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1中蜂囊状幼虫病
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是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该病毒粒子呈球形,粒子大小约为30纳米,该病最初于1971年冬在中国广东省佛冈县等地发生,次年全省流行。并迅速蔓延到福建、江苏、贵州、云南等省。病害在新区暴发时,传染速度极快,危害性很大。后来老病区病害虽已趋向平稳,但某些年份也会突然短暂流行。近年来又有新的变异毒株出现,广大中蜂饲养地区应加强病害监测。该病对中蜂饲养造成严重损失,导致全国的中蜂群数急剧下降。
此病最典型的症状是感染的幼虫具有囊状水样外观,不能化蛹,染病幼虫多为5~6日龄,一般在6~7日龄开始大量死亡,约有2/3死于封盖后。死亡幼虫头部上翘,身体由白色变成褐色,无黏性,无臭味,尸体不腐烂,干涸,用镊子夹出观看,呈囊袋状。部分巢盖为黑色,下陷,有穿孔。子脾具有插花现象。
中蜂囊状幼虫病周年都可以发生,当气温低于26℃时发生较为严重。中国南方多发生于2—4月和11—12月,北方多发生于5—6月。饲料不足的蜂群、弱群以及受阳光暴晒的蜂群发病较严重。中蜂发生此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发病幼虫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成蜂不护脾,易蜇人,发病严重的蜂群容易飞逃,如不及时治疗,1个月左右整群蜜蜂就会全部死亡。慢性型发病不明显,开箱检查时可见几只到十几只幼虫发病,气候好转,群势增强时病状就会自然消失,气候恶化或管理不善又会卷土重来。近年来也有研究报道,有些蜂群携带病毒但不发病。患病幼虫及健康带毒的工蜂是主要污染源,通过消化道感染是病毒侵入蜜蜂体内的主要途径。
防治方法:①综合防治。在防治上主要以选育抗病品种为主,加强蜂群管理,饲养强群,做到蜂多于脾,合并弱群,加强保温,保持蜂群有足够的饲料,实行定点定地饲养;蜂场和蜂具需严格消毒,隔离病蜂;发病时断子换王,辅以药物治疗等。②药物防治。茯苓500克、紫草500克、板蓝根500克、金银花500克、紫花地丁500克、枯矾250克、黄檗250克,加水充分煎煮后过滤,按1:1加入白糖,制成糖浆喂蜂,连续喂5天晚上,每群饲喂量以当天晚上能够取食完为宜,间隔7天用药一次,一疗程可喂3次。此病发生较轻时,在使用上述药物的同时,将金刚烷胺和肽丁胺等药物混在糖浆或花粉中饲喂蜜蜂也有一定疗效。
8.2.6.2欧洲幼虫腐臭病
欧洲幼虫腐臭病是由蜂房蜜蜂球菌等在蜜蜂幼虫上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该病菌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极强,在干燥病虫尸体里,其毒力可以保持三年;在室温下,菌体处于干燥状态下,可存活一年;在巢脾或蜂蜜里,可存活一年之久。其主要传染源是被病菌污染的饲料。患欧洲幼虫腐臭病的幼虫一般1~2日龄染病,潜伏期为2~3天,3~4日龄幼虫死亡。重病群幼虫脾出现不正常的“花子”现象,群势削弱。蜂群患病后不能正常繁殖和采蜜。此病全年都可发生,但以低温阴雨天气或蜂箱内湿度大时发病较为严重,中蜂对该病抵抗力弱,病情比意蜂严重,成蜂不感染发病。
防治方法:重视早春的保温和充足的饲料,以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欧洲幼虫腐臭病发病频繁,早期不易发现。病轻的蜂群,周围如有良好蜜源,病情会有好转。重病群则需要治疗,可以采取先给病群更换产卵力强的蜂王,大量补充卵虫脾,促使工蜂更快清除病虫,恢复蜂群健康。蜂群发病严重时,要进行隔离治疗,甚至焚烧蜂群或巢脾。用红霉素治疗欧洲幼虫腐臭病有良好效果。治疗时每50%糖浆500克可以加入红霉素0.1克,用来饲喂蜂群。每脾蜂喂25~50克,每隔1天喂1次,一个疗程可喂4次。严格执行休药期:大流蜜期前1个月停止喂药,同时将蜂箱中剩余的含有药物的蜜摇出,继续喂药的蜂群不能作为生产群使用。
表8-2 对蜜蜂传染病有作用的常见中草药
名称 |
用法 |
功效 |
金银花 |
干燥花蕾20~30克水煎,配成1千克糖浆 |
抗细菌、病毒、真菌 |
芦荟 |
鲜汁5~10毫升配成1千克糖浆 |
抗细菌、增加蜜蜂抗病性 |
大青叶 |
10~15克干燥叶水煎,配成1千克糖浆 |
抗细菌、病毒 |
板蓝根 |
30克干燥根部水煎,配成1千克糖浆 |
抗细菌、病毒 |
金沙藤 (海金沙) |
15~30克干燥根部或全草水煎,配成1千克糖浆 |
抗细菌、病毒 |
穿心莲 |
15克干燥全草或叶水煎,配成1千克糖浆 |
抑制细菌 |
马齿苋 |
30~50克干茎叶或100克鲜草水煎,配成1千克糖浆 |
抗细菌 |
菊花 |
20~40克干花水煎,配成1千克糖浆 |
抗细菌、病毒 |
贯众 |
15克干根茎水煎,配成1千克糖浆 |
抗病毒 |
鱼腥草 |
15~40克干草水煎(不宜久煎),配成1千克糖浆 |
抗细菌、病毒 |
紫花地丁 |
10~15克干燥带根全草或全草水煎,配成1千克糖浆 |
抗细菌、真菌 |
连翘 |
10~15克干燥果实水煎,配成1千克糖浆 |
抗细菌、病毒 |
山楂 |
50克干果水煎,配成1千克糖浆 |
增加蜜蜂抗病性,促使 工蜂活动、蜂王产卵 |
蒲公英 |
50克干叶水煎,配成1千克糖浆 |
抗细菌 |
百里香 |
15克干植株水煎,配成1千克糖浆 |
抗螨,细菌 |
8.2.6.3巢虫(蜡螟)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华蜜蜂的主要敌害,为害蜜蜂的蜡螟有大蜡螟和小蜡螟两种。大蜡螟分布于全世界,小蜡螟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它以蜡屑为食并蛀食巢脾。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产生“白头蛹”,轻者影响蜂群的繁殖力,重者造成蜂群飞逃,蜂群飞逃的概率在34%。东方蜜蜂较西方蜜蜂受害严重。
大蜡螟在中国一年发生2~3代,卵期8~23天,幼虫期28~150天,蛹期9~62天,成虫寿命9~44天。白天雌蛾隐藏在蜂箱的缝隙处,夜间出来活动,于缝隙中产卵300~1800粒。初孵化幼虫很小,爬行速度快,1天后由箱底蜡屑中爬上巢脾蛀蚀。幼虫5~6龄后食量增大,破坏力加强。
小蜡螟一年可发生3代,幼虫期42~69天,蛹期为7~9天,成虫期为4~31天。防治方法主要有3种。
1.加强蜂群管理
饲养强群,保持蜂多于脾,适当合并弱群,增强弱群对巢虫的抵抗力,当巢虫上脾为害时,应及时进行人工清除或抖落蜜蜂,将巢脾用药物熏治,杀灭巢虫。随时保持巢脾上有充足的蜜和粉。选用优质蜂王,以增强蜂场内的遗传优势,提高蜂群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及时更换新脾,淘汰旧脾,可以有效地消除巢虫的生存空间;经常清除蜂箱内的残渣蜡屑,保持蜂群卫生,清除陈旧巢脾。贮存的巢脾密闭保存,定期用冰醋酸熏杀。
2.杀除虫卵法
每年11月下旬至12月初、次年3月初至4月初,对蜂场进行全面清扫,彻底清扫箱体,烧开水浇灌箱底以杀死虫卵。在冬季最寒冷时段,把箱脾置于户外霜冻,也可杀灭巢虫卵及幼虫。夏秋季节,对有巢虫为害的蜂群,脱蜂抽出受害的封盖子脾,阳光照晒5~15分钟后,巢虫会爬到脾面上,用镊子将其取出杀死。蜂群被巢虫严重为害时,从未受到为害的蜂群中抽1~2张巢脾进行换脾;换下的巢脾销毁或化蜡。
3.药物防治
蜂箱及空巢脾用5%石灰水或1%烧碱溶液浸泡30小时,洗净后晾干,可以消除隐藏在其中的越冬巢虫。每箱放10粒左右的八角果,也可起到防巢虫滋生的作用。遭受巢虫为害严重的蜂群,可用专杀巢虫的药物——“巢虫净”消灭巢虫。取巢虫净5克,对水稀释至1.5升,喷洒巢脾,晾干后保存。
8.2.6.4胡蜂
胡蜂俗名黄蜂,杂食性益虫类,是蜜蜂在夏秋季节的主要敌害。成虫体多黑、黄、棕三色相间,或为单一色。每年7—10月(中秋节前后为害最严重),出巢采集的中华蜜蜂被胡蜂大量捕食,严重的可导致中华蜜蜂飞逃或被胡蜂全巢捕杀。
胡蜂与蜜蜂都是营群居性生活的社会性昆虫,群体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胡蜂在秋季交尾后便进入越冬期,单只蜂王越冬,第二年3—4月开始筑巢产卵繁殖;胡蜂多在早晚、阴天或雨后出巢捕食。
防治方法:①蜂箱不要有敞开部分,巢门开口尽量小,最好以圆洞为好,巢门外设立小栅栏,让蜜蜂能够自由通过,而胡蜂不能钻入,不要让胡蜂攻入中华蜜蜂箱内;②蜜粉充足,人为减少蜜蜂出巢采集,降低胡蜂捕食的机会;③早晨8:00—10:00和傍晚6:00—7:00对胡蜂进行人工扑打;④寻找胡蜂窝,用“毁巢灵”涂胡蜂背部,放胡蜂归巢,污染全巢,杀灭胡蜂。
8.2.6.5蚂蚁
蚂蚁会爬入蜂箱内围杀的蜜蜂,吸取巢脾内蜂蜜,并在蜂箱和盖布上产卵繁殖,使蜂群不安定。有些个体较大品种的蚂蚁会钻进蜂箱内捕食蜜蜂幼虫,使受害蜜蜂采集能力下降,蜂王减少产卵,群势减弱,严重时造成整群飞逃。
防治方法:①清扫干净蜂箱四周的杂草,把蜂箱垫高10厘米;②把蜂箱的四条腿放入能盛水的容器中,再在容器中注入水,可隔断蚂蚁的爬行路径;③用白蚁净杀灭。寻找到蚂蚁窝洞口,把白蚁净投放进蚁窝内,全巢杀灭,另外也可以找到蚁穴,用开水灌入蚁穴,使其全巢毁灭;④用烟叶和水按1:1的比例浸泡15~30天,将浸泡好的烟叶水浇于蜂箱四周。若在烟叶水中加入苦灵果浸泡,则防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