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6.8.60云黄连

6.8.60.1基本概述

云黄连是毛茛科黄连属植物云南黄连的干燥根茎,是传统中药黄连的主流品种之一,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早在汉代,中国已知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有“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的记载。此后,历代本草书籍皆有不同记述。明代兰茂《滇南本草》明确指出:“滇连,一名云连。人多不识。……黄色根,连结成条。此黄连功胜川连百倍。”这说明云南黄连的功效远胜川连,被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云黄连以根茎入药,其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其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是许多常用中成药的重要原料药。其品质为全国所用黄连之冠,市场价格为全国各种黄连之首,历史上商品经销国内外,常供不应求。在中成药中,以黄连为原料的中成药品种有黄连上清丸、复方黄连素片、加味香连丸等108种。黄连用途广泛,又是出口药材之一,茎、叶及须根还可作为兽用药,其经济价值在中药材商品中占有重要位置。

云黄连野生资源分布有限,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怒江、腾冲北部与西北部的高黎贡山地区和缅甸等地。怒江引种驯化云南黄连历史悠久,早在120多年前,福贡上帕镇施底村的贾面沙、贾面比就兄弟就从缅甸嘎门县科托呸阿妹龙山挖野生黄连,在福贡上帕常绿阔叶林下成功开展云南黄连的人工仿生种植,云南黄连自此被引种至福贡与贡山、高黎贡山东坡及碧罗雪山西坡一带。20世纪30年代,为了发展边疆经济,当地政府鼓励福贡、贡山当地少数民族种植云南黄连,加之当时云南黄连作为当地少数民族重要的经济来源和下层群众上缴领主的贡品、赋税,领主为了增加收入,也鼓励云南黄连种植,云南黄连在怒江地区的种植得到了较大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前,云南黄连种植面积达到3万多亩。1954年的收购量创历史纪录,达25634千克(缅甸流入的16000千克未计入此数)。

随着黄连市场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云南黄连野生资源已处于灭绝边缘,被国家列为二级濒危保护植物渐危种。从1954年起至20世纪80年代,很多地区在政府的组织下开了多次云南黄连的大规模种植,包括维西、德钦、丽江、楚雄及昭通彝良均进行了引种。据资料显示,怒江州福贡县的云南黄连种植面积最大,占云南省黄连总贮量的67.8%,其人工野生栽培资源贮藏量占全国总贮量的90%以上。另外腾冲的明光、界头,维西与德钦碧罗雪山东坡一带也有部分栽培。据怒江州创新办的不完全统计,全州可种植云南黄连的土地资源为51850亩,其中曾种植过云南黄连的土地约40000亩,现在云南黄连种苗的覆盖面积一般为10%~25%,覆盖面积达50%以上者较少。其中,福贡上帕镇珠明林村云南黄连种植基地共引种来自中国与缅甸的5个野生居群,目前有1500亩的云南黄连种植面积,规范化种植3亩,还引进了部分味连进行种植。另外,云南福维临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合作开展云南黄连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在福贡匹河乡知子罗村建立了400亩的云南黄连种苗繁育基地,在泸水县鲁掌镇三河村建立了4000亩的混农林可持续利用种植示范基地,共收集保存了10个野生或野生栽培居群,现已筛选出2个居群,并成功摸索出一套人工繁殖及高效栽培技术在生产中应用。云黄连的人工规范化栽培、产业化发展效益明显,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6.8.60.2种苗繁育

云黄连可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获得种苗。云黄连的繁殖方法多采用种子繁殖。该繁殖方式能获得较多繁殖材料,省工省时,适合大面积生产需要。

1.种子育苗

育苗地选好后,清除杂草和灌木。在育苗地上,每亩撒施腐熟有机肥2500~3000千克作为基肥。翻地17~20厘米深,将基肥翻入土中,并将土整细、扒平,清除树根和草根。高畦按宽1.5米、高17厘米做,畦面要求平整、土细,无树根和杂草根,呈弓背形。7—8月,将采收的种子按每亩用种量约2.5千克,用等量细土拌匀后,均匀地撒在苗床上,然后用扫帚轻拍,覆盖1.5厘米厚的细土,再盖一层枯叶,并搭70厘米高的荫棚。苗高7厘米左右时进行除草追肥,苗高12厘米左右可出圃移栽。

2.扦插育苗

种子或幼苗缺少的地区可采用扦插育苗,即在云黄连栽培5年后,于8—9月收获,收获后将云黄连植株自根茎顶端以下1.0~1.5厘米处连茎叶剪下,做枝条用,随剪随栽。栽时除去一部分生长不好的叶片,选留部分叶片,将叶柄全部埋入土中,只留叶片在外,并压紧。此方法的整地、做畦、施肥等与种子育苗相同。

3.分株育苗

野生变家种或种子、种苗缺乏时常采用分株育苗。野外采挖或购回的种苗,常根系相连成丛生。因此,可根据种苗的头和芽,进行分株,把一丛苗分为几株栽培。分株时要求尽量减少根系的损伤和多带野生环境条件下的土壤,以保证植株成活及良好生长。

6.8.60.3栽培管护

1.选地

云黄连适宜在选择海拔2700~3000米,坡度15°左右的阴坡或半阴坡处,pH值在6~7,富含腐殖质、保水、保肥强的棕色森林土生长。地上的森林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好,要求在水源灌溉方便之处。选地时,忌选云黄连的连作地。

2.整地

(1)翻耕。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翻耕,平整地块,打碎土块,清除田间作物残体、杂草、石块,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病虫危害。在选好的地上,冬春季节根据种植时荫蔽度的需要,保留地上的一部分乔灌木,清除杂草和过密的乔灌木,保持30%左右的透光度,将地上枯枝落叶烧灰做肥。耕深约25厘米,栽种前再深翻1次。

(2)施基肥。

平整地块后,每亩撒施腐熟农家肥(圈肥)2500~3000千克和腐殖土2000~3000千克混合做基肥,及时深翻(深20~25厘米)。畦面宽130~150厘米、高15~20厘米,畦与畦之间排灌沟宽20厘米。

3.定植

定植时间一般为3—6月移栽,按30厘米×30厘米的株行距进行移栽。每亩需种苗20000株左右,栽后搭荫棚。若不搭荫棚,可在适合云黄连生长的林地进行林下栽培。

4.田间管理

(1)补苗和追肥。

栽培后3~5天检查是否有缺苗,若有缺苗,应立即进行补苗。栽后的10天左右,施腐熟的清粪水1次,称为“刀口肥”,助苗成活。到7—8月时,再施1次腐熟粪水,或用充分发酵腐熟的油枯在畦面上铺2~3厘米厚。以后每年1—3月、8—9月,均应各施肥1次。云黄连生长旺盛时期,可进行叶面喷施抗氧剂。一般施用亚硫酸氢钠可提高光合率,增加根部养分的贮存。

(2)松土除草。

云黄连为矮小草本植物,要求有草就锄。结合松土,一般每年进行2~3次除草。幼苗期不能用锄头,只能人工拔草。待苗有一定高度时,可用锄头除草。

(3)培土和刈花薹。

培土结合施肥进行,栽后第二、第三、第四年冬季施肥后,将经过熏烧的腐殖质土撒施于畦面,一般每亩用量1500~2000千克,逐年增加,以促进根茎节间增长,提高产量。在云黄连种子生产过量的情况下,除留种的种苗外,凡是抽薹开花的植株,均可刈去花薹,以提高云黄连根茎的产量。这一措施可以控制种子的生产,提高云黄连的单产。

(4)补棚与亮棚。

栽后l~3年内,要经常检查荫棚,发现棚顶被风吹开,应立即修补。在收获的当年春季要亮棚,即拆除棚盖,让云黄连在日光下生长,促进养分向根茎转化,使根茎充实。若是做扦插繁殖材料的云黄连,直至收时才拆棚。在林下种植的,则在种植后第三年时开始逐渐砍修树枝,调节荫蔽度达50%,第四年达30%,第五年调节到20%。

5.病虫害及其防治

(1)云黄连的病虫害防治原则。

以“预防为主”;大力提倡运用综合防治方法;在防治工作中,力求少用化学农药;在必须施用时,严格执行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农药使用原则,慎选药剂种类;严格掌握用药量和用药时期,尽量减少农药残留影响。

(2)云黄连的病害及其防治。

云黄连主要病害为叶斑病和缺素症。

1)叶斑病。

①症状:初期在叶正面形成许多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半圆形、圆形或不规则的斑点,叶斑中间枯白或黄褐色,边缘暗褐色,四周有浅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部正反两面均产生灰黑色霉层(孢子)。严重感病的叶片上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变褐枯黄,直至植株死亡。

②病原:由柱隔孢属真菌、柱孢属真菌引起。

③发生特点:病菌一般在病叶、植株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次年温度回升时,从分生孢子器中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农具等传播,分生孢子接触叶片后萌发,菌丝侵入叶片组织引起初侵染。发病后,新病斑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经风雨、气流传播,引起多次再侵染。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多在8—9月发病,10月逐渐减少。通风透光不良、土壤排水不良的涝洼地容易发病。

④防治方法:a.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叶、老叶,集中烧毁;b.育苗前要对种子和育苗床土壤消毒,防止种子种苗带菌;c.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隔10~15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2)缺素症。

①症状:植株矮小,生长不良,叶片表现暗紫红色和发黄。

②防治方法:a.在选择栽培产地时,做环境选择和土壤检测,以野生云黄连生长较好区域的环境条件和土壤检测结果作为选择新种植区的标准和依据,避免缺素症发生;b.根据土壤检测结果比较,补充使用微量元素。

(3)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1)蛞蝓。

①鉴别要点:蛞蝓为柄眼目蛞蝓科蛞蝓属软体动物。

②生活习性:1年发生1代;以成虫或幼体在植物根部湿土下越冬。春夏之交产卵,多产于湿度大的隐蔽土缝中,繁殖力强;蛞蝓怕光,强光下2~3小时即死亡;多为夜间活动,傍晚出动,晚上22:00—23:00达高峰,清晨之前陆续潜入土中或隐蔽处;耐饥力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的环境条件下可长时间存活;阴暗潮湿的环境对其生长发育最为有利。

③危害特点:成虫危害。蛞蝓是一种食性杂和食量大的害虫,啃食叶片成孔洞或缺刻,影响产量和药材外观。春末夏初和秋季是为害盛期,夏季高温天气则活动减弱。

④防治方法:在集中危害的田块,撒施草木灰和石灰粉。也可在田间用生石灰粉撒布“田”字格,限制蛞蝓活动范围后,傍晚至夜间循迹撒盐使其脱水或直接捕杀;在畦边或田块边缘,采用布置浸水瓦片等方法设置阴湿环境,并以蔗糖拌新鲜蔬菜为饵诱;在清晨蛞蝓未入土前,全株喷洒1%的食盐水或0.1%的硫酸铜溶液灭杀。

2)潜叶蝇。

①鉴别要点:潜叶蝇为双翅目潜蝇科植潜蝇属昆虫。

②生活习性:1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植物的根茎中越冬;春季为发生盛期。

③危害特点:幼虫危害云黄连叶片;幼虫钻入云黄连嫩叶内取食叶肉,形成不规则道痕,导致叶片失去叶绿素,逐渐干枯死亡。

④防治方法:及时检查,发现虫蛀叶片清除,减少初始虫源;成虫产卵盛期,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500倍液或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5~18克/亩对水60千克轮换喷雾防治,每7天喷1次,连喷2~3次。

6.8.60.4采收与加工

1.采收时间

栽培后第五年的9—10月,云黄连地上部分枯黄时采收。

2.采收方法

采收时,选晴天,挖起全株,抖去泥土,剪下茎叶,即得鲜根茎。

3.加工

鲜根茎不用水洗,将其晒干或炕干,即为商品“毛连”。再除净枝干,撞去须根,即为商品“净连”。

4.包装贮藏

把加工好的云黄连整齐放进专用麻袋,置阴凉干燥处,看市场行情出售。

6.8.60.5经济种植模式

云黄连属于林下草本植物,在人工栽培过程中,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不仅要考虑产量和质量,还要考虑综合效益。经过对栽培技术的探索研究,各地形成了一些高效栽培模式和复合经济种植模式,下面简要介绍云黄连林下栽培技术要点。

1.选地、整地

选地宜选用郁闭度较好的矮生常绿或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为好,不宜选用高大乔木林。

整地前进行熏土,方法是:选晴天将土表的腐殖土翻起,拣净树根、石块,待腐殖土晒干后,收集枯枝落叶和杂草进行熏土。此法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和杂草。熏土后耕翻15厘米,拣净树根等杂物,耙匀整平,做成宽130~150厘米、高20~30厘米的畦,畦沟宽50厘米。

2.采种

5月上旬果实由绿变黄,种子变黄绿色,应及时采收,否则种子脱落在地里。选晴天采下果枝,放室内阴干1~2天后即可脱粒(因日晒后难以脱粒)。

3.种子贮藏

种子脱粒后用冷水选种,去掉果皮。在冷凉的阴山坡挖地做高畦,畦宽100厘米,将畦中心的土挖去,四周留壁15厘米厚,池底铺沙,将湿种子倒入畦沟内,盖纯沙3厘米厚,在池上搭棚,封严四壁,防止鸟雀掏食种子,常检查,直到11月播种。

4.育苗

10—11月用经贮藏的种子与20~30倍的细腐殖土拌匀,均匀撒于做好的畦面,播后盖0.5~l.0厘米厚的干细腐熟猪牛粪(厩肥)或细土,上面再盖一层草或其他覆盖物保湿。用种量2.5~3.0千克/亩,可育出苗45万株左右。播种后搭棚遮阴,1畦1棚,棚高60厘米,郁闭度控制在80%左右,如采用林间育苗,必须于播种前调整好郁闭度。

5.移栽

幼苗在播后第三年移栽,可在2—3月、6月或9—10月等3个时期进行,尤以6月移栽最好,但低海拔地区最好在2—3月或9—10月移栽。具体操作是:先从苗床拔苗,洗净根上泥土便于分苗,剪去须根,只留1厘米长的根,按株行距10厘米的正方形栽植,用小铲开穴,穴深3~5厘米,栽后地面留3~4片叶,栽苗80~90株/平方米,折合栽苗5.3万~6.0万株/亩。通常上午挖苗,下午栽种,挖起的苗,当天未栽完,应摊放阴湿处。第二天栽前,用生根粉液(1升水对0.05~0.10毫升生根粉液)浸根10分钟,可明显提高云黄连苗移栽的成活率,促进其生长发育。

6.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播种后,次年3—4月出苗,出苗前应及时除去覆盖物。当苗具有1~2片真叶时,按株距1厘米左右间苗,6—7月在畦面撒一层约1厘米厚的细腐殖土,以稳苗根。

(2)中耕除草。育苗地杂草较多,每年至少除草3~5次,移栽后每年除草2~3次。如土壤板结,宜浅松表土。

(3)追肥、培土。育苗地在间苗后,每亩施稀粪水2000千克,8月再撒施干牛粪200千克,翌春再施入以上肥料,但量可适当增加。移栽后2—3月施1次稀粪水,10月和以后每年3—4月、10月各施肥1次。春肥以速效肥为主,秋肥以农家肥为主,每次每亩施2000千克左右。施肥量可逐年增加,施肥后应及时用细腐殖土培土。

(4)调节郁闭度。不管是荫棚还是林间,都应注意调节适宜光照条件,以利云黄连正常发育。一般移栽当年郁闭度以70%~80%为宜,以后每年减少10%左右。收获的那年,可于6月拆去全部棚盖物和间作树枝叶以增加光照,抑制地上部生长,增加根茎产量。

(5)病虫害防治。

①白粉病。发生于5月下旬,6—7月较重,主要危害叶部。防治方法:适当增加光照,并注意排水;发病初期,将病叶集中烧毁;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施。

②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致全株枯死。防治方法:冬季注意清洁田园;用1:100~1:150倍波尔多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

③白绢病。6月初发生,7—8月危害严重,危害全株。防治方法:拔除并烧毁病株,用石灰粉处理病穴,或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淋灌。

④蛞蝓。每年3—11月都有发生,咬食嫩叶,雨天危害严重。防治方法:用蔬菜毒饵诱杀;清晨撒石灰粉。

7.采收与加工

云黄连一般在移栽后5年收获,收获宜在9—10月地上部分枯黄时采挖。采收时,选晴天挖起全株,抖去泥土,剪下须根和叶片,即得鲜根茎。鲜根茎不用水洗,应直接干燥。干燥方法多采用炕干,注意火力不能过大,要勤翻动。干到易折断时,趁热放到槽笼里撞去泥沙、须根及残余叶柄,即得干燥根茎。须根、叶片经干燥去泥沙杂质后,亦可入药,残留叶柄及细渣筛净后可做兽药。

8.留种技术

云黄连移栽后2年就可开花结实,但以栽后3~4年生植株所结的种子质量为好,数量也多。采收一般选5月中旬的晴天,将果穗摘下,盛入细密容器,置室内或阴凉地方,经2~3天后熟后,搓出种子,再用2倍于种子的腐殖细土或细沙与种子拌匀后层积保藏。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