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3.9.25鱼腥草

3.9.25.1基本概述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又叫蕺菜、折耳根、壁虱菜、侧耳根、狗贴耳。鱼腥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亚洲和北美。作蔬菜食用部分为地下嫩茎,嫩叶也可食用,云南省常作为蔬菜和调味品。鱼腥草的鲜茎叶除含有相当数量的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以外,更富含维生素、氨基酸,以及钙、磷、铁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尤其还含有槲皮苷等保健物质,是一种十分宝贵的保健蔬菜。

3.9.25.2品种与分布

鱼腥草在云南栽培历史悠久,目前人工栽培面积已近万亩。分布于滇中、滇西、滇西北、滇南。生长于海拔1500~2500米的林缘水沟边,湿润的路边、村旁、沟边、田埂上等。鱼腥草植株塌地而生,茎部直立,常呈紫色,是云南民间食用较为广泛的野生蔬菜之一。

3.9.25.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1.选地和整地

鱼腥草喜湿忌旱,选择排灌方便的旱地或水田种植。整地是先犁耙,再作成1.3~1.5米宽的低墒,横向挖好宽约15厘米、深约20厘米的种植沟,沟间距约25厘米。

2.种苗采集

鱼腥草主要利用地下茎进行无性繁殖,一般于冬季将无损伤、健壮的根状茎挖出作为种苗,并将其埋入松土下盖上薄膜越冬,待次年春季萌芽后,再挖起并切成9~12厘米长的小段,每段有3~4个节,然后进行栽种。

3.栽种和定植

鱼腥草可用种子繁殖,也可用分根繁殖,生产上多用分根繁殖。西南地区在清明节前后栽种,穴种或条种。将有机肥施于穴内或沟内,上覆细土2~3厘米厚;定植时选择无病虫害、粗壮的地下茎,将新挖的鱼腥草地下茎剪成4~6厘米的短茎,剪地下茎时应从节中段下剪,千万不能在节上剪,因为种茎主要靠节上萌芽生根,长出新植株。种茎平放在槽中,覆土10厘米厚,如果连续晴天,应立即浇水。每亩用种量为25~50千克。

4.施肥

栽前在种植沟内每亩施入1500~2500千克腐熟的有机肥,加适量草木灰作基肥,并与泥土充分拌匀。鱼腥草施肥以氮、钾肥为主,对磷肥的用量较少,但不能缺乏。当幼苗出土高约3厘米时,即可进行第一次追肥。可用1份腐熟的人粪尿掺水成4~5份,加2%尿素进行浇施;中后期生产进入旺盛期,需肥也相对增加,在保证氮肥的基础上,应配合施用磷肥、钾肥,特别是钾肥对根茎的形成尤为重要。

5.田间管理

鱼腥草幼苗期应注意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此外,在花蕾刚现时,宜及早摘除,并结合进行一次摘心,以免开花消耗大量养分而抑制地下茎的生长。生长的中后期,要加强田间管理,整个生长期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天旱时要注意浇水,雨季及时排除积水。封行前勤除草松土,封行后促控结合。地上部徒长时,及时采收嫩茎叶;地上部茎叶变黄、细小时,适当追施肥料,促进发棵。

6.病虫害防治

茎叶均有鱼腥味,很少有虫害。病害有白绢病和叶斑病等。防治方法:合理轮作,以水旱轮作为好;选择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的地块;严格选种,剔除病种茎;加强田间管理,连阴雨季注意排水,天旱注意灌水;发病初期选用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物进行喷洒或灌根防治。

7.采收与留种

鱼腥草可周年采掘食用,春夏季采摘嫩茎叶,秋冬季挖掘地下茎。栽培的于夏初采收1~2次嫩茎叶,直到秋冬季再挖掘地下茎。以茎叶完整、呈淡红褐色,地下茎粗壮、洁白、脆嫩、纤维少、无泥土等杂质,气味清香为佳。每亩产1500~2000千克。采收地下茎时不要拣净,留下的断头,次年气温回升时,即萌芽出苗,苗齐时及早松土间苗、追肥,用这种方法可连续生产多年。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