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6.6.1基本概述

云黄连是毛茛科黄连属植物云南黄连的干燥根茎,是传统中药黄连的主流品种之一,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早在汉代,中国已知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有“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的记载。此后,历代本草书籍皆有不同记述。明代兰茂《滇南本草》明确指出:“滇连,一名云连。人多不识……黄色根,连结成条。此黄连功胜川连百倍。”这说明云南黄连的功效远胜川连,被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云黄连以根茎入药,其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其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是许多常用中成药的重要原料药。其品质为全国所用黄连之冠,市场价格为全国各种黄连之首,历史上商品经销国内外,常供不应求。在中成药中,以黄连为原料的中成药品种有黄连上清丸、复方黄连素片、加味香连丸等108种。黄连用途广泛,又是出口药材之一,茎、叶及须根还可作为兽用药,其经济价值在中药材商品中占有重要位置。

云黄连野生资源分布有限,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怒江、腾冲北部与西北部的高黎贡山地区和缅甸等地。怒江引种驯化云南黄连历史悠久,早在120多年前,福贡上帕镇施底村的贾面沙、贾面比兄弟就从缅甸嘎门县科托呸阿妹龙山挖野生黄连,在福贡上帕常绿阔叶林下成功开展云南黄连的人工仿生种植,云南黄连自此被引种至福贡与贡山、高黎贡山东坡及碧罗雪山西坡一带。20世纪30年代,为了发展边疆经济,当地政府鼓励福贡、贡山当地少数民族种植云南黄连,加之当时云南黄连作为当地少数民族重要的经济来源和下层群众上缴领主的贡品、赋税,领主为了增加收入,也鼓励云南黄连种植,云南黄连在怒江地区的种植得到了较大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前,云南黄连种植面积达到3万多亩。1954年的收购量创历史纪录,达25634千克(缅甸流入的16000千克未计入此数)。

随着黄连市场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云南黄连野生资源已处于灭绝边缘,被国家列为二级濒危保护植物渐危种。从1954年起至20世纪80年代,很多地区在政府的组织下开展了多次云南黄连的大规模种植,包括维西、德钦、丽江、楚雄及昭通彝良均进行了引种。据资料显示,怒江州福贡县的云南黄连种植面积最大,占云南省黄连总贮量的67.8%,其人工野生栽培资源贮藏量占全国总贮量的90%以上。另外腾冲的明光、界头,维西与德钦碧罗雪山东坡一带也有部分栽培。据怒江州创新办的不完全统计,全州可种植云南黄连的土地资源为51850亩,其中曾种植过云南黄连的土地约40000亩,现在云南黄连种苗的覆盖面积一般为10%~25%,覆盖面积达50%以上者较少。其中,福贡上帕镇珠明林村云南黄连种植基地共引种来自中国与缅甸的5个野生居群,目前有1500亩的云南黄连种植面积,规范化种植3亩,还引进了部分味连进行种植。另外,云南福维临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合作开展云南黄连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在福贡匹河乡知子罗村建立了400亩的云南黄连种苗繁育基地,在泸水县鲁掌镇三河村建立了4000亩的混农林可持续利用种植示范基地,共收集保存了10个野生或野生栽培居群,现已筛选出2个居群,并成功摸索出一套人工繁殖及高效栽培技术在生产中应用。云黄连的人工规范化栽培、产业化发展效益明显,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