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6.7.2品种与分布

当归属是伞形科芹亚科前胡族当归亚族的一个重要类群,全球约80种,大部分产于北温带和新西兰。中国有26种、5个变种、1个变型,分布于南北各地,主产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当归属中有很多药用植物,常用中药如当归、紫花前胡、独活、白芷等,有些种类可食用或做饮料,有的可提取芳香油。

6.7.2.1分布

1.野生资源分布

据调查,在甘肃岷县宕昌县、迭部县、漳县与礼县接壤的寺沟乡马烨林场石台山、马坞乡等地区均有野生当归居群分布,它们生长在海拔2179~2936米、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中,生长于灌木林下温暖湿润的环境中,植被类型为阔叶林,土壤为黑钙土。由于近年来中国过度开发野生当归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使其在全国的分布区域越来越少,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当归药材商品均为栽培品种。

2.种植现状

早在1500年前,当归就在岷县、宕昌县一带出产,《本草纲目》有 “当归生陇西川谷四阳(今漳县、岷县、渭源县、临洮县)的记载”,以后一些地区相继引种,主要产于甘肃南部与四川边界的岷山山地。其中以岷县的当归种植面积最大,商品习称“岷归”。从现有记载来看,当归在云南种植可能从明朝开始,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滇南本草》中有当归的记载,明朝正德年间的《云南通志》中有“当归出施甸当归山”的记载,并记载了建水、武定也有当归出产,其后明朝万历、天启年间的云南地方志中也记载了鹤庆、大理、曲靖、澄江、楚雄、昆明也产当归。1910年,云南鹤庆商人从甘肃引进当归种子,在鹤庆马厂等村试种成功,后逐步扩大到整个滇西北栽培,俗称“云归”。鹤庆、维西、德钦、香格里拉、兰坪成为云归的道地产区。2002年,曲靖地区的沾益、富源等地发展种植当归,至2004年后渐成规模。近年来,滇中的禄劝、东川,滇西怒江州也在大力发展当归种植,成为当归的新产区,其种苗主要来自大理、丽江和维西。据相关部门统计,2017年云南省当归种植面积达9.2万亩,是除甘肃以外的当归种植大省。云南当归头大、结实、味浓、油性足、挥发油含量高,尤以鹤庆县大马厂(被称为“马厂归)”和剑川县青岩头、白山母所产的归头最为著名。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当归商品主要为“岷归”或“云归”。

6.7.2.2品种

当归的栽培历史悠久,种源退化、田间表现良莠不齐等现象突出,加上药农自繁自种、无序换种等行为极为普遍,从而引起了当归抗病性差、产量下降等问题。近年来各地开展了品种选育工作,当归种质现已分化出2个农家栽培种“绿茎当归”和“紫茎当归”、8个栽培新品种(品系),但由于推广经费投入有限、农户用药习惯等原因,审定品种在实际生产中能有效推广的较少。

1.岷归1号

株高30~120厘米,幼苗期茎半直立。叶片深绿色,叶柄紫色,为典型的2或3回奇数羽状复叶。根长40厘米,主根淡黄白色,圆锥形。茎秆紫色。花顶生,白色。种子淡白色,长卵形。适宜在岷县、渭源县、漳县、陇西县、陇南市、临夏州、甘南州等地海拔2000~2600米、年降水量500~600毫米的高寒阴湿生态区种植推广。

2.岷归2号

株高30~140厘米。叶片绿色,叶柄绿色。根长40厘米左右。茎秆绿色。花顶生,白色。种子淡黄白色,长卵形。适宜在岷县、渭源县、漳县、陇西县、临洮县及陇南市宕昌县、临夏州康乐县、甘南州临潭县等地海拔2000~2600米、年降水量500~600毫米的高寒阴湿生态区种植。

3.岷归3号

株高25~108厘米。主茎淡紫色。叶绿色,叶边缘有缺刻状或钝锯齿。根长23~31厘米。花顶生,白色,未开放的花苞呈淡紫色。果为双悬果,由二分果构成,分果内有种子1枚,种子白色。

4.岷归4号

平均株高72厘米,主茎深紫色。成药期根系黄白色,平均根长28厘米。

5.岷归5号

根为肉质性圆锥状直根系。主茎、侧茎均为淡紫色,结籽期主茎高81厘米左右。花白色,未开放的花苞呈淡紫色。

6.云归1号

茎紫色,叶脉淡紫色。抗病性强,性状稳定。较适宜于云南海拔2000~3200米的冷凉地区栽培。

7.中维当归

茎、叶脉、叶柄均为绿色。较适宜于云南海拔2000~3200米的冷凉地区栽培。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