(白土蚕)、蝼蛄、地老虎、金针虫等,可用黑光灯、带毒鲜马粪及炒香的麦麸毒饵进行诱杀。地老虎喜好酸甜味,有趋黑光性,可用黑光灯、性诱剂、糖醋酒液毒饵诱杀成虫,用于毒饵的药剂有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50%辛硫磷乳油。发生害虫的田块,每亩可用5%辛硫磷颗粒剂10千克混细土撒施于药材植株旁。

8.蚜虫

4月,当归发芽后,蚜虫开始危害,5月,蚜虫盛发,主要危害嫩茎叶、花序,使叶片皱缩,植株矮小,还能传播病毒病。防治方法是:整地时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和蚜虫的转株寄主,集中烧毁。发生期,可用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或0.3%苦参碱水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7天喷雾1次,连续喷2~3次。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