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6.8.17滇牡丹

6.8.17.1基本概述

滇牡丹是芍药科芍药亚属牡丹组植物。在中国植物志中被命名为野牡丹,花、叶可观赏,其根可入药,种子可压榨牡丹籽油。牡丹入药部位主要为根,根皮也叫赤丹皮,可治吐血、尿血、血痢、痛经等症;去掉根皮的部分叫云白芍,可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等症。2004年,经中国林科院分析,发现牡丹籽油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多糖和多种不饱和脂肪酸;2006年,对压榨的牡丹籽油进行分析,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含量超过了40%,是橄榄油的40倍。

滇牡丹资源比较丰富,生态幅较宽,比较适合在高山、亚高山进行种植,是中国特有的上好木本油料植物。滇牡丹对土地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加之不与作物争地,耐干旱耐瘠薄,一旦成林,会连年挂果,既有利于国土资源高效利用,缓解生态恢复缺乏优势树种的压力,同时还兼备“经济”“健康”“绿色”“非转基因”之功能,是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于一身的优势木本油料植物资源。国家林业局规划已经把牡丹纳入了国家退耕还林计划。云南宜植林地、撂荒地、火烧迹地、缓坡地等面积还比较多,将牡丹纳入退耕还林计划,将有利于缓解中国食用油长期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矛盾,同时也是利国利民的一项生态大工程。

6.8.17.2品种与分布

1.分布

滇牡丹的分布范围相当大,从北纬24°~32°,东经94°~104°均有分布。滇牡丹主要集中分布在云南西北部和北部、四川及西藏东南部。滇牡丹常见于海拔1800~4200米的山地阳坡,海拔高差近2000多米,垂直分布范围也较为明显。滇牡丹常见于灌丛中、疏林中、针叶林下和草丛中,气候类型多为寒温带气候类型,在暖温带气候类型也有分布,喜光、耐寒、耐旱、喜生长于混交林或林缘,速生。滇牡丹为多年生小灌木,性成熟时间从1~22年不等。树冠伞形、树干通直、种子大粒、果实中等大小、野生滇牡丹结实性能中等。主要用于观花、观叶,根皮可药用,牡丹籽可榨油、供食用。对土壤质地要求不严格,壤土、黄棕壤土、砂壤土均适合其生长。

2.品种

(1)品种名称:玉丹1号滇牡丹优良无性系。

品种来源:来源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宝山乡大坪坝野生滇牡丹居群中的优良单株,树龄50年,树高1.8m,冠幅3×3m,海拔3800m。

审定情况:通过云南省林木品种认定

特征特性:多年生灌木,多丛生,稀单枝,无毛;当年生小枝草质,小枝基部具数枚鳞片;叶为二回三出复叶;植株生长健壮,花朵顶生,多4~6朵,少2~3朵,直径5~10厘米,花瓣9~14片,紫红色或近紫黑色,倒卵形;蓇葖果角数多,5角及以上,每角内含3~8粒种子,种子较大,成熟蓇葖果为黄褐色,种子成熟前呈鲜红色,成熟的种子呈黑褐色。单粒鲜重1.2克左右。成熟蓇葖果为黄褐色;种子成熟前呈鲜红色,成熟时呈黑褐色。5年单株平均结果6.2个,单株结籽量125粒,单株产量为150克,含油量达20.7%。

产量表现:该品种单株产量达到150克,而对照品种为77.0克,增产达94.8%。

栽培要点:秋季栽植,定植规格30厘米×30厘米×30厘米,株行距60厘米×120厘米;分株苗定植后的第二年、第三年及时将花蕾摘除以利于根的发生,加强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

适宜区域及目前应用推广情况:适宜于云南省玉龙县海拔2400~3400米、平均年均温9~13℃、≥10℃活动积温2000~3000℃区域种植。该品种目前在丽江市玉龙县宝山乡大坪坝进行示范种植,面积60多亩,现已种植愈三年

选育(引进)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丽江先锋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2)品种名称:丽丹1号。

品种来源:2014年6月,从丽江市玉龙县鸣音乡收集到一批滇牡丹活体标本,种植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大坪坝试验基地,从中发现一株花色红、艳丽,雄蕊橘红色的个体,同年10月底对其进行分株扩繁,历经5年的时间,经过三代的无性分株扩繁培育出。

审定情况:通过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登记

品种特征特性

亚灌木,全体无毛。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叶片轮廓为宽卵形或卵形,羽状分裂,裂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花4~6朵,直径5.5厘米;花瓣9~10,红色、倒卵形至椭圆形,长2~2.5厘米,宽1~1.5厘米;花梗长7~17厘米,直径1.49~3.04毫米;心皮2~3,无毛。蓇葖长约2~3厘米,直径1~2厘米。花期6月;果期8~9月。较原野生种花小、数量多,花色红、艳丽,花梗细,花腋生下垂,开花时花瓣平展,花期延后一个月,病虫害极少,易繁殖。适宜在温带、寒温带地区栽培,也可盆栽观赏。

栽培技术要点

10月中下旬,选择长势茂盛、无病害的滇牡丹母株作为无性分株扩繁材料,将挑选好的牡丹苗从根部切开,分株时尽量保持肉质根根系完好,分株后伤口用多菌灵或草木灰进行处理,以防细菌感染。分株苗要即分即种。种植分株苗的地块要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前,可结合大田整地适当施入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高畦低洼进行栽植,栽后及时浇定根水。

6.8.17.3种苗繁育技术

1.滇牡丹无性繁殖技术

滇牡丹无性繁殖分为嫁接繁殖和分株繁殖,嫁接繁殖又可分为根接法和芽接法两种。具体繁殖技术介绍如下:

(1)根接法繁殖。

1)材料。①砧木的选择。砧木可选用成年芍药肉质侧根及牡丹肉质根,但二者之间在接穗的亲合力和嫁接成活率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异,以培育油用型滇牡丹为目的的,多采用野生滇牡丹实生苗作为砧木,以药用生产为目的,则采用芍药实生苗为砧木。②接穗。选择具有优良结籽习性的滇牡丹的当年生健壮嫩枝作为接穗,接穗带顶芽或具1~2个侧芽,长度为5~8厘米。③绑扎材料。绑扎材料可用宽为1.5厘米的塑料薄膜带或用麻线进行绑扎。

2)砧木的培育。每年的10月份,对新采收的滇牡丹种子或芍药种子用30℃的温水进行浸种,浸种时间为24~48小时,浸种后立即进行播种。苗床应选择地势高燥、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砂性土壤,以pH值以6.5~7.4最为适宜。播种后应加强苗期管理,播后2~3年,实生苗的根生长比较充实并有侧根发生时,就可用实生苗做为砧木进行根接繁殖。

3)根接法繁殖的方法。用芍药根进行根接繁殖时,在根接前2~3天将芍药根完整挖出,选择根长在25厘米、直径在1.5~2.0厘米左右的侧根20~40条,将其从母株上扳下,置阴凉处晾2~3天,让根失水变软,以便于根接操作。根接时先把砧木顶端削平,选一平整光滑的纵侧面用刀切开,切口略比接穗削面长,深度达砧木中心。然后及时从牡丹成年株上剪取接穗,剪掉叶片和叶柄后,从第二芽下1厘米处先削出3厘米左右斜面,再在削面背后削出1厘米左右的斜面,使插穗成一楔形。接穗削面要平整、清洁,然后将接穗自上而下插入切口中,使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对齐,然后用麻绳或塑料膜带将砧、穗捆扎好,做到接穗不错位、不晃动即可。嫁接后可直接栽植。栽植地块应选择地势高燥、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沙性土壤,栽植前要施足底肥,深翻晒垡后进行碎垡,土壤湿度保持在30%~40%为宜,忌太干或太湿。栽植时,株行距为40厘米×40厘米、墒高30厘米,栽植好后用脚踩实,最后培土,使接穗全部封埋在土中,培土厚度至接穗上端2~3厘米,培土后墒面呈屋脊形以利于保湿、防寒越冬。

(2)芽接法繁殖。

1)选材:①砧木的选择。砧木选用实生滇牡丹或成年滇牡丹均可。②接芽。凡是本年开过花的品种牡丹枝条上的侧芽都可作取芽对象。③绑扎材料。绑扎材料可用宽为1.5厘米的塑料薄膜带。

2)芽接繁殖的方法。①滇牡丹芽接一般在末花期进行,此时枝条韧皮部易剥离。接穗采下后,立即剪去叶片,在所选芽的上、下各1.2~1.5厘米处用芽接刀各横割一刀,深度达木质部即可,芽片宽一般为接穗的1/2,连同木质部把芽取下,待用。②在砧木嫁接部位的腋芽处横切两刀,再在两侧纵切两刀,起下芽片,保留维管束,再用凹型芽接刀将砧木起过芽的上下各剥开一点皮层。迅速用刀尖将接芽的木质部剥去,并将芽片嵌接在砧木切口处,使砧木的芽和接芽的芽吻合在一起,再将接芽周围多余的皮层切除,用塑料薄膜带将芽片接口紧密封平,只露出接芽和叶柄。芽接后10~15天可检查成活情况,凡接芽新鲜,膨大的为已成活,未成活时及时补接。次年发芽前对已嫁接成活的苗,在接芽1厘米以上处将砧木剪去,萌发后将砧木基部的萌蘖芽及时除去。

(3)分株法繁殖。

滇牡丹分株繁殖一般在10月份进行,分根适宜期以根茎部位是否有芽萌动为判断标准。分株繁殖一般选择4~5年内未曾分株过且长势良好的滇牡丹作为母株。分株方法如下:①在7月中下旬,对母株进行松根并适当追施液态复合肥以促进侧根生长。10月份,抛开表土,检查根茎部位是否有芽开始萌动,如果有芽萌生出来,即可进行分株作业。分株时,将牡丹母株挖出,用清水将根际土清洗干净,然后用锋利的刀将母株从根蘖处劈开。劈时不要损伤根芽,保证每一分株都保留一定数量的根系和蘖芽;劈开的创面要尽量小,以利于分株快速恢复。分株的多少应视母株的大小、根系数量的多少和根芽的多少而定,最好每一分株都有2~3个枝条、3~4条较粗的根、1~2个根芽。分株后,要对根和枝条进行适当的修剪,剪去病根、老根、断根,剪去根茎上方部分老枝。修剪好后,对伤口可用600~800倍液的高锰酸钾进行涂抹消毒,以防感染。全部工序完成后即可进行栽植。②栽植地块应选择地势高燥、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沙性土壤,栽植前要施足底肥,深翻晒垡后进行碎垡,土壤湿度保持在30%~40%之间为宜,忌太干或太湿。栽植时,株行距为60厘米×60厘米、墒高30厘米。栽植时根要理直,不可扭曲,覆土踩实,浇水,使土壤与根部充分接触密实。

2.滇牡丹有性繁殖技术

(1)播种时间。

滇牡丹种子应选择当年采收的种子,即采即播的种子发芽率可达90%以上,隔年的种子发芽率仅为75%左右。滇牡丹播种的时间一般在9月中旬至10月下旬。由于滇牡丹种子具有上胚轴休眠的特性,因此,牡丹当年只发幼根,下一个春季才会萌发。

(2)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水选法去掉种子中的杂物、腐烂的种、有虫眼的种子即干瘪的种子,选用饱满的种子进行播种。种子选好后,用30℃的温水浸泡48~72小时,期间,每间隔6小时换温水一次,待种子充分吸胀后,将浸好的种子捞出,沥干水分,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3)苗地的选择。

育苗用地宜选择地势高燥、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砂性土壤。播种前要施足底肥,底肥可按每亩施用1000千克的厩肥+尿素15千克+过磷酸钙肥30千克。同时每亩施入3%辛硫磷颗粒剂10千克左右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千克进行杀虫和杀菌。

(4)整地。

播种前要深翻晒垡,然后进行碎垡。墒情不足的情况下要先浇水以创造良好的墒情,精细整地后使土壤疏松湿润。制高度为10~15厘米的高墒,墒宽1.0~1.2米,墒面要平整。

(5)播种。

播种可撒播也可点播,用种量为6万~8万粒/亩。把种子播在整好的墒面上,然后用平整的木板进行适当的镇压,以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镇压后用细碎的土壤进行覆盖,厚度为3~5厘米,覆土后将墒面扒平,并在墒面上方盖一层10厘米厚的松毛。全部工序完成后,对墒面进行喷水,连续喷7~10天,使土壤湿度保持在60%~70%之间为宜。

(6)苗期管理。

播种后30~50天,牡丹即可长出幼根,当年幼根可长至5~10厘米左右,第二年开春才会萌发,因此,苗期管理主要要注意浇水及除草。浇水可视墒情进行,播种后连续喷水7~10天,后期可适当减少浇水次数,直到入冬前可浇一次过冬水,在种子萌发出土前可浇一次催芽水。苗期杂草要及时拔出,做到拔早、拔小、拔了。

(7)苗木出圃。

滇牡丹苗出圃以2年生苗为好,苗木起苗后,应按照大小等级进行分选,滇牡丹苗一般可分为三个等级,一等苗主茎长为30厘米以上,二等苗主茎长介于10~30厘米之间,三等苗主茎长小于10厘米。一等级苗和二等级苗可出圃,按50株一捆进行包扎,在根部裹上一层湿报纸以保证运输过程中不脱水。三等级苗要重新做苗床栽植,再培植1年后出圃以保证出圃的质量。

6.8.17.4移栽及管理

1.滇牡丹的建园

园址选择:野生滇牡丹主要分布于横断山脉的东南边缘,主要分布区域为云南省滇西北区域,常见于海拔1800~4200米的山地阳坡,也见于灌丛中、疏林中、针叶林下和草丛中。编者于2015年对野生滇牡丹居群开展系统研究,通过分析近40多个野生居群的海拔情况,发现滇牡丹集分布于2900~3500米范围内,因此,按生境相似性原理进行园址的选择易获得成功。

土壤选择:滇牡丹栽植宜选高燥向阳地块,土壤要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有灌溉条件,排水良好,以砂质壤土为好,pH值在6.0~8.0为最佳。

定植前整地:定植前要深翻土壤3厘米以上,每亩施入腐熟的农家肥2000~3000千克、尿素2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18千克作为底肥,同时施入3%辛硫磷颗粒剂5千克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千克等作为土壤杀虫杀菌剂。

定植时间及苗木处理:滇牡丹定植时间可选择9~10月进行。一般选择2~3 年生滇牡丹苗,定植前用800倍液的倍福美双泡根8分钟,置阴凉处晾干后定植。

定植及栽植密度:选择大小相同的苗木进行定植。定植株行距一般为40厘米×80厘米,即2084株/亩。定植时,用铁锹用力插入地面,开出深30厘米左右、长宽为10厘米左右的塘,在塘的中央放入一株滇牡丹苗,保持根部舒展并回填土壤,然后用脚踩实使根与土壤充分接触。定植后浇足定根水。地块中的一行定植好后,按行垄成高30厘米左右的墒,枝条适当外露3~5厘米,高墒有利于土壤保温、保湿,防止高海拔冬季强对流空对植株成活造成不利的影响。

2.滇牡丹园田间管理

墒面管理:竖年立春之后,随着气温回升,滇牡丹芽开始萌动,这时覆盖在苗上的土往周围摊开,使其根颈部外露,并对苗进行浇水。

中耕除草:刚定植的滇牡丹苗生长缓慢,雨季来临后,地块中的杂草生长迅速,为了避免杂草同滇牡丹竞争水分和养分,侵占地上和地下空间,影响滇牡丹光合作用及干扰其正常生长,杂草要做到“除小、除早、除了”。

施肥:滇牡丹定植时已施入充足的底肥,定植后第一年不需追肥。定植后第二年、第三年,滇牡丹以发棵促进新萌条生长为主,施肥宜以氮肥和磷肥为主,可用复合肥进行追施,分别在立春后结合中耕除草施一次,在入冬前结合理墒施一次,每次施用量为25千克/亩,根部环装追施,追肥后盖土。从定植后的第四年开始,滇牡丹进入投产期,以后每年要追肥三次,即立春后结合中耕除草施一次,4月上旬初花期前追肥一次,入冬前结合理墒施一次。第一次追肥采用复合肥进行追施,用量为25千克/亩,第二次采用复合肥进行追施,用量为30千克/亩,第三次采用复合肥30千克/亩配以腐熟的农家肥2000~3000千克进行追施。

6.8.17.5滇牡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1.叶斑病

叶叶斑病主要为害茎和叶,通过伤口侵入,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发病盛期。防治方法可选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每间隔15天左右重复喷施一次,连续喷施4次。

2.根腐病

根腐病常见于年限较长牡丹园,一般土质黏重、地势低洼、不易排水的地块发病较重,新建滇牡丹园也会发病。防治方法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灌根。

3.立枯病

立枯病多见于苗床地,发病牡丹种苗出现根颈部腐烂等症状,受害严重时,根部变黑腐烂,植株萎蔫、枯死,但不倒伏。防治方法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30%甲霜·恶霉灵水剂1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时间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

4.金龟子

金龟子是影响滇牡丹生长的一种常见虫害,治理金龟子,应在其出现的早期将叶片进行采摘处理,还可以进行药物喷洒防治,如油用牡丹可在金龟子孵化期用1.3%烟参碱液稀释500~800倍液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稀释1000倍液后对植株进行喷洒。

5.红蜘蛛

红蜘蛛可通过喷雾73%丙炔螨特(克螨特)乳油稀释1000倍液进行防治。此外,10%联苯菊酯(天王星)乳油1000倍液以及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等都是防治红蜘蛛的常用药剂。

6.地老虎

地老虎的幼虫孵化后会潜伏在叶中蚕食叶肉,以幼龄苗叶片受害最为严重,地老虎为害后会导致叶片泛黄,甚至脱落。可通过释放寄生蜂进行防治。也可使用50%氟啶脲(抑太保)乳油40005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使地老虎成虫不孕从而降低成虫的卵孵化率。

6.8.17.6采收与加工技术

滇牡丹采收种子的时间应视种子的用途而定,以提供压榨食用油为目的的,采收时间可推迟到蓇葖果果荚有裂口,可从裂口处看到种子呈黑色,有光泽。以做种为目的的,采收时间可适当提前,瓣开蓇葖果果荚时,可见种子呈蟹黄色时即可进行采收。

6.8.17.7经济种植模式

1.造林种植模式

滇牡丹造林种植模式应选择优质的种苗进行,一般要自建大田苗圃以保证种苗纯正,苗木出圃时要严格筛选,杜绝劣质苗木上山,从源头上降低后期苗木栽植管理成本。苗圃地的选址应尽量选择在造林地附近,这样可有效保证造林成活率,降低苗木补植补造的成本。

2.滇牡丹套种模式

滇牡丹可与其他作物一起套种,从而实现提高复种指数的目的。套种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油用牡丹与中药材套种,中药材一般可附子、雪山当归等;二是滇牡丹与蔬菜套种,蔬菜可选择土豆、大白菜或萝卜等;三是滇牡丹与经济树种套种,经济树种一般可选柿子树、核桃树、板栗等。套种中药材及蔬菜,牡丹的株行距为40厘米×120厘米,牡丹的行距之间可套种不同的作物。套种经济树种,牡丹的株行距为40厘米×40厘米,经济树种的行距6米,边行距0.9米。

3.滇牡丹种养模式

滇牡丹建园后,除草是最费工时的工序,因此,可利用“养鹅+滇牡丹”的种养模式实现降低除草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鹅是除草的高手,又不吃牡丹,鹅的粪便还有利于培肥地力,鹅蛋和鹅可销售,该模式已在紫斑牡丹上成功应用,实为一种不错的种养模式。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