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4.9.27树莓

4.9.27.1基本概述

树莓俗称覆盆子、木莓、马林、托盘、红泡、黄泡等,属于蔷薇科是多年生落叶型的小灌木果树,又称悬钩子属。野生树莓有750余种,中国分布有210种。树莓的果实风味佳、色泽鲜艳、香气独特和营养价值高,集食用、药用和观赏于一身的经济型果树,被誉为“第三代新兴”水果。树莓的栽培起源于欧洲,十六世纪形成产业,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树莓大多数栽培品种由野生的红树莓和黑树莓驯化培育出来的。树莓栽培在欧洲和北美相对较早,种植面积广,产量也高。目前,俄罗斯、波兰、德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匈牙利的年产量均在万吨以上。中国人工栽培树莓始于20世纪30年代,由远东沿海地区引入,在黑龙江一带栽培,但是,中国野生树莓的开发和利用历史悠久,自古就有关于悬钩子属植物的食用和药用的记载。树莓栽培在中国发展缓慢,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才迅速发展起来,在野生树莓资源调查、筛选国内外优良品种、引种栽培、产品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和实践。在资源调查方面,西藏、甘肃、浙江、湖南、广西、江苏、黑龙江、吉林、云南等省先后进行了果实经济性状、营养成分、种质资源的调查与研究。在规模种植方面,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四川等省有较大的种植面积。920世纪0年代中期,中国引种、筛选出优良树莓品种和类型近20个,为以后树莓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因树莓具有独特的营养保健功能和经济效益,在国内有广阔的前景,树莓栽培对于保持水土、绿化荒山、增加山区农民经济收入、发展山区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4.9.27.2品种与分布

1.树莓品种分类和特点

树莓全世界各地栽培的树莓品种有几百个,但主栽品种不过30个。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树莓品种分类系统。现仅按其特征进行分类,而不考虑与野生种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关系。中国引进的树莓品种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群。

(1)树莓类群。

树莓类群的特点是聚合核果,花托与果实易分离。采下的果实呈帽状故又称它为空心莓类群。这一类群是目前世界上品种资源最丰富、栽培面积最大的类群。果实颜色以红色为主,其次还有黄色、紫色、黑紫色。抗寒能力较强,有些品种能抗-36℃低温。根据颜色又分为4个类型:

1)红树莓类型。果实为红色。又称为红莓。按其特性以及结果成熟期又分为夏果型红树莓和秋果型红树莓。

2)黄树莓类群。果实为黄色,又称为黄莓。

3)黑树莓类群。果实为黑红色或黑紫色,又称黑红莓。

4)紫树莓类型。果实为紫红色,又称紫红莓。

(2)黑莓类群。

黑莓类群的特点是聚合核果,花托与果实不分离,果实成熟时为实心,花托变成肉质化,故又称之为实心莓类群。果实颜色为黑色。按其特性及形态又可分为3个类型。①直立类型:茎(枝)直立;②半直立类型:茎(枝)半直立,需支撑;③匍匐类型:茎(枝)在地面上呈匍匐状。

2.主要树莓品种

(1)夏果型红树莓。

1)丰满红。由吉林农业大学等农学院从吉林市丰满乡分布的野生树莓中系统等待选育得出的品种。该品种为植株具剌、株丛较开张、枝条偏软,但高产、稳产,平均单果重6.4克,最大单果重16.3克。果实酸甜适可,略带香气,适于鲜食、加工和速冻。抗寒性强,可耐-40℃,是寒冷地区的优良品种。

2)红宝玉。来自加拿大马托巴省,由吉夫(Chief)×夏印第安(Indiansummer)杂交选育而来。植株具剌,强壮,分蘖多,果早熟果小到中等,平均单果重3克,暗红而较软适宜加工,抗病性、抗寒性较强,是冷凉地区的优良品种。

3)来未里。来自美国马里兰州,由夏印第安×桑斯(Sunrise)杂交选育而来。植株强壮,直立性强,根蘖苗多,高产。果早熟,杯形,中到大果,平均果重2.7克。果硬,亮红色,味佳,但很软。适合鲜食,并能耐多变温度,可在寒冷地区种植。

4)夏蜜。来自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晚熟,果大,平均单果重5.4克,高产,果硬而光亮,收获期很长,采果期可达50天,但不耐寒。该品种由奴卡(Nootka)×金普森(Glenprosen)选育而成,红莓特征。果呈长圆柱形,亮红色,鲜食佳品,香味适宜,货架期长,果托易于分离,对炭疽病有抗性。

5)维拉米。美国俄勒冈产业标准认定的优良品种。果大,近圆形,暗红色,稍硬,成熟早,风味佳适宜鲜食兼加工的品种。植株强壮,产量高,可用机械作业。抗病性、抗寒性较弱。

6)奇里卡藤。来自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晚熟品种,果大,平均单果重3.2克。紧密而硬,香味浓,冷冻质佳,耐寒。适用冷凉地区种植。

7)米克。来自美国华盛顿州。该品种起源于维拉米(Willameete)×考博(Cuthbert)杂交种。植株长势旺,高产,但易感病。平均单果重3.8克,亮红色,坚实,是极好的鲜食或加工品种。

(2)黄树莓。

1)秋金。来自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茎极壮,根出条多,秋果型黄莓,初生茎果成熟较旱。果中等大小,平均单果重2.7克,果较软,味极佳,可供鲜食,适宜多种土壤类型,耐寒。

2)金丰。来自美国纽约。黄色果。高产,平均单果重3.1克,味甜。耐寒。

3)金萨米。来自美国俄勒冈州。与萨米堤具有相同特点。果色金色。

(3)紫树莓。

缤纷来自美国纽约,由卡波地(Cumberland)×纽奔(Newburgh)×夏印第安杂交而成。易受冻害,果较软不宜运输。该品种是紫树莓中最优良的,茎高而强壮,具剌,产量高,晚熟,果大而软,平均单果重5.1克,为鲜食佳品。该品种是紫树莓和红树杂交种,成熟时由红到紫,在较坚硬的红色阶段,果实的含糖量达到一定的量,风味和外表较完美,并能收获,相对货架期长,适宜在较温暖地区种植。

(4)黑莓匍匐类型。

1)黑宝。是一个杂交种,果色好,风味独特。有剌。适宜加工。果大,平均单果重6.5克,几乎没有种子。晚熟,耐低温,适宜冷凉地区。

2)酷它它。匍匐茎,多剌,风味好,生长旺。鲜食为主。

(5)黑莓直立类型。

无刺黑莓。茎直立,无剌,长势旺,果大,果硬,果子外露,晚熟,便于机械采收。抗病性、抗寒性很强,适宜冷凉地区种植。

4.9.27.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1.种苗繁育技术

(1)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就是用种子培育出实生苗。但是树莓种子培育出的实生苗,变异性很大,技术要求高,所以树莓有性繁殖只用于培育新品种,生产上一般不使用。

(2)无性繁殖。

树莓的无性繁殖技术主要有分株繁殖、根段扦插、硬枝扦插、压条繁殖,以及组织培养繁殖。树莓无性繁殖品种变异性小、繁殖容易、结果早,因此生产上均使用无性繁殖来生产树莓优质种苗。树莓的这些繁殖方法各具特点,育苗者可根据育苗条件、育苗数量及繁育树莓的种类、品种等选择应用。

1)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是利用植物根上可以产生不定芽,萌发成根蘖苗,与母株分离后可形成新植株。红树莓和黄树莓一般都可采用分生繁殖。因为这些品种茎难生根,但是它的根系产生许多不定芽,不定芽不断萌发形成根蘖苗,并具有容易成活,成苗较快,繁殖简便的特点。在树莓生长季节结束后挖起植株,将带良好根系的基生枝分开,每一个带根基生枝就是一个新植株。此法消耗材料多,根条较老,活力较弱,不宜储藏,分株后应随即栽植。某些树莓品种易发生大量根蘖枝,有的品种每株可产生30~60个根蘖枝,这些根蘖枝在疏松、湿润、营养条件好的土壤中发育较好,可采集大量根蘖枝繁苗。春季,在距3年生树60厘米处适当断根促发根蘖苗,当根蘖苗长1.0~1.3米时摘心,促进根系生长,生长过密的根蘖苗要及时间除移栽。如果在夏季移栽根蘖苗,最好将叶片适当摘除,移栽后用遮阳网覆盖,这样成活率会较高。一般根蘖苗的移栽选在树莓生长季节结束后,这样成活率会很高。

2)扦插繁殖。

①根段扦插。在春季或秋季,结合老株更新及挖根蘖苗挖出水平根,将粗0.5厘米、有芽的根条剪成长8~12厘米的小段。在苗圃地挖深10厘米的沟,将根条平放在沟底,每隔10厘米放一根,上面用疏松的腐殖土填平,最上面覆一层河沙或草帘,以保持水分。到秋季,根条上可形成1~2个带良好根系的新苗。根段扦插是一种由根产生枝并形成完整植株的扦插方式。

②硬枝扦插。硬枝扦插是树莓繁殖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多数树莓品种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获得高效种苗。一般扦插季节为5—9月份。首先要准备好扦插床,上面覆盖塑料拱棚。扦插基质一般用蛭石和珍珠岩按2:1混合,没有条件的可用黑砂子作基质。扦插床铺好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消毒,再铺上黑塑料薄膜。一般较老的枝条都可作为扦插材料。将枝条剪成10~12厘米的插穗,每个插穗带1~2个芽,顶口剪平,底口剪成斜形。将插穗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浸泡消毒10~15分钟。插穗用萘乙酸或者吲哚丁酸500~1000毫克/升速蘸后扦插,插好以后控制好温湿度。一般每天喷一次水,温度太高时掀开拱棚,低时则关闭拱棚。部分插穗20天左右根部形成愈伤组织,以后逐渐长出新根,一段时间后就可以进行移栽。扦插前插穗用萘乙酸或者吲哚丁酸500~1000毫克/升浸泡12~24小时生根成苗率较高。没有条件的,可用生根粉代替,插穗蘸生根粉后扦插。硬枝扦插成苗率一般在20%~80%。

③压条繁殖。这种繁殖方法是在茎条不与母株分离的情况下,将茎或枝梢部分埋于土壤中,促进枝梢生根,同时长出新梢,新梢生长到休眠期,从母茎上分离成独立的新植株的繁殖方法。此法繁殖的新植株容易成活,成苗较快,繁殖简便,因此是一种树莓繁殖常用的方法。

有的树莓很少发生根蘖枝,但其芽易生根,基生枝先端有触地生根的特性,可以进行压条繁殖。在新梢顶芽处盖一层土或挖一条深5~6厘米的小沟,将新梢顶端弯入沟底,上盖7~10厘米厚的土,秋末腋芽就能长成新梢,并长出良好根系,与母株分离后形成一个新植株。黑莓、黑树莓、紫树莓等主要采用先端压条繁殖,其枝条顶芽既能长梢又能在梢基部生根。通常夏季新梢尖端已不延长,叶片小而卷曲如鼠尾状时即可将其压入土中,如压入太早则新梢不形成顶芽而继续生长,压入太晚则根系生长差,生根后即可剪离母体,形成独立的新植株。有些树莓也可以采取水平压条繁殖,沿基生枝伸展方向挖一条浅沟,将整个枝条弯入沟内并固定,新梢发生小根时轻轻压土,不能将叶片盖住,这样叶腋处可产生新梢,秋末与植株脱离后形成几个新植株。

2.田间栽培管理

(1)建园。

1)园地选择。选择阳光充足、地势平缓、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自然肥力高、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块建园。在山地,应修建梯田栽植(坡度不大于5°)。采用增加植被等措施,既防止水土流失,也保护树莓减轻风害和寒害。狭谷陡坡地带不适宜建树莓园。

2)整地。整地是树莓高产、稳产、优质的保证。在原产地一般在种植树莓前1~2年整地,全面深耕改土,消除杂草,种植豆科绿肥(如苕子、苜蓿)等作物,以提高土壤有机质水平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首先清除园内残存的各种果树,彻底清除树根、杂草根和裸露的石头等物。然后用推土机将地面推平,再全面深耕一遍,耕深25~30厘米,耙平。

(2)栽植。

1)栽植密度。树莓是单株栽植,1~2年后便带状成林。所以树莓栽植的最佳间距要根据种植类型和品种类型而定。红莓株距60~90厘米行距,秋果型红莓株距常用30厘米。黑树莓和有刺黑莓主要靠分枝(二次枝)结果,株距为90~120厘米。无刺黑莓株茎粗大、强壮、分枝生长旺盛,栽植株距在90~180厘米。

2)栽植前的技术处理。栽前要对苗木进行适当修剪,一般情况下根系保留10厘米,长的可剪除,不足10厘米长的根系,只修伤根、枯根、烂根,修好根的苗木,要放清水浸泡3~5小时,对干旱地区则应以生物肥水缓解剂根栽植,或用生根剂浸根用于绿叶苗栽植,栽植前可剪去绿叶70%,以减少水分蒸腾,提高成活率。

3)栽植方法。栽植时依株距挖穴,少水或缺水地区在根茎距地表10厘米处栽植,埋土厚度不超过3厘米,即覆土厚度不超于园圃内苗木原土印。栽植时将根系四周舒展,覆土踩实,最后进行灌水,做到当天栽植当天灌水,水渗后,按浅埋要求覆土。

(3)土壤管理。

树莓为浅根喜光性植物,要选择排水良好无遮挡物的平地或缓坡地种植,地下水位在4米以下,山地种植宜在浅山区、阳坡。最佳土壤为肥沃砂壤土,pH值为中性或微酸性。有的品种,在黏土,或pH值8.5左右也可适生,但对良好发育、结果率有一定的影响。树莓根系需氧性高,最忌土壤板结不透气。树莓生长期操作管理内容多,人工活动频繁,土壤肥力消耗多,容易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不足。若忽视果园的土壤管理和改良,树莓不能正常生长,失去经济意义。采用行间播种绿肥或永久性种草覆盖,行内松土除草保墒等措施,对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肥力十分有效。

(4)施肥管理。

树莓是一种蘖根繁殖力强、生长速度较快的植物,因而需肥量较大,花期前进行施肥、灌溉会使产量明显增加。肥力不足将影响树莓的产量、果实品质、果实成熟期和初生茎的生长发育。施肥的目的在于树莓需肥前通过施肥供应作物充足的营养,消除养分不足对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因此,施肥是树莓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

1)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春季4月、5月枝条萌发出后进行施肥。施肥方法是距株丛枝条基部15~20厘米挖坑或开半圆沟施入。二年生以上株丛施入腐熟农家肥5千克或二铵肥30~40克,然后用土盖严。

2)追肥。补充基肥之不足,主要是满足树莓各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追肥以化肥为主,一般分两个时期进行:一是花期结束果实膨大期在株丛基部15厘米处,施尿素20千克/亩;二是在果实采收后,施入复合肥30千克/亩,以促进基生枝木质化。

(5)水分管理。

树莓喜湿润,耐旱不耐涝,忌水渍。天旱浇水时,土壤湿度60%、深度达到40厘米即可,以适量多次为宜。原则是旱能浇,涝能排。在炎热、干旱气候条件下,灌溉可使树莓产量更高,果实更大,市场销售价格更好。树莓园土壤是否需要灌溉,取决于几个因素:一是树莓生长阶段干旱期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二是栽植品种的抗旱性能;三是园地土壤的持水能力;四是可提供水源的供水能力。

灌水时机可凭经验用手测法判断,作为是否要灌水的参考指标。如壤土和砂壤土,用手紧握形成土团,在挤压时土团不易碎裂,这表明土壤湿度在田间持水量的50%以上。如果手指松开后不能成团则表明土壤湿度太低,需要灌水。如果树莓园地为黏壤土手握土时能结合,但轻轻挤压容易发生裂缝,这表明土壤湿度较低,说明需要灌水。

(6)整形修剪与棚架。

1)棚架类型。棚架的形式多种多样,有“T”字形、“V”字形、圆柱形和篱壁形等。“T”字形和“V”字形棚架常用于商业化树莓生产园。而圆柱形和篱壁形用于家庭式园艺性栽培,具有果用和观赏的双重作用。

2)整形修剪。树莓的修剪分春剪、夏剪、秋剪。树莓出土后4月、5月份进行定枝修剪,间隔10~l5厘米一个枝;夏季和秋季进行2~3次摘心。夏季,当年新梢长到40~60厘米(根据品种特性而定)进行摘心,促进侧枝生长。秋季,对生长过旺的新梢(如红莓及黑莓类品种)进行摘心,目的是抑制当年生新梢的生长,加快新梢成熟,提高越冬能力;对结完果的母枝齐地面疏除。要求是采收果后立即进行,以便尽早改善当年生枝的通风透光条件。疏枝时不留茬,防止株丛基生枝逐年上移过快;基生枝的剪留长度以1.3~1.8厘米为宜。在入冬防寒前,对基生枝进行剪截。基生枝的密度一般经验是平均单株保留6~8枝为宜,最多不超过10个枝。

3.树莓主要病虫害防治

树莓在中国引进后种植多年,特别从高寒地区的种植情况来看,总体上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少、为害程度轻,是优良的新型果树。

(1)主要病害种类及防治技术。

1)树莓叶斑病。

①症状。主要导致植株提前落叶,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叶片全是枯斑,叶片产生环状斑点,斑点内部组织枯死但不脱落,有红色、棕褐色晕圈或无晕圈,最后整个叶片干枯脱落,严重者整株枯死。

②发病规律。该病在5月份开始感染,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更为严重,引起红莓和黑莓叶斑病的病原是不同的,而且只侵染了红莓的叶片 。病菌在被感染的枯死枝和残片上越冬。随风、雨水传播到下部叶片上。

③防治技术。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加强管理,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及纤弱枝,及时处理好地上的枯枝落叶,铲除园内和园边的杂草,以减少病源。药剂防治: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隔7~10天喷雾一次,连喷2~3次,效果较好。

2)树莓茎枯病。

①症状。起初,可在感染区看见布满细小的黑色病斑,继而在茎的侵入口下方呈环状或茎的一侧上下延伸感染。茎的木质部致病后变成水渍状、暗褐色、易纵向破裂,表皮翘起块状剥落,叶片变小,枯黄。最后整株枯死。

②发病规律。该病是为害树莓最普遍和最严重的病害。在6—8月的多雨季节发生最为严重,病株率可达80%~90%,感染从初生茎的伤口发生,如尚未愈合的剪口、茎之间的擦伤、茎的表皮受棚架铁丝磨伤和虫口等;病菌在被感染的枯死枝或残桩、地面残落物上越冬。第二年雨季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大量的发生,随风、雨水传播到初生茎上。带伤口的初生茎在年生长的任何时期都能遭受茎腐病的侵染,被感染的病区和范围越扩越大,每年周而复始地循环感染。

③防治技术。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管理,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及纤弱枝,及时处理好地上的枯枝落叶,铲除园内和园边的杂草,以减少病源。防止初生茎受伤,避免在雨水季节修剪树莓。药剂防治:花初期喷药,50%乙霉威(万霉灵)超微可湿性粉剂 1000~1500倍液,休眠期喷药,越冬前喷石硫合剂1次,春季发芽前再喷3次。

3)树莓炭疽病。

①症状。可以侵染茎杆、叶片和果实,主要感染植株茎干,开始出现紫色斑点,继而扩大并转灰,并有一红色晕圈,病部凹陷,病斑汇合,在茎上形成一个环状斑;感染从上部叶片开始出现黄白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后病部中央成灰白色,并有红紫色晕圈,有时会形成穿孔状。

②发病规律。炭疽病菌的侵染盛期为7—9月。病菌在病残体、杂草上越冬,借雨水传播。降雨是决定当年发病早晚和发生程度的决定性因素。炭疽病菌的发展要求高温高湿条件,果实成熟期就在高温季节,因此雨水就是制约因子。多雨的地区.果园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间作物或杂草丛生的果园,发病更加严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极大。一般早熟品种可避病,而晚熟品种往往发病严重。

③防治技术。选育抗病品种;标记和清除历史上严重病株,补植抗病优株。在严重病区应全部清除病株、叶、果等病源物,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消灭病源。科学管理土壤,调园林结构保持园内植株密度,合理施肥。修除树上病部,减少园内病源冬季至早春前,剪除病枝与带有病蕾,病幼果的小枝至病部以下5厘米处。摘除病叶。药剂防治:减少病菌再侵染,定期喷洒1%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轮换喷雾3~4次,喷药时间为春季新梢生长后、病害中期各1次,盛发期每月喷2次,即相隔半月喷1次。

4)树莓灰霉病。

①症状。花和果实发育期中最容易被感染。由先开放的单花受害很快传播到所有的花蕾和花序上,被一层灰色的细粉尘状物所覆盖,而后花、花托、花柄和整个花序变成黑色枯萎,形态近似火疫病。果实感染后小浆果破裂流水,变成果浆状腐烂,烂果除少数脱落外,大部分干缩成灰褐色僵果,经久不落。

②发病规律。树莓灰霉病的发病盛期为6—8月。病菌主要以菌核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夏或越冬,条件适宜时,萌发菌丝,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和人们生产活动进行传播。分生孢子依靠气流传播,从寄主伤口或衰老器官侵入致病。在低温高湿时发病严重,高湿维持时间长,发病严重。

③防治技术。选用抗病性比较强的品种;合理密植;病花和病果可造成再次传播,生长期间及时摘除病果、病花、病叶,轻摘轻拿,集中销毁,减少扩散。清洁田园是减少初侵染和再侵染的关键。药剂防治:在花初期喷洒1%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乙霉威(万霉灵)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4次。在发病盛期喷洒7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使用,每7天1次,连续喷雾2~3次。

(2)主要虫害种类及防治技术。

1)果蝇。

为害症状。幼虫在果肉内蛀食,常造成水果腐烂或未熟先黄而脱落,严重影响水果的产量和质量,有的甚至完全失去了食用价值,且果蝇繁殖力强,对空气湿度比较敏感,对晚熟品种为害较重。果蝇6—10月发生严重,体型较小,身长3~4毫米,具有硕大的红色复眼。

发生规律。每年发生约3~5代,全年均有成虫出现,在6月中旬至8月底9月初发生量最大,10月以后,随着气温降低而逐渐减少,12月至次年3月数量最少。成虫一般在早晨或下午15:00—16:00后觅食、产卵。一头雌虫可产卵400~500粒,产卵期长达一个月之久,孵化率可达85%。果蝇的生活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完全变态的发育阶段,从初生卵发育至新羽化的成虫为一个完整的发育周期,大约为10天。

防治技术。果园在落果期及时清除落果,同时对树上有虫果也应经常摘除,要采取焚烧、深埋等措施处理这些受害果实,切勿浅埋,以免其继续羽化为害。物理防治:①红糖毒饵。在90%敌百虫的1000倍液中,加3%香蕉制得毒饵置于果园中,隔5天换1次,连续3~4次。②甲基丁香酚引诱剂。将浸泡过甲基丁香酚(即诱虫醚)+3%马拉硫磷溶液的蔗渣纤维板小方块悬挂树上,每平方千米50片,在成虫发生期每月悬挂2次,可将雄虫基本消灭。化学防治:谢花后的幼果期及果实采收前选用,90%敌百虫可溶粉剂800~1000倍液,或100亿/克青虫菌粉剂加90%敌百虫可溶粉剂1:0.7对水配成1500倍液喷雾1~2次。

2)拟小黄卷叶蛾。

为害症状。以幼虫为害嫩叶为主,吐丝将嫩梢、叶片缠缀成团状。成虫体黄色,长8毫米,翅展18毫米。幼虫初孵化时体长1.5毫米,成熟幼虫体长18毫米,除一龄幼虫头部为黑色外,其余各龄幼虫均为黄色,前胸背板淡黄色,足淡黄褐色。

发生规律。全年发生5代左右,世代重叠。历期的长短随季节和温度的高低而异,在高温低湿的7—9月反比温度较低湿度较高时的6—7月的历期长,由此证明高温干旱不适合该虫的发育与大发生。7月,该虫不仅产卵多,且卵的孵化率亦高,在田间的虫口密度亦大,为害十分严重;相反在8月下旬的高温、低湿时产卵少,卵的孵化率低,在园内发生少,为害亦轻。

防治技术。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虫枝及纤弱枝,及时处理好地上的枯枝落叶,铲除园内和园边的杂草,以减少虫源;在幼虫、卵盛发期经常巡视果园,及时捕杀幼虫和蛹与摘除卵块,特别是冬季根据幼虫啃食叶背形成黄斑叶,进行人工捕杀效果最好。物理防治:早春用糖酒醋液(红糖1份,黄酒1份、醋1份、水4份)诱杀成虫;或于成虫盛发期,园内安黑光灯诱杀,40瓦/5亩/支。化学防治:谢花后的幼果期及果实采收前选用,90%敌百虫可溶粉剂800~1000倍液,或2.5%多杀霉素(菜喜)悬浮剂50~100毫升/亩对水60千克等喷雾防治。

3)稻绿蝽。

为害症状。若龄幼虫在叶片上聚生性较强,随着虫龄增加而分散。以成虫、若虫刺吸果实和叶片汁液,影响树莓生长和结实。成虫体长12~15毫米,宽6~8.5毫米,全体青绿色,复眼黑色。小盾片长三角形,末端超出腹部中央,其前缘有3个横列的小黄白点。

发生规律。幼虫在杂草上越冬。1年发生3代。当温度适宜时,幼虫发育极快,1年可以发生4代。幼虫,1龄期聚生在卵壳上几乎不采食,2龄时开始为害,因其聚生性强,成群为害植物。一只雌虫可产l~5个卵块,l个卵块约有200个卵。除去越冬成虫,成虫的寿命大约50天,世代可以重叠。

防治技术。①减少虫源:冬春期间,结合积肥清除田边附近杂草,减少越冬虫源。②人工捕杀:利用成虫在早晨和傍晚飞翔活动能力差的特点,进行人工捕杀。③药剂防治:在若虫盛发高峰期群集在卵壳附近尚未分散时用药,可选用90%敌百虫可溶粉剂700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功夫)乳油12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

4.采收

(1)采前措施与采收时机。树莓果实由于柔嫩多汁,果皮极薄,易破损,因此采取采前措施和把握采收时机是树莓生产的关键环节。

1)采前措施。树莓采果要尽量避免采集病果和烂果,这样可以延长其货架期。而造成病果或烂果的原因是病原物在适当的环境下,从已造成伤口的果实表皮人侵,从而形成病果以致整果腐烂。因此,很有必要采取采前措施:一是当树莓花瓣脱落时施用适当的杀虫剂会大大减少霉烂果实的数量。因为灰霉病很容易侵人枯萎花并在其中生长,至果实成熟前进人发育中的果实。这样的果直到收获才能看到其侵染的病症,因此,及时给花瓣喷洒药是必要的,特别是在低温而潮湿气候期间。二是树莓地的灌溉方式最好使用滴灌,滴灌对果实质量比喷灌要好一些。因为在滴灌期间,果实不会被弄湿,减少了病原物入侵的机会。三是某些害虫可以传播真菌和细菌病害。从果再传播到果。另外,某些害虫吃食果实会造成伤口,利于病菌从伤口入侵。如果发现虫害现象,使用杀虫剂防治这些害虫后,必须限制收获日期。四是施足钾肥和钙肥,但土壤氮肥不能太高。适当的肥料对果实的货架寿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来自健康植株的果实,比那些肥料不足的植株所产果实货架寿命要长。

2)采收时机。树莓果实采收时期的合理选择是影响鲜果销售和长期贮运的重要因子,充分成熟的浆果具有独特的风味、香气和色泽。过早采收,硬度高,果肉发酸,香味差,口感不好,果皮厚,能减少外界因素对其的作用,自身水解作用相对较慢,有利于贮藏,但其内在营养不能完全转化,品质差;过晚采收,浆果变色,果实水解作用强烈,果皮薄,很容易霉烂变质,适合当天就近鲜食销售和加工,但不适合贮运。因此,掌握成熟时间是适时采收的关键,必须适时采收。树莓果实成熟的最显著特征是果实着色,树莓果实表面由最初的绿色逐渐变白,最后由白变为红色至深红色,并且具有光泽(见表4-9-7)。

表4-9-9 树莓果实成熟期划分

成熟期

特征

Ⅱ期(适熟期)

果实有90%转为鲜红色。有光泽和浓郁的香味。

Ⅲ期(过熟期)

果实为全果深红色。有光泽和浓郁的香味。成熟期

Ⅰ期(初熟期)

果面有50%转为红色,无光泽,有香味。

不同品种树莓果实着色情况、着色期、散发的香味等各不一样。在充分成熟之前采收果比充分成熟或过熟采果其货架寿命要长得多。对于批发的鲜食树莓,采收的最佳时期应在果实第一次完全变红,向暗红色发展之前这个成熟阶段。

(2)采收方式。

在准备采收之前,不要去触摸果实。采摘时,只采收未受伤害的果实,其外观要好,不要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有研究发现,由人工采摘所造成的受伤果量比其他原因所造成的伤害更大。因此,采摘时必须轻摘,轻拿,轻放。要在尽可能早的早晨采收,此时香味最浓,下雨天或有雨露时不适宜采收,否则沾水的浆果易于霉烂。充分成熟的浆果具有独特的风味、香气和色泽,果皮非常柔软,很容易碰破。聚合果与花托容易分离,销往当地的可不带花托采下。销往外地的必须带花托一起采下来,而且在充分成熟的前2~3天采收,才能保存较长时间。

1)分品种采收。树莓不同品种其采收期的长短有一定差异。为确保树莓果实质量,应分品种采收,分品种保存,分品种销售。一般采收期达20天至30天,而秋果树莓可采到霜冻来临前。

2)分批采收。树莓的果实成熟期不一致,宜分期分批采收。浆果在7月上旬开始成熟,以后延续1个多月,双季树莓延长到9—10月。树莓通常第一次采收后的7~8天浆果大量成熟,以后每隔1~2天采收一次。果实集中成熟时,应将采收员分成两组,一组专门采收过熟果、受伤害果,另一组专门采收优质果以避免交叉污染。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