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6.5.20薏苡

6.5.20.1基本概述

薏苡为禾本科薏苡属,属一年生或多年生粗壮草本,又名薏米、薏苡仁、晚念珠、六谷子、石栗子、药玉米、水玉米等。薏苡是中国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其除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外,还具有抗炎、抗癌等药用价值。薏苡的种仁又称薏苡仁,是中国传统的食品资源之一,味甘、淡,性微寒,可做成粥、饭、各种面食供人们食用,营养价值高且营养平衡,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和“生命健康之禾”。薏苡含薏仁酯、薏苡素、水溶性多糖、酚醛类、酚酸类及抗氧化类黄酮等有效成分。在传统中药材里,薏苡叶和根均作药用,有健脾利湿、清热排脓、渗湿、美容养颜功能,可用于治疗黄疸水肿,湿淋疝气、脱肛便血、子宫脱垂、各种浮肿病等。近年来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其药理活性方面还具有降血糖、降血压、调节免疫力、抗真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功能。另外,薏苡秸秆是优良的牲畜饲料。

由于薏苡营养价值高,药食兼用,既是传统食品,又具有药用价值,其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其市场前景也将越来越广阔。其在医疗产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开发等方面应用广泛:在医疗产品方面,以薏苡多糖、薏苡仁酯、薏苡仁油等活性成分广泛地应用于医疗产品中,并被用于抗癌注射液的生产;在食品及保健品方面,薏苡酒、薏苡面条、薏苡饮料、薏苡洗面奶、面膜、牙膏等类产品在市场上备受消费者的喜爱,供不应求,这些都使得薏苡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价格逐年上升,市场前景广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对薏苡仁的药材性状描述为:本品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毫米,宽3~6毫米。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残存的黄褐色种皮;一端钝圆,另端较宽而微凹,有1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凸,腹面有1条较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甜。质量标准是:水分不超过15%;总灰分不超过3%;黄曲霉毒素不超过10微克;浸出物不得少于5.5%;按干燥品计算,含甘油三油酸酯(C57H104O6)不得少于0.5%。

6.5.20.2品种和分布

1.品种

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国家种质库保存登记的薏苡种质有284种。市场上流通的主要薏苡品种有贵州的小白壳、黔薏1号、黔薏2号、贵薏苡1号,云南的小黑壳、文薏2号、富薏2号,福建的莆田薏苡和金沙薏苡,老挝薏苡等。

(1)文薏2号。

文薏2号适应性较强,适宜种植区域较广泛。该品种株高170~175厘米,籽粒白色,主茎节数9~11节,茎粗1.0~1.2厘米,苗期叶色为青绿色,茎秆颜色为淡绿色,株型紧凑,分蘖及分枝能力强,有效分枝数多,单株果实总粒数600粒以上,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100~105克,抗旱性、抗倒伏性较强,成熟一致,全生育期140~150天。

(2)富薏2号。

富薏2号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分蘖性较强,单株分蘖成穗2~3个,开花较集中,单穗上、中、下不同节位籽粒成熟度较一致。生育期140~155天,株高205~230厘米,主茎节数10~13节,穗粒数90~120粒,千粒重90~106克,籽粒灰白色。成株直立,长势强,生物产量高,有利于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富薏2号”较耐瘠、抗逆、抗病性强,通过多年的全国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主要适应于海拔1000~1500米的地方种植。在云南省的曲靖市、文山州,贵州省的黔西南州、安顺市、毕节市、贵阳市以及重庆市等地区种植效果较好。

(3)黔薏2号。

黔薏2号根系发达,苗期株型直立,芽鞘紫色,茎鞘和叶片均为绿色;分蘖数3~5个,平均株高194.6厘米,主茎节数9~11节。开花时柱头紫红色、花药黄色;灌浆期果实为绿色,成熟期转为白色或灰白色、甲壳质地、卵圆形,适合不同水肥条件的春播或夏播种植。生育期149天左右,千粒重99.8克左右。

(4)贵薏苡1号。

贵薏苡1号品种属中熟品种,高产稳产。水、旱地均可以栽培种植,土壤要求在中等肥力以上种植,亩产300千克以上,生育期160天左右。株型直立,叶鞘绿色,株高210厘米。平均分蘖3.4个,茎节12~13节,节间距17.5厘米,叶互生,一级分枝8.5个。穗型紧凑,果实集中于中上部,开花时柱头紫红色、花粉黄色。灌浆期果实绿色,成熟时颖果颜色灰白色,抗倒伏性强;单株粒数144粒,穗粒数109粒。籽粒灰白色,卵圆形、甲壳质,千粒重101.5克左右。

2.分布

薏苡在中国拥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中国分布广泛,除青海、甘肃、宁夏及西藏外,其余省份和地区均有种植分布。云南省是中国重要的薏苡起源和原产地之一,也是中国薏苡产量最多及主要出口省份之一。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薏苡种质资源,主要分布于文山、曲靖、红河等高原地区。然而,云南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样的立体气候和复杂的地形地貌,也对薏苡栽培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5.20.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1.种苗繁育技术

薏苡种植一般采用大田直播,直播法春播每亩用种量4千克左右,一般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播种,薏苡生育期较长、产量较高。薏苡直播可采用条播法或穴播法:条播法具有植株分布均匀、便于田间管理和机械化栽培等特点,行距以30~40厘米,深度以3~6厘米为宜,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盖土2~3厘米,轻镇压以盖严种子为宜;穴播法按一定的株行距开穴播种,种子播在穴内,深浅一致,出苗整齐,能保证播种质量,节约种子和肥料用量,按行株距30~40厘米开穴,穴深6厘米左右,每穴播种子4~5粒,覆土2~3厘米,轻轻镇压。

2.栽培管护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向阳、肥沃、排水良好、灌溉方便的砂壤土或黏壤土。为防止病害,提高产量,薏苡不宜连作,也不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最好与豆类、棉花、蔓类作物轮作。前作收获后,及时整地,首先深翻,深约30厘米,深耕时施堆肥或杂肥每亩2000~3000千克,每亩复合肥40~50千克,春季播种前再翻一次,耙细整平,做成宽1.3米的墒。如在山坡种植一般不做墒,但要开好排水沟和拦山堰,防止雨季雨水冲刷。

(2)播种。

1)种子选择及处理。选择矮壮、分蘖力强、枝叶茂盛、结实密成熟期较一致的植株作为母株,割穗装袋,置3~4天后脱粒,除去杂质、空瘪种子,选择饱满带光泽的种子晒干留作种用。为了促进种子萌发和预防病害发生,播种前必须作种子处理,常用方法为:将种子浸泡在60~65℃的温水中10~15分钟,捞出种子用布包好,用重物压沉入5%生石灰水里浸泡24~48小时,或用1:1:100波尔多液浸种24~48小时,取出以清水漂洗晒干后播种。

2)播种期。多在春分(3月中下旬)左右播种,海拔较高地区多在清明至谷雨期间(4月上中旬),有伏旱的地方要尽量早播,如过迟,发芽快,就会因伏旱严重减产。

3)播种方法。通常习惯采用穴播法,按行株距30~40厘米开穴,穴深6厘米左右,每穴播种子4~5粒,覆土2~3厘米,轻轻填压,每亩用种子4~6千克。

(3)田间管理。

1)间苗定株。当幼苗高5~10厘米,长出3~4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补苗,每穴留壮苗2~3株。长出5~6片真叶时,按株距12~16厘米定苗,缺棵要及时补苗。

2)中耕除草。通常进行2~3次。第一次在苗高5~10厘米时,结合间苗进行,浅锄,除净杂草;第二次在苗高15~20厘米时,浅锄,特别要注意勿伤根部;第三次在苗高35~50厘米时,结合追肥、培土以促根生长,防止倒伏。

3)追肥。薏苡分蘖分枝力强,需肥量大,适时适量追肥可达到增产增收。生长前期为提苗,应着重施氮肥,后期为促壮秆孕穗,应多施磷钾肥。第一次中耕除草时,每亩施人畜粪水1000~1500千克,或硫酸铵l0~15千克,以促分蘖;第二次中耕除草前,每亩施人畜粪水1000~1500千克,或硫酸铵l0~15千克,在离植株10厘米处开穴施入,中耕时覆土;第三次在开花前于根外喷施1%~3%过磷酸钙溶液,促进开花结实,提高产量,过磷酸钙用量掌握在每亩10~20千克。

4)排灌。薏苡喜水湿,播种后应勤浇水,苗期、拔节、抽穗、开花和灌浆期均要有足够水分,若干旱,傍晚及时浇水,抽穗前后,务必浇透水。雨天要疏沟排水。

5)摘脚叶。在薏苡拔节结束后,及时摘除第一分枝以下的老叶及无效分蘖,有利于通风散热,促使茎秆粗壮,防止植株倒伏。

6)人工辅助授粉。薏苡为雌雄并穗同株植物,以风为媒传粉。在无风情况下,雌花未全部授粉,易出现秕粒。在花期每隔3~4天,可振动植株上部,使花粉飞扬,以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

(4)病虫害防控。

薏苡病害主要有黑穗病、叶枯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和黏虫。发生普遍,对薏米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应及时防治。

1)黑穗病。又名黑粉病,主要为害穗部,系由染病种子附着的病菌孢子,随植株生长到达穗部,使新结实的种粒肿大呈球形或扁球形的褐色瘤,破裂后撒出大量黑粉(即病菌孢子),又继续浸染,由种子和土壤带菌,为害严重时病率可达90%以上,甚至颗粒不收。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避免连作,前作作物应以豆类、棉花、马铃薯等为宜;②种子处理:将种子浸泡在60~65℃的温水中10~15分钟,捞出种子用布包好,用重物压沉入5%生石灰水里浸泡24~48小时,或用1:1:100波尔多液浸种24~48小时,取出以清水漂洗晒干后播种;或在播种前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5%拌种,可减少黑穗病发生;③发现病株连根拔起,集中烧毁深埋。

2)叶枯病。为害叶部,呈现淡黄色小病斑,叶片黄枯。防治方法: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料,增强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可选用1:1:100波尔多液、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3)玉米螟。俗名钻心虫,是薏苡的主要虫害,发生率3.6%~8.2%,造成整株折断枯死,严重影响产量。玉米螟以幼虫为害为主,可造成薏苡枯心,也可造成折雄、折秆,雌穗发育不良,籽粒霉烂而导致减产。防治方法:播种前,清洁地块,集中烧毁上年薏苡秆,灭越冬幼虫,在玉米螟越冬后幼虫化蛹前期,将病残株消除并集中烧掉;可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高压汞灯等诱杀成虫;根据玉米螟发生情况,可选用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12毫升/亩对水60千克、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12~14克/亩对水60千克、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60毫升/亩对水60千克或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10.7~21.4毫升/亩对水60千克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4)黏虫。黏虫幼虫为害叶片,影响植株光合作用,也为害嫩茎和嫩穗,大发生时植株叶片被吃成光秆。除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在幼虫期,可选用240克/升甲氧虫酰肼(米满)悬浮剂10~20毫升/亩对水60千克、10%虫螨腈悬浮剂33~50毫升/亩对水60千克、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3~5克/亩对水60千克、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55毫升/亩对水60千克、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6.7~20.0毫升/亩对水60千克或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5~15毫升/亩对水60千克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为从根本上消灭黏虫,应挖土灭蛹。结合农事操作,采摘田间枯黄叶,利用糖醋液诱杀成虫。

3.采收与加工技术

(1)采收。

薏米当年即可收获,采收期因品种和地区不同而异。早熟种7—8月初,中熟种8月下旬至9月中旬,晚熟种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南方一般在9月上中旬,北方一般在10月上旬。当薏苡茎叶为枯黄色,果实外壳坚硬呈黄褐色,种子八成熟时即可收割。采收过早,空壳多、产量低;过迟,籽粒易脱落。收割时选晴天割取全株或只割茎上部,用打谷机脱粒或晒干后脱粒。

(2)产地初加工。

割下整株打成捆,堆放3~4天,可促进果实后熟后脱粒、晒干,扬去或风去杂质,将净种子用碾米机碾去外壳和种皮,筛或风净后即成商品药材。

(3)质量鉴别。

薏苡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基部略平,顶端钝圆。表面乳白色、光滑。常有少量淡棕色种皮残存,基部凹入,中央有点状种脐,侧面有腹沟,沟内淡棕色,依腹沟方向纵切可见胚乳较大,白色粉质,盾片狭长,淡黄色,胚细长,位于腹沟一侧,上端为胚根,下端为胚芽。种仁横切肾形,质坚硬,味甘。以粒大、色白、完整、无碎粒、无粉屑杂质者为佳。

(4)贮藏保管。

薏苡在储存中易发生虫蛀和发霉,应在通风阴凉干燥处存储,并适时晾晒和定期烘焙。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