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6.8.63天麻

6.8.63.1基本概述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是中国公布的34种名贵药材之一。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立即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天麻“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天麻性甘,味平;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之功效;主治小儿惊风,癍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之症。天麻主要含有酚类、苷类、有机酸类、甾醇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成分。以天麻素、天麻皂甙等为代表的酚苷类成分,能增强高级神经中枢兴奋过程,降低血压和血脂,可运用于治疗老年冠心病、老年痴呆症、中风麻木、半身不遂等。天麻是一种既能治病又能滋补和保健的药膳。根据卫生部2002年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营养健康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天麻属于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目前国内以天麻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已开展多年研究,并取得较好成效,民间常用天麻蒸鸡蛋、煮猪脑、蒸羊脑、炖鸡、烧鸭等。其特点是,食用方便,味道可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长期服用有增智、健脑、明目、强身、延缓衰老等作用。不过,天麻膳食虽好,并非人人适用,如天麻可缓解因高血压、心脏不适等引起的眩晕。但是,对于低血压引起的眩晕,如服用天麻或天麻药膳,血压会进一步降低,导致病情加重。

天麻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应用历史,是中国常用的名贵中药材。随着国内外对天麻药用价值和食疗保健功效认识的逐步深入,市场对天麻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中收载的1493种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中,主要成分含有天麻的有天丹通络片、天丹通络胶囊、天麻丸、天麻头痛片、天舒片、天舒胶囊、半夏天麻丸等14个品种。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有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山西天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大隆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5家企业生产的含天麻的中成药追风透骨丸、安宫降压丸、舒眠胶囊、天丹通络片、天丹通络胶囊、天菊脑安胶囊、天舒滴丸、天舒软胶囊、天智颗粒、天舒片、天舒胶囊等11个品种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文号。截至2016年,中国以天麻为主要原料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文号并在有效期的国产保健食品达116种,其中,[卫食健字]12种,[国食健字]104种。目前,天麻原料年出口量在200~300吨,社会年需求量大约在3500~4000吨。在国际市场上,以天麻为主要原材料的产品销往东南亚、美国、加拿大及欧洲地区,产品供不应求。

6.8.63.2品种与分布

天麻系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干燥块茎为中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异名赤箭、独摇芝、离母等,学名天麻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天门冬目,兰科,天麻属。目前,全球已发现天麻属植物约20种,天麻属在中国已被确认的有14种(主要种类,见表6—8-17)。分别为天麻、原天麻、疣天麻、细天麻、勐海天麻、南天麻、春天麻、夏天麻、秋天麻、冬天麻、八代天麻、无喙天麻、北插天天麻、白点天麻,其中供药用的仅天麻一个种,其种以下划分出6个变型:红天麻、绿天麻、黄天麻、乌天麻、毛天麻、松天麻

表6—8-17 中国部分产天麻植物形态

名称

植物学形态

产地

茎单一,直立,圆柱形。茎上有节,节上有鞘状包茎的鳞片。天麻块茎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肉质,有均匀的环节,节上有膜质鳞叶。花序为顶生总状花序,长5~30厘米;每株开花30~70朵,多的可达100多朵;花黄绿色、黄色或淡黄色。蒴果长圆形或倒卵形,颜色与茎杆基本一致。种子多而极小,无胚乳,成粉末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云南

贵州

四川

植株高40~60厘米。根状茎肥厚,块茎状,椭圆状梭形,肉质,灰白色,具较密的节,节上具长约3毫米的鳞片状鞘。茎直立,无绿叶。总状花序长15~25厘米,通常具20~30朵花;花近直立,乳白色;萼片和花瓣合生成的花被筒近宽圆筒状,顶端具5枚裂片。蒴果倒卵形至狭椭圆状倒卵形,长约2厘米,宽7~8毫米。花果期3—4月。

石屏

植株高24~35厘米。根状茎肥厚,块茎状,卵形或倒圆锥形,肉质,疏生疣状突起,具较密的节,茎直立,近肉红色,无绿叶。总状花序长4~7厘米,花苞片披针形,花梗和子房长6~7毫米,均疏生疣状突起;花近直立,扭转,近斜卵状圆筒形。蒴果倒卵状椭圆形,花果期3—4月。

武定禄劝昆明富民

植株高13~30厘米。根状茎稍肥厚,多少块茎状,近椭圆形,长1.0~2.5厘米,粗5~10毫米,具少数根。茎直立,无绿叶,褐色至灰色,中下部有5~7枚圆筒状膜质鞘。总状花序长2~5厘米,具3~10朵花;花近直立,白色;萼片和花瓣合生成的花被筒长8~12毫米,顶端5枚裂片的边缘皱波状。蒴果椭圆形,长1.5~1.8厘米,宽5~8毫米;果梗长达2.2厘米。花果期9—11月。

勐海

植株高15~35厘米。根状茎圆柱状,长2~3厘米,直径5~8厘米。茎直立,无绿叶,褐色。总状花序具4~10朵花;萼片和花瓣合生成细长的花被筒,筒长8~14毫米,唇瓣狭卵圆形,顶部及基部鲜橘红色。花期10—11月。

海南

总体上天麻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温带的山地。在中国野生天麻多分布于北纬22°~46°、东经91°~132°范围内的一些山区、潮湿的林地,全国13个省、区,近400个县(市)均有分布。中国栽培天麻主产于陕西、云南、贵州、安徽、湖北、四川、湖南、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江苏、浙江、江西、河南和西藏等省。品种包括:

1.天麻变型

周铉根据天麻花及花茎的颜色,块茎的形状和含水量不同等特点,结合人工栽培经验,将中国天麻分为如下5个变型:

(1)红天麻(原变型)。

花茎橙红色,花黄色而略带橙红色。果实呈椭圆形,肉红色。根状茎长圆柱形或哑铃形,含水量在85%左右。主要产于长江及黄河流域海拔500~1500米的山区,遍及西南至东北大部地区。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栽培者多为此变型,其种子发芽率和产量高,适应性和耐旱性强。

(2)乌天麻。

花茎灰棕色,带白色纵条纹,花蓝绿色。果实有棱,呈上粗下细的倒圆锥形。根状茎短粗,呈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节较密,含水量常在70%以内。主要产于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区。块茎繁殖率、种子发芽率和产量均较低,但含水量低,干品质量好,是云南昭通和贵州大方栽培的主要品种。

(3)绿天麻。

花茎淡蓝绿色,花淡蓝绿色至白色。果实呈椭圆形,蓝绿色。根状茎长椭圆形或倒圆锥形,节较密,节上鳞片状鞘多,含水量在70%左右。主要产于西南及东北各省,常与乌天麻、红天麻混生。在各产区均为罕见。

(4)黄天麻。

茎淡黄色,幼时淡黄绿色。花淡黄色。根状茎卵状长椭圆形,含水率在80%左右。主产于云南东北部、贵州西部,栽培面积小。

(5)松天麻。

茎黄白色,花白色或淡黄色。根状茎常为梭形或圆柱形,含水量在90%以上。主要产于云南西北部。因折干率低,未引种栽培。

2.人工选育品种

近十几年来,湖北、四川等天麻产区,分别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育方法,培育出一批优良天麻品种,具体如下:

(1)鄂天麻1号。

云南乌天麻为母本,宜昌红天麻为父本杂交育成。花茎淡灰色,花淡绿色;块茎形态偏向母本乌天麻,短粗,椭圆形,含水率76%左右,折干率较高。种麻饱满,地上部生长势强,麻体病斑少。该品种块茎形态好,药用质量高;但分生能力差,不耐旱,生长适应范围较窄。适宜湖北省海拔1200~2000米的天麻产区种植。

(2)鄂天麻2号。

宜昌红天麻为母体,云南乌天麻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新品种。花茎灰红色,花淡黄色;块茎形态偏向母本红天麻,暗红色,肥大,粗壮,长椭圆形至长圆柱形,含水率80%左右,折干率中等。块茎分生点多,萌发率强,耐旱性较强,生长适应范围较广。适宜湖北省海拔500~2000米的天麻产区种植。

(3)宜红优1号。

选用在高海拔山区采集的野生健壮红天麻作父本,选用在江汉平原人工室内箱式栽培的优良红天麻作母本,采用异地异株异花有性杂交授粉结实培育而成的杂交新品种。繁殖力特强,繁殖系数大,产量较无性继代常规品种高30%以上。该品种既适宜低海拔平原地区室内栽培,又适合高海拔500~1800米高山丘陵地区室外仿野生栽培。

(4)川天麻金红1号。

经四川盆地周边山地收集的野生天麻系统选育而成。花黄白色;蒴果具短梗、长圆状倒卵形、淡橙红色;块茎粗大、长椭圆形、上部较大。经检测,块茎醇浸出物15.8%,天麻素含量0.87%,总灰分3.5%,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的规定。适宜在四川省海拔1000~1600米的天麻种植区种植。

(5)川天麻金乌1号。

由川西南天麻野生混合种质中的自然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地上茎灰棕色,带白色纵条纹;块茎粗壮肥大,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表面黄色或淡棕色,平均含水率31.9%,优级品率45.1%。经检测,总灰分3.2%,天麻素0.47%,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一部)标准。适应区域为四川金口河及相似生态区。

6.8.63.3种苗繁育技术

1.种子生产

(1)种麻的选择。

商品麻采收季节进行挑选,选择鲜重在100~250克个体健壮、新鲜、无畸形、发育完好、顶芽饱满、无损伤、无病虫为害的箭麻做种麻。种麻在搬运时要轻拿轻放,防止碰伤顶芽和麻体。

(2)种麻定植的时间。

种麻定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而定。一般冬季地下5.0厘米处地温不低于0℃的地区,可边选边定植;冬季地下5.0厘米处地温低于0℃地区,为防止种麻冻伤,应在早春解冻后再定植。

(3)种麻定植的方法。

定植时,将种麻顶芽朝上平放,株间距10~15厘米,覆5~8厘米厚的栽培基质,栽培基质最好选用生土、砂壤土或河沙,要求干净无污染。定植完成后,浇水使栽培基质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现生产上一般选择在室内或大棚内通过盆、箱或做畦进行种麻定植。

(4)定植后管理。

1)控温控湿。种麻经过50~60天的低温(0℃~5℃)休眠后,可根据种子播种的时间进行加温,一般加温时间在播种前30~50天进行,控制室内温度保持在18℃~25℃。种麻抽薹、开花、坐果时期,白天需增加室内湿度,使温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65%~85%;早晚通风,降低室内湿度,防止在果实成熟前后,由于温室郁闭,湿度过大,造成花茎、果实发霉腐烂。

2)控光。花茎出土后仅需要少量散射光,避免阳光直射,直射会使受光面的茎杆变黑倒伏。

3)防倒防折。种麻抽薹后,要注意插杆固定,以防植株倒伏折断。

4)防病虫害。天麻开花期气温较高,加之棚(室)内湿度较大,易发生各种病虫害,应定期通风通气,并用多菌灵等农药对水进行喷洒。

5)摘顶。当天麻顶端花序展开但未开放时,连同花茎一起摘掉顶部的4~6朵花蕾,去除顶端优势,减少种麻的养分消耗,利于中下部果实的发育和成熟,并提高其饱满度。

(5)授粉。

天麻开花后采用人工授粉。人工授粉时间应在开花前1天或开花后3天内完成,过早过迟都会影响蒴果和种子的发育。授粉时左手轻轻握住花序,拇指和食指捏住花朵基部,右手持尖嘴镊子(或竹签)将花朵的唇瓣下压或直接夹掉,然后轻轻夹住药帽,可连同花粉一起带出,将装有花粉的药帽扣在花朵里面基部的雌蕊柱头上,使花粉和粘液粘合,再把药帽移走,即完成授粉。

(6)种子采收及保存。

授粉16~25天后,每天检查,当果壳上6条纵缝线突起,但未开裂,手捏果实发软,即为种子的最佳采收期。用剪刀剪下蒴果装入纸袋,放在室内摊晾,果实完全开裂后,抖出种子。种子采收后,一般应立即播种,不宜长期贮存。常温下放置一周,天麻种子发芽率将大幅降低。若不能及时播种,应将种子存放到3℃~5℃冰箱中或种子拌上萌发菌延长其保存时间。

2.种苗生产

(1)准备工作。

1)备材。在播种前1~2天准备好新鲜树干和树枝。将直径5~10厘米新鲜树干和树枝,锯成长10~15厘米的节段,并砍好鱼鳞口。将1~3厘米粗的阔叶树树枝砍成4~5厘米的节段备用。

2)树叶准备。壳斗科树种(青冈、板栗等)的干树叶,在播种前1~2天,将干树叶浸泡24小时,捞出沥干备用。

(2)拌种。

将萌发菌栽培种撕成小块,放入拌种盆内,将蒴果里的种子均匀地撒在萌发菌栽培种小块上,拌匀,一般3~4个蒴果拌1袋萌发菌栽培种(500~800克/袋),可播0.5~0.7平方米。将拌好种子的萌发菌栽培种小块,用塑料袋装起,扎好袋口,放在荫凉处发菌3~5天,待栽培种小块上重新长出一层白色的菌丝,把种子完全包住后再播种。

(3)选地、整地、开挖种植塘。

选择水源良好、年平均温度为9℃~16℃,空气相对湿度为65%~90%,海拔800~2000米,山体坡度5°~30°的疏松林地,清除杂草和石块,根据地势,顺坡开挖长、宽不等,深20~25厘米的种植塘。

(4)播种。

将种植塘底部土挖松2~3厘米,铺放一层砍过鱼鳞口的木段,木段间距3~5厘米,用土将木段的间隙填实,在木段两端及鱼鳞口处摆放蜜环菌栽培种,在木段上铺放一薄层准备好的树叶,将拌好天麻种子发好菌的萌发菌掰成小块,均匀摆放在树叶上,然后在萌发菌上均匀撒铺一层备好的新鲜树枝,在小树枝中摆放少量蜜环菌栽培种,最后回填一层土,厚度10~15厘米,用锄头或脚将覆土稍压实。

(5)种植后管理。

1)温度调控。冬季,在种植塘表面加盖落叶以保暖。

2)水分管理。播种时,要求种植塘土壤相对湿度70%左右,种子发芽后应经常保持种植塘湿润;雨季及时检查清理积水或撤掉种植塘表面上的覆盖物,增加透气性。

3)建栏防护。在人畜容易到达的种植区域,建防护栏,严禁人畜践踏。

4)病虫害防控。及时除去种植塘杂草,预防田间病虫害。

6.8.63.4栽培管护技术

1.萌发菌菌种的分离和培养

(1)萌发菌分离材料的准备及分离。

1)异地播种收集分离材料。在天麻种子成熟季节,从有野生天麻分布的山林下收集枯枝落叶,拌上天麻种子,将拌上天麻种子的枯枝落叶装入带小孔的尼龙网袋,放入装有沙土的花盆或塑料箱等容器中再盖上沙土。2个月后若发现有天麻种子萌发,可将原生球茎作为分离材料,进行萌发菌的分离。

2)原地播种收集分离材料。在天麻种子成熟季节,在有野生天麻分布的山林下收集枯枝落叶,拌上天麻种子,将拌上天麻种子的枯枝落叶装入带小孔的尼龙网袋,埋入林中浅土层。2个月后若发现有天麻种子萌发,可将原生球茎作为分离材料,进行萌发菌的分离。

3)在播种穴中收集分离材料。在天麻种植区,选择播种穴中的原球茎或萌发菌菌叶做为分离材料

(2)原种生产。

锯木屑麸皮培养基青冈、板栗等阔叶树的木屑77.5%、麸皮15%、玉米粉5%、蔗糖1%、石膏粉1%、磷酸氢二钾0.3%、硫酸镁0.2%。按照上述原料比例配制萌发菌基质,进行原种生产。

(3)栽培种生产。

目前,天麻生产上用的萌发菌栽培种的基质大多采用阔叶树落叶制作,具体方法:将树叶用清水浸泡湿透后,捞出沥出明水,按树叶干重计算,均匀拌入15%~20%的麸皮、蔗糖1%、石膏粉1%,加水使培养料含水量在55%左右,进行萌发菌栽培种的生产。

2.蜜环菌菌种分离材料的准备及分离

(1)蜜环菌分离材料的准备及分离。

1)以蜜环菌菌索为分离材料。夏季或秋季雨过天晴之后,采集枯树枝或枯树桩上棕红色的蜜环菌菌索,用靠近白色生长点生活力强的幼嫩部位作为分离材料;或将有蜜环菌菌丝的枯树枝或枯树桩带回室内培养,等其长出蜜环菌菌索后,再将幼嫩菌索作为分离材料,进行菌种分离。

2)以带菌索的天麻块茎为分离材料。天麻采收季节,挑选健康的、带菌索的白麻、母麻或营养繁殖茎作为分离材料,进行菌种分离。

3)以蜜环菌子实体或孢子为分离材料。在天麻种植区或有野生蜜环菌生长的地方,采取发育正常、无病虫害、尚未开伞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或收集子实体成熟后散出的孢子作为分离材料,进行菌种分离。

(2)蜜环菌原种生产。

玉米粒87.5%、麸皮10%、蔗糖1%、石膏粉1%、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2%。按照上述原料比例配制萌发菌基质,进行原种生产。

(3)栽培种生产。

1)小树段加清水或培养液培养基。制作时先将手粗的树枝截成长2~3厘米的小段,在水中浸泡48小时左右,使树枝段充分吸水,装入500毫升栽培瓶中,以瓶容的4/5为宜,再加水至瓶口,盖瓶后高压灭菌2小时,常压灭菌8~10小时。

2)玉米粒50%、锯木屑27.5%、麸皮10%、蔗糖1%、石膏粉1%、磷酸氢二钾0.3%、硫酸镁0.2%。按照上述原料比例配制萌发菌基质,进行栽培种生产。待蜜环菌菌索长满整个菌袋后即用于培养菌枝、菌材。

3.天麻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天麻忌连作,要求选择新地或间隔年限在5年以上地块来种植。选地要在种植当年的3月份之前完成。一般选择多雨潮湿,海拔在1400~2800米,坡度在5°~30°,土壤pH值在4.0~6.5的稀疏天然林区和人工林林区。土壤以黄砂壤为主,土层厚度30厘米以上,土壤相对湿度常年保持在50%以上。冷凉高寒山区,选择在阳坡种植天麻;低海拔高温地区,选择在阴坡种植天麻;半山区,选择半荫半阳坡。天麻种植对整地要求不严格,只需砍掉地面上过密的杂树、灌木,挖掉大块石头,不需要翻挖土壤。陡坡的地方可稍整理成小梯田或鱼鳞坑。

(2)备材。

在培养菌塘(床)前1~2天准备好新鲜树干和树枝。将直径5~10厘米新鲜树干和树枝,锯成长15~25厘米的节段,并砍好鱼鳞口。将1~3厘米粗的阔叶树树枝砍成4~5厘米的节段备用。

(3)菌塘(床)培养与管理。

种植当年4—6月培养菌塘(床)。根据地形地势顺坡向挖菌塘,菌塘的长沿着等高线,宽沿着坡向,一般菌塘长60~70厘米,宽40~50厘米,深20~30厘米。挖松塘底土壤,顺坡向放提前砍好鱼鳞口的木段,木段摆放方向平行于等高线,相邻两木段间距离为4~5厘米,相邻两木段断面间距离2~3厘米;在木段断面及鱼鳞口处均匀地接上优质蜜环菌栽培种和新鲜的小树枝。木段和塘底土间不留空隙,用土填实每根木段之间的空隙,填满为止,最后盖土10厘米左右。夏季温度高于30℃,在菌塘表面覆盖树叶或杂草降温。夏季土壤干旱,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使之手握成团,落地能散。雨季及时检查清理好排水沟、撤掉菌床表面土壤上的覆盖物并及时清除天麻塘面和地沟表面的杂草,增加透气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选种。

选择长5~7厘米,直径1.5~2厘米,重量5~30克;饱满健壮,无损伤、无感染、无畸形、无病虫害且无蜜环菌菌索侵染,有性繁殖后的第1~2代的白头麻做种苗,即白头麻要“浆足玉头圆”。

(5)定植。

当年12月至翌年3月进行定植。选择晴天定植。定植时挖开事先培育好的菌塘,先挖开菌塘表土,将菌材露出来,在蜜环菌长势良好的菌材上定植白头麻,通常在靠菌材断面及破口处摆放白头麻,每塘放8~20个白头麻,每个白头麻间隔3~5厘米,白头麻摆放时,茎芽朝上,脐眼靠近菌材断面及破口处。并在白头麻肚脐眼部放2~3根,长4~5厘米的新树枝引菌。摆放好白头麻后,用土填满空隙,把表土复位,覆土厚度以8~15厘米为宜。若种植时土壤湿度过低,应在菌塘上浇一遍透水。

(6)田间管理。

1)水分管理。定植后根据土壤墒情,早晚及时浇水使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雨季及时清理好排水沟,排除多余雨水;10月以后要控制水分,防止雨水过多,土壤过湿,造成天麻含水量过大、麻形过长及烂麻。

2)温度调控。夏季温度高于30℃时,在菌床表面覆盖树叶或杂草降温。入冬后,要在菌塘上覆盖厚土、树叶进行防冻。

3)割草覆盖。4月中上旬和8月下旬,及时割除天麻种植地蕨草、小灌木等杂草,并将其覆盖于菌塘上,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防止雨水冲刷造成土壤板结。

(7)病虫鼠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创造有利于天麻生长发育,不利于各种病菌繁殖、侵染、传播的环境条件,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为害天麻的鼠类主要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及其他野鼠等,防治鼠害的常用方法有利用捕鼠夹、捕鼠笼、捕鼠箭、电子捕鼠器等进行器械捕鼠和利用溴敌隆配置毒饵进行化学药物灭鼠。

6.8.63.5采收与加工技术

1.采收及初加工

(1)采收及运输。

采收时间为定植当年11月至次年3月。采收时先用挖锄铲去表层土,然后戴手套用手扒开土层,小心取出天麻,严防器械损伤。采收后的天麻从种植地运输到加工场地,需用透气性好的装载工具(如竹篓)并加上少量海花或蕨草保持新鲜。做到轻装轻卸,不得与农药、化肥等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混装。鲜天麻运回应及时加工,如不能及时加工,应置于库房存放,库房应荫凉、通风。如冷库贮存,控制温度在3~5℃,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

(2)产地初加工。

1)分拣、清洗。天麻运回加工场地后,按天麻大小进行分拣。天麻按鲜重大小可分为5个等级。依次为,特级(>250克/个)、一级(200~250克/个)、二级(150~200克/个)、三级(100~150克/个)和四级(<100克/个),各级要求箭芽完整,无病虫害、无创伤破皮、无腐烂。破损、病虫害为害鲜麻统归为等外品。分拣后的天麻运往清洗车间,先用高压水枪冲去表层泥土,再用毛刷小心洗净。清洗天麻时不去鳞片,不刮外皮,清洗过程中小心保护顶芽,避免损伤。洗净的天麻放置时间不能过长或过夜,要及时蒸煮,以保持新鲜的色泽和质量。

2)蒸制。洗净的天麻及时运往蒸制车间进行蒸制加工。将天麻按大小分别放入蒸笼中蒸制,待水蒸气温度高于100℃以后,250克以上天麻蒸35~40分钟,200~250克天麻蒸30~35分钟,150~200克天麻蒸20~25分钟,100~150克天麻蒸15~20分钟,100克以下天麻蒸10~15分钟。

3)晾冷。蒸制好的天麻摊开晾冷,晾干麻体表面的水汽。

4)干燥。①晾干水汽的天麻及时运往烘房,均匀平摊于竹帘或木层架上。将烘房温度加热至40℃~50℃,烘烤3~4小时;再将烘房温度升至55℃~60℃,烘烤12~18小时,直至麻体表面微皱。烘烤过程中烤房要装鼓风设备,吹风排干烤房湿气,以利天麻脱水干燥。②高温烘制后的天麻集中堆放于回潮房,在室温条件下密封回潮12小时,至麻体表面平整。③回潮后的天麻在45℃~50℃条件下继续烘烤24~48小时,烘至5~6成干。④在室温条件下密封回潮12小时,回潮后麻体柔软,进行人工定型。⑤重复步骤③、④直至天麻水分低于12%(应符合药典的要求),整个烘干过程需10~15天左右。

(3)储藏。

加工好的干天麻应有专门的仓库进行储藏。仓库应清洁卫生,具备通风除湿设备,货架与墙壁的距离不得少于30厘米。离地面距离不得少于30厘米。水分超过12%的天麻不得入库;入库天麻应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必要时应定期进行翻晒。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