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4.8.31甜瓜

4.8.31.1基本概述

甜瓜属芦科甜瓜属一年生攀缘草本,是一种古老的栽培作物,起源于热带非洲几内亚,经埃及传入中近东、中亚(包括中国新疆)、印度。在中亚进一步分为厚皮甜瓜,成为次生起源中心,其后传入印度,分化为薄皮甜瓜,再传入中国、朝鲜、日本。中国华北发现野生马泡瓜,据此认为中国华北是薄皮甜瓜次生起源中心。中国甜瓜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生产水平位于世界前列。由于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成为当前国际市场上的畅销水果,其增长率高于世界5大水果(葡萄、香蕉,柑橘、苹果、西瓜),尤其像日本,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增幅很大。在北欧和英国,甜瓜以温室栽培为主,美国西部以露地栽培为主,日本网纹甜瓜主要是温室栽培,具有薄皮甜瓜血缘品种(厚、薄皮甜瓜育成杂交一代)以塑料大棚栽培为主,薄皮甜瓜主要为小拱棚栽培,方式多样,全年均有供应。

4.8.31.2品种与分布

甜瓜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由于优良品种的不断引进和培育,设施栽培技术以及新的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国内甜瓜生产得到较大规模的发展,其中厚皮甜瓜已从西北干燥地区向东部及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其种植面积已超过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等传统种植区,并相继建成了一批甜瓜设施栽培生产基地。

云南省由于冬春良好的光热资源,历来是全国冬季喜温、耐热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其中甜瓜生产也得到不断发展。2016年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种植品种以薄皮甜瓜为主,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厚皮甜瓜在云南也开始了规模化种植,如楚雄州罗川镇、玉溪地区通海县兴蒙乡,均实现了暖棚生产的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发展和品牌营销,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云南省早春甜瓜生产主要利用冬春季优良光热资源,采用大棚设施栽培,避免早期低温霜冻对甜瓜造成的伤害,可以提前至4—5月上市,加上春季气候干爽,昼夜温差较大,利于甜瓜的优质生产。

食用栽培甜瓜分厚皮甜瓜、薄皮甜瓜二个生态类型。

1.厚皮甜瓜

包括网纹甜瓜、硬皮甜瓜、冬甜瓜植株生长势强或中等,茎粗,叶大,色浅,叶面较平展。果实有或无网纹,有或无棱沟,果皮厚0.3~0.5厘米,果肉厚2.5~4.0厘米,细软或松脆多汁,芳香、醇香或无香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15%。一般单果重1.5~5.0千克,种子较大,中国主要产区甘肃兰州、内蒙河套地区和新疆土鲁番等地。

2.薄皮甜瓜

又称普通甜瓜,包括香瓜及近缘栽培种菜瓜和越瓜等变种。生长势较弱,叶色深绿,叶面有皱。果面光滑,皮薄,肉厚1~2厘米,脆嫩多汁或面而少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12%。皮瓤均可食用。单果重多在0.5千克以下,不耐贮运。种子中等或小。主产区东北、华北及南方等地。

薄皮甜瓜品种分瓜蛋品种群、粗皮品种群、哈密瓜夏瓜品种群,哈蜜瓜冬瓜品种群。栽培品种有黄且子、白兰瓜、红心腕、皇后、黑眉毛、蜜极甘等。薄皮甜瓜品种分白皮品种群、黄皮品种群、花皮品种群、绿皮品种群、面瓜品种群及小子品种群。栽培品种有梨瓜、黄金瓜、华南108、海冬青等、丰乐1号等。

作为中国设施栽培的品种是经改良的薄皮甜瓜品种,主要从日本及中国台湾引进伊利沙白、吉拉巴、西莫落托、玉露、状元等,国内育成的维多利亚、密1号、西州密17号、西州密25号等。

4.8.31.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早春甜瓜的种植技术。

1.品种选择

选用早熟、抗病性好、耐低温、丰产性好、品质优良的品种,如西州蜜25号,西州蜜17号,新疆网纹香、银帅、黄金、金凤凰等品种。

2.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依据云南省各地气候及生产条件,冬季播种时间一般在12月至次年2月,最早可提前至11月下旬,当地月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2月至4月均可以移栽。为保证冬季出苗快,减少病害,可采用大棚及小拱棚双膜覆盖育苗。

(1)营养土配制。

采用2份无菌的山土或水稻土,加1份腐熟的有机肥混匀,每1立方米土加入复合肥1.5~2千克和0.1千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匀后装袋。育苗营养钵可选用8厘米×8厘米有底塑料钵。

(2)播种。

采用温汤浸种(55℃热水浸泡5分钟)或50%双氧水浸种3小时以防病害。选晴天播种,播种前浇透水,播种时芽朝下,平放于营养钵内,每钵插1粒播后覆土0.5厘米,覆盖地膜保水保温。出苗前保持小拱棚内较高气温,但不得高于35℃,白天注意大棚及小拱棚通风以降低湿度,低温季节夜间采用草席覆盖防寒保温。

(3)苗期管理。

50%以上子叶出土时,揭开地膜,覆土护根,并喷施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预防病害,隔7天1次。苗期水分管理可视天气情况和营养土干湿于早晨气温回升时浇水。第一片真叶展开时,浇施0.3%~0.5%复合肥溶液,以后隔7~10天施1次。定植前1周内,控制水分,加大通风量,适当降低棚内温度,并在晚上揭开小拱棚膜炼苗,定植前一天使用百菌清和化学杀虫剂防病灭虫。

3.整地作畦,平衡施肥

甜瓜根系较细弱,不耐水渍,应选择日照充足、排灌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干热河谷地区可选择土质较轻的水稻土或排灌条件较好的河滩地建棚。定植前深耕土壤,耙地时每亩条施或撒施腐熟农家肥25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硫酸镁12千克作基肥。

立架条栽,作成宽1.0~1.2米、高20~25厘米的高畦,沟宽30~40厘米;爬地栽培,畦宽2米,每畦铺设1条滴灌带,覆盖地膜,移栽前喷水浸润土壤,保持畦内地温和水分,等待定植。

4.适时定植

当苗龄30~35天、瓜苗2叶1心时抢晴天移栽。定植时用细土围蔸,注意营养土不要散坨。爬地栽培,每畦中间种植1行,行距2米,株距0.4~0.5米,每亩栽700株左右,单蔓整枝;立架栽培,行距1.2米,株距45~50厘米,每亩栽1100~1400株,单蔓整枝。

5.田间管理

(1)温度管理。

定植后需要较高的温度,白天棚内温度可稳定在25~32℃,土温应维持在20℃左右,幼苗定植后正值气温较低时期,应充分利用白天充足阳光升温,下午4:00前闭膜,以保证夜间有较高气温,使夜里棚内保持在12~15℃。晴天中午棚内温度超过35℃时应揭膜通风,到开花坐果和果实膨大阶段,外界气温开始回升,应注意白天通风,棚温保持25~30℃,夜晚棚温15℃以上。遇倒春寒天气,应注意覆好大棚膜。果实发育后期,白天棚温可在30℃左右,夜间可将棚膜掀起增大通风,以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果实糖分的积累。

(2)肥水管理。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前期可不再施入肥料或少量施提苗肥,缓苗后,可随滴灌施用0.5%磷酸二铵加0.5%尿素1~2次,隔7天1次。在结果期结合灌水再施入0.5%硫酸钾和0.5%尿素2~3次。为促进开花结实,于伸蔓期喷施0.2%硼砂2次,同时为防止缺镁引起的叶枯症,叶面喷施0.2%硫酸镁溶液。生长期间应注意防止高温高湿,滴灌次数视气候条件及植株生长情况,一般每天早上滴1次,生长前期土壤湿度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定瓜后果实膨大期增加灌水量,保持土体湿润,果实定个后进入成熟期减少灌水量,降低土壤及空气湿度,利于果实糖分积累。

(3)植株调整单蔓整枝。

主蔓12节以下的侧蔓全部摘除,选留中部12~16节的子蔓作为预留坐果蔓,16节以上的子蔓也应摘除,主蔓28节左右摘心。立架栽培在7~8片叶应开始绑蔓上架。

(4)人工授粉。

授粉时间在上午8:00—11:00进行。在预留节位的雌花开花时,采摘当天开放的雄花将雄花剥去花瓣后用花粉均匀涂抹在雌花柱头上,也可使用坐瓜灵涂抹胎座促进坐果,使用时应注意涂抹均匀,否则易形成歪瓜。每株坐果1~2个。

(5)果实管理。

支架牵引单蔓栽培留果1个,坐果后的子蔓果实前留1片叶摘心,当幼果长至鸡蛋大小时,选择一个形状好,果面光滑,果柄较粗的幼果,其他幼果及其侧蔓一并摘除,选留幼果作好日期标记,选好瓜后在主蔓坐果节位上留6~7片叶打顶。

6.病虫害防治

甜瓜生育期间易发病毒病、蔓枯病、疫病、白粉病、炭疽病和细菌性斑点病等。而近年来,南方设施栽培甜瓜蔓枯病和细菌性斑点病发生较重,白粉病也是容易反复侵染的病害。

(1)蔓枯病。其防治除用20%噻菌铜(龙克菌)悬浮剂600倍液或4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根茎基部等化学防治外,管理上应注意加大通风,降低湿度;栽培时浅植,茎基部不能埋在土里;采用地膜覆盖等方法综合防治。

(2)细菌性斑点病。在发病初期,采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20%噻菌酮(龙克菌)悬浮剂600倍液轮换喷雾防治。

(3)白粉病。根据甜瓜白粉病发生情况,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000~1200倍液、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氟哇唑(福星)乳油4000~6000倍液等交替防治。或用10%百菌清烟剂在晚上闭棚时熏棚,并可同时防治其他病害。

(4)枯萎病。采用抗菌霉素120(农抗12)0的200倍液灌根防治,每株灌300毫升。或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氨基酸铜络合物(双效灵)水剂300倍液、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1000倍液等淋施防治。

(5)疫病。可选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1000倍液、2%甲霜灵·琥珀酸铜(甲霜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交替喷雾防治。

(6)炭疽病。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40%多菌灵·硫磺(灭病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交替喷雾防治。

(7)细菌性斑点病。可选用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7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30%琥胶肥酸铜1000倍液等防治交替喷雾。

(8)在大棚栽培中,瓜类主要害虫有蓟马、蚜虫、粉虱、美洲斑潜蝇等。其中,蓟马可用25%杀虫双水剂800~1000倍液、50%巴丹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40%稻丰·仲丁威(七星宝)乳油800倍液等防治。蚜虫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防治。美洲斑潜蝇用1.8%阿维菌素(虫螨克)乳油1000倍液、25%杀虫双水剂800~1000倍液、50%巴丹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等交替喷雾防治。

7.采收

采收时间以授粉时间和坐果节位叶片颜色作为依据,授粉后45天开始进行观察,当坐果节位叶片色泽开始变黄时开瓜试样,达到成熟时,同批坐的瓜即可采收,有些有香味的品种如网纹香开始散发香气时也可作为采收标准。采收宜在上午露水干后进行,将瓜柄剪成“T”型后套上网袋分级包装。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