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4.8.30西瓜

4.8.30.1基本概述

西瓜为葫芦科西瓜属的栽培种,染色体数2n=2x=22,一年生攀缘草本。原产于非洲南部卡拉哈里沙漠,野生西瓜有两种生化类型:一种果实含有葫芦素(葡萄糖苷),味苦;另一种不具苦味,果实坚硬绿色,适食用。栽培历史悠久,埃及5000~6000年前已有种植,中国种植西瓜的记载最早见于《新五代史四夷附录》(946—953),距今有1000多年。

西瓜是世界性栽培作物,主要集中在亚洲,其次是欧洲。中国是西瓜生产大国,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单产居中低水平,生产潜力巨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西瓜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常年栽培面积1200~1500万亩,主要分布华北,约占总栽培面积的45%,长江中、下游地区约占总栽培面积的32%,黑龙江、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栽培面积最大。西瓜的栽培方式由单一露地栽培发展为多种方式栽培,品种由普通西瓜发展为无籽西瓜、小型西瓜,黄皮、黄肉等多种特种西瓜,栽培技术有很大改进,品种多样,品质提高,几乎全年都有供应。西瓜适应性广,生产期短,匍匐生长,适于间作套种,对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经济收入有重要意义。有些地区西瓜生产已成为当地的一项产业。

西瓜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作为世界五大水果之一的鲜食果用瓜类,是中国瓜类产量及种植面积较大的作物之一,已成为国内农业的主导产业。目前,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和优质化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西瓜的生产已向中、小型优质方面发展,大型西瓜种植面积有下降趋势。

云南省西瓜的规模化栽培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西双版纳、普洱、德宏等地区。由于冬季良好的光热资源,这些地区不仅是全国冬季喜温、耐热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全国较大的冬季西瓜生产基地。据统计,2016年云南省西瓜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占全年蔬菜播种总面积的2%以上,产量达到52.46万吨。

云南省由于独特的立体气候优势和农业区域化的生产特点,西瓜栽培品种类型多样,栽培模式也各具特色,种植可实现周年生产。

西瓜以成熟果实供食,每100克果肉含水分86.5~92.0克,总糖7.3~13.0克,还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西瓜具有清凉解暑、利尿的作用,对肾炎、糖尿病、膀胱炎有辅助疗效。

4.8.30.2品种与分布

1.类型

根据品种分布和对气候的适应性,可分为5个生态型:①新疆生态型:原产新疆,适应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数品种长势强,为大果型的晚熟种,种子大。②华北生态型:原产华北,适应温暖半干旱气候,长势强或中等,中熟或晚熟,果型大或中等,肉质软或沙,种子较大。③东亚生态型:原产中国东南沿海和日本,适应湿热气候,长势较弱,早熟或中熟,果型小,种子小或中等。④俄罗斯生态型:原产俄罗斯伏尔加河中、下游和乌克兰草原地带,适应干旱少雨地区,生长旺盛,多为中、晚熟种,肉质脆,种子小。⑤美国生态型:原产美国南部,适应干旱沙漠草原气候,生长较旺,分枝中等,大果型晚熟品种、结实较少,含糖量高。

2.品种

普通西瓜分早熟品种(早佳、京欣、郑杂5号、抗病苏蜜等),中晚熟品种(圳宝1号、浙蜜3号、皖杂1号、新红宝、金钟冠龙等),无籽西瓜品种(雪峰、广西5号、深新1号、新1号、黑蜜2号等),小型西瓜品种(特小凤、红小玉等)。

早春西瓜栽培要求选择抗性强、耐低温、耐湿、耐弱光,易坐果的品种,品种类型主要包括小型西瓜和中型西瓜。中型西瓜可选择早佳84~24,小型西瓜可选择黄小玉类型如小兰、玉玲珑、京抗小黄等。早春红玉类型包括京抗小红、京秀,黑美人类型包括乌金、黑美人等。其他还有不同果色、果型及瓤色的品种。采用嫁接栽培时选用葫瓜品种或野生西瓜做砧木。

4.8.30.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1.栽培时期及栽培方式

云南省早春西瓜早熟栽培,主要采用大棚栽培,适宜播种期在12月初至2月上旬。早期育苗为防低温,可采用大棚、小拱棚双膜覆盖育苗,低温时加盖草席,1—3月开始定植,双膜(大棚、地膜)覆盖栽培,4月底始收。低纬低海拔地区如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区可提前至11月育苗,3月中旬始收。

2.栽培技术

(1)培育壮苗。 

西瓜苗期根系较弱,根系木栓化程度高,再生力差,大苗移栽不易成活。为使西瓜提前成熟,采用大棚保护地育大苗,在气温适宜时定植,使苗期管理集中并提高苗质量,已成为一项早熟、丰产、稳产的关键技术。壮苗标准为苗龄适宜,子叶完整,下胚轴短,子叶肥厚,叶色浓绿,白根多,移栽容易成活,缓苗快。

为培育大苗,要求采用8~10厘米的育苗钵。通常培育3~4片真叶的大苗定植,超过此苗龄的幼苗,移栽时根损伤大,影响活苗。

1)营养土制备。选无病害的山土或田土,土壤质地以壤土或黏壤土为佳,用2份田土+1份腐熟有机肥配成营养土,每立方土中加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克或多菌灵100克和复合肥1.5~2.0千克拌匀,装入营养钵。

2)浸种催芽。将西瓜种子放入55℃水中浸15分钟灭菌,待水温下降后,继续浸泡8~12小时,洗净黏液,滤干水分,用洁净沙布包好,再用塑料袋包好保湿,留少许通气口,在28℃~30℃下催芽。保温方式可采用恒温箱、电热毯、热水袋等,少量种子可放于身上,24小时以后种子开始发芽,待大部分种子出芽即可播种。

3)播种及苗期管理。播种前用水将营养土浇透,然后将种子芽朝下平放于营养钵中,覆盖1厘米左右的湿润营养土,盖种后用薄膜盖好,维持较高温度(30~35℃)。3天后开始出苗,待多数种子出土后,揭除地膜,搭起小拱棚,白天适当降温,温度维持在25℃左右,夜间加盖草席保温,并喷百菌清或多菌灵等药剂防病。当第一片真叶展开后,隔7天追施0.5%复合肥溶液,促进生长。移植前5~7天降温炼苗,提高瓜苗适应性。

(2)整地施肥作墒。

栽培地选用地下水位低、能排能灌、土质疏松,3年未种过瓜类作物的田块。西瓜根系入土深,分布广,需氧量大,为促进根系生长,要求耕深25~30厘米。

1)基肥。大棚栽培西瓜以基肥为主,特别是在土壤瘠薄、土层较浅的地块更要重视施用基肥。基肥使用有机肥、磷肥配之适量氮、钾肥,每亩有机肥用1500~2000千克,复合肥30~40千克。可全土层撒施,或撒施与沟施相结合。

2)作墒。采用高墒种植可加厚耕作层,增加土壤通透性,也利于中后期灌水。墒连沟宽2.0~2.5米,立架栽培墒连沟宽1.2~1.3米,作好墒后浇透水,覆好大棚膜等待定植。

(3)定植。

爬地栽培可采用行距2.0~2.2米,株距50~60厘米,每亩栽苗500~650株。立架栽培株行距为(0.4~0.5)米×(1.2~1.3)米,每亩栽1000~1400株。定植时挖定植穴,穴中撒施复合肥和普钙各15克,用土拌匀。定植过程中避免伤根,用细土围蔸,浇足定植水,随后盖上地膜、小拱棚膜,夜间气温低时再盖草席等其他覆盖物。

(4)田间管理。

1)温度。①缓苗期:定植后至心叶开始生长时,需较高温度,白天温度维持在30℃左右。②发棵期:适当降温,白天温度保持在22℃~25℃,超过30℃时在背风处通风;夜间温度应采用小拱棚及草席等多层覆盖方式保温。③伸蔓期:白天温度维持在25℃~28℃,夜间温度维持在15℃以上。随着外界气温升高,当夜间棚温稳定在15℃以上时,可揭除小拱棚。④开花结果期:需要较高的温度,白天温度维持30℃~32℃,夜间盖严大棚,提高夜温。遇倒春寒天气温度较低时应加盖小拱棚,以利于花器发育、授粉、受精和促进果实发育。

2)植株调整。西瓜爬地栽培,采用4~5蔓整枝法,方法为6叶期摘心,子蔓抽生后保持4~5个生长相近的子蔓平行生长,摘除其余子蔓及坐果前由子蔓抽生的孙蔓。小型西瓜立架栽培可采用三蔓整枝法,选留主蔓和两条侧蔓。

3)人工授粉及果实管。大棚内西瓜适宜在节位雌花开放时进行人工授粉,提高坐果率,特别是在前期低温、弱光条件下人工授粉效果更好。人工授粉宜在上午8:00~10:00进行,授粉时摘取雄花,用花粉轻轻、充分涂抹柱头,促进坐果和提高果实品质;授粉后做标记,以便采收。留果节位以留主蔓或侧蔓上第2、3雌花(主蔓坐果节位15~20节,子蔓在10节左右)为宜,摘除歪瓜、裂瓜。中型西瓜每株可留果1~2个,小型西瓜每株可留果2~4个;低节位(6~8节)留果可根据植株营养状况适当取舍,生长势强的可以保留,虽然果形较小,但可提前成熟,抢早上市。

4)水肥管理。西瓜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苗期、伸蔓期可少施肥。如基肥不足可在发棵期、伸蔓期用0.5%复合肥+1%尿素浇2~3次,并结合天气情况适当浇水,促进植株生长。进入开花授粉期时,应控制水肥,促进坐果。当植株进入坐果期,第一茬瓜有鸡蛋大小时,应加强肥水供应,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果实膨大。当头茬瓜多数已采收,二茬瓜开始膨大时,应进行一次追肥,追肥以氮钾为主,每亩施复合肥+尿素15~20千克,于离根25~30厘米处开沟撒施,施后覆土灌水。二茬瓜采收时再追肥一次,施肥量同第一次,浇水次数可适当增加,并结合防病用0.1%尿素+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洒。

5)病虫害管理。生长期间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疫病、枯萎病等。预防枯萎病主要依靠选非连作地种植和嫁接栽培。炭疽病防治可选用甲基托布津、炭疽灵、倍生、咪鲜胺锰盐(施宝功)等喷洒。疫病防治可用58%瑞毒霉·代森锰锌(雷多米尔)、64%噁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或77%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蔓枯病防治可用甲基托布津调成糊状,涂抹于茎基部发病处或采用40%氟硅唑(福星)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虫害有小地老虎、黄守瓜、蓟马、蚜虫、粉虱、斑潜蝇等,可选用2.5%多杀霉素(菜喜)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9.3~40.0毫升/亩对水60千克、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0~12.5克/亩对水60千克、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5~60毫升/亩对水60千克、1.8%阿维菌素乳油60~80毫升/亩对水60千克、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1.4~32.1毫升/亩对水60千克、28%阿维·螺虫酯悬浮剂40~56毫克/千克、50克/升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55~65毫升/亩对水60千克、70%吡虫啉(艾美乐)水分散粒剂4~6克/亩对水60千克、20%啶虫脒可溶液剂7.5~10.0毫升/亩对水60千克、15%哒螨灵乳油50~67毫克/千克、25%苯丁锡可湿性粉剂150~250毫克/千克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其他管理包括除草、理蔓、剪除老叶、病叶等,理蔓可以保持田间叶片分布均匀,充分利用光照,以增加通透光,是防止病害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3.采收

大棚早熟栽培果实发育期气温较低,头茬瓜(4月收获)需40天左右,二茬瓜(5月初)需30天左右,三茬及以后(5月中旬以后)只需22~25天,坐果后挂牌标记是适时采收的重要依据。采收前,开瓜测定试样,成熟时同期开花者均可采收。另外,还可通过目测法识别,一是果皮颜色由深到淡,并有光泽;二是看果顶处果皮与果脉略有不平。采收应在露水干后或下午,贴上品种标签,分级包装后上市。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