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20.1基本概述
柑橘为芸香科柑橘属,多年生常绿小乔木,包括柚、柑、橘、橙、柠檬等,品种繁多,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产见效快,种植效益期长,市场潜力大,是全世界种植面最广也是最重要的水果品种之一。资料显示,全球有大约130个国家及地区种植柑橘,种植面积达10155万亩,其产量约占水果总产量的25%。柑橘口感饱满,所含的营养物质丰富;香气清新怡人,一直深受消费的喜爱。柑橘加工产品在日常生活较为常见,诸如果汁、果酱、蜜饯等,除此之外,某些类别的的柑橘果皮制成的陈皮还可入药。2700多年前,中国的《晏子春秋》有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见柑橘在中国栽培历史之悠久。中国是柑橘生产大国,主要栽培品种有宽皮柑橘、甜橙、柚、柠檬、金柑等。宽皮柑橘产量最高,占总产量的七成。
中国栽培宽皮柑橘的地域广泛,知名的品种也较多,比如广东四会的沙糖橘、贡柑,广东新会的茶枝柑,广东龙门的年橘,江西南丰的南丰蜜橘,广西柳州的蜜橘,福建永春的芦柑,重庆万州的红橘,浙江黄岩的本地早,以及黄岩蜜橘、瓯柑,湖北宜昌、湖南石门等地的蜜橘等,一些宽皮柑橘果实中含有丰富的功能活性物质,比如金钱橘、扁平橘、椪柑中含有较多的多甲氧基黄酮,具有抗癌、消炎功效。温州蜜柑、丽红等果实中含有较多的β-隐黄质,具有重要的生理保健功能,另外宽皮柑橘中的茶枝柑则是制作中药陈皮的重要原料。
4.8.20.2品种与分布
云南省16个州(市)均有柑橘种植,主要分布在红河、玉溪,占全省柑橘种植面积的45%,主要以特早熟蜜桔、冰糖橙和甜橙为主;大理、曲靖、昭通、文山、德宏、普洱,占全省柑橘种植面积的35%,主要以中晚熟和晚熟的橙、柑、柚为主,保山、德宏以柠檬为主;初步形成了7月中旬到次年3月均有柑橘上市的生产格局。
宽皮柑橘品种类型极其复杂,栽培品种多,主栽类型有温州蜜柑、杂柑、椪柑、砂糖橘、南丰蜜橘、酸橘和克里曼丁橘等。
1.温州蜜柑
温州蜜柑原产日本,系500多年前日本人从浙江黄岩引入的宽皮柑橘实生变异。日本人以为原产中国温州,故名温州蜜柑。中国浙江、台湾、湖南等省最早引进,主产湖南、浙江、湖北、四川、福建、陕西、广西、云南、江西等地。温州蜜柑树冠呈不整齐圆头形或半圆头形,树姿较开张,枝条披垂,无刺;树势强的品种常有徒长枝;叶片大,长椭圆形;花大,单生或丛生,花粉败育;果实橙黄色或深橙色、扁圆形至阔倒卵状扁圆或高扁圆形,果顶微凹,果基平或圆,果皮容易剥离;单果重90~150克,可溶性固体物在9%~13%,酸0.4%~1.0%,无核,肉质柔嫩,品质佳。成熟期依地区和品种而异,一般9月上旬至12月中旬。该品种早结丰产性好,适应性强,抗寒,耐贮藏,适于鲜食和加工糖水橘瓣罐头。温州蜜柑有很多无性选系,按成熟期可分为特早熟、早熟、中晚熟品种系列。
(1)特早熟温州蜜柑。
特早熟温州蜜柑又称极早熟温州蜜柑,主要为“宫川”、“兴津”等品系的芽变;果实成熟期一般比早熟温州蜜柑提早10~15天以上,浙江省栽植在9月上旬到10月上旬成熟。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8.0%~10%,通常在5~7成着色采收,过迟则容易发生浮皮现象,以鲜食为主。其主要特点是树冠矮化,枝梢节间短,叶片小,树势偏弱,进入结果期早;其果实生长期短,着色早,减酸快,约有5个月就能表现出温州蜜柑的固有风味;果皮薄,易失水,不耐贮藏;其抗寒性不及普通温州蜜柑,适于冬季气候温暖,排水、日照良好的区域栽培。
(2)早熟温州蜜柑。
早熟温州蜜柑的果实呈高扁圆形或扁圆形,大小不整齐,单果重135克左右,果色橙黄至橙色,油胞平生或微凸,平均果皮厚度0.3厘米,中心柱较大,囊瓣9~13瓣,果肉深橙色,无核,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约11%左右,高的可达18%,含酸0.6%~0.7%,甜酸可口,风味浓,囊壁薄,细嫩化渣,品质优良。10月中旬成熟,12月上旬进入完熟期,完熟后品质极佳。耐寒性强,适应性广,以鲜食为主。主要品系有“宫川”、“兴津”、“龟井”、“松山”等。
(3)中晚熟温州蜜柑。
中晚熟温州蜜柑的主要品种有尾张和涟红,树势强,树冠不整齐,大枝粗长稀疏,小枝细密;果实扁圆形,单果重80~100克,无核,果面橙色,较光滑,果皮中厚;果实囊壁厚韧,不化渣,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10%~12%,糖含量0.07~0.09克/毫升,酸含量0.008~0.01克/毫升。果实11—12月成熟。尾张温州蜜柑适应性强,易丰产,7~8年生树株产50千克。尾张温州蜜柑又分为“大叶尾张”与“小叶尾张”两类,均是加工制罐头的好原料。
2.杂柑类
杂柑类是宽皮柑橘种内杂种或橘橙类杂种,性状依亲本而异。栽培的杂柑一般品质优良。
(1)不知火(丑柑)。
杂柑“不知火”是以“清见”和“中野3号”椪柑杂交育成,其性状介于两者之间,是两个品种优良性状的综合。中国于1992年从日本引入,主产四川。其树势中等或偏弱,树性稍直立,枝条较细密,质硬而多刺,叶片长卵形,浅绿色,叶缘浅波状,多为有叶单顶花枝结果,结实力强,丰产性强;果实球形、倒卵形或近梨形,果形指数0.88~1.05,单果重180~300克,一般重约250克;果面橙黄色,多凹点,较粗糙;果实顶部有短颈,明显或不很明显,顶端浅凹,基部圆钝;果皮薄或中厚,0.3~0.4厘米,较易剥离;囊瓣10~14瓣,比较整齐,易分离;果肉深橙色,质脆嫩多汁,囊壁薄而化渣,风味浓,酸甜适口,无核或少核,品质优良。“不知火”的萌芽、抽梢、开花物候期与温州蜜柑相同。果实11月中下旬开始上色,12月中下旬完全着色,果实可挂树贮藏至次年一月,也可采下贮藏,贮后品质更好。
(2)清见。
“清见”是由日本农林水产省用宫川温州蜜柑和特洛维塔甜橙杂交育成。1985年引入中国。主产四川、重庆。树势中等,树姿开张。枝梢细长,下垂。花药退化,花粉全无。果实扁球形,橙黄色,大小为7.l厘米×8.2厘米,不甚整齐,果面较粗糙。果皮包着较紧,但仍可剥离。可溶性固性物(TSS)含量11%~12%,酸含量1.0%,果肉柔软多汁,化渣,具甜橙香气,风味较佳。成熟期次年2—4月。该品种耐溃疡病、疮痂病,对茎陷点型衰退病较敏感,果实较耐贮藏。适合在冬天无霜冻地区种植。该品种成片栽培无核,混栽有核。单胚,是优良的杂交母本。
(3)默科特。
“默科特”是中国从美国、澳大利亚引入,福建、四川、湖北、广东等省有少量试种。树势旺盛,树姿较开张。果实较大,(5.2~5.3)厘米×(6.9~7.0)厘米,高扁圆,黄橙色。皮薄,极光滑,包着紧,较难剥皮。可溶性固性物(TSS)含量 12%~14%,酸含量1.1%,肉质脆嫩,汁多,是高糖高酸品种,风味浓,品质优良。种子10~12粒/果,12月下旬至次年2月上旬成熟。该品种早结丰产,内质外观均佳,但外围向阳果实易受日灼,果实易发生枯水现象。
(4)天草。
“天草”是由日本农林水产省于1982年用“清见”ד兴津”早生14号的杂交后代为中间母本,再与佩奇橘杂交育成。中国20世纪90年代从日本引入,主产浙江、四川、广西、湖南等地。树势中等,幼树稍直立,进入结果后树姿较开张。枝梢中等或偏密。叶片较大。果实大小为5.3厘米×7.l厘米,扁球形,橙红色,表面光滑。有克里曼丁和甜橙的香气。果皮稍难剥离。可溶性固性物(TSS)含量11%~12%,酸含量0.7%~1.1%,果实品质优,风味好、无核,颜色美观。成熟期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该品种丰产,但过量结果易导致品质下降和树势衰弱,抗冻性差,北缘地区慎栽。砧木可选枳。
(5)爱媛38号。
“爱媛38号”为“南香”和“西子香之”杂种,日本育成。中国21世纪初引进。该品种树势强,树姿幵张。果实近球形,深橙色,油胞稀、大,光滑。平均果重200克,果皮薄,易剥。果肉橙黄色,可溶性固性物(TSS)含量13%~14%,酸含量0.5%,无核,细嫩化渣,风味佳。成熟期11月。由于品质优良,“爱媛38号”已成为近年云南低海拔热区快速发展的热门杂柑品种。无霜冻、气候温暖的地区是该品种的适宜区。
(6)沃柑。
沃柑是一个晚熟杂交柑桔品种,由“坦普尔”橘橙与“丹西”红橘的杂交种而来,综合性状优异,树势强健,果实扁圆形,橙红色,果皮较光滑,果皮包着紧,但剥皮较容易,平均单果重130克,果肉细嫩化渣,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为13.3%,100毫升果汁含转化糖12.68%、还原糖6.84%、可滴定酸0.58%、维生素C 含量23.69毫克,可食率74.62%,出汁率59.56%,固酸比22.4,品质极优。种子数9~20粒,单胚。果实挂树时间长,采收期从1月中旬至3月下旬。由于上市时间长,可有效避免由于大量柑橘果品集中上市带来的市场风险。该品种丰产性强,抗病、抗逆性强,冬季不用喷施保果剂,也极少落果,栽培管理容易。沃柑是一个晚熟、优质、高糖、易剥皮的杂柑品种,适宜在国内晚熟柑橘品种的地区发展种植,在光热条件好的地区种植,不仅果实变大且品质更优,深受消费者欢迎,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为广西武鸣,云南省的玉溪、楚雄、普洱、临沧、德宏和保山等地的低海拔热区较为适宜种植沃柑。
3.椪柑
中国椪柑主产地为福建、广东、湖北、湖南、台湾等地。椪柑树势强,树冠呈圆柱形或圆锥形,幼树枝条直立,老树稍开张,枝细、密生。叶片较小,卵圆形,叶缘呈波浪状。花较小,多为单花。果形多为扁圆或高扁圆,橙黄色或深橙色,有光泽。果面油胞凸出,凹点明显。果皮易剥离。果中大。可溶性固性物(TSS)含量11%~14%,酸含量0.5%~0.9%。种子5~10粒/果。果肉脆嫩、较多汁、化渣、香气足、品质上等。成熟期11月上旬至次年1月中旬。该品种丰产性较好,耐溃疡病能力较强。主要砧木为枳、酸橘。
椪柑在福建叫芦柑,有硬芦和软芦之分,硬芦果实较大,抗逆性较强,稳产;软芦品质较优,果形较好,但采前易裂果。椪柑有很多优选系,比如“东13椪柑”“试18椪柑”“和阳2号椪柑”“鄂柑1号”“粤优椪柑”“华柑2号”“新生系3号”“岩溪晚芦”“黔阳无核椪柑”“太田椪柑”等,多为硬芦品系。
(1)太田椪柑。
太田椪柑为椪柑的实生变异,原产日本。中国于1981年由日本引进,主产重庆、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和浙江等地。果实少核,一般4~5粒/果,酸度较低,品质优良。成熟较早,10月底至11月上、中旬成熟,比普通椪柑成熟早20~30天。该品种丰产性好,易形成大小年,要注意疏花疏果。
(2)新生系3号椪柑。
新生系3号椪柑的树势健壮,果实高扁圆形,橙黄色,大小为(5.4~6.8)厘米×(6.0~7.2)厘米,果顶微凹,果基部有放射沟。可溶性固性物(TSS)含量11.0%~12.5%,酸含量0.6%~0.8%。种子7~9粒/果。成熟期12月上、中旬。
(3)黔阳无核椪柑。
黔阳无核椪柑的果实扁圆形,橙黄色,大小为6.5厘米×7.1厘米,果顶微凹,果蒂部有放射沟。可溶性固性物(TSS)含量13.5%,酸含量0.66%,无核。肉质脆嫩,汁多、化渣。风味浓,品质优。成熟期12月。该品种早结丰产,适应性广。
(4)岩溪晚芦。
岩溪晚芦的果实扁圆形,橙黄色,大小为5.5厘米×7.5厘米,果顶较平至微凹,有较明显的放射沟。可溶性固性物(TSS) 含量 12%~15%,酸含量0.7%~0.9%。熟期次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该品种品质优良,种子少,耐贮藏,少裂果,抗寒性好。
4.优良宽皮柑橘品种
(1)蕉柑。
蕉柑原产广东潮汕,主产广东。树势中等,树冠呈圆头形或半圆头形,枝条细密、开张。叶片较小,长椭圆形,两端渐尖。果实圆球形或高扁圆形,橙黄至橙红色,果皮稍厚紧贴果肉,尚能剥皮,大小为(5.1~6.4)厘米×(5.6~7.7)厘米,果顶平,有的有印圈,可溶性固性物(TSS) 含量11%~14%,酸含量0.4%~0.9%,种子少或无。成熟期2月下旬至次年1月。该品种早结丰产性好,果肉柔软多汁、化渣,风味浓,有香气。果实耐贮运,抗溃疡病能力较强。不耐寒,要求积温较高。主要砧木有酸橘、三湖红橘、红藜檬等。
蕉柑的优选系有“孚优选蕉柑”“粤丰蕉柑”“南3号蕉柑”“白1号蕉柑”“新1号蕉柑”“塔59蕉柑”“早熟蕉柑”等,其中早熟蕉柑的成熟期在11月上旬,比普通蕉柑早熟40~50天。
(2)南丰蜜橘。
南丰蜜橘属乳橘类,是中国古老品,有1300年栽培历史。原产江西省南丰,主产江西省南丰、临川以及福建、广西等地。树势壮旺、树冠呈半圆头形,矮小,枝梢细长、放射状丛生,无刺。春梢叶片较小,狭长形,叶缘锯齿较浅。花较小。果实扁圆形,橙黄色,果实小,(2.5~3.5)厘米×(3.3~3.5)厘米。果顶平或微凹,柱痕处可见小乳凸,果皮薄,易剥离。可溶性固性物(TSS) 含量11%~16%,酸含量0.8%~1.1%,种子1~2粒/果,单胚,成熟期11月上旬。该品种汁多,具浓郁香味,品质优,丰产性好,抗寒性强,抗溃疡病能力较强。易感疮痂病。囊皮稍厚,化渣性差。主要砧木是枳壳。有大叶、小叶、大果、小果、桂花蒂、早熟等多种无性选系。耐性以小果97-1表现最好。
(3)砂糖橘。
砂糖橘原是广东四会十月橘的商品名称,实际上它包含了十月橘、无核砂糖橘、四倍体大果十月橘株系,是这两个品种和一个株系的不准确混称。十月橘是四会原产的古老农家品种,果较大,丰产优质,但种子较多,每果12~18粒。无核砂糖橘是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叶自行、许建楷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从十月橘自然无核芽变系中系统选育出的新品种。目前在广东、广西推广种植的主要是无核砂糖橘,其植株树冠中等,圆头型,根系发达,抗逆性强,枝细密,稍直立,发梢力强,叶片椭圆形,呈深绿色。花期3月,9月下旬始甜,10月至次年1月釆收,丰产稳产。果实扁圆形,顶部平,顶端线凹,柱痕呈不规则圆形,蒂脐端凹陷,色泽橘红;果皮薄,油胞突出明显,密集,似鸡皮,平均厚度0.2厘米,易剥离,果形指数0.78,单果重40~45克,可食率71%,果肉爽脆、汁多、化渣,单果平均种子数0.5粒以内,味清甜、香气醇厚。果实含水量84.66%,灰分0.17%,蛋白质0.12%,脂肪0.36%,粗纤维2.16%,总酸0.37%,总糖13.0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含量12%,维生素C含量22.98毫克。无籽砂糖橘果实比普通砂糖橘果实略偏小,果实含酸量、维生素C含量和总糖含量比普通砂糖橘高;还原糖含量比普通砂糖橘低;果皮比普通砂糖橘薄。
(4)本地早。
本地早原产浙江黄岩,主产浙江。树势强,树冠圆头形,分枝多而细密。叶片较大,长椭圆形,叶缘衡明显。果实扁圆形,橙黄色,较小,4.5厘米×5.5厘米,果顶微凹,皮较光滑,易剥离。可溶性固性物(TSS) 含量11%~13%,酸含量0.5%~0.7%,种子每果2.4粒。11月上、中旬成熟。该品种味甜酸少,有香气、化渣,品质优良,是鲜食和制罐兼优品种。丰产,耐寒,果实不耐贮藏。在浙江平地及缓坡山地用本地早、海涂用枸头橙作砧木。
(5)年橘。
年橘为中国古老品种,原产广东,主产广东龙门县。树势强,树冠圆头形,枝条细长而硬,有短刺。果形扁圆,澄黄色,较小,(3.0~3.8)厘米×(4.0~5.2)厘米,果顶平,微凹,果皮易剥离。可溶性固性物(TSS)10%~13%,酸0.8%~1.5%,种子每果12~15粒。成熟期次年1月中、下旬,可树上挂果延迟至3月上旬。味酸甜适口。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较耐溃疡病,容易管理。主要以酸橘为砧。
(6)马水橘(春甜橘)。
马水橘原产广东阳春县。树势健壮,树冠呈半圆头形,枝细密。果形扁圆,橙黄色有光泽,大小为(3.4~3.5)厘米×(5.0~5.5)厘米,果顶平,微凹,易剥皮。可溶性固性物(TSS) 含量12%~13%,酸含量0.6%,味甜、较化渣。种子每果0~10粒,成熟期次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该品种丰产性好,抗溃疡病能力强。主要砧木有酸橘、三湖红橘。
(7)红橘。
红橘为中国古老品种,主产四川、重庆、福建。树势强健高大,半开张,树冠圆头形。幼树稍直立。枝梢细密,多刺。叶片中大,椭圆形或近卵圆形,先端渐尖,凹口明显,基部锲形。果实扁圆形,鲜红色,较大,(4.5~4.8)厘米×(6~6.5)厘米,油胞密,微凸,果面光滑,果皮易剥离,部分果实蒂部有短颈。可溶性固性物(TSS) 含量11%~13%,酸含量0.6%~1.1%,品质中上。种子每果8~20粒,成熟期11—12月。该品种适应性强,丰产稳产,果实耐贮性差。砧木为枳或红橘。
红橘中的品系多来源于实生变异,如福橘、大红袍等。
(8)贡柑。
贡柑原产广东四会。果中大,扁球形,大小为(5.3~5.9)厘米×(5.8~6.8)厘米,单果重80~l00克,果顶圆、浅凹,基部圆、有短而浅的放射沟,果面浅橙色至深澄色平滑,富光泽;油胞微凸或平生,凹点浅小,稀疏;果皮薄,包着紧实,较易剥离;果肉橙色,脆嫩化淹,味甜,有香味。果汁可溶性固形物12%,酸含量0.3%~0.5%。种子每果7~9粒,多胚。果实12月上、中旬成熟,不甚耐贮藏。该品种丰产性好,耐溃疡病能力较强。主要砧木有酸橘、三湖红橘、枳等。
4.8.20.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1.选址和土壤质量
(1)土壤适宜性调查。
柑橘生长需要疏松,以及酸碱度适中、有机质和矿物质含量平衡的土壤,再加上地下水位低的生长条件,只有这样的土壤中才能保证其生长良好。因此,在栽培选址前,应对预备土壤进行适宜性调查,包括土壤环境、坡向、地下水位、土壤肥力和理化性状等。
(2)栽培选址。
柑橘具有自身的特点,即根系比较细长、扎根比较深等,因此对土壤有一定的要求,即需要深厚和比较肥沃的土壤。在柑橘生长的过程中,土壤的情况直接影响柑橘的产量。因此种植地点的选择很重要,要选择能够为柑橘的生长提供良好环境的土壤。在进行选址的过程中应根据土壤适宜性的调查情况,避免选择低洼容易积水、土壤贫瘠和缺乏营养的山顶地区,应该选择植被比较茂盛、坡度比较低、缓和向阳的山地或平地,同时还应该满足通风良好、降水充足和交通便利的条件等。
(3)土壤改良。
柑橘生长在柑橘种植中,还应该重视对土壤条件的改善,可通过增施有机肥和客土等,将粘土与砂土改造成壤土和砂壤土,不断提升土壤有机质和透气度,为根系的发展提升充足的空间和氧气。此外,还应该重视对土壤的酸碱度进行管理,pH应该控制在5.5~6.5,可通过施用土壤调理剂或石灰进行改良。
2.苗木选择和合理密植
(1)苗木选择。
优良的种苗是保证柑橘高产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因此应该重视对苗木的选择,应选择优良无病害的苗木,确保苗木不能带虫带病。在选择苗木前,应对育苗基地进行考察,看其是否是在保护地进行育苗并有严格防虫防病措施,尽量选择非黄龙病疫区调运苗木。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在选好苗木后,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进行精心的护理,可以将其放在袋子里面,保护好根系,在春季的时候进行移栽。在进行定植之前需要确定好定植穴,在定植穴的底部施基肥,定植之后进行及时浇足定根水,提高柑橘的成活率。在种植过程中应该对柑橘种植的间距和种植的密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可以根据地形、土壤肥力、通风条件和光照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密植方式。
3.修剪技术
柑橘的产量受到树形的影响,因此需要对修剪技术进行不断的改善,保证柑橘生长需要的光照条件。在修剪的过程中对大枝进行修剪,对扰乱树形结构的树枝进行修剪,对弱枝进行短截,保证树冠丰满和紧凑,骨干实现合理的分配,推行矮干、自然开心形的整形。尽量开张树冠。另外,还应该重视对枯枝的修剪,在进行枯枝的修剪之前需要对树叶上的泥垢进行清理。对修剪之后的伤口要进行技术的处理,可以涂抹“伤口愈合涂膜剂”(国光·糊涂)等进行保护,避免伤口受到细菌的感染。
修剪应遵循以下原则:因树修剪,随枝作形,有形不死,无形不乱;长远规划,全面安排,平衡树势,主从分明;以轻为主,轻重结合;抑强扶弱,正确促控。
4.灌溉和施肥方法
(1)灌溉。
柑橘对生长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其喜欢降水比较充足的地区,降水的充足能够为柑橘提供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基础。同时,柑橘怕水淹,受水淹会严重影响柑橘生长,甚至导致其死亡。因此应该根据柑橘的这个特点,依据降水量的变化对灌溉程度进行合理的调整,进而保障柑橘的产量和质量。在柑橘种植后,应对种植园规划好蓄水池,辅设好灌溉管道和排水沟,保障灌溉条件,做到能灌能排。云南大部分地区在10月至第二年6月为旱季,应根据土壤情况对柑橘进行及时的灌溉,避免因为干旱的出现而影响柑橘的正常健康生长。目前主要采取的灌溉方式是滴灌和树冠下的微喷灌等,这些方式主要是依据土壤的类型进行灌溉强度的选择,使用滴灌方式的话,推荐选择带状灌溉。
(2)施肥方法。
在柑橘的生长过程中,肥料起着关键和重要的作用,其直接决定柑橘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应结合果园的实际情况和土壤肥力情况进行施肥量的选择,可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结果树的施肥时期:大致可以划分为促春梢、保花保果、膨果、促秋梢肥4个时期。施肥量应该根据土壤肥力、树势在不同施肥时期对氮、磷、钾、微量元素肥进行合理搭配,最好选用速溶肥料或水溶肥料进行水肥一体化施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施肥要因树制宜:幼年树施肥必须以氮肥为主,适当配合施用磷、钾肥;要以勤施薄施(淡、勤、巧)为原则,围绕每次新梢抽生前后进行施肥1~2次,促使新梢加快老熟,枝梢生长健壮。此外,应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学性肥料为辅,在全年的施肥中增施有机肥,控制氮磷钾的施肥比例。另外,采用生草栽培覆盖方式也比较好,其能够避免减少土壤中有机质的流失和水分的流失,实现为柑橘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5.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柑橘种植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对柑橘的除虫和护果。对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进行及时有效的掌握,可以采取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措施,利用诱虫灯、粘虫板、害虫的天敌等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重视对柑橘枝叶和果实的保护,实现柑橘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1)黄龙病。
采用综合防治,严格检疫制度,杜绝病苗、病穗传入无病区和新种植区;一经发现病树立即挖除烧毁;黄龙病主要是通过嫁接和木虱传播,挖除前喷洒药剂以杀死木虱;防治柑橘木虱,应加强栽培管理,使每次新梢抽发整齐,减少发生木虱世代数;当新梢抽发至1~2厘米时,全面喷雾1~2次杀虫剂;加强冬季清园喷药,消灭越冬期活动力差的柑橘木虱;以产业化经营方式发展柑橘生产,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种苗、统一规程、统一防治。防治木虱的药剂可选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8~60毫克/千克、0.3%印楝素乳油800~l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2000~3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2)疮痂病。
疮痂病的防治提倡在一个柑橘种植区内,统一管理,统一用药。药剂防治以喷药保护为主,苗木、幼树以保芽、保梢为主,结果树以保幼果为主,在新梢萌发及谢花2/3时进行药剂防治。根据发病情况,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2000~5000倍液、80%代森锰锌(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3)流胶病。
流胶病一般采用综合防治,选用抗病砧木和品种;提高嫁接口部位;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增加钾、硼含量,适当控制氮量。修剪后要立即涂抹伤口保护剂。发现病株时,首先应清除病部流胶及病变组织,用利刀纵刻深达木质部,用硼砂的500倍液冲洗伤口,外加伤口涂抹药剂;涂抹伤口的药剂可选用: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混入2千克红泥中,红泥要求通透性要好,如果土质太细,可适当地加入细沙,以及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干粉,再在上面涂一层桐油,或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涂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1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l00~150倍液等。
(4)红蜘蛛。
对付红蜘蛛则采用综合防治,在进行化学防治时要特别强调以调查、测报为指导,当发现中心虫株时,首先进行挑治,只有当达到防治指标(春梢、秋梢转绿期平均每百叶虫数100~200头;夏梢、冬梢每百叶虫数300~400头),方可化学防治。根据红蜘蛛发生情况,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4000倍液、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8~60毫克/千克、28%阿维·螺虫酯悬浮剂40~56毫克/千克、15%哒螨灵乳油50~67毫克/千克、25%苯丁锡可湿性粉剂150~250毫克/千克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以避免害螨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为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混加增效剂或洗衣粉等。
(5)根粉蚧。
根粉蚧的防治一般须注意,加强种苗调运管理,确定其发生范围,严格苗木调运;在根粉蚧发生严重的柑橘地,进行生草覆盖,增加根粉蚧的寄主植物,以减轻对柑橘的危害;在若虫孵化前,要对柑橘根部进行药剂灌根处理,先将表土扒开,然后浇灌药液,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用药量以浸透柑橘的根系为标准,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水分散剂4000倍液进行根部灌药,或是进行淹水处理,能很好的起到杀虫效果。在介壳虫的卵孵化后,可选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0~62.5毫克/千克、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8~60毫克/千克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250毫克/千克等,轮换灌根防治。
(6)白粉虱。
白粉虱,通常采用综合防治,化学防治最佳用药时期为白粉虱1~2龄幼虫盛发期,此时用药较为有效。根据白粉虱发生情况,可选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6.257~15克/亩对水60千克、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5.6~11.2毫升/亩对水60千克或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50~60毫升/亩对水60千克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7)潜叶蛾。
潜叶蛾的综合防治原则为,抹芽放梢抑制虫源是根本,预测预报掌握低峰期统一放梢是关键,及时防治放梢期的成虫和低龄幼虫是保证。化学防治应在新梢初发,叶片尚未展开时进行;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4000倍液或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4000~6000倍液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8)蓟马。
蓟马,通常采用综合防治,可利用色板诱集。化学防治时,防治适期在柑橘开花至幼果长至2厘米时,一般每7天检查1次,发现5%~10%的花或果上有虫进行防治。药剂防治可选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40~50毫升/亩对水60千克、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0~12.5克/亩对水60千克或20%啶虫脒可溶液剂7.5~10.0毫升/亩对水60千克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