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别名枸头橙、香橙、臭橙、酸橙。枳壳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1~5米不等,树冠伞形或圆头形。枝绿色,嫩枝扁,有纵棱,刺长达4厘米,刺尖干枯状,红褐色,基部扁平。叶柄有狭长的翼叶,通常指状3小叶,很少4~5小叶,或杂交种的则除3小叶外尚有2小叶或单小叶同时存在,小叶等长或中间的一片较大,长2~5厘米,宽1~3厘米,对称或两侧不对称,叶缘有细钝裂齿或全缘,嫩叶中脉上有细毛。花单朵或成对腋生,一般先叶开放,也有先叶后花的,有完全花及不完全花,后者雄蕊发育,雌蕊萎缩,花有大、小二型,花径4~8厘米;萼片长5~7毫米;花瓣白色,匙形,长2~3厘米;雄蕊通常20枚,花丝不等长。果近圆球形或梨形,大小差异较大,通常纵径3~5厘米,横径4~6厘米,果顶微凹,有环圈,果皮暗黄色,粗糙,也有无环圈,果皮平滑的,油胞小而密,果心充实,瓢囊6~8瓣,汁胞有短柄,果肉有黏液,微有香橼气味,甚酸且苦,带涩味,有种子20~50粒;种子阔卵形,乳白或乳黄色,平滑或间有不明显的细脉纹,长9~12毫米。开花期为5—6月,果实成熟期为10—11月。
枳壳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类、黄酮类、生物碱类、香豆素类等。未成熟枳壳果实的果皮中,含新橙皮甙;果实成熟时,新橙皮甙消失而柚皮甙增多。接近成熟的酸橙果实中,含维生素C 6.6~82.1毫克/100克。从香圆枳壳和枸橘中分离到同一种生物碱性物质。在药用价值方面,枳壳性温,味苦,辛,无毒,具有舒肝止痛,破气散结,消食化滞,除痰镇咳。中医用以治肝、胃气、疝气等多种痛症,枳实与其他中药配伍,对治疗子宫脱垂和脱肛,有显著效果。枳壳制剂的静脉注射对感染性中毒、过敏性及药物中毒引致的休克都有一定疗效。在观赏价值方面,枳壳枝条绿色而多刺,花于春季先叶开放,秋季黄果累累,可观花观果观叶。在园林中多栽作绿篱或者作屏障树。在农业栽培方面,枳壳为温带树种,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热,对土壤要求不严,中性土、微酸性土均能适应,略耐盐碱,常作为多种栽培柑橘的砧木应用。
枳壳在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广泛栽培作绿篱,果实供药用,种子作柑橘砧木栽培。在云南,枳壳主要作为柑橘砧木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柠檬种植区。枳壳作为柑橘砧木表现出抗寒性强,矮化,结果早,成熟早,果实色泽好,品质好等特点,在云南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怒江、 澜沧江、金沙金、红河、南盘江等江河流域均有种植,尤其以云南柠檬主要种植区的德宏、保山、普洱、曲靖等地区广泛作为柠檬砧木种植使用。
目前,作为栽培枳壳品种主要有酸橙枳壳、绿衣枳壳、香橼枳壳、甜橙枳壳、香橙枳壳和宜昌橙枳壳。
酸橙枳壳主要为常绿小乔木。枝三棱形,有长刺。叶互生;叶柄有狭长形或狭长倒心形的叶翼,长8~15毫米,宽3~6毫米;叶片革质,倒卵状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5~10.0厘米,宽1.5~5.0厘米,先端短而钝,渐尖或微凹,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或微波状,具半透明油点。花单生或数朵簇生于叶腋及当年生枝条的顶端,白色,芳香;花萼杯状,5裂;花瓣5,长圆形;雄蕊20以上;子房上位,雌蕊短于雄蕊,柱头头状。柑果近球形,熟时橙黄色;味酸。花期4—5月,果期6~11月。
酸橙喜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阳光充足的气候条件,一般在年平均温度15℃以上生长良好。酸橙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红、黄壤均能栽培,以中性砂壤土为最理想,过于黏重的土壤不宜栽培。酸橙原产于中国秦岭南坡以南各地,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越南、缅甸、印度、日本也有分布。该种被广泛应用作嫁接甜橙和宽皮橘类的砧木。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无毛。多分枝,小枝呈扁压状,茎枝具腋生粗大棘刺,长1~5厘米。叶互生,三出复叶,具叶翼;顶生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6.0厘米,宽0.7~3.0厘米;侧生开放,有香气;萼片5,卵状三角形;花瓣5,倒卵状匙形。柑果球形,直径2~5厘米,橙黄色,密被短柔毛,具多数油腺、芳香,花期4—5月,果期7—10月。果实球形或半球形(横切者),直径2~3厘米。外表面灰绿色或绿黄色,有微隆起的皱纹,被细柔毛。横剖面果皮厚3~5毫米,边缘油点1~2列,瓤囊5~7瓣,中轴宽2~5毫米。气香,味微苦。绿衣枳壳主产福建,多栽培于路旁、庭园作绿篱。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9~11米。全株无毛,有短刺。叶互生;叶柄有倒心形宽翅,长约为叶片的1/3~l/4;叶片革质,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12厘米,宽2~5厘米,先端短而钝或渐尖,微凹头,基部钝圆,全缘或有波状锯齿,两面无毛,有半透明油腺点。花单生或簇生,也有成总状花序,花白色;雄蕊25~36;子房10~11室。柑果长圆形、圆形或扁圆形,横径5~9厘米,先端有乳头状突起,果皮通常粗糙而有皱纹或平滑,成熟时橙黄色,有香气;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熟期10—11月。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严寒。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沙质壤上栽培为宜。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均有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湖南等省区南部较多栽种,越南、老挝、缅甸、印度等也有。
图4-186 香橼枳壳的果实
甜橙枳壳为常绿小乔木,株高3~8米。树冠圆形,分枝多,无毛,有刺或无刺,幼枝有棱角。叶互生,单身复叶;叶柄长0.6~2.0厘米,叶翼狭窄,宽2~3毫米,顶端有关节;叶片质较厚,椭圆形或卵圆形,长6~12厘米,宽2.3~5.5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微凹,基部阔楔形或圆形,波状全缘,或有不明显的波状锯齿,有半透明油腺点。花1至数朵簇生叶液,白色,有柄;花萼3~5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舌形,长约1.5厘米,宽约7毫米,向外反卷;雄蕊19~28,花丝下部连合成5~12束,雌蕊1,子房近球形,10~13室,柱头头状,花柱细,不脱落。柑果扁圆形或近球形,直径6~9厘米,橙黄色或橙红色,果皮较厚,不易剥离,瓤囊8~13,果汁黄色,味甜。种子楔状卵形,表面平滑。花期4月,果熟期11—12月。甜橙枳壳是喜光(年日照1200~1400小时)、爱氧(空气湿度65%~80%)、土壤通透性好的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坡度25°以下,海拔250~400米的山地,排水性能好、土层深厚、湿润,有机质含量高的微酸性土壤。年平均气温18℃~19℃,≥10℃年积温在6000~6500℃之间,1月份平均温度7℃左右,极端低温-3℃左右,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65%~70%,年日照1600小时左右,昼夜温差大有利果实品质提高。中国秦岭南坡以南各地广泛栽种,西北限约在陕西西南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城固、洋县一带,西南至西藏东南部墨脱一带约海拔1500米以下地方也有。
小乔木,枝通常有粗长刺,新梢及嫩叶柄常被疏短毛。叶厚纸质,翼叶倒卵状椭圆形,顶部圆或钝,向基部渐狭楔尖,叶片卵形或披针形,基部圆或钝,叶缘上平段有细裂齿,稀近于全缘。花单生于叶腋,有下垂性,花梗短;花萼杯状;花瓣白色,有时背面淡紫红色;花柱长约为子房高的2倍,柱头几与子房等大。果扁圆或近似梨形;种子多达40粒,阔卵形,饱满,平滑,子叶乳白色,单或多胚。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香橙枳壳喜温暖,不耐寒、较耐阴,要求土质肥沃,透水透气性好,平均温15℃以上的地区种植。中国甘肃、陕西二省南部、湖北、湖南、江苏、贵州、广西及云南东北部的高山地区,均有野生及栽培种。五岭以南不产,是柑橘属分布较广也较北的一种品种。
小乔木或灌木,高2~4米。枝干多劲直锐刺,刺长1.0~2.5厘米,花枝上的刺通常退化。叶身卵状披针形,大小差异很大,大的长达8厘米,宽4.5厘米,小的长2~4厘米,宽0.7~1.5厘米,顶部渐狭尖,全缘或叶缘有甚细小的钝裂齿;翼叶比叶身略短小至稍较长。花通常单生于叶腋;花蕾阔椭圆形;萼5浅裂;花瓣淡紫红色或白色,小花的花瓣长1.0~1.2厘米,宽0.5厘米,大花的长1.5~1.8厘米,宽约6~8毫米;雄蕊20~30枚,花丝合生成多束,偶有个别离生;花柱比花瓣短,早落,柱头约与子房等宽。果扁圆形、圆球形或梨形,顶部短乳头状突起或圆浑,通常纵径3~5厘米,横径4~6厘米,梨形的纵径9~10厘米,横径7~8厘米,淡黄色,粗糙,油胞大,明显凸起,果皮厚3~6毫米或较薄或更厚,果心实,瓢囊7~10瓣,果肉淡黄白色,甚酸,兼有苦及麻舌味;种子30粒以上,近圆形而稍长,或不规则的四面体,2或3面近于平坦,一面浑圆,长、宽均达15毫米,厚约12毫米,种皮乳黄白色,合点大,几占种皮面积的一半,深茶褐色,子叶乳白色,单或多胚。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宜昌橙枳壳很耐寒,于﹣11.5℃仍能正常生长而不受冻害。耐土壤瘦瘠,耐荫,抗病力强,是嫁接柑橘属植物的优良砧木之一。嫁接甜橙、本地早、柠檬等有使植株矮化作用。种植于陕西、甘肃二省南部、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及西北部、广西北部、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晒干的枳壳幼果和大果的果皮均可以入药,是很好的中药材;枳壳种子是用来培育柑橘砧木苗的好原料。在枳壳栽培中广泛作为砧木和中药材种植。
(1)优良枳壳种子筛选。
选择生长健壮、连年结果、优质高产、无病虫害的单株作采种母株。于11—12月间,在采种母株上采摘充分成熟的果实,剥去果皮,切开,取出果肉,漂洗出种子,置于通风干燥处晾干。
(2)种子催芽及消毒处理。
先将水温调整到50℃,倒入枳壳种子,浸泡10分钟后调整水温至55℃再浸泡30分钟,然后捞出种子沥干水分进行催芽处理。接着用7%甲霜·噁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和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水溶液浸泡催芽处理种子11小时,后捞出沥干水分,以备播种用。
(3)播种方法。
先用干净的水按6:1的比例对压缩椰糠进行喷洒,使其充分吸水;待其充分吸水完成后,按质量比7:3的比例加入草炭,并搅拌均匀,存起备用。播种苗床为墒面宽度1.0~1.5米,相邻两个墒面的间距为0.3~0.8米。首先在墒面上铺细沙5厘米,然后在沙面上铺处理好的椰糠草炭基质10厘米,铺好后对台面进行浇水,待台面水分吸干后,撒播经催芽和消毒处理过的枳壳种子。播种密度约为12000~13000粒/平方米,播种结束后再铺细沙5厘米,并覆盖平膜和拱膜。
(4)苗床管理。
在播种后定期检查墒面湿度,约每隔5~7天补水一次。播种后一月,枳壳种子开始发芽,结合苗床补水,每10~15天浇淋甲7%霜·噁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一次,交替使用。
(1)整地和起垄。
枳壳砧木应以排水良好、疏松、湿润、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和冲积土为好。pH值微酸至中性为最适。在苗木移栽前一个月,及时施肥浅犁细耙。根据产量水平及土壤养分含量,按照以增施有机肥为主,稳氮、控磷、补钾、补锌的原则,提前整地,整细整平。根据产量水平及土壤养分含量,按照以增施有机肥为主,稳氮、控磷、补钾、补锌的原则,实行配方施肥。整地后采用高起垄法,起垄高20~25厘米,垄宽120厘米,垄距20厘米。
(2)覆盖地布。
起垄的墒面建议覆盖地布,黑膜覆盖可以起到保湿的作用,同时有效的抑制杂草的生长。先将聚乙烯黑色地布用电烙铁进行打孔。距离黑膜边距为15厘米开始打孔,孔洞直径2厘米,孔距8厘米,行距为15厘米。将地布平铺在垄上,每个方向留出15厘米宽的距离,拉紧,四周用泥土压实,让地布平整落在垄面上。
(3)枳壳砧木的移栽。
枳壳砧木移栽前半小时给枳壳砧木苗床浇灌,让土壤充分淋湿,取苗时尽量保证砧木须根完整。砧木苗取出后,剪除过长主根,放于阴凉处放置2小时后,用湿度为80%的湿沙保湿。移栽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和生根粉1000倍液混合液泡根30分钟。用长30厘米,宽3厘米,厚1.5厘米的尖头竹签,尖头插入土中15厘米,前后轻轻摇晃竹签形成小洞,提取竹签,把砧木根放入洞中,回土盖实。
(4)肥水管理。
砧木移栽后,立即浇水,保持土壤湿度(通常于移栽后每天上午或下午浇水);移栽萌芽后开始进行第一次施肥,用复合肥(N:P2O5:K2O=22:5:8)10千克/亩,第二次施用含腐殖酸的水溶性复合肥(N:P2O5:K2O=22:5:8)肥10千克/亩,随后间隔20~30天追施复合肥(N:P2O5:K2O=22:5:8)10千克/亩。当砧木距离地面茎杆达0.7厘米时停止肥料施用。
(5)病虫害防控。
枳壳砧木易被根腐病、红黄蜘蛛和卷叶蛾为害。随时进行跟踪调查,发现被害植株时进行防治。根腐病可使用30%甲霜·噁霉灵水剂800倍液进行防治;红黄蜘蛛用99%绿颖矿物油200倍液、0.5%依维菌素(乐满园)乳油1000~1500倍液混合液进行防治;卷叶蛾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
(6)嫁接砧木修饰。
作为柑橘砧木使用的枳壳,砧木苗在10—11月间,或在次年2—3月可进行嫁接工作。嫁接时,先将砧苗离地15厘米内的针刺、分枝剪除。如土壤墒情不好,还应提前3~5天灌水1次,以待嫁接使用。
(1)选地和整地。
种植地选择在排水良好、疏松、湿润、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和冲积土为好。pH值微酸至中性最适。平地种植柠檬可采用机械深耕、耙细,按行距机械开沟或人工挖种植穴,施入基肥,机械或人工回填。丘陵山地建园则需测出等高线并修筑水平梯地,肥力差的梯地要种植绿肥或施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等整地
(2)挖定植沟或定植穴。
种植地整细整平后,按行距3~4米,株距2~3米定点开穴。平地定植点以东西行向较好,未经机深耕的地方,通常挖上口宽80~100厘米、下口宽60~80厘米,深70~80厘米的定植穴(沟)定植,根据株距在定植沟上确定定植点;丘陵山地定植点应在梯面靠外沿1/3~2/5处。
(3)放基肥及回填土。
在定植穴周围放有机肥,每穴施腐熟有机肥25~50千克,磷肥1.0~1.5千克。将肥料与表土充分混合后填入穴(沟)内20~50厘米深处,确保肥料与土壤混匀。
(4)定植方法。
定植时,扶正苗木,分层填入细土,顺势舒展根群,较长根系需适当剪短,在每株苗周围40厘米半径范围内,用碎土筑成比畦面高5厘米,周边高10~15厘米的圆盘形土兜,以便于淋水和施液肥。最后,浇灌定根水。
(5)田间管理。
幼树期注意中耕除草,冬季注意松土。定植初期视气候情况进行浇水。成林后如天旱可在施肥时多加些水,雨季防田内积水。幼树在春、夏、秋三季结合中耕除草各施肥1次,以速效肥为主,每株施尿素0.3千克,或者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结果树每年在2月、5—6月、7—8月、10—11月各施肥1次,以有机肥为主,加人过磷酸钙和尿素,也可沿树冠滴水线开挖25~30厘米深的环状沟施有机肥,施后用土填平。
(6)整形修剪。
整形是人工控制幼树生长的一种主要方法。修剪是为了改善树冠中的光照和通气条件,减少病虫为害,调节生长和结果的关系,同时,修剪还有延缓根系生长,促进地上部分生长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整枝和修剪技术的增产效能,修剪宜轻,应根据树势修剪,尽可能使多着生叶片,不要养成无用的枝干,注意主枝、亚主枝和侧枝的从属关系。
1)幼树整枝修剪。幼树重点培养骨干主枝,使冠形匀称,形成通风透光好、上下内外立体结果的丰产稳产树形。目前生产上多采用自然半园形或园头形整枝法。即幼树干高1米左右,在其上选择生长强壮的4~5个枝梢,培养成为主枝,每枝间隔10~20厘米,其中一枝向上生长,成为中央领导干,其余四枝向四周伸展,构成强壮的树冠骨架,并在春、夏、秋三季,随时抹去主干上生长部位不当的芽,使养分集中供应幼树生长。对突出生长的夏梢,要进行摘心,使幼树枝条分配均匀,生长充实,树势均衡。
修剪幼年树的修剪要做到轻重结合,并以轻为好,但对妨碍主枝和亚主枝生长的枝条和没有用的徒长枝等应该及早除去。主枝和亚主枝上发生的侧枝,只要不是相互交错,应尽可能多留一些,但是,在其上所发生的直立枝条,如果生长过强,能使原来的主枝和亚主枝的先端生长不良,这样的枝条必须及早除去。此外,修剪时既要疏剪部分过密枝,又要适当短截生长势过强的枝条,以造成各主枝、亚主枝和侧枝之间明显的从属关系。
2)成年树整形修剪。成年树常在初春整枝,主要剔除病枝及密生枝、下垂枝、徒长枝,结果老枝也可适当修剪。枳壳进入结果后,若生长过旺,则影响结果;结果过多,又影响营养生长。因此每年必须进行冬剪和夏剪。冬剪于采果后进行,掌握不疏删、多短截的修剪原则,主要是培育结果枝,只疏删内膛过密枝、干枯枝、病虫枝和树冠外围的密生枝以及扰乱树型的枝条,短截壮枝,促发更多的秋梢(结果母枝)和营养枝。夏剪于立夏至立秋间进行,主要是进行摘心和抹芽。控制夏梢的抽生,当夏梢生长15厘米时摘心,还应剪除长刺、下垂枝、果梗及短弱的荫蔽枝。
3)衰老树修剪。衰老树的修剪以更新复壮为主,改善树势衰老的状况。可采取下列更新办法:一是主枝更新,多数衰老树的枝下生长明显减弱,但骨干枝下部枝条尚有再生能力,可进行强度短截,删去细弱和弯曲的大枝,促使当年能抽发出新梢,次年能少量结果,第三年能逐渐恢复树势。二是弱枝更新,少结果或不结果的衰老树,可进行强度修剪,删去2~3年生的衰老侧枝枯枝,促使重发新枝,全部更新树冠,但强度修剪之后,要加强肥水管理和防治病虫害等措施。
(7)病虫害防治。
1)溃疡病。溃疡病主要为害叶、幼果及新梢,高温高湿易发病,3—4月初始发生,7月盛发期。防治方法为合理修剪枯枝、病枝、病叶等,集中烧毁,改善树冠内膛通风透光度;春芽萌动前或花蕾现白时,以及谢花后,喷雾99%绿颖矿物油200倍液和30%氧氯化铜(王铜)悬浮剂800倍液的“油铜”组合混合液进行防控,每7天1次,连喷2~3次;冬季至早春喷石硫合剂800倍液1~2次。
2)疮痂病。疮痂病为害叶、果和新梢幼嫩部分,5月下旬至6月中旬发病最重。疮痂病防治提倡在一个柠檬种植区内,统一管理,统一防治,统一用药。药剂防治以喷药保护为主,苗木、幼树以保芽、保梢为主,结果树以保幼果为主,在新梢萌发及谢花2/3时进行药剂防治。有效的药剂有: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0~8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等。
3)流胶病。采用综合防治,加强果园田间肥水和栽培管理,增加钾、硼含量,适当控制氮量。当发现病株时,首先应清除病部流胶及病变组织,用利刀剔除病变表皮并深达木质部,用石灰1.5千克,食盐0.2千克,硫磺粉0.3千克,混和调成浆糊状涂于病部,最后在上面喷一层油漆。
4)红蜘蛛。采用综合防治,在进行化学防治时要特别强调以调查、测报为指导,当发现中心虫株时,首先进行挑治,只有当达到防治指标(春、秋梢期平均每百叶虫数100~200头,夏、冬梢每百叶虫数300~400头),方可决定化学防治。推荐药剂为: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24%螺螨酯悬浮剂4000~5000倍液、0.5%依维菌素乳油1000~1500倍液等。为提高防治效果和延长防效期,建议采用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99%绿颖矿物油200~250倍液,或0.5%依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99%绿颖矿物油200~250倍液的组配方式。在红蜘蛛卵较多的果园,在以上组配中加入23%乙螨唑悬浮剂3000~4000倍液能起到最佳防治效果。
5)蓟马。采用综合防治,可利用色板诱集。化学防治时,防治适期在枳壳开花至幼果长至2厘米,一般每7天检查1次,发现5%~10%的花或果上有虫进行防治。高效低毒药剂轮换使用,药剂可选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8000倍液、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70%啶虫脒2000~3000倍液等,防治时采用以上杀虫剂加99%绿颖矿物油的组合进行防控,效果更佳。
6)潜叶蛾。潜叶蛾的综合防治原则是抹芽放梢抑制虫源是根本,预测预报掌握低峰期统一放梢是关键,及时防治放梢期的成虫和低龄幼虫是保证。化学防治应在新梢初发期进行,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药剂有:25%丁醚脲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顺式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000~8000倍液等。
7)蚧壳虫类。采取综合防治。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第二代若蚧发生为害的高峰期,且发生整齐,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每7~10天喷药1次,连续2次。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000~4000倍液、0.5%依维菌素1000倍液+99%绿颖矿物油200倍液喷施等。
(8)采收与加工。
在7月果实未成熟时采摘,采收过迟瓤大皮薄,质量差。在晴天露水干后,用带网罩钩杆将果实摘下置于竹筐中带回加工。将鲜果横切成两半,晒干或烘干。先晒瓤肉一面,待干至不沾灰土时再翻晒果皮面,直至全干。切忌沾灰、淋雨,也忌摊晒在石板或水泥地面上,干后才能达到皮青肉白。如用火烤,火力不能过大,以防烤焦。枳壳药以外皮绿色、果肉厚、质坚硬、香气浓者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