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4.8.12枇杷

4.8.12.1基本概述

枇杷原产于中国东南部,因叶子形状似琵琶乐器而得名,是中国特有的常绿果树之一,其栽培历史已有2000年以上。枇杷的果实在新春至初夏时节的水果淡季上市,其风味酸甜适口,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据测定,枇杷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100果肉中含有蛋白质0.4、脂肪0.1、碳水化合物7、粗纤维0.8、灰分0.5、钙22毫克、磷32毫克、铁0.3毫克、胡萝卜素1.33毫克。另外,枇杷的果、花、叶和树皮均可入药,果实有止渴、退火的功效,是润肺、清热、止咳、健胃之良药。叶片能清肺下气,主治肺逆、咳嗽、呕吐等,花可化痰、止咳、治疗头痛等;树根能治虚涝、久咳、关节疼痛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数代科技工作者、推广者和生产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枇杷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基本实现了良种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创历史新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的枇杷栽培面积接近195万亩,年产量65万吨左右,生产规模占世界的80%以上,在国际上拥有绝对的优势。日本、西班牙、美国等国家的枇杷均从中国引进,与中国相比,它们的种植规模小了许多。而且,枇杷还是到目前为止未受外来同类果品直接冲击的少数树种之一。在栽培规模上,四川第一,福建次之;在产量上,福建最高,四川次之,重庆、云南、浙江、广东、江苏等省区市也有较大规模的栽培。目前,中国在生产上栽培的主要品种有大五星、早钟6号、解放钟等,但各地区因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不同,在主栽品种的配置上不一样,云南则以早钟6号和大五星为主。

云南省是枇杷的原产中心和遗传多样性中心。枇杷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云南高原特色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省的枇杷栽培面积目前已经超过了18万亩,产量近12万吨,栽培面积较大的有蒙自市、昭通市的永善县、昆明市石林县、曲靖市的罗平县、保山市的施甸县和龙陵县、德宏州的陇川县等地区。云南省的枇杷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优势是其他省区市所无法复制的。一是成熟早,果实在发育过程中没有冬季休眠的现象,从11月就开始成熟,供应市场。当其他省区市的枇杷成熟时,云南省的枇杷已经收获完成,早熟为云南省的枇杷抢得了市场先机。是品质好。早晚的温差大适宜于糖分的积累,因此,云南省的枇杷含糖量高,品质好,很受市场欢迎,发展枇杷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4.8.12.2品种与分布

1.早钟6号

早钟6号是20世纪90年代云南省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引进,表现出成熟早、优质、丰产等特性,已成为枇杷产区主栽的优良品种之一,适合在海拔1200~1600米的地区种植。

该品种树势强,枝条粗短,树形半开张。叶片大,革质,呈长椭圆形,叶片边缘微反卷;叶柄短。果实呈倒卵形至梨形,较大。平均单果重52.7克,最大超100克。果面橙红色,鲜艳美观,锈斑少。皮中厚,易剥离。果肉橙红色,平均厚0.89厘米,质细化渣,甜多酸少,含可溶性固形物11.9%,含酸量0.26%,有香气,风味好,核有3~5粒,可食率70.2%,品质上,鲜食和制罐均宜。

2.大五星

大五星枇杷是从实生苗选育而成的一个优质大果枇杷新品种,20世纪90年代从四川引进,在云南省表现良好,目前为云南的主栽品种之一。该品种适宜在海拔1250~1650米、年平均温度高于16.5℃、冬季最低温不低于-3℃、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pH值6.5~7.5内的地区种植。

大五星树冠呈圆头形,主干明显。顶芽为花芽或叶芽,芽体大而裸露,无鳞片包被,外面被锈黄色绒毛,腋芽扁平,绿色,呈三角形,芽体很小。叶片呈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上部边缘有疏、浅锯齿,基部全缘,成熟老叶正面浓绿,叶面粗糙,背面被稀疏黄色绒毛;幼叶青绿色,两面密被灰色绒毛。花穗为顶生圆锥状混合花序,总花梗和花梗密生锈色绒毛。萼筒浅杯状,萼片呈三角卵形。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60.4克,大果重77.7克。果皮易剥离,色橙红。果肉橙红色,可食率在73.24%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15%,味浓甜、多汁、肉质软而细嫩,品质上等。花期9—10月,果实成熟期1—2月。

3.长红3号

长红3号生长迅速,树势旺。树形半开张,八年生树高约3.3米,新梢粗壮,长度和发枝力中等。叶簇密集,叶片中大,较厚,略内卷,叶色浓绿。枝梢成穗率高,开花结果早,高产稳产,果穗大,较分散,穗枝平展,花朵较大。一般在定植后1~2年即可开花结果,第三年株产可达4~6千克,之后产量稳步上升,十一年生树的单产可达37.5千克,且大小年不明显。果实大,多呈长倒卵形,外观漂亮;纵径4.6~4.8厘米,横径3.8~4.0厘米;平均单果重约50.1克;果皮淡黄色,果面鲜艳、洁净,锈斑少;果皮薄,剥皮容易,果肉厚,呈淡黄色;种子较少,约4.1粒,汁多,味甜,风味稍淡,果实可食率约70.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9.5%~10.1%,滴定酸含量为0.29%,维生素C含量为9.8毫克/100克。

该品种在云南蒙自等地开花期为9月初至10月,成熟期为次年1月。抗性较强,不易发生裂果、皱果和日烧果;抗叶斑病的能力也较强。

4.贵妃

贵妃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于1999年从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枇杷园中实生选育,为优质大果晚熟白肉枇杷新品种。云南省于2008年引进贵妃,表现良好,适合在年均温16℃以上、最低温高于-1℃、海拔1200~1500米、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的地区栽培。

该品种树势中庸偏强,树姿开张,树冠圆头形,中心干较明显。叶片长,呈倒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钝尖,基部窄楔形,叶缘上部锯齿较明显,叶脉轮廓分明。果实卵圆形或近圆形,平均单果重54.3~67.7克;果皮黄色,皮厚0.23毫米,较易剥离;果肉细嫩化渣,肉色淡黄白色,浓甜,品质佳;可食率70%,丰产性好,含总糖12.7%、总酸0.33克/100克、维生素C 6.04毫克/100克。

该品种在蒙自地区的开花期为9—10月,果实成熟期为2月。

5.解放钟

解放钟为福建省莆田市从大钟枇杷实生后代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1949年开始结果,因适逢解放,果实大,形状如钟而得名“解放钟”,1994年3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枇杷优良品种。

该品种树势强,半直立;树冠平顶呈半圆形,枝条粗壮,分枝力强。叶片长呈椭圆形,大而厚,叶缘外卷明显,托叶大而长,叶面浓绿色,平展有光泽,叶背绒毛长。果梗中等长,细而软,有灰色绒毛。果实倒卵形至长倒卵形,橙红色,平均单果重77.5克,最大重100.7克,果顶微凹,果基尖削,果面橙红色,果皮中等厚,易剥离。果肉橙黄色,果肉厚0.93厘米,肉质细,汁液中等,酸甜适度,风味浓。种子平均5.7粒,种皮浅褐色,有较大的黄斑。含可溶性固形物12.3%~13.6%,可滴定酸0.43%,可食率71.4%。品质中上。

该品种丰产性好,高产期可达8~25年,喜欢较为温湿的环境条件,但耐瘠薄性较差,如水分控制不当,会有裂果现象发生。该品种适合在云南海拔1000~1500米的地区栽培。该品种在蒙自和屏边等地区开花期为8月底至9月下旬,成熟期为次年1—2月。

4.8.12.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1.苗木培育

苗木是枇杷生产的重要基础,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产量和质量,最终影响到经济效益。因此,培育出品种纯真、生长健壮、质量优良的苗木是必须做好的工作。

苗木的培育涉及砧木苗的培育、接穗的选择、嫁接及嫁接苗管理等环节。

(1)砧木苗培育

砧木又称“脚树”,对树体的生长、产量、适应性和抗逆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每种果树都有自己适宜的砧木,枇杷也不例外。目前云南省在枇杷生产上所用的砧木主要是栎叶枇杷和枇杷(共砧)。

1)种子处理。枇杷的种子没有休眠期,当用作砧木的果实成熟后就可以从果实中取出种子,选饱满的大粒种子用来培育砧木苗。洗净种子外面的果汁,沥干后放入托布津800倍液中浸泡12小时,捞起后阴干(切不可暴晒,暴晒会影响发芽率),就可以用于播种了。

2)苗圃地选择。枇杷幼苗忌积水和通气不良的土壤,用于培育砧木苗的苗圃地应该具有排灌方便、土地肥沃、土壤通透性好、土壤呈微酸性等特征。选好苗圃地后,在播种前1个月左右,对其进行深翻,将土打细,每亩施入农家肥1000~15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再喷毒死蜱乳油500倍液+多菌灵1000倍液,主要防治根腐病。

3)播种。播种时间最好选择当年采收种子后,因此时种子新鲜,萌发率高。播种前,先做苗床。苗床宽约1.3米,长度随播种量的多少而定。苗床要整理成瓦背状,便于排水。然后浇足水,当土壤半干时,开挖与苗床的长度垂直的播种沟。播种沟深约5厘米、宽约10厘米。每条播种沟之间的距离为20~30厘米,然后按每粒种子间隔约10厘米的距离排列,并进行播种。播种后,覆盖1.0~1.5厘米的细土,然后浇透水。浇水后,在苗床上覆盖地膜、稻草、麦秆或其他草类,以保持苗床的湿润,促进发芽。

4)砧木苗管理。种子发芽后,要及时将覆盖物除去,以免影响砧木苗,的生长。枇杷幼苗比较怕烈日暴晒,最好能搭遮阴网防晒。秋季砧木苗老熟后即可将遮阴网去除。苗木生长期还要注意施肥和灌水,施肥和灌水可结合进行。施肥以勤施薄施为宜,施肥浓度1%左右,施肥次数根据土壤湿度和苗木生长情况而定。另外,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如叶枯病、苗枯病、地老虎、蝼蛄等。

当砧木苗的高度达到20厘米以上,有7~8片大叶,茎粗(离地10厘米左右)达到0.8厘米以上时,就可以用于嫁接了。

(2)嫁接

1)接穗的选择。用于嫁接的接穗应选择品种纯正、无病虫害、树体在盛果期、丰产稳产、树冠中上部、芽眼饱满的枝条,枝条的粗度应在0.6~0.8厘米。

2)嫁接时间和方法。嫁接理论上全年均可进行,但以春、秋嫁接为好。春季多使用切接,秋季宜使用芽接。

①切接。首先是削接穗,最好选接穗中部的饱满芽用于嫁接,在芽上0.5厘米左右处将枝条剪断,在芽下0.3~0.5厘米处削长削面,深度以见到木质部为宜,削面要求平滑、干净;在芽下约2厘米处剪断,剪口呈45o~50o斜面。接穗削好后,就要剪砧。剪砧时,在砧木苗离地4~6厘米处将砧木剪断,选断面平滑的一边,先用刀将剪口处斜削去一小块,再从稍深入木质部的位置向下切成3~4厘米深的切口,然后将接穗的削面靠在砧木内侧,使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重合,这样切口容易愈合。如果接穗较砧木细,则将接穗一边的形成层与砧木一边的形成层对齐结合,绝对不能将接穗放在砧木的中间,而使两边的形成层都未对齐,这样是不能成活的。同样,如果接穗粗,砧木细,也要使一边的形成层对齐紧密相接。同时,当接穗插入砧木时,要使上面的削面露出2~3毫米,这样砧木和接穗愈合后新生的皮层容易包合,成活率更高。当接穗插入砧木后,就可以用宽1.2厘米、厚4丝的塑料薄膜条进行包扎了。包扎时,一定要注意包扎紧,不能漏气。

②芽接。多在秋季进行。芽接时,选择在砧木离地10~15厘米处光滑、干净的地方,用刀向下斜切一个宽约0.6~0.8厘米、长约3厘米、深达木质部的切口,整个切口呈舌状。然后将切口上约2/3的外皮切断,余下的1/3用来夹紧芽片。然后削芽,削芽时选择枝条中部的饱满芽,削取长2.0~2.5厘米、宽约0.6厘米带木质部的芽片,芽片呈舌状。将芽片嵌入砧木的切口处,对齐形成层,用砧木切口处留下的1/3树皮夹紧芽片,然后用1.2厘米宽的塑料扎带从下到上进行包扎。包扎时一定要扎紧,不能漏气,同时要将芽上的叶柄露出来。至此,嫁接即告完成。

③嫁接后的管理。嫁接后的管理主要包括检查是否成活和补接、除萌、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解绑等。

检查嫁接是否成活,可在嫁接15天以后进行。嫁接是否成活的标志,首先是看接穗或芽片是否饱满、新鲜、保持原来的色泽,如果具有这些特征,证明已嫁接成活。反之,则证明未成活。对于未嫁接成活的苗木,要进行补接。

除萌工作是在发现砧木上有萌芽发生时,要及时抹除,防止其与接穗争肥争水,影响接穗的生长。

苗木的肥水管理在嫁接后40天就可以进行,采用勤施薄施的方式,每20~30天施肥1次,以促进苗木快速健康生长。施肥可结合灌水进行,雨季到来后则可停止灌水。施肥的种类以人粪尿最好,化肥则以水溶性的复合肥为好,施肥浓度为人粪尿10%左右、化肥1%~2%。

苗期的病虫害主要有炭疽病、灰斑病、地老虎等。如果是炭疽病,要将病株拔除,就地烧毁,喷0.2%~0.3%波尔多液,半月1次,连喷2~3次,并在病株处洒上生石灰消毒。如是灰斑病,则要清除病叶,除喷洒波尔多液外,还可用托布津500~600倍液喷洒。地老虎主要是咬断刚萌发的嫩芽,可用2.5%敌百虫粉或5%的西维因粉喷洒;也可用90%敌百虫0.5千克加水和鲜草(切成3~4厘米)25~30千克拌和,傍晚或夜间在圃地内堆成小堆,每小堆之间相距约2米,诱杀地老虎的效果较好。

嫁接口的解绑时间一般是在秋季或苗木出圃时。如解绑时间过早,嫁接口的愈合不好,如遇大风或机械、人为干扰,苗木容易从嫁接口处断裂;如解绑过晚,则影响苗木的增粗生长。解绑嫁接口捆绑的塑料薄膜时,用锋利的小刀将塑料薄膜划通。

④苗木出圃。嫁接苗生长到30厘米以上,茎粗1厘米以上,叶片达到10片以上,就可以出圃了。苗木的出圃时间多在秋冬季,也可根据种植计划在其他时间出圃。出圃前,一般应对苗木进行仔细核对,确认品种,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还要确定出圃的数量,根据栽培计划或外销计划,制订出圃的方案等。

挖苗时,如果土壤太干,应在2天前灌水1次,待土壤半干时再挖苗。同时,应尽量少伤根,多带一些须根。苗木挖起来后,应根据苗木的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如果就近栽培,苗木用量不大时,可不用对苗木进行包装,直接将苗木运到栽培地点即可。如果苗木量大,需要长途运输时,就需要对苗木进行处理。,处理时,将根部蘸上泥浆,剪去过长的枝条,并剪去1/3~1/2的叶片,然后按一定的株数打成捆,再用浸过水的稻草席包裹起来,用绳子捆紧,挂上品种标签,即可进行运输。

2.建园

(1)园地的选择。

园地首先应选择交通方便、有水源保证的地方建园,枇杷对土壤适应性很强,但仍以深厚肥沃、pH值在6~6.5左右的微酸性土壤为最好。

(2)改土。

由于枇杷的根系分布浅,扩展力弱,抗风力差,所以,在建园地址选好后,必须对土壤进行深翻改土或开挖定植沟压绿肥或大穴压绿,将苗木定植于沟上或大穴上(土层不足50厘米的应爆破改土),以后每年向外扩穴深翻压绿,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引根深入土中,增强根系生长,扩大根群分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加抗风力。如在平地或黏性土地上建园,应每隔2~4行开40厘米宽、50~60厘米深的沟进行排水。

(3)定植。

枇杷的栽植密度以株行距3米×4米较为适合。如想在前期获得较高的产量,可以在前期采用株行距2米×3米的密植方式,待封行后再进行隔株间伐,使株行距变成3米×4米。

定植前1年的9—10月,按行距4米、株距3.5米的株行距放线定点,深挖成宽约0.5米、深0.6米的定植穴。挖定植穴时,要将表土和底土分开堆放,定植穴底垫厚8~10厘米的炭渣或粗砂,以利排水,每穴用圈肥或土杂肥、秸秆、杂草等20~30千克、过磷酸钙2.0~2.5千克、禽畜肥7.5~10.0千克与表土混合填入穴底,底土回填于定植穴上层,灌水沉实。次年2—3月定植枇杷苗。苗木要选用嫁接口以上径粗0.8厘米以上,枝叶完整、根系发达的大苗、壮苗和无病苗。定植时,将所有叶片剪去1/3~1/2,适当把根系伤口剪平,把定植点的泥土铲细,然后在定植点挖一小坑,将苗木植于坑内。同时把,根系理伸理顺,使之呈自然状态,再分层植入细土中、压实,并使根颈略高于地面2~3厘米,最后浇足定根水,用塑料地膜覆盖1米以内的树盘。苗木定植后10~15天,再浇一次水。

3.枇杷的土、肥、水管理

(1)土壤管理。

果园中的土壤是枇杷扎根立身的根基,是供给树体水分和养分的源泉。因此,果园的土壤管理是决定枇杷生长健壮、丰产优质、高效长寿的首要基础。枇杷园的土壤管理有深翻改土、间作、地面覆盖、行间生草、培土等。多年的实践证明,枇杷园的土壤管理以合理间作、翻压绿肥和树盘覆盖等效果最好。其原因是通过间作,会增加除草和中耕的次数和施肥量;翻压绿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培肥土壤;树盘覆盖可控制杂草生长,保水,防止水土流失,覆盖物腐烂后还可作为肥料培肥土壤。

1)合理间作。合理间作主要是在幼龄枇杷园未封行时,在行间和株间间作其他的作物。间作的主要类型有:一是果粮间作。大春可在行间间作红薯、黄豆、绿豆、花生等矮秆作物,小春可在有水灌溉的果园间作豌豆和蚕豆等;二是果菜间作。夏季可间作小瓜、辣椒、茄子等,冬季可间作白菜、青菜、莴笋、甘蓝、苤蓝等。三是果苗间作。可利用行间培育桃苗、李苗、核桃、板栗苗及花卉或绿化苗等。四是果药间作。利用行间套种中药材,如板蓝根、百合等。

枇杷园间作的主要特点:一是改善了土壤的结构,增加了肥力;二是可以增加收入,降低生产成本。

间作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一是因地适宜。间作物品种一定要因地适宜,只能种植植株矮小、生命周期短、不带与枇杷相同病虫害的作物。二是种行留盘。间作时不能满栽满种,只能种植在行间,树干周围1米左右不能种植,避免作物与树体争肥夺水或树体叶片遮光而影响作物生长。三是换茬轮作。间作时,每年的间作物一定要交换轮作,不能每年都种同样的作物,避免造成土壤中某些元素的缺乏或过剩,不利于树体和间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产量和品质。

2)种植绿肥。在雨水下透后的5月底或6月上旬,在行间播种豆科绿肥,如苕子、苜蓿、箭舌豌豆等。9—10月绿肥即将开花、养分含量最高时,结合深翻土地,施基肥,将绿肥铲起填入施肥坑中或直接翻埋在土中,随后将地整平。豆科绿肥含氮、磷、钾丰富,固氮能力强,对增加土壤养分、有机质及培肥地力的效果十分显著。

3)地面覆盖。幼树期间在树冠下覆盖,成龄园顺树行带状覆盖,树行每边覆盖宽约l米。材料可用麦秸、麦糠、稻草、玉米秸秆和锯末等,厚度10~15厘米,上面压少量土防止风吹,秋季施基肥时翻入土中。为了防止害虫为害根系,覆盖物应距离树根颈部25~30厘米,留出空地。

地面覆盖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中的水、肥、气、热条件,提高土壤的保湿、保温及保肥能力,特别是在旱季,覆盖的保水能力可减少灌溉的次数。但在老鼠多的地区,覆盖时,需要在树干周围留出10厘米的地方不覆盖,避免老鼠藏匿其中啃食树皮,损伤树体。

(2)施肥。

枇杷施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农业措施,要实现以有限的肥料投入,获得尽可能高的效益,必须掌握合理施肥的基本技术。

1)枇杷树需肥特点。与其他果树相似,枇杷在不同树龄阶段对肥料的需要差异较大。幼龄树在结果前,主要是促进枝条和根系的生长,需肥量不大,但对肥料很敏感,要求较多的氮肥和磷肥;结果初期,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要加强磷肥和钾肥的施用;结果盛期,要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配合施用,特别是钾肥对枇杷的品质影响较大。同时,还要注意合理配搭其他微量元素。

2)施肥时间和施肥量。苗木定植后1~3年采取薄施勤施的原则,年施肥4~5次,以氮、磷肥为主,促进枝梢营养生长迅速,扩大树冠。第一年定植后至萌发2~3厘米时施第一次肥,株施尿素5~10克、磷酸一铵5克(或过磷酸钙10克)、清粪水(1:10)3~5千克,每15~20天施1次,促发春梢和夏梢。7月停止追肥并控水,以促进花芽分化。9—10月再追肥1次。第二年于2月、3月、5月、9月、11月各追肥l次,每次株施尿素50克、清粪水(1:10)5~10千克,2月和11月各施过磷酸钙100克,3月追施硫酸钾50克。

定植第四年起,施肥应氮、磷、钾配合施用。由于植株已进入结果期、产量高,枇杷果实含钾多,每年要带走大量的钾素,因而应增施钾肥。每年施肥3次。第一次施春梢肥,于2月上中旬施入,此时根系处于第一次生长高峰,便于养分吸收,施肥能促发春梢和增大果实。由于春梢能成为当年的结果母枝和夏梢的基枝,因而此次施肥比较重要,占全年施肥量的30%左右,以速效肥为主,钾肥在此次一并施入,以提高果实的甜度,每亩施入尿素30千克、过磷酸钙15千克、硫酸钾30千克、人畜粪水1500~2000千克。

第二次施夏梢肥,5月中旬到6月上旬采果后施入。此时正值根系第二次生长高峰,此次施肥主要促发夏梢,并促进7—8月的花芽分化。夏梢抽生多而整齐,且多在当年形成结果母枝,培养大量优质夏梢是枇杷年年丰产的主要措施。此次施肥量很大,约占全年施肥量的50%左右。此次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结合有机肥和磷肥施用,每亩施尿素60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有机肥4000~5000千克。

第三次施秋肥(花前肥),多在抽穗后至开花前施用,占全年施肥的20%左右,主要促进开花良好,提高坐果,增加防寒越冬的能力。每亩施尿素10千克、有机肥(猪粪等)1500千克。

3)施肥的方法。主要有环状沟、放射状沟、穴状短沟、条沟施肥及灌溉式施肥等,生产上采用较多的是环状沟、穴状短沟和灌溉式施肥等几种。

①环状沟施肥:主要用于平地或幼龄枇杷园。施肥时,沿树冠的边缘(滴水线)开挖宽约20厘米、深约40厘米的环状沟,将肥料与土混合后回填到环状沟内。

②穴状短沟施肥:在树冠边缘(滴水线)处按不同方向挖宽约20厘米、深约40厘米的穴或短沟,穴或短沟的数量根据树的大小或施肥量的多少来定。如是平地果园,在树的四周均可挖穴或短沟;如是地面呈斜坡,则应根据地势在树的上方或两边挖穴或短沟。

③灌溉式施肥:多与喷灌、滴灌和渗灌结合,该方法能使肥粉分布均匀,不伤根系,不破坏耕作层土壤结构,肥料利用率高,节约劳动力,成本低,尤其对山地、坡地的成年园和密植园更为适合。所用肥料以高效的水溶性复合肥为主。

4)施肥的原则。一是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互相配合。这样既可取长补短,又可改善土壤。施用的有机肥一定要腐熟,化肥的浓度一定要控制好,浓度以1%~3%为宜。二是深施与浅施相结合,有机肥以深施为主,化肥以浅施为主。三是要看天、看地和看树施肥。看天是不在雨天施肥,旱季时要薄施,天冷时要早施;看地是土层深和土质黏的果园可重施,土层浅和土层松的则薄施、勤施,地下水位高的宜浅施,酸性重的宜施碱性肥,反之则施酸性肥;根据品种、树势、树龄和结果情况来施肥,幼龄树可勤施、薄施,大树、结果多的树可重施,树势弱的树可多施等。

(3)水分管理。

水分是枇杷的生存命脉和树体的重要组成物质。特别是从萌芽到进入相对休眠的生长期期间,仍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枇杷从开花到果实成熟,正是云南的旱季,此时如果缺乏有效的灌水,会引起树体生长受影响,果实发育不良,产量和品质下降。因此,合理的灌水是提高枇杷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根据枇杷生长发育的特性和云南的气候特点,雨季是不需要对枇杷进行灌溉的。灌溉时间主要在开花坐果后,此时已经进入了旱季,土壤因缺乏雨水的供应而变得干燥,这时就需要进行灌水。如果在有水源的地方,可从10月底开始每月灌水1次,直到果实成熟前1个月左右停止灌水。如果水源不能保证,也要想办法在果实迅速生长期灌水1次,以促进果实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如有的枇杷园地势低洼,水位高,或是建立在不透水的黏土地上,遇到阴雨连绵或大暴雨成灾时,就会积水成涝。枇杷树根系浅,抗旱而不耐涝,积水几天就会使枇杷树,根部因缺氧、腐烂而死亡。因此,低洼、地块不平、易积水的枇杷园,应修好排水沟渠,并采用深沟高畦种植,避免涝害的发生。

4.枇杷的整形修剪

枇杷的整形修剪是栽培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整形修剪,可以提早结果,延长经济结果寿命;提高产量和品质,克服大小年;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病虫害发生。

(1)枇杷的主要树形。

枇杷为常绿果树,干性很强,即使在粗放管理的情况下,其干性也十分明显,易形成高大的树冠。如不对其进行整形修剪,天长地久,其树冠往往过高,影响树体的通风透光,致使结果部位外移,管理也不方便。所以,必须对枇杷进行整形修剪。枇杷修剪后,可以降低树体的高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培育出强壮的结果枝条、减少劳动成本和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和品质。因此,枇杷的整形修剪是栽培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根据枇杷的生物学特性,为便于管理、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品质,生产上所采用的树形以疏散分层形、杯状形较多。

(2)整形。

1)疏散分层形的整形。枇杷壮苗定植后,在离地约50厘米的主干处剪顶定干,在春季发芽时选1个向上生长的壮芽,抽发成中心主干和选留4~5个不同方位的侧芽抽发成主枝,并配以相应分枝,采用撑、拉、吊等办法,开张分枝角度,形成第一层枝;当中心主干长到80厘米左右时,再次短剪,促发3~4个侧芽抽梢形成第二层枝。以此类推,培养第三层枝。主枝数约6个,从下而上分别为3—2—1,并将向上生长的中心主干落头开心,控制树高在3米左右。

2)杯状形的整形。杯状形是枇杷壮苗定植后,在定植后离地面高40~60厘米处留4~5个侧枝培养成主枝,向四面伸展,并拉成与主干呈40o~50o的角度,第二年在主枝适当的位置留3~4个副主枝,并将主干截顶,使之成为无中心领导干的环状形。

(3)修剪。

枇杷与其他常绿果树不同,它是秋冬开花,春季果实成熟。因此,枇杷的修剪不能与其他常绿果树那样进行冬剪。秋冬时为盛花期或幼果期,修剪后易发生冻害;在果实膨大成熟期进行春剪,也不适宜。因此,枇杷宜在果实采收结束后尽早修剪。采果后修剪是枇杷的一次重要修剪,宜早不宜迟。配合修剪,为使其抽生大量好的新梢,施肥要采后重施。夏梢是枇杷一年中最重要的枝梢,是主要的结果枝,一般在采果后30天内修剪结束,越早越好;如果修剪太晚,会影响夏稍的萌发和生长,不利于培养健壮的结果枝。

1)幼树修剪。幼树修剪主要按照整形的方式进行,修剪量要小,尽量保存叶片,使之能尽快形成树冠。具体操作是:第一层离地高度60厘米,以上每层间距80~100厘米;第一层留3个枝条,最好呈120°均匀排列,上下层间枝条应错开排列,不能重叠,保证每层之间通透,形成丰产骨架。

2)结果幼树的修剪。这部分枇杷树冠尚有扩展空间,可不进行回缩修剪,重点是促发夏梢和培养强壮结果母枝,疏除交叉枝、密生枝和重叠枝,剪除枯枝、衰弱枝、病虫枝和直立枝,回缩下垂枝。枇杷树结果后,有时采收前就在果痕处抽生夏梢,往往同时萌发向四周伸展生长势均衡的夏梢,也往往成为生长较弱的夏梢,采果后修剪也会萌发多个枝条。因此,这些枝条最好去弱留强,留1~2个生长强壮的枝条,将其他除萌,除萌越早越好。同一平面内的枝梢应间隔20~30厘米,以利于枝梢生长和开花结果。

3)结果树的修剪。修剪主要以夏剪为主,在采果后进行。修剪主要是剪除密生枝、纤弱枝、病虫枝,以利于改善光照,对过高的植株回缩中心干,落头开心。并对部分外移的枝进行回缩,使行间保持0.8~1.0米的距离,株间不过分交叉,疏除果桩或结果枝的果轴,以促发夏梢,达到年年丰产的目的。 

4)老弱树和衰老树的修剪。老弱树和衰老树的修剪都应以回缩更新修剪为主,前提是必须先恢复树势,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体抵抗力。树势恢复后,对骨干枝回缩修剪,大枝重剪,并辅以短截或疏除枝组与枝梢;内膛枝和其他小枝不必过分修剪,待其重新抽发强壮新枝后再行整形修剪。修剪结束后及时施肥,以腐熟有机肥或农家肥为主,施肥量为全年用肥量的60%~70%,使其尽快恢复树势,增强抵抗力,为下一年的丰产打下基础。

5.枇杷的花果管理

枇杷的花果管理是栽培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环节,是枇杷能年年丰产稳产、优质高效的保证。花果管理主要通过坐果量的调节、果实管理等措施来实现。

(1)坐果量的调节。

坐果量的调节,主要是采取疏果或保花保果等措施,使果园达到合理的产量,生产优质商品果,并年年丰产。 

1)疏花疏果。枇杷的春梢、夏梢都易成花,每个花穗一般有60~100朵花,而只有5%的花形成产量,所以必须疏除过多的花。尤其是大五星枇杷,为了生产优质商品果,必须疏除相当部分花和幼果。疏花主要是疏除花蕾,在枇杷的花蕾期进行。花穗过多的树,应将部分花穗从基部疏除。疏蕾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摘除整个花穗的中上部,留基部的2~4个支轴;二是摘除顶部和基部,留中间3个左右的支轴;三是摘除上部,留下部4个支轴,再将每1个支轴的先端摘除,只留1~3个小支轴。总之,疏花要根据花量确定疏花的多少。适当疏花后,可使花穗得到充足的养分,增加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提高坐果率。疏果则在疏花后当果实直径长到约0.5厘米大时进行,疏除部分小果、畸形果和病果,每穗按情况留1~3个果。

2)保花保果。部分坐果率低的品种和花量少的植株,以及冬季有冻害的地区,都应实行保花保果,以确保产量。保花保果的主要方法有:一是在谢花期用赤霉素10毫克/升进行叶面喷施,可提高坐果率30%以上;二是当花开2/3时,用0.25%磷酸二氢钾+0.2%尿素+0.1%硼砂叶面喷施,也可提高坐果率30%左右。 

3)促花措施。枇杷园在当年夏梢停止生长后,对树势较旺的,尤其是抽出春夏二次梢的植株,均应在7—8月采取措施促进花芽分化,使其能在秋季开花结果。主要方法有:一是6月底和7月下旬各喷1次15%多效唑500毫克/升控制树体生长;二是在夏梢停止生长时,将枝梢拉平,扭梢、环割(割3圈,每圈相距1厘米)和环剥倒贴皮等。三是在6—9月注意果园的排水,保持土壤适当干旱,促进花芽形成。

(2)果实管理。

1)增大果实的措施。一是在坐果后每月可用吡效隆30毫克/升(CPPV)+赤霉素500毫克/升喷幼果,可增大果实;二是在末花期(花后5天)和幼果期(花后10~15天内)各喷1次果大多(每小包加水50千克),可提高坐果率和增大果实。

2)果实套袋。果实套袋不仅可以防治紫斑病、吸果夜蛾及鸟类危害,减少雨后太阳暴晒时造成的裂果,还可以避免药液喷洒在果面上,同时可以使果实着色好,外表美观,提高果品品质和商品价值。套袋时间以最后一次疏果后进行为宜,套袋前必须喷一次广谱性杀虫杀菌剂的混合药液。所用套袋纸可用旧报纸和专门的果实袋,大型果可一果一袋,小果则一穗一袋。先从树顶开始套,然后向下、向外套,袋口用线扎紧,也可用订书机订好。 

3)果实采收。枇杷果实最好在果皮充分着色成熟时分批采收,先着色的先采;若做长途运输,则适当早采。枇杷果皮薄,肉嫩汁多,皮上有一层绒毛,采摘时要特别小心,宜用手拿果穗或果梗,小心剪下,不要擦伤果面绒毛,碰伤果实,采后轻轻放在垫有棕片或草的果篮中。采收时间最好在上午10点前、下午4点以后或阴天,绝不能在大雨或高温烈日下采收。 

6.主要病虫害防治

枇杷时刻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为害,而与柑橘、葡萄和苹果相比,其病虫害的种类相对较少,但也应加强防治。枇杷的病虫害防治与其他果树一样,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1)病害防治。

1)腐烂病。该病主要为害枇杷主干根颈部,俗称“烂脚病”。云南省枇杷产区多有发生腐烂病。

症状:初发病时,多在主干靠近地面根颈部的皮层上形成椭圆形瘤状突起,中央开裂,以后病部逐渐扩大到根颈四周,形成大小不同的病斑,病皮粗糙、褐变、脱落,造成整株树体死亡;也有的病斑蔓延到树干、主枝上,造成树皮病部呈现鱼鳞状开裂翘起,严重的病斑深达木质部,造成树皮脱落,在树液流动旺盛或潮湿多雨季节出现病部软腐或流胶现象。枇杷幼树的嫁接部位也经常发生此病。该病轻则影响植株正常生长,树体衰弱,产量锐减,果实品质差;重则枝枯叶落,病株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①改善果园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空气湿度;地下水位较高的果园,要深挖排水沟至1米以下。②发现枝干出现病皮时,要刮除干净,集中烧毁,并在刮除干净的部位涂上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用波尔多浆(用硫酸铜1份、生石灰3份、水10份配制)涂抹,效果较好。夏秋季节,枇杷果园每个月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1次,喷药时要注意把叶片、枝干一起喷湿,可有效控制枇杷枝干腐烂病的发生。

2)叶斑病。该病是斑点病、灰斑病、角斑病的总称,三者往往混合发生。云南省枇杷产区均有发生。

症状:斑点病病斑初时呈赤褐小点,后期扩大为圆形至不定形病斑,中间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褐色,病健部分分界明显。严重时,病斑连合成大斑,斑面上可见许多小黑点,即为分生孢子器。灰斑病病斑初时为淡黄色圆点,后期连成不规则大斑,中央变白色至灰黄色,边缘具明显的黑色环带。果实发病后产生紫褐色圆形病斑,不久凹陷,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即分生孢子盘。角斑病病斑初时呈赤褐色小点,后期以叶脉为界逐渐扩大,呈多角形,周围多有黄色晕环,后期病斑上长出黑色霉状小粒点,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加强肥培管理,增强树体抗病力;深沟高畦,及时排水与抗旱;剪除过密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园除落叶,减少病源菌。②化学防治。在春梢、夏梢、秋梢初期,每隔10~15天喷药1次,共喷2次。选用药物有:25%腈菌唑(叶斑清)乳油4000~5000倍液喷雾;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喷雾;0.5%~0.6%波尔多液(用0.5~0.6份生石灰、0.5~0.6份硫酸铜,加水100份调配而成)叶面均匀喷雾。

3)炭疽病。该病主要为害幼苗、叶片及果实,云南省枇杷产区普遍发生。

症状:幼苗受害后,叶片大量枯死脱落,严重时苗木全株枯死。叶片受害,形成圆形至近圆形的叶斑,病斑后期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直径3~7毫米,扩展后可互相愈合成大斑。果实受害后,在果上形成圆形、淡褐色、水渍状的病斑,后期病斑凹陷,病部生有粉红色的黏粒,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团。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剪除病枝、病果,清扫落叶烂果,集中销毁。特别强调,初发病时应及时摘除病果;做好肥水管理,及时防治食果害虫;采收和贮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机械伤。②化学防治。抽梢期、花期和幼果期是炭疽病侵染的主要时期,要进行喷药保护,视天气和发病情况,每隔10~15天喷1次药。常用药剂有1:1:200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4)污叶病。该病是枇杷的常见病害,在栽培管理粗放、地势低洼、树冠郁闭、通风不良的枇杷园中都有发生。

症状:病斑多出现在叶背上,开始发生时为污褐色小点,渐发展为不规则形或圆形,暗褐色,长出煤烟状霉层,以后病斑连成大斑块。严重时全园大部分叶片污染,造成落叶

防治方法:①深沟高畦,降低园内湿度,增施有机肥,促进树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适当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以减轻病害发生。②选择向阳地栽植枇杷。及时清除病叶,减少病原。③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25~188克/亩对水60千克或8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200~400 倍液喷雾、50%混杀硫悬浮剂500~600倍液、70%乙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万霉灵·多菌灵(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每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2)虫害防治。

1)黄毛虫。黄毛虫又称枇杷瘤蛾,云南省的枇杷产区均有发生。其以幼虫啮食枇杷的嫩芽、嫩叶,发生多时叶子几乎被食光,仅剩叶脉,幼树受害时损失更严重。该虫在枇杷产区1年发生3~4代,以蛹在茧中附于树皮裂缝凹陷处或老叶背面越冬。该虫的孵化与枇杷嫩叶长出期相吻合,以1龄2龄幼虫群集新嫩梢为害。幼虫黄色,后成橙花黄色,老熟幼虫体长20毫米左右。 

防治措施:黄毛虫的防治关键在幼虫期。枇杷每次新梢抽发后,在黄毛虫初发阶段进行喷药,可以消灭初龄幼虫,以保护新梢。药物使用2.5%鱼藤精500倍液、4%鱼藤粉200倍液 (另加0.2%中性肥皂)、90%敌百虫可溶粉剂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3%除虫菊素乳油1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4000~5000倍液、30%灭幼脲3号悬浮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均有良好效果。同时,冬季清园时,清除越冬茧;孵化期,结合人工捕杀1~2龄幼虫。

2)蚜虫。蚜虫又叫腻虫,是枇杷产区常见的虫害之一。多在春季干旱、新梢抽出来时发生,以若虫、成虫群集在嫩芽、嫩叶、嫩梢上吸食汁液,叶片受害后变黄、卷缩,新梢受害后枯萎,造成叶片、幼果大量脱落,树势衰弱,产量降低。蚜虫在枇杷产区1年发生10~20代,雨季到来后危害减轻。

防治方法:一是剪除受害枝和有虫枝,刷除枝干上越冬的虫、卵,以减少虫源;二是人工剪除不整齐的嫩梢,对其天敌七星瓢虫、异色瓢虫、草蛉、食蚜蝇、寄生蜂等注意保护利用;三是当新梢有蚜率达25%时喷药防治,药剂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鱼藤精乳油5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均有较好的效果。

3)梨小食心虫。该虫在枇杷上主要为害果实及枝干的韧皮部,发生时间从春季到秋季。春季,当越冬的卵孵化为成虫后,成虫在枇杷果实的萼片内产卵,卵孵化为幼虫后,钻入果实内为害种子,粪便排泄于种子周围。幼果受害后脱落死亡,后期受害果实外表无明显伤害,但果实内充满虫粪而无法食用。树干受害,幼虫蛀入表皮,啃食皮层,被害部位逐渐扩大,韧皮部受损,严重影响树体的生长。

防治方法:一是刮除粗糙树皮,并用涂白剂涂树干。冬季清园时清除病虫果,清理果园及周边杂草等,以消灭越冬幼虫。二是秋季于树干上捆缚稻草,引诱老熟幼虫入草越冬,然后解开稻草,就地烧毁。三是采用枇杷套袋技术可以有效防治梨小食心虫。四是可用红糖1份、米醋2份、水10~20份,加少量黄酒和90%敌百虫可溶粉剂及福尔马林作为防腐剂,置于果园内诱杀成虫。五是在幼虫孵化期,用90%敌百虫可溶粉剂加水1000~1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5000倍液进行喷洒,5~7天后再喷1次,有较好的杀虫效果。

4)桃蛀螟。桃蛀螟是云南省枇杷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害虫之一,在蒙自市、永善县、罗平县、陇川县等枇杷产区均有发生,严重影响树体生长和产量品质。它以幼虫蛀食枇杷嫩梢、花蕾、果实等。该虫在罗平等地1年发生约4代,一般在5—7月发生1~2代,主要蛀食新梢,使新梢枯萎,而5—7月又是枇杷的花芽分化期,新梢的枯萎继而影响了花芽分化;3~4代幼虫在8—10月发生,主要为害花蕾及花,受害后,花蕾不能开花,花蕊不能授粉,造成枇杷大幅减产;4龄幼虫为害枇杷幼果,造成大量落果、虫果,严重影响枇杷的食用和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一是及时清除枇杷落花,摘除虫果,集中烧毁,消灭花(果)内的幼虫,减少虫源。二是采用套袋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桃蛀螟对果实的危害。三是在4龄幼虫越冬前,采用树干束干草的方式诱集越冬幼虫,集中烧毁。四是5月上中旬在枇杷园周围种植向日葵或玉米等桃蛀螟喜食的作物,为其提供充足的喜食植物,然后将葵秸、葵盘或玉米秸秆及时集中烧毁,减少桃蛀螟的繁殖场。五是晚上在果园及其周围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集成虫,集中杀灭,还可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六是桃蛀螟成虫产卵高峰期至幼虫2龄期是施药防治的最佳时期,药剂可用苏云杆菌可溶粉剂5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1500~2500倍液等农药喷雾防治。

总之,在合理利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适时进行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可以有效防治桃蛀螟的危害。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