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6.6.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6.6.3.1玛咖繁殖方式

1.有性繁殖

玛咖为自花授粉作物,主要采用种子繁殖方法,可采用直播和育苗移栽的方式。在玛咖原产地秘鲁主要采用直播方式,在9-10月间(南半球,相当于北半球6-7月)雨季来临时播撒在闲置的牧地里,然后让羊驼践踏;而云南广泛采用先育苗后移栽的种子繁殖方式。3月中旬至4月上旬开始育苗,于6月上旬前后移栽,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中旬收获。采用单株留种,能较好地表现种性。选择符合此品种特征特性、形状整齐、外皮光洁、须根少、根头短缩、无病虫害的玛咖作种株,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栽植于整理好的留种地,株距10~20厘米,行距30厘米,栽时压紧土,定植后浇透定根水。生长期间追肥1次,花期注意防治蚜虫。6月上旬之后,当短角果初现黄褐色时拔除植株,收集种子,用通气良好的袋子储藏,保存于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

2.无性繁殖

虽然玛咖是自花授粉植物,但由于种子来源类型过杂,种子播种后代玛咖品质不一,所以选择优良单株进行组培快繁,培养优良的无性系也是当前商品化栽培的一条途径。玛咖组培快繁主要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以种子或块根进行初代培养,继代多以无菌苗的幼根、胚轴、子叶、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其中最合适的外植体为无菌苗的子叶,根也可以诱导出愈伤组织。

6.6.3.2玛咖种苗繁育技术

1.育苗基质的配制

育苗基质一般用60%草炭土、35%山基土、5%腐熟的猪粪或羊粪,磨碎形成小颗粒状,混合搅拌后,高温灭菌,灭菌温度在80℃以上,时间1小时,灭菌后装袋存放在洁净的区域。

2.种子的处理

播种前去除种子中的杂质、秕籽,选取饱满、有光泽的种子,用25~30℃温水浸种24小时,再用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15分钟消毒杀菌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水分后播种。

3.装盘、播种

将灭菌后的基质装入育苗穴盘中刮平,将种子称量均匀撒播在育苗盘,每盘的播种量约为0.6克,用拌好的育苗基质进行种子覆盖(厚度0.3厘米以下),无喷灌条件的在育苗盘上覆盖一层纺布用于保湿,出苗率达到60%时撤除覆盖物。

4.苗期管理

苗期适时喷水,幼苗期保持空气湿度在50%以上,夏季选择晴天的下午或傍晚喷水。追肥在出现3~4片真叶时进行,用2%尿素与磷酸二氢钾100倍液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喷施次数视苗情酌定。在温室条件下育苗温度高、湿度大,易发生一些真菌性病害,要做到提早预防,防重于治。

5.种苗炼苗

在苗龄30天时要进行炼苗,将苗盘移出大棚,进行自然管理,强化玛咖根的生长,完成蹲苗过程,炼苗时间为10~15天,在炼苗期间禁止追肥。

6.6.3.3玛咖种苗分级标准

以玛咖种苗的叶片数、叶片长度、叶色、根长、根径、病虫害等为依据进行分级,将种苗分为三级。

表6-1 玛咖种苗分级标准

标 准

质量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叶数

8片以上

5~8片

5片以上

苗龄

60天左右

50天左右

45天左右

叶片

深绿,有光泽

轻度褪绿,有光泽

黄绿,光泽度差

苗高

8厘米以上

6~8厘米以上

6厘米以下

根长

6厘米以上

4~6厘米

4厘米以上

病虫害

轻微

机械损伤

轻微

整齐度

>90%

80%~90%

<80%

 

6.6.3.4玛咖栽培技术

经多年研究表明,影响玛咖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肥料、管理、水分四个方面,而管理好坏是提高玛咖产量的最关键因素。

1.选地整地

首先选择在海拔气候条件适宜、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选择土地相对平整,排水良好,土壤疏松肥沃,土质通透性好,前茬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如蔓菁,萝卜,油菜等)的耕地作为种植地。在种植前翻犁2次,使土壤充分暴晒,风化细碎,第1次翻犁时清除杂草,秸秆,有条件时将秸秆,杂草堆烧成火土。第2次犁地时每亩施农家肥3000~4000千克,翻埋入土中,但不宜过深,玛咖吸收养分的区域一般在20~30厘米土层,结合施肥做高厢,做厢要充分利用机械,坚持有利于机械操作和前后茬的种植,提高基本苗指数。一般种植单垄双行、宽厢多行,厢宽60~100厘米,沟宽30厘米,厢面高度20厘米,一般根据机械和种植前作确定厢面宽度,做成向阳畦。

2.移栽定植

(1)移栽时间。移栽定植的时间一般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苗龄在50~70天,叶片数6~8片时适宜移栽。具体选择要根据降雨迟早、水源条件而定,水源条件差的地方要选择在阴雨天进行,低海拔的地区不宜移栽过早,有水源条件的要浇足定根水。

(2)移栽方法。定值采用挖塘移栽,每塘一株,移栽时根要平直,不能弯曲,苗要露出土层,不能将生长点埋入土中。

(3)种植规格。行距20~25厘米,株距15~20厘米,每厢行数根据厢宽而定,可以为双行、三行、四行,每亩基本苗保证在8000~12000株。基本苗是构成玛咖产量的基础,基本苗不足,即使管理到位也达不到高产,基本苗过多,土地肥力不足,管理不到位,也不可能达到高产效果,因此应根据不同土地肥力条件来确定不同种植密度。

3.肥料

玛咖作为一种保健食品,栽培必须要按照绿色、有机栽培规范来进行,使其真正成为绿色保健食品。提倡使用生态肥料和生物农药,以保证产品质量,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肥料具有缓释性、持效性、无残留、无污染、养分全面均衡等特性,能提高玛咖品质,改善环境,不破坏土壤物理化学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土壤最佳养分平衡,培肥土壤,改善土壤保水、保肥和透气性能,有利于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生存繁殖。生态肥料主要有:农家肥、绿肥、腐殖酸类肥料、动物性杂肥、沼气发酵残渣及发酵工业残渣、菌肥、叶面肥等。

4.苗期管理

(1)间苗、补苗。玛咖定植后7~15天及时检查,对每塘多于1苗的进行间苗,只留1苗。若发现死苗、病苗、弱苗及时拔除,并在阴天或小雨天进行补苗,保证每亩的基本苗数。要求15天内完成间苗、补苗工作。

(2)中耕除草。玛咖生长高峰期,也是杂草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杂草不仅争夺玛咖的养分,而且是病虫害的温床,因此,必须做到除小、除早、除净,防止杂草丛生。玛咖根入土较浅,中耕宜浅不宜深。应铲除沟内杂草,拔除厢面杂草。除草时应小心,接近玛咖根部的杂草应一手按住玛咖苗,另一手轻轻将杂草拔除,不要伤及玛咖根。一般除草3~4次,采用人工拔草方式,禁止使用任何化学除草剂。

(3)追肥。一般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应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要求追肥不少于3次。前期用清粪水浇施在苗周围,以促进幼苗植株健壮,减少病虫危害,同时,每15天用动物鱼蛋白肥(有机肥)2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连续喷施3~4次。或结合第一次中耕除草追肥20千克/亩。

5.水分

栽种后如遇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早晚各浇一次,连续5~6天,直至玛咖幼苗完全返青成活。雨季及时将田内积水排除,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6.6.3.5病虫草害防控

玛咖栽植过程中会有病虫草害的发生。玛咖病虫草害的防治要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做好农业防治,重视育苗阶段的消毒处理。清洁田园,减少越冬虫害和病源。

1.病害

玛咖主要的病害有立枯病、根腐病、根肿病、霜霉病、软腐病、菌核病、病毒病、褐斑病。

(1)立枯病。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为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即在距离表土层3~5厘米的干湿土交界处。病菌侵入后,感病部位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发病部位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

防治方法:①做好育苗基质和苗床的消毒处理。②认真选种和种子处理,要选用无病的种子育苗,在播种前用药剂进行消毒处理。③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注意排水,避免苗床湿度过大,尤其是低凹易涝地块要注意排水。④在幼苗移栽后,加强检查,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并在做好消毒工作后进行补苗。

(2)根腐病。由线虫类,短体科的短体线虫属(根腐线虫)引起或由根腐线虫和真菌的腐皮镰刀菌联合引起。主要为害玛咖根部,引起地上部植株发黄、萎蔫或枯死,地下部根茎起斑、腐烂、缺块或根部消失。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种植前认真选地,切忌连作和在种过十字花科植物的土地上种植。防止地下害虫为害,地下害虫为害引起根腐病发生的概率提高。注意田间排水,高温高湿和田间积水环境有利于根腐病的发生,所以雨后要及时排水并结合拔草经常松土。发现根腐病病株及时拔除,集中销毁,并在拔除后在病穴内撒石灰消毒以防蔓延。②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7天一次,连续1~2次。

(3)根肿病。由真菌的根肿菌引起,地上部叶片变黄枯萎,有时整株枯死。地下根部多在主根上出现肿瘤,后期根部龟裂、粗糙,有的腐烂。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拔除田间病株。

(4)霜霉病。由真菌鞭毛菌亚门霜霉属寄生霜霉菌引起。主要为害叶片,对于留种植株,会危害株茎、花梗和果荚。发病时在叶片及叶柄正反面密布白色至灰白色稀疏霉层(孢囊梗和孢子囊),严重的后期叶片变黄干枯;留种植株上花轴、花器、种荚表面均可产生较茂密的白色至灰白色霉层。防治方法:合理轮作。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销毁。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3%~0.4%)。发病初期或岀现中心病株及时用70%烯酰·霜脲氰水分散粒剂20~40克/亩对水50千克喷雾防治,亦可用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600~800倍液喷施叶背面,每7天一次,连续2~3次。

(5)软腐病。病原为胡萝卜欧氏杆菌胡萝卜致病变种,为细菌薄壁菌门氏杆菌属。造成玛咖地上部青色萎蔫,地下块茎成水浸状,或整个腐烂或稀腐。病菌主要在留种株及病残体上越冬,通过雨水、灌溉水和昆虫传播,从伤口(虫伤、病伤或机械伤)或生理裂口侵入。在土壤瘠薄、土质黏重、多雨、大水漫灌、害虫为害重、平畦栽培等地块发病重。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消毒病穴,及时防治地蛆、菜青虫、小菜蛾等害虫。防止烂窖,减少机械损伤,适当晾晒。喷药防治,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6)菌核病。病原为真菌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核盘菌。菌核黑色,鼠粪状。以菌核在土壤、种子、粪肥中越冬。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先侵染老叶,病部产生的菌丝体通过与病株的接触进行重复的侵染,生长后期在受害部位产生菌核越冬。连作、地势低洼、密植、偏施氮肥等易导致发病。防治方法:轮作或深耕,精选种子,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拔除田间病株。

(7)病毒病。由芜菁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引起,使玛咖叶片形成明脉坏死斑点。病毒可周年循环或在留种株或多年生宿根植物及杂草上越冬。以蚜虫传播,病毒通过蚜虫或汁液接触传染。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感病时期、气候条件、栽培管理及品种抗病性关系密切。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拔除田间病株,灭蚜防病。

(8)褐斑病。由真菌的交链孢霉病菌引起,主要感染叶片,一般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发病,产生不规则、浅褐色或深、浅褐色相间、具轮纹的病斑,慢慢病斑扩大至1/3~1/2叶片甚至使整片叶枯黄。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收获后,深翻土壤,实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合理施肥。发病初期要立即施药。可用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天喷一次,连续2~3次。

2.虫害

玛咖主要的虫害有地下害虫、根蛆、蚜虫、菜粉蝶、小菜蛾、甘蓝夜蛾及银纹夜蛾等。

(1)地下害虫。主要的地下害虫有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等,主要危害根茎,前期危害幼苗,使之缺塘缺苗,后期危害根茎,影响产量和商品质量。防治方法:地下害虫具有白天休息傍晚觅食的习性,可根据地下害虫的活动规律进行防治。一是人工捕杀,通过田间观察,发现被危害的植株,可在附近地下找到地下害虫并捕杀;二是使用毒饵防治,用90%敌百虫可溶粉剂一份对水5份,拌上炒香的玉米面或油枯60份制成毒饵在傍晚撒入植株旁,每亩用毒饵1.5~2.0千克,杀虫效果较佳。

(2)根蛆。根蛆是种蝇、葱蝇、白菜蝇、小萝卜蝇等蝇类幼虫的统称,主要咬食根茎上毛细根和幼嫩根,造成营养和水分吸收受阻而死苗。云南省玛咖种植区域均不同程度发生,且危害有加重的趋势,主要危害玛咖根部,常与根腐病协同危害,导致后期两者危害症状相似而不易分辨。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注意不使用生肥要用发酵肥,以避免携带虫源入园。②药剂防治可用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等浇灌玛咖根部。

(3)蚜虫。为害玛咖的蚜虫主要有萝卜蚜、菜蚜、甘蓝蚜等,其若虫吸食玛咖茎叶汁液。防治方法:①物理防治:利用黄板或黄皿诱蚜或用银灰色塑料薄膜避蚜。②药剂防治:用20%氰戊菊酯(杀灭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施。密封大棚等设施栽培时,可用22%氰戊菊酯(杀灭菊酯)烟剂熏烟,用药量为0.5千克/亩。

(4)菜粉蝶。在云南一年发生4~9代,蛹在秋季危害地附近的杂草、树干、杂草、土缝等处越冬。主要以幼虫取食玛咖嫩叶、根茎等为害。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清洁田园,收后及时处理残株、老叶和杂草,减少虫源。深耕细耙,尽量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减少越冬虫源基数,控制危害。②物理防治:成虫发生期用性诱剂诱杀成虫。③生物防治:苏云金杆菌(Bt)16000IU/毫克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苏云金杆菌(青虫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④药剂防治:用5%伏虫隆(农梦特)乳油1500~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交替使用。

(5)小菜蛾。小菜蛾通常产卵于叶背,并以孵化出幼虫啃食叶片,使叶片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仅剩叶柄,3~4龄幼虫亦可啃食近地面的根茎。在云南年发生4~22代,可终年繁殖。当玛咖种植面积大,复种指数高的地块,发生害情偏重。小菜蛾具有发生世代多、繁殖能力强、寄主范围广等特点,再加之它极易产生抗药性,所以比较难防治。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深耕细耙,合理布局,避免连作。及时清洁田园处理残株、老叶和杂草,减少虫源。②物理防治: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或性诱剂诱杀成虫。③生物防治:苏云金杆菌(青虫菌)(每克含孢子48亿以上)粉剂、苏云金杆菌(Bt)16000IU/毫克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对水稀释,于卵孵化盛期或2龄幼虫期及时喷雾防治。④药剂防治:用1.8%阿维菌素乳油水2000~3000倍液、5%定虫隆乳油水1500~2000倍液喷施。

(6)甘蓝夜蛾、银纹夜蛾。一年发生1~4代,蛹在土中滞育越冬,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卵产于叶背,单产。初孵幼虫在叶背取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大龄幼虫则取食全叶及嫩荚,有假死习性。幼虫老熟后多在叶背或地表吐丝结茧化蛹越冬。成虫昼伏夜出,对糖蜜趋性强。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前茬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土,清除田内外杂草及残株落叶,选用无虫苗移栽。②物理防治: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③药剂防治:用20%甲氰菊酯(灭扫利)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10%氯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喷施。

3.草害

玛咖地杂草种类繁多、危害大,各种杂草与玛咖争光热、争肥力,常使玛咖生长缓慢,病虫害增多,少数农户不得不翻地重种。经调查,主要杂草是禾本科的稗草、狗尾草、马唐、牛筋草、早熟禾等10多种,莎草科的香附子、碎米莎草、异型莎草、水蜈松等,以及少数阔叶杂草鸭舌草、节节菜等。防治措施:玛咖地因杂草种类多,除草剂对玛咖具潜在危害,故主要提倡人工除草,但当杂草覆盖度高时,可同时配合使用高效低毒除草剂,如施用除草剂4%烟嘧磺隆可分散乳油悬浮剂800~1000倍液喷雾。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