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6.8.38何首乌

6.8.38.1基本概述

何首乌是常用中药材,最早记载于唐代李翶的《何首乌传》中。何首乌别名首乌、赤首乌、紫乌藤、夜交藤、地精等,来源于廖科廖属植物。干燥块根入药者称何首乌。干燥茎藤入药者称首乌藤。何首乌,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心、肾经,其块根、藤、茎、叶均能入药。生首乌,可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制何首乌,可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首乌藤,味甘,性平,归心、肝经,可养血安神、祛风通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中,何首乌的药材性状为: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长6~15厘米,直径4~12厘米。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并有横长皮孔样突起和细根痕。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色,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气微,味微苦而甘涩。质量标准是:水分不超过10.0%;总灰分不超过5.0%;按干燥品计算,含结合蒽醌以大黄素(C15H10O5)和大黄素甲醚(C16H12O5)的总量计,不得少于0.10%。

现代植物化学、药理学和临床学研究证明,何首乌具有抗衰老、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肌、保肝、保护神经、抗菌等作用,二苯乙烯苷是其已知的具有降血脂、益智、抗衰老等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何首乌不仅可作为饮片入药,还被作为原料用于多种中成药的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记载的何首乌、制何首乌、首乌藤入药的制剂有65种。作为入选中国卫生部发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用品名单(国家卫法监法﹝2002﹞51号文件)的何首乌,还被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化工、美容等行业。近年来,何首乌在中国的市场价值一直在不断上升,不仅在药用方面被广泛应用,在其他很多方面也被广泛使用。在食品方面,其因块根含有丰富的淀粉,目前已有何首乌精制淀粉和何首乌酒的生产厂家;在保健品方面,何首乌具有较好的滋补功能,可做多种药膳,也可制作多种口服液和保健茶;在化工方面,何首乌是制作洗发剂的重要原料;何首乌叶还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从市场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何首乌的总体年产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000吨已经增长至如今的高达1.3万吨,呈指数型增长趋势。随着何首乌名声的不断扩展,野生资源日益匮乏,发展何首乌栽培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还可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6.8.38.2品种与分布

1.品种

何首乌从植株形态上来看可以分为几个类型,典型的区别为茎枝有圆枝者及有棱枝者。圆枝类型植株的块根横切面呈黄色,棱枝类植株的块根横切面呈白色和由浅至深的粉红色和紫红色。目前市场上的野生何首乌药材主要来源于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其中在广西和贵州圆枝和棱枝类型均有分布,云南和四川以圆枝为主。栽培药材为圆枝型何首乌,其栽培起源于广东德庆,故全国各种植基地的何首乌母种几乎都来自德庆。德庆县所产的何首乌质重、坚实、粉性足、片显云锦花纹、质地优良,故被誉为“首乌之乡”。

2.分布

何首乌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北至河南省。药材主产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湖北等省区,广东德庆为传统道地产区。随着野生资源的逐渐枯竭,人工种植何首乌已逐渐发展起来,目前主要栽培产区有广东的德庆、高州,广西的隆安、田林,贵州的施秉、湄潭,云南的文山、砚山等。

6.6.38.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1.种苗繁育技术

何首乌一般有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压条繁殖、根茎繁殖,近年来也有组织繁殖培养的报道。一般种子繁殖生长周期较长,扦插繁殖生根快,种子年限短,结块多,生产上多用扦插繁殖。

(1)种子繁育。

选择品种纯正、无病虫害、生长发育健壮的优良单株作为采种的母株,在头一年种子成熟时及时采收,晒干后装入麻袋或纱布袋后置于通风干燥处储藏。于次年3—4月上旬播种,以行距30~35厘米顺畦开深3厘米的沟,施入畜粪水肥后将种子均匀播撒于沟中,每亩需种子1~2千克,然后再撒盖一层厚度2~3厘米的松针或1厘米细土镇压,浇水约20天即可出苗。苗高约5厘米时,趁阴雨天进行间苗,株距约30厘米。苗齐后,可用稀人畜尿水泼施催苗,促进生长。苗高30厘米以上时,可进行移栽。

(2)扦插繁殖。

扦插苗床要选择有一定荫蔽、土壤肥沃、水源方便的地方,苗床要整细、整平,施一定量的有机肥做基肥。3—4月上旬,选生长旺盛、健壮无病植株的茎藤,剪成长约25厘米的插条,每根插条应有节2~3个,上面一节留叶片,其余叶片摘除。剪时,上切口距上节约5厘米,剪成平面;下切口距下节2~3厘米,剪成斜口,要求切口平整,插条无破皮。为提高成活率,可将插条下部平齐,捆成小把,用生根粉溶液浸泡,扦插行距20~30厘米,株距约30厘米,穴深约20厘米,每穴放2~3条,不能倒插,将插条均匀斜插入沟内,插条上部留一个芽眼露出地面,其他埋于土中。栽后一定要覆土压紧,施入畜粪水以保持畦面湿润,可覆盖地膜,以利保湿增温。若温度适宜,约10天即可生根发芽。

(3)压条繁殖。

春夏季选择近地面健壮枝条,每隔15~20厘米进行波状压条,枝条埋深3~5厘米,10~15天即可生根,生根后剪下定植。

(4)根茎繁殖。

收获时,选取健壮、无病虫害的带有茎的小块根,或将大块根分切成几段,每块带有2~3个芽头,用草木灰涂伤口,以便吸收伤口水分,使伤口保持干燥,防止病菌繁殖感染;或放在阴凉通风处晾1~2天,等伤口干结愈合后种植。栽种期2月下旬至3月中旬,按株距20厘米、行距25厘米、穴深6~10厘米开穴,每穴栽种带茎的小块根1个,覆土厚约5厘米。

(5)组织培养。

在组织培养和育种改良方面,主要有何首乌外植体的诱导以及芽的继代增殖培养、何首乌愈伤组织诱导及褐化研究、何首乌毛状根的诱导、何首乌组培苗生根等方面的研究。

2.栽培管护技术

(1)选地整地。

何首乌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温暖湿润的林地、山坡、土坎均可种植,可选择山丘平缓地处、灌溉方便、排水良好、土壤疏松、耕作层30厘米以上、无污染、肥沃的砂壤地种植。种植时,冬季深翻30厘米以上,拣去草根和石块。次年春翻犁多次整平耙细,使土壤疏松,每亩施厩肥、草木灰混合肥3000千克做基肥,使肥料与表土混合均匀,起畦种植,畦宽50~100厘米、高15~25厘米。

(2)定植。

何首乌可以春种或夏种。一般春种发根快,成活率高,但须根多,产量低。夏种,地温高,阳光充足,种后新根易于膨大,结薯快,产量高。种植时,先在畦上按行距20~30厘米、株距20~25厘米开穴。苗高约30厘米时可起苗移植。起苗时,苗只留基部约20厘米的茎段,其余剪掉,并将不定根和薯块一起除掉,有利于丰产。每穴栽种苗1~2株,栽深约8厘米,后覆土压实,淋足定根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也可用地膜进行覆盖,以提高成活率、抑制杂草生长及保持水分。

(3)田间管理。

1)浇水、除草。定植初期必须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成活后可减少浇水次数,雨后要注意排水。生长期应勤除草,减少杂草对土壤养分的消耗。

2)追肥。何首乌是喜肥植物,除施足底肥外,其生长期长,藤蔓生长旺盛,需肥较多。整个种植期,前期以适量氮肥为主,后期追施磷肥、钾肥,促进块根生长。施肥应开浅沟施于行间,当植株成活长出新根后,每亩施腐熟人粪尿1000~1500千克。然后视植株生长情况追肥,一般可再施2次,每次每亩施入畜粪2500千克。苗长到1米以上时,一般不施氮肥。9月以后,块根开始形成和生长,重施磷、钾肥,施厩肥、草木灰混合肥3000千克,过磷酸钙50~60千克,氯化钾40~50千克。以后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施肥1次,均以有机肥为主,结合适量磷、钾肥。每次追肥均结合中耕培土,清除杂草,防止土壤板结。

3)搭架修剪、摘花。何首乌缠绕性强,藤茎生长具有“落地生根”的习性,导致茎叶徒长,不利于块根生长。因此,栽培何首乌须搭架让藤蔓攀缘,以利于通风透光,增加叶片受光面积,增加养分积累,提高块根产量。苗成活后,茎蔓生长到30厘米高时,在畦上插竹条或小木条,交叉插成篱笆状或三脚架状,将藤蔓缠绕向上生长,松脱的地方用绳子缚住。一般每株只留1~2条藤,多余的分蘖苗要剪掉,以后的基部分枝藤条也要及时剪除,到1米以上才保留分枝,这样有利于植株下层的通风透光。如果因为肥水过多,地上部分生长旺盛,当藤蔓长至2米高时,可适当打顶,同时要将基部的叶子摘净,不留种的花蕾也要摘去,以免养分分散,影响块根生长。

4)培土。每次施肥结合培土进行。根际培土在每年12月底进行,以促进块根生长。

(4)病虫害防控。

何首乌病害主要有叶斑病、根腐病、锈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等。

1)叶斑病。其为害叶片,主要在高温多雨季节和田间通风不良时发病。发病初期叶片表面产生黄白色病斑,后期变褐色,中心部分破裂脱落成为孔洞,严重时整片叶枯死脱落。

防治方法: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剪除病叶。发病初期用1:1:120波尔多液或用5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洒,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可控制病害发展。

2)根腐病。其为害根部,多发生在夏季,种植地排水不良时发病严重。由真菌中的镰刀菌或细菌引起,受病植株根部腐烂,地上茎蔓枯死。

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应立即挖除、烧毁,用生石灰粉撒在病穴上,盖土踩实,可以防止蔓延。注意排除积水,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液灌根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可起到保护作用。

3)锈病。其为害叶片,2月下旬开始发病,真菌随雨水蔓延,以3—5月和7—8月最为严重,最初叶表面出现圆形黄绿色病斑,叶背面逐渐隆起,形成针头状大小的疱斑,疱斑破裂后散发出黄锈色粉末,可使叶片破裂、穿孔、脱落,尤以老叶受害最重。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和地上残叶,减少病源;排出田间积水;用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天喷药1次,连续2~3次。

4)蚜虫。其为害叶片,主要在何首乌的嫩梢、嫩叶上吮吸营养物质,使心叶、嫩叶变厚呈拳状卷缩,植株矮化生长不良。

防治方法:发现蚜虫为害,可用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死亡率达95%,隔半个月后再喷1次,可基本将其消灭。

3.采收与加工

(1)采收。

何首乌的采收多在秋冬季叶子枯萎时进行,用种子繁殖的一般在生长3~4时年收获,扦插或压条繁殖的第二年即可收获。采收时,挖出块根,洗净泥沙,削去须根,大的可割开后晒干或烘干。藤蔓每年秋季收割1次,除去细枝及残叶,切成60~70厘米晒干,扎成小把,即夜交藤。

(2)产地初加工。

何首乌洗净后,切成1.0~1.5厘米的横切片,小规格的不切片,烘干或晒干。成品要求红棕色或红褐色、干透、无烤焦、无空心、无须根、无虫蛀霉变,以个大、质坚实而重、粉性足者为上品。夜交藤除去细枝及残叶,切成60~70厘米晒干,扎成小把,要求小条直径在1厘米以上,表面紫褐色,断面紫红色,无枯条;无霉烂变质。

(3)贮藏保管。

何首乌因含有蒽醌类、二苯乙烯类及淀粉,易受潮,应存放在清洁、阴凉、干燥通风处,防潮防霉,防虫蛀。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