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6.8.50滇龙胆

6.8.50.1基本概述

龙胆科龙胆属植物滇龙胆,别名坚龙胆、苦草、青鱼胆、小秦芜、蓝花根、炮仗花。龙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以滇龙胆名收录,是云南道地药材。滇龙胆味苦,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等。为中国常用大宗药材,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作为民间重要药物使用并记载。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环烯醚萜苷类、三萜类、木脂素类、黄酮类、生物碱类、苯甲酸酯类和寡糖或者多糖类化合物等其他类化学成分,其主要药理作用包括保肝利胆、抗炎镇痛、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促神经活化等。滇龙胆的重要价值和独特的疗效,备受国内外医药市场的青睐,需求量逐年升温,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医药企业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迅猛发展,许多大型制药集团(厂)以龙胆草为主要原料开发研制生产了近500种的新、特药品和中成药,每年都有大量龙胆草新药问世,加之全国数以万计的医疗单位所需龙胆草数量与日俱增。据有关专家预测,今后十年龙胆草等南药供应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发展龙胆草种植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龙胆药材的水分不得过9.0%,总灰分不得过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浸出物不得少于36.0%,坚龙胆含龙胆苦苷(C16H2009)不得少于1.5%。饮片龙胆苦苷含量(C16H2009)不得少于1.0%。

6.8.50.2品种与分布

1.品种

滇龙胆目前登记的园艺品种有由永德县大雪山药用生物科技种植有限公司选育的“雪龙1号,云林园植新登第二0120050”,“雪龙2号,云林园植新登第二0120051”,“雪龙3号,云林园植新登第二0120052”,“雪龙4号,云林园植新登第二0120053”和临沧耀阳生物药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登记的大叶滇龙胆新品种“耀阳1号”。其中“耀阳1号”目前在临沧云县茶房亮山种植面积达22000亩。

2.分布

滇龙胆喜阳光充足、冷凉气候,耐寒冷,忌夏季高温多雨,适宜生长温度20℃~25℃,喜生于林缘、林间、空地、疏林间、山坡、草甸等环境中,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种子萌发时,必须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光照条件。苗期忌高温潮湿天气。滇龙胆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土层深厚疏松,保水力好的腐殖土或沙壤土较适宜。滇龙胆在较为湿润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忌干旱,且耐旱能力较强。土壤水分过多会影响滇龙胆的生长,而且会造成烂根。喜微酸性土壤,土壤pH值对种子萌发影响较大。幼苗在这种条件下继续生长,有不利的趋势,应尽早栽种于近中性土壤中。

云南省临沧、楚雄、大理、保山及周边地区,位于云南省中、西部地区,本分布区域为滇龙胆的道地产区。东邻昆明市,南靠普洱市,西与缅甸、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东经98°25′~102°30′,北纬23°05′~26°42′,海拔1100~2800米中温带山地。该区域以南亚热带-热带高原型湿润气候为主,本区大部纬度较低,短距离内地形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干湿季分明,年温差较小,日温差较大,平均气温在15℃左右。降雨量相对偏少,干湿分明,分布不均,年降雨量800~1200毫米,主要集中在6—10月。土壤大多呈弱酸性至中性,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保肥力强的生物学特性。滇龙胆多生活在荒坡草丛间或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下及林缘,幼苗的生长需要较荫蔽的环境,如松林、杉木林下。

6.8.50.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1.播种育苗

(1)有性繁殖。

1)播种。育苗地选择平坦、背风向阳、湿润、富含腐殖质、离水源较近的壤土或砂质壤土。育苗的播种期为4月中上旬。播种前先将种子作催芽处理,方法是在播种前5~10天,将种子用赤霉素200毫克/升浸泡24小时,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几次,用种子量3~5倍的细沙混拌均匀,装入小木箱内,放在室内向阳处,上面用湿纱布盖好进行催芽,温度稳定在22~25℃,5~7天种子表面刚露出白色胚根时即可播种。或者播种前15天将新鲜种子用清水浸泡24小时,使种子充分吸水膨胀后沙藏2周,湿度保持60%~70%后即可播种。种子使用量按1千克种子播300平方米计算,播种前先用木板将畦面刮平、拍实,用细孔喷壶浇透水。待水渗下后,将处理好的种子再拌入10~20倍的过筛细沙,均匀地撒在畦面上,播完之后上面用细筛筛细的锯末或腐殖土盖1~2毫米,最后浇水。

2)苗期管理。播后至出苗前可用遮阳网搭成棚或者用稻草覆盖进行遮阴。合理遮阴可减少水分蒸发,减少浇水次数,待40天左右苗出土后再逐渐撤去遮阴物,保持50%光照即可。播种后应保持床面湿润,发现缺水,用细孔喷壶喷床面。喷水宜在晴天早晚进行,浇水次数依据床面湿度而定。种子萌发至第一对真叶长出之前,土壤湿度应控制在70%以上;一对真叶至二对真叶期间,土壤湿度控制在60%左右。苗出全之后,勤除杂草,以免和龙胆草争夺养分。见草就拔,整个苗期除草4~5次。67月生长旺季根据生长情况适当施肥,当苗长到3对真叶时,可用0.05%尿素作叶面喷施,间隔15天后再用磷酸二氢钾0.05%第二次喷施。8月上旬以后逐次除去畦面上的覆盖物,增加光照促进生长。

(2)无性繁殖。

滇龙胆的无性繁殖主要有分株、扦插、组织培养等方法。

1)分根繁殖。龙胆的根系为须根系。包括根茎和须根,根茎甚短,每节仅在对生叶处生有潜伏芽。当顶端优势破坏后,潜伏芽可萌发地上枝。在野生条件下,当地上芽进入休眠期,生长停滞,则根茎上端的潜伏芽可形成越冬芽。根茎每节上生1~3条须根。根据根茎失去顶端优势,而潜伏芽可萌发为地上茎的特点,进行分根繁殖。方法是在秋季形成越冬芽后,将根茎切成3节以上,带有5~6条须根的切段埋入土中,第二年可长成新株。

2)扦插繁殖。在6月选取2年以上的地上茎,剪成5~6厘米长的插条,每段保留2个节以上,上部节保留部分叶片。将插条下端插入萘乙酸20毫克/千克水溶液中浸泡18小时,或用赤霉素1毫克/千克、6-苄基嘌呤1毫克/千克、萘乙酸1毫克/千克等量混合液体浸泡48小时。插床底部铺10厘米混合土(殖土、田土和粗沙等量混合),上层再铺3~5厘米的河沙,均需干热灭菌,浇透水,将插条插入,插完立即浇水,保持湿润。温度保持在20℃~28℃,一般10~15天可产生不定根,25~30天时不定根可长出5~6条,当不定根长到约5厘米时可定植到田间。初期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强光照射。定植应在入冬前2个月进行,以保证越冬根的形成。此种繁殖方法以东北龙胆效果为佳。

(3)种子种苗分级。

1)种子质量分级。种子外观形态:长圆形,长度500~1000微米,宽250~600微米,表面有蜂窝状网隙,种子饱满,为黄褐色,无病虫害。滇龙胆种子按质量可分为3级(见表6-8-11)。

表6-8-11 滇龙胆种子质量要求

等级

纯度(%)

净度(%)

净度(%)

水分(%)

千粒重(克)

一级

95

≥80

≥45

≤10

≥0.025

二级

90

≥70

≥40

≤10

≥0.023

三级

90

≥60

≥30

≤10

≥0.020

2)种苗质量分级。种苗外观形态:根系完整,主根粗壮,直立,近圆柱形。叶对生,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卵形,长1~4厘米,宽0.7~2.0厘米,先端钝,基部楔形,叶面深绿色,背面黄绿色,叶脉1~3条,上面不显,下面凸起。叶柄长5~8毫米。

表6-8-12 滇龙胆种苗质量要求

等级

叶片数

苗高厘米

基茎厘米

虫害

损伤

一级

12~16

≥5

≥0.15

二级

10~12

≥4

≥0.12

轻微

局部

三级

8~10

≥3

≥0.10

轻微

局部

注:轻微虫害指叶片上有少量破口,但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局部损伤指叶片有少数缺失或植株根系

不少于1/3。

2.栽培管护技术

(1)选地与整地。

龙胆虽然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多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好,有水源,平地、坡地及撂荒地均可。选地的基本原则:潮湿,肥沃,排水性好,日照时间短。选地后于晚秋或早春将土地深翻30~40厘米,打碎土块,清除杂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每亩2000~3000千克,尽量不施化肥及人粪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8克进行土壤处理。然后耙平作畦,畦面宽1.0~1.2米,高15~25厘米,作业道宽30~40厘米,畦面要求平整细致,无杂物。

(2)移栽。

春秋季均可移栽。当年生苗秋栽较好,时间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春季移栽时间为4月上中旬,在芽尚未萌动之前进行。移栽时选健壮、无病、无伤的植株,按种苗大小分别移植。行距15~20厘米,株距10厘米,沿畦面横向开沟,深度因苗而定,然后将苗摆入沟内倾斜45°,以便小苗的位置稳定,能较好地舒展根系。每穴栽苗1~2株,盖土厚度以盖过芽苞2~3厘米为宜,土壤过于干旱时栽后应适当浇水。

移栽要求:①株行距整齐均匀;②覆土深度松紧适宜;③不露根茎及苗芽;④不窝根、伤根;⑤倾斜度适宜;⑥不烈日晒苗;⑦移栽时要浇足定根水;⑧栽后保持畦面平整。

(3)田间管理。

龙胆的管理比较简单。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育苗,移栽(行距20~23厘米、株距10~20厘米)后及时浇水。全部生长期内应注意适时松土、除草、追肥、摘除花蕾,以促进根生长。除草时不要受遍数限制,本着除早除小,见草即除的原则。切不要待杂草长起来形成草荒时再拔草,这样既费工又伤苗。松土的目的是防止畦面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透气性,减少水分蒸发,除掉萌芽中的杂草。移栽第一年松土为重点,第二年只在出土时松一遍土即可。移栽缓苗后,应及时用手或铁钉耙子被除因浇水造成的畦面板结层。注意移栽苗是斜栽的,松土时不要过深,以免伤苗或将苗带出。一般移栽龙胆后结合除草要松土2~3次。7月中旬在行间开沟追施尿素,每亩25千克左右。3~4年生植株,可选其健壮者作种株,保留花蕾,并喷1次100毫克/升赤霉素,增加结实率。促进种子成熟、籽粒饱满。越冬前清除畦面上残留的茎叶,并在畦面上覆盖2厘米厚腐熟的圈粪,防冻保墒。干旱时及时浇水,开花前追施1次过磷酸钙,亩用量20千克,以促进根系发育。为减少营养物质消耗,促进根系物质积累,加速根茎生长,非采种田在初现蕾时应将花蕾全部摘除,保证根有足够的养分供给。

3.病虫害防治

1)滇龙胆病虫害采用综合防治原则。从作物与病虫的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应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生长且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及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允许使用的农药种类为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中的硫制剂、铜制剂和有机合成农药;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者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禁止使用GAP规范中明令禁止的农药并严格按照GAP生产规范明确规定的方法使用。

2)主要病虫害种类

炭疽病。滇龙胆炭疽病有两种症状,第一种症状类型:叶上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有轮纹,稍凹陷,浅褐色,病斑边缘褐色或呈赤色条带状;茎上病斑长梭形,中部深褐至紫红色,后期下陷成溃疡状。第二种症状类型: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凹陷,呈暗绿色水渍状,有轮纹,病斑边缘墨绿色,有的中部灰白色,整个病斑发硬;后期多个2病斑连结成片,最后整叶呈暗绿色或暗褐色干枯;茎上病斑梭形,凹陷,暗褐色或暗绿色,病斑边缘褐色。病害在高温、高湿下易发生,特别在高湿条件下,2周时间即能使高感群体植株的叶片全部枯死。病菌在种子、土壤病残体或冬季不倒苗植株上越冬,第二年雨季来临时侵染健株发病,并通过分生孢子盘突破寄主表皮,其盘上分生孢子借风、雨在田间反复循环侵染进行为害,种植密度大,排水不良、阴雨多湿、多年连作田块易造成流行。

灰霉病。植株主要是叶片和花序感病。叶上发病部位多在植株中、下部叶片,新叶要在连续阴雨一周以上才发病。发病初期,叶尖部失绿,呈暗绿色水渍状斑,后变成浅褐色干枯卷曲状。田间湿度大时叶尖或茎尖生长点周围会产生灰色或棕灰色霉层。花序发病呈萎蔫状,上密生灰色霉层,连续阴雨时,长霉层处腐烂变稀。该病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在被害部、病株残枝、枯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当气温达20℃左右,空气湿度大时,产生分生孢子侵入寄主组织,形成病斑,并不断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水流反复传播侵染。冬季不倒苗的植株能全年反复侵染为害。田间湿度大,植株过密有利于病害扩展。

褐斑病。主要感染叶片,一般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发病,发病初期,病部呈水渍状,接着失绿变黄,以后变浅褐色,慢慢病斑扩大至1/3~1/2叶片或随病情发展,病斑相融合,叶片枯死。病斑不规则,浅褐色或3深、浅褐色相间,具轮纹,连续多天阴雨或高湿下,病斑两侧中部可出现少量黑色小霉点,为病菌子实体。该病在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生。病菌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种子、不倒苗植株的病组织内越冬,第二年当温度在13~15℃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发病产孢后通过雨水和灌溉水进行再侵染。用川芎、重楼等其他植物上分离出的细交链孢菌接种于滇龙胆上也会发病,所以该病害的初侵染来源广泛。

锈病。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呈圆形水渍状失绿,以后叶片正面退绿变黄,叶背出现白色或黄色的疱状斑,为病菌的性孢子器(白色)和锈孢子器(黄色)。后期,锈孢子器表皮破裂,散出黄粉,为病菌的锈孢子,病害严重时,黄斑布满全叶,叶片枯死。病菌以冬孢子在其他植物上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其上的担孢子传至滇龙胆上入侵,由单核的初生菌丝集结形成性孢子器,其产生性孢子梗、性孢子和受精丝,性孢子与受精丝结合产生双核菌丝,双核菌丝萌发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器老熟破裂后,其内的锈孢子借风、雨、流水在滇龙胆上反复侵染。高温高湿为发病的主要条件。

胞囊线虫及根结线虫病。发病植株地上部症状不明显,植株上部微失绿变黄,地下部条根根端上产生大小不等的单葫芦形瘤状物或小球状根结,而阻断此条根的继续生长,产生瘤状物处和根结处生成乱麻状须根,有的须根上产生少量根结。瘤状物、根结内或根膨大处有3~4龄雌雄幼虫及雌成虫、卵囊,根际土壤内有雄成虫、卵及二龄幼虫。线虫以卵、侵染性二龄幼虫在土壤、植株残根、冬季不倒苗根及其他寄主根中越冬,以二龄幼虫完成初侵染及重复侵染。每年春季温、湿度适宜时卵在卵壳内发育为一龄幼虫,进行第一次蜕皮,后破壳孵化,成为二龄幼虫,侵染性二龄幼虫从滇龙胆根冠侵入,在根尖细胞生长区内进行取食及第二、三、四次蜕皮活动,并刺激寄主产生巨型细胞,以后变成成虫,雄成虫逸出根外回到土壤中,寻觅雌成虫交配或不交配,雌成虫在寄主内繁殖产卵或产卵器伸出根外产卵。较湿、高温及沙土、沙壤土等通透良好土质的土壤有利于发病,土壤水分过饱和或过干燥不利根结线虫活动。病害可通过移栽苗、农具、流水进行传播。

花器吸浆虫。属双翅目长角亚目瘿蚊科。该虫以幼虫为害花器和吸食花器内浆液,造成种子瘪粒。成虫体长2.0~2.5毫米,姜黄色,略象蚊子,触角细长,14节,形状像一串珠子,有一对翅膀。瘿蚊科成虫脆弱,飞翔能力不强,多在幼虫生活场所附近栖息,只少数种类夜间有趋光性。卵产于寄主植物表面、花蕾或嫩芽的隙间、树皮缝内、以及幼虫生活的其他场所。多散产,不成卵块。幼虫扁卵形或纺锤形,姜黄色,体长2.5毫米。

3)病害防治方法。

清洁田园:各类病害的病原菌都是附着于植株病残体上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为害发出来的新植株。每年收获时把田园清洁干净,减少病菌积累即可减少为害。

轮作:龙胆收获后种一茬禾本科作物如玉米、陆(旱)稻或豆科作物如猪屎豆、苜蓿,这样可隔离病菌,让病菌没有寄主而亡;许多植物如烟草是多种类根结线虫及胞囊线虫的高感染植物,菠菜、芫荽可刺激线虫卵提早孵化,种植这些作物可诱捕土壤中的线虫,在收获这些作物时要连根拔,然后集中烧毁根部,可大大减少线虫基数,减轻对龙胆的为害;或利用具有杀线虫功能的植物如万寿菊等进行轮作换茬,减轻线虫数量。

合理密植:病害一般是在高湿环境下容易爆发,龙胆如果密植,植株间不通风透光,植株间的湿度加大,为病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大了病害发生、爆发。雾大、湿度大的山区提倡稀植,使植株通风透光,这样可阻碍病菌繁殖的湿度条件,减低为害。

仿生境栽培:野生龙胆病少、病轻或不得病,是因为在它周围环境中存在有许多伴生植物,这些伴生植物会克制为害龙胆的病菌繁殖生长,保护了龙胆病轻或不得病。自然界中野生条件下所有的植物都遵循这个规律,这就是植物在野生条件下病少、病轻,而大面积家种后爆发成灾的原因。在茶园中套种龙胆,炭疽病轻或无病,只是锈病严重,但龙胆上锈病的为害远远没有炭疽病严重。所以要有效地、环保地、节约成本地防治龙胆病害应进行仿生境种植,即在龙胆地中适当套种一些龙胆伴生植物或不要把山全开垦出来,而留一些伴生植物再撒播龙胆种子,茶园中套种龙胆对龙胆炭疽病的预防效果最佳。

4)种子处理及杀菌剂中心病株围堵或其他措施

炭疽病及其他叶斑病。用种子重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等杀菌剂进行种子处理;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氟硅唑(福星)乳油3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30%氟菌唑(特富灵)可湿粉1000倍液等交替喷雾控制刚发病的中心病株。

锈病。用种子重量5‰的25%三唑酮、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萎锈·福美双(卫福)可湿性粉剂或种子重量1%的20%萎锈灵乳油拌种;发病初可用25%三唑酮(粉锈灵)、75%萎锈灵、、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30%氟菌唑(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丙环唑(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40%氟硅唑(福星)乳油3000倍液等喷雾中心病株。

线虫病。线虫高发地块在龙胆播种前用地膜覆盖土壤(最好在雨后覆膜)10天以上,使膜下变成高温高湿环境,可杀死部分卵及二龄幼虫然后再播种龙胆。在覆膜前撒上石灰氮(50%氰氨基钙颗粒剂)80千克/亩,盖上稻草、秸秆碎屑可增加土壤温度。开春时先撒一些对线虫高感的植物如烟草、马铃薯、菠菜、芫荽等的种子种植2~3个月等感染根结线虫后,连根拔起这些植物集中处理,可带走土壤中线虫,然后再播种龙胆以减少为害。

花器吸浆虫。用内吸性杀虫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缓释剂1000倍液于滇龙胆开花末期喷施花部。

4.采收与加工技术

(1)采收期。

栽培滇龙胆生长3~4年后(移栽2~3年后)即可采收入药。由于根中总有效成分含量在枯萎至萌动前为最高,因此每年龙胆收获时节为春、秋两季,以秋季收获为佳。春季在未萌动前进行,因龙胆萌动后,本身营养物质消耗,影响药效及折干率。留种田10月下旬采收。采收时用镐从畦两侧向内将根刨出,不准用镐从畦面向下刨,以免刨坏根茎。起货时注意气温变化,当温度过低时,不能起货,虽然龙胆根在土壤中可抗卸-40℃的低温,但出土后的根茎一经受冻后呈透明状,有效成分及折干率可下降15%~20%,因此应特别注意防冻。

(2)初加工。

1)清除泥土杂质将取出的鲜品运回加工点,用喷水枪将泥土冲洗干净,也可人工冲洗,将杂质清理干净,但不准过度揉搓,以免降低药效成分。

2)将洗净的龙胆捋齐装盘,放入干燥室进行烘干。烘干室内温度应控制在30~45℃,经40~60小时即可烘干。烘干期间要不断调整烘干盘的位置,以防干燥受热不均或烘焦。如数量小,可采用室内自然阴干(忌暴晒)。

3)打潮捆把。把烘干好的龙胆根条整理顺直,数个根条合在一起捆成小把,把的大小要均匀适度,一般40~60克为宜。捆好后放在塑料膜上,摆一层,喷一层温水,喷水不要过量,喷好后将其包好。经2~3小时后,将其打开,再整齐装入盘内,放入低温室进行二次干燥。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