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1引种的依据
将优良品种引进本地,经过风土驯化后直接应用于生产,就是引种。引种的依据为:一是该品种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种用价值;二是有良好的适应性。高产是引种的必要性,适应性是引种的可能性。
8.1.4.2引种前的准备工作
引种前的准备工作有:第一,要明确引种的目的,第二,确定引种的品种、数量及公母比例(种群结构:成年羊、青年羊和羔羊比例为60:20:20,引种公、母羊比例1:20~1:30),引入品种应从有信誉的规模种羊场引进,地方良种应从中心产区引进;第三,准备好羊舍及隔离场所,确保种羊引进后有饲养、隔离观察场地;第四,检查引种羊群的健康状况,引种时必须要求原产地提供检疫证明及免疫标志,不能提供羊群健康证明的羊场不宜引种;第五,落实引种计划,确定从某地引种后,先派人对所引品种的种质特性、繁殖、饲养管理方式、饲草料供应、疫病防治、价格等情况做全面了解。
8.1.4.3种羊选择
要根据体形外貌来选择种羊,有条件的要查阅系谱,种羊应健康无病,个体外形特征符合品种要求。
一是看羊群的体型、膘情和外貌等状况,以此初步判断品种的纯度和健康状况。种羊的毛色、头型、角和体型等要符合品种标准。选的种羊要体质结实、体况良好、前胸要宽深、四肢粗壮、肌肉组织发达;公羊要头大雄壮、眼大有神、睾丸发育匀称、性欲旺盛,特别要注意是否单睾或隐睾;母羊要腰长腿高、乳房发育良好。胸部狭窄、尻部倾斜、垂腹凹背、前后肢呈“X”状等的公、母羊不宜做种。
二是看年龄。主要查售羊单位的产羔记录,若无记录可查时,可通过牙齿的发生、变换、磨损和脱落等状况进行初步判断。
三是判断羊的健康状况。健康羊活泼好动,两眼明亮有神,毛有光泽,四肢强壮有力;病羊则毛散乱、粗糙而无光泽、眼大无神、呆立等。
四是随带系谱和检疫证。一般种羊场都有系谱档案,出场种羊应随带系谱卡,以便掌握种羊的血缘关系及父母、祖父母的生产性能,从而估测种羊本身的性能。从外地引种时,应向引种单位取得检疫证(场地检疫证、运输检疫证、运载工具消毒证),检疫证的作用有:可以了解疫病的发生情况,以免引入病羊;运输途中遇检查时,手续完备的才可通行。
五是个体选择。引种时要注重引入个体的体质外形、生长发育状况,生产性能高低,同时要查系谱,了解引入个体性状的遗传稳定性。引入个体间一般不应有亲缘关系,公羊最好来自不同家系,这样可使引入种群的遗传基础广些,有利于今后选育。此外,青年羊对新环境的可塑性好,适应能力强,所以引种青年羊易成功。
8.1.4.4合理选择调运季节
引种时应注意引入地和原产地的季节差异,使引入个体在生活环境上的变化不太突然。影响品种的自然因素中以气温的影响最大,因此引种时应尽量避免在炎热的夏季引种。从低海拔向高海拔地区引种,一般可安排在冬末、春初季节;从高海拔向低海拔地区引种,可安排在秋末、冬初季节;在此时间,两地的气候条件差异小,气温接近。海拔相近地区,引种一般选在气候温和、饲料充足、羊只体况较好的秋季或春末夏初。
8.1.4.5种羊的运输
起运前,要根据运输距离长短备足草料及饮水。上车前给羊喂适量草料,饮足水,1小时后再装车。长途运输过程中,要定时给羊饮水,宜喂优质干草。高温长途运输时,要选择夜间行车,避免产生过多的应激反应。运羊途中,要求中速行车,尽量减少车体剧烈颠簸,防止羊只拥挤、踩压。要有专人看护羊只,定时检查,及时扶起被挤倒的羊只,防止伤亡。羊只运到后,先让羊只饮些温水,休息几小时后便可按要求饲养。
8.1.4.6隔离期饲养管理
引种要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确保安全后方可正常入群饲养。一般国外引种须在隔离场隔离观察45天,国内引种须隔离观察30天以上。
1.饲养
引进羊到场后,第一天停料,补充饮水,喂给青绿饲草,在饮水中加入适量食盐。第二天开始喂料,饲料最好与引种场一致,以后逐步过渡到引入地饲料。
2.预防性投药
引进羊进场一周内,可视情况进行预防性投药,预防腹泻、肺炎等疾病。
3.免疫
引进羊进场1~2周后,根据供方提供的免疫记录、隔离观察等情况,必要时对引进羊进行疫苗补免。
4.驱虫
引进羊群进场3周内可考虑进行体内、外寄生虫投药驱虫1次。
8.1.4.8加强引入种群的选育和饲养管理
1.加强选育
引种后,应加强选种、选配和培育,使引入种群在遗传上适应新的生态环境。
2.加强饲养管理
许多引种地区只注重引种,而忽视引种后的饲养管理工作,饲喂不当,管理不严,后续投入少,缺乏必要的指导,导致引种后羊群品质下降,利用率不高。可见,引种后的后续饲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引入羊圈第一年很关键,要尽量创造条件,使饲养管理与原产地接近,然后逐步过渡到引入地的饲养管理条件,使之逐渐适应引入地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发挥引入品种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