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6.5.3臭参

6.5.3.1基本概述

臭参为桔梗科党参属管钟党参,又称臭党参、兰花臭参、胡毛洋参、云参等,多年生草本,根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有黄白色乳汁,植物体具特殊臭味。臭参是云贵高原高山林区的一种特产植物药,在云南省的丽江市、香格里拉市、维西县、德钦县、鹤庆县、会泽县都有出产,另外四川省西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也有出产。臭参根部除含有基本营养成分以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B,与其它食、药用根茎类相比,含量高出了3~84倍。科研成果表明,臭参能够补气血、通经络、助消化,其原理主要就是因为含有药理学功效成分维生素B。一般作为补中益气,脾胃虚弱,病后体虚等症的少数民族民间应用为主。云参根含有黄酮香豆素、挥发油、糖、氨基酸、蛋白质、生物碱、有机酸、鞣质、酚类、树脂和少量皂苷等成分,其中黄酮香豆素为其主要成分之一。云参能防治维生素B缺乏症如脚气病、口舌炎、癞皮病,促进食物消化,消除气胀,促进食欲,防止贫血,抑制胆固醇沉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防止胎儿畸形,是具有良好保健功效的滋补药。民间用云参补气补血,治疗多种虚症,疗效显著。云参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有着全面的营养成分,还有显著的药理作用,是药食两用植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云南民间将臭参作为廉价滋补品与肉类炖服,有补气生血、健脾益胃、滋补强壮等作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印明华先生对臭参中挥发性臭味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臭参挥发性成分,除了一些简单羧酸脂肪酸甲脂外,主要为一类芳香烃的同系物及同分异构体,几乎没有萜类挥发性物质。并认为,臭参的特殊臭味就是来源于上述这些挥发性成分。

6.5.3.2品种与分布

臭参生长于3300~4200米的山地草坡及灌丛中。喜温和凉爽气候,耐寒,根部能在土壤中露地越冬。幼苗喜潮湿、荫蔽、怕强光。播种后缺水不易出苗,出苗后缺水可大批死亡。高温易引起烂根。大苗至成株喜阳光充足。适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而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产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云南省西北部及四川省西南部。臭参在云南省有野生者,家种者,但市售多为家种,其家种已有近百年历史。在云南省的丽江市、香格里拉市、维西县、德钦县、鹤庆县、会泽县都有分布,广泛分布于海拔2200~3200米林缘、灌丛及山野阳坡草丛中。一般作为补中益气,脾胃虚弱,病后体虚等症的少数民族民间应用为主。云参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有着全面的营养成分,还有显著的药理作用,是药食两用植物。

6.5.3.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1.臭参种根繁育技术

(1)种根的选留、处理。

在臭参收获过程中,选择长势良好、无病害、形状规则、大小相对均一的臭参根茎作为来年臭参留种的种根。挑选出的臭参种根首先进行去杂,主要除去杂草、臭参叶片等杂质、防治滋生病菌,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浸种根15~20分钟,捞出晾干进行贮藏,贮藏时间一般为50天。具体方法:在留种根地就近选择方便的地点挖好地窖,准备好潮湿的细河沙或疏松的砂壤土(含水量在20%~30%),将处理好的种根平铺于地窖底层,不要太厚,约15~20厘米,然后将准备好的潮湿的细河沙或疏松的砂壤土覆盖在表面,厚度约为10~15厘米,最后地窖加盖覆盖物,防止雨水流入及动物破坏。每隔15天检查一次,以剔除腐烂或霉变的种球,检查湿度,防止湿度过大或过小造成种根的损失。种子处理后60天在次年2月份即可下种。

(2)选地、整地。

应选择在无空气污染、无水源污染,土壤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不超标的地区,臭参适宜种植于年平均气温在5℃~8℃,年降水量在600~1000毫米,海拔3000米以上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阳坡山地,地块的选择要求土地相对平整,灌排良好,土壤疏松肥沃,土质通透性好,轮作年限在3年以上。在种植前进行土地翻犁,使土壤充分暴晒,风化细碎,翻犁时清除杂草,秸秆,有条件时将秸秆,杂草堆烧成火土。结合整地每亩施农家肥3000~4000千克,翻埋入土中,但不宜过深,臭参吸收养分区域一般在20~30厘米土层,结合施肥做高畦,要充分利用机械,坚持有利于机械操作和前后茬的种植,畦宽100厘米,沟宽30厘米,畦面高度25厘米,一般根据机械和种植前作确定墒面宽度,做成向阳畦。

(3)种植。

臭参种根下种的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地温开始上升时进行。下种前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15分钟,种植采用开沟下种,行距15厘米,株距10厘米,每亩株数保证在15000株。在降水来的较晚的地区在种植的过程中浇足定根水。

(4)田间管理。

种根下种后要及时观察出土及生长情况,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①中耕除草。除草必须做到除小、除早、除净,防止杂草丛生。臭参根入土较浅,中耕宜浅不宜深,铲除沟内杂草,拔除畦面杂草,除草时应小心,不要伤及臭参根,禁止使用任何化学除草剂。②追肥。底肥足的前期不需要追肥,追肥一般在开花期进行,结合中耕除草追施有机肥20千克/亩,同时,每10天用2%的硼肥溶液进行叶面喷施,连续喷施3次。③水分管理。栽种后如遇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保证臭参的出土、成活。6月份雨季来临时做好田内积水排除工作,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2.臭参种子育苗技术

(1)种子采收。

臭参种子7月开始陆续成熟,当植株大部分变白变枯时可进行采收,根据成熟的时间分批采收,采收的种子在天气好的情况下晾晒7天即可脱粒,除去杂质、储存。以臭参种子千粒重、饱满度、净度(或废粒和杂质含量)、生活力、含水量等为依据进行分级(见表6-5-1)。

表6-5-1 臭参种子分级表

等级标准

一等种子

二等种子

三等种子

千粒重不低于(克)

0.40

0.30

0.25

饱满粒不低于(%)

98

95

90

发芽率不低于(%)

95

90

85

净度不低于(%)

98

95

90

含水量不高于(%)

8

9

10

每个等级内的种子必须具有正常种子的色泽、气味,并无病粒。必须是采收不超过3年的种子,每年需定期测定种子活力和发芽率才能用于育苗。

(2)育苗地准备。

土地应选择相对平整,灌排良好,土壤疏松肥沃,土质通透性好,轮作年限在2年以上。在育苗前进行土地翻犁,翻犁时应清除杂草。整地时施腐熟农家肥3000~4000千克/亩,因为臭参幼苗吸收养分区域一般在20~30厘米土层,因此施用肥料不宜过深。结合施肥做高畦,畦宽100厘米,沟宽30厘米,畦面高度25厘米,做成向阳畦。

(3)种子准备和筛选。

臭参种子比较细小,采收后杂质较多,采用水选法来提高净度,便于进行精量播种。试验发现用清水水选,因种子过小、比重问题,浪费比较严重,故重新选用盐水水选,效果较好。具体操作:1千克水中加盐50克,然后将种子放入盐水中,搅拌一会静置,当大部分种子沉在盆底为止,这时就可去除上部瘪种子及杂质,留取盆底的种子。之后用水冲洗3次,待播种。

(4)播种及田间管理。

臭参种子最好采用春播,播种前将种子放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中浸泡30分钟进行杀菌处理;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播种方法:播前在整好的苗床上铺撒5厘米左右的过细筛育苗土,浇透水,种子拌少量细土后均匀撒播,每亩用种量1000~1500克左右。播种后在苗床上方搭建50厘米高的拱棚,用塑料薄膜覆盖,四周用土压实。每天喷水2次,宜早晚进行。出苗后注意苗棚通风。若阳光强度较高,可用75%的遮阴网覆盖在拱棚上。苗期可追施稀薄人粪水1~2次,以促幼苗生长。在出苗前,除草很关键,要做到畦面无杂草,臭参根入土较浅,中耕除草宜浅不宜深,铲除沟内杂草,拔除畦面杂草,不能伤及臭参幼苗的根。严禁使用任何化学除草剂。冬季倒苗后,再盖一层约2厘米厚的细碎山基土或堆肥土,既可保温保湿,又可增加来年地块肥力;一般春季移栽较好,成活率高,生长健壮。

4.苗期管理

1)苗期适时喷水,幼苗期保持相对湿度在50%以上,夏季选择晴天的下午或傍晚喷水,中午棚内温度高时,要加强通风降温,避免棚内温度过高出现高脚苗或幼苗灼伤。

2)追肥在3~4片真叶时进行,用2%的尿素与100倍液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喷施次数视苗情酌定。

3)在温室条件下育苗温度高、湿度大,易发生一些真菌性病害,一定做到提早预防,防重于治。杂草虽然不会很多,但要做到及时清除。臭参种苗分级标准见表6-5-2。

表6-5-2 臭参种苗分级标准

标准

质量等级

一 级

二 级

三 级

叶数

30片以上

20~25片

10片以上

苗龄

240天左右

210天左右

180天左右

叶片

深绿,有光泽

轻度褪绿,有光泽

黄绿,光泽度差

苗高

40厘米以上

20~25厘米以上

20厘米以下

根长

30厘米以上

15~20厘米

15厘米以上

病虫害

轻微

机械损伤

轻微

整齐度

>90%

80%~90%

<80%

 

3.臭参大田生产技术

(1)选地和整地。

1)选地。栽培臭参应选向阳、无积水的地块,以多年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为好,忌连作。可选马铃薯、野豌豆等作物为前茬地块。

2)整地。以高垄种植为宜。一般方法是:深耕细耙之后,按南北向扶高垄,一垄一沟共宽120厘米,沟深20厘米,垄面净宽80厘米,栽3行。整地时应施足底肥,每亩施圈肥2000千克,山基土1500千克。

3)种植时间。臭参最佳种植时间为2月10日至3月10日。

(2)移栽。

移栽时,按行距20~25厘米,在地面横向开沟,沟深15~20厘米,将参苗按株距8~10厘米均匀斜放于沟内,尾部不得弯曲,根系要自然舒展,然后,覆盖土超过根头2~3厘米,压实。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清除杂草是确保臭参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杂草必须人工清除,严禁施用任何化学除草剂。一般移栽后第一年除草3次,即4—6月各1次,栽植2年以上,每年早春出苗后除草1次,封垄前每月再除草1次。

2)追肥。移栽成活后,当苗高20~30厘米时,追施无害化人粪尿1次,每亩1000~1500千克,施肥方法进行条施,然后培土。夏季7—8月间,每亩

施复合肥20~25千克,施肥方法进行撒施。

3)摘蕾打顶。臭参长花较多,臭参现蕾后要及时将花蕾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部生长。参苗长至70~80厘米时,在晴天的上午,用手掐去臭参顶部,防止其徒长。

4.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1)防治原则。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预测预报、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臭参生长发育,不利于各种病菌繁殖、侵染、传播的环境条件,控制其发生为害,使经济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2)防治方法。

1)认真选地,实行轮作。一是认真选地。为了让臭参植株在良好的土壤环境中生长,增强其抗病性,抵御各种病原的侵袭,应选择较肥沃的腐殖土、沙质土种植。地势低洼、重黏土、盐碱地不宜采用。二是实行轮作。臭参是深根性植物,种植一茬后继续连作易导致根腐病等病害的发生与流行,生产上可采取与豆科植物(野豌豆、黄豆)、马铃薯、荞麦、青稞等轮作的方式,以减轻病害的发生。轮作年限应在2年以上。

2)选用和培育健壮无病的种子、种苗。生产用种子、种苗应选留无病、无虫、健康的种子或培育健壮无病、无虫的种苗,并经检测无农药残留或重金属元素残留后既可使用。此措施对预防或减轻病害发生有显著效果。

3)保持种植地清洁,清除病残植株。臭参生长期间要注意勤检查,田间生长有杂草和出现发病植株时应及时用手工清除。可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病原数量或病菌再次侵染的机会,创造有利于臭参生长但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减轻病、虫的发生。

4)合理施肥,合理排灌。根据臭参生长的需肥规律及需肥特点,及时施予足够的肥料种类,对促进臭参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性具有重要作用。适宜于臭参生长的土壤湿度为35%~40%,湿度过大或过小都将影响臭参正常生长;另外,田间湿度对臭参病、虫的发生影响也很大,故遇到阴雨天或暴雨后应及时排涝,以减轻病虫的发生。

5)生物防治。在臭参苗期或大田移栽前期可以用植物源农药大蒜素、苦参、马桑,无机杀菌剂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进行病虫的防治

(3)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1)立枯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所致,每年6~7月土壤温度在12.2~15.6℃情况下,幼苗容易发病。发病部位在幼苗茎基部(即在距表土3~5厘米的干湿土交界处),病原菌侵入幼茎后,茎基部呈现黄褐色凹陷长斑,逐渐深入茎内而腐烂,因而隔断输导组织,致使臭参幼苗倒伏枯萎死亡。发病初期,可用敌磺钠400~600倍液浇灌墒面,使药液渗入土层3~5厘米处,然后用清水冲洗叶面1~2次,以免发生药害。

2)根腐病。为害根部,受害根部为黑褐色,逐渐呈现白色软腐浆汁状,有腥臭味,病株常由须根先烂,延及主根或在茎头部出现黄褐色病斑,不断扩大蔓延,以致全部腐烂。病株先是叶色不正常,继而萎蔫,下垂,直至全株枯死。防治方法:种植前认真选地,切忌连作,防止地下害虫为害。地下害虫为害引起根腐病发生的几率提高。注意田间排水,在高温高湿和田间积水环境下有利于根腐病的发生,所以雨后要及时排水并结合拔草经常松土。发现根腐病病株及时拔除,在病穴内撒石灰消毒以防蔓延。病轻的用硫酸铜2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

3)虫害。为害臭参的害虫主要是地老虎,每年春、秋两季活动频繁,主要是咬食茎叶和根茎,最明显的特征是在距地表2~3厘米处咬断植株茎杆,晴天傍晚是地老虎为害的主要时期,白天潜伏在地下3~5厘米处。可根据地老虎的活动特性进行综合防治,发现被为害的植株,可在附近地下找到地老虎并捕杀;也可在晴天傍晚投放毒饵,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臭参生长期容遭受蚜虫的为害,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任选一种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4)鼠害防治:以物理机械防治为主,对死鼠应及时收集深埋。

5.采收与加工

(1)采收。

1)采收时间。臭参的主要使用部分是其根茎,收挖过早、过迟都会影响产量和质量,臭参的最适宜采挖时期是12月至第二年1月。

2)采收标准。采收的新鲜臭参应该去除叶片、无霉变、无其他杂质。

(2)加工。

臭参采挖后将臭参中的病臭参、臭参叶及杂质拣出,选出优质臭参,然后将臭参摘去残留的茎杆和杂物,洗净根上附着的泥土,再摘去须根。清洗方法:一是摘净的臭参放在箩筐内,浸在水里淘洗;二是把臭参放在竹制品上,用水管放水中冲洗,边洗边翻动臭参,直至冲洗干净。尽量采用自来水或山泉水等达到生活用水标准的水源进行臭参清洗。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