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4.8.1草莓

4.8.1.1基本概述

草莓属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浆果,在世界小浆果生产中居于首位。草莓适应性强,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有栽培。草莓以柔软多汁、营养丰富而著称,尤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素有“水果皇后”的美称。同时,草莓是公认的“速生水果之王”,采用速冻保藏可大大延长其贮藏期。草莓还适宜加工成草莓酱、草莓汁、草莓酒、草莓罐头、草莓蜜饯、糖水草莓等多种加工品,具有较高的商业开发价值。目前在大宗水果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草莓作为精品小果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而且由于草莓的成熟季节刚好与其他大宗水果错开,成熟期又恰巧赶上元旦和春节,加上草莓不耐贮运的特点,为满足市场需求就必须就近发展。相关统计表明,2018年中国草莓种植面积已达256万亩,产量500多万吨,已成为世界草莓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云南省草莓种植面积约5.3万亩,全国排名第一位。虽然目前云南省的栽培总面积不大,但具有较大的草莓生产潜力。云南省地处低纬高海拔地区,垂直高度的差异和丰富的光热资源,为草莓栽培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草莓口感一流、色泽鲜艳、上市早。夏季冷凉气候条件更造就了云南省四季草莓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云南省的四季草莓种植面积占全国四季草莓的三分之二,是全国四季草莓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也是中国四季草莓的最佳种植区域。

4.8.1.2品种与分布

1.章姬

章姬系日本育成的早熟品种,1996年辽宁省东港市草莓研究所引入,目前是云南主栽的草莓品种之一。植株长势强,株型开张,繁殖中等,中抗炭疽病和白粉病,丰产性好。果实长圆锥形。果个大畸形少,可溶性固形含量9%~14%,味浓甜、芳香,果色艳丽美观,柔软多汁,一级序果平均40克,亩产2吨以上,休眠期浅,适宜近距运销温室栽培。

2.红颜

红颜是日本品种。该品种果形大,长圆锥形,果实表面和内部色泽均呈鲜红色,着色一致,外形美观,富有光泽;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8%;果实硬度适中,耐贮运性明显优于其他日本品种;香味浓,口感好,品质极佳。

3.雪香

雪香是韩国品种。生长势强,植株直立,早熟丰产,果实近圆锥形,果大,平均单果重25~30克,颜色鲜红,有光泽,具香味。果实香甜可口,果实硬度适中,香味浓,口感好,品质极佳。抗病性较好。

4.甜查理

甜查理是美国品种。植株健壮,根系发达,株型较紧凑,生长势强。抗灰霉病和白粉病,适应性广,休眠期较短。果实圆锥形,大小整齐,平均单果重32克,表面深红色有光泽,种子黄色,果肉粉红色,香甜可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左右,硬度大、耐贮运。

5.韩韵

韩韵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培育出的半四季型品种。生长势强,植株直立,早熟丰产,可周年结果,果实圆锥形,果大,平均单果重20~30克,颜色鲜红,有光泽,具香味。果实香甜可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2%,硬度较高,耐储运。生长季节较抗白粉病。

6.桃香

桃香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品种。具特殊的桃香味,花多且直立,产量高。颜色白色至粉红。香甜可口,深受采摘游客的欢迎。需和其他果型周正的品种搭配种植,才能表现出较好的性状。

7.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承德市农林科学院从自然实生种子中选出的白色大果优系。株型小,生长势中等偏弱;果个中等,最大单果重48克,果实圆锥形或楔形,果皮和果肉白色,高温时向光面果皮着淡粉色,果面光泽强,种子红色,果实空洞小,风味独特;较抗白粉病。

8.京藏香

京藏香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培育的品种,2013年审定。母本早明亮,父本红颜。果个中等,圆锥形,亮红色;硬度中等,风味佳,香味浓;连续结果能力强,果实成熟期与甜查理相近。

4.8.1.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1.草莓育苗

(2)草莓繁殖方式

草莓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四种:匍匐茎繁殖、分株繁殖、种子播种法、组织培养法。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是匍匐茎繁殖方式,为迅速扩大种源有时也采用分株繁殖和组织培养法。①匍匐茎是草莓的主要繁殖器官,匍匐茎繁殖能保持品种的遗传特性,伤口较小,不易受土壤中病菌的感染,繁殖系数高,方法简便,每亩可繁育4~5万株。②分株繁殖是利用母株上产生的新茎分枝进行繁殖。草莓在生长旺盛期除了抽生大量的匍匐茎外均能发出数个新茎分枝,这些分枝在基部能产生新根,与母株分离后可形成独立的植株。分株繁殖系数低,适用于不易发生匍匐茎的草莓品种。③种子播种法,由于成苗率低和性状产生变异、分离,不能保持原品种的优良特性,生产上一般不采用。但对于新品种选育和一些难获得营养苗的品种,可采用此法。种子繁殖的苗是实生根系,因而根系发达,生长旺盛,不易衰老,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④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的脱毒原原种苗或原种苗,其优势在于种性复壮、抗性增强,进而提高品质和产量。

(2)草莓匍匐茎种苗繁育技术

1)育苗地环境要求。①应选择海拔1800~2300米,年平均温度14~15℃,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以下,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草莓光合作用、呼吸代谢、糖分和养分积累的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②应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疏松、3年以上没有栽植过草莓的地块,连作地应先进行土壤消毒。土壤消毒方法可使用枯枝干草进行堆烧,这种方法首先能杀死土壤中的细菌病毒及土壤中的害虫,减少种植后的植物出现病害及虫害,其次经堆烧后的土壤含有大量的磷、钾肥有利植物的生长。另外还可进行太阳曝晒或使用药剂消毒的方法。土壤消毒剂可使用氰氨化钙或棉隆。使用方法:土壤施好底肥后深翻,再将土壤消毒剂均匀撒施在土壤中,每亩用药20~30千克,然后用旋耕机旋耕土壤,旋耕机打匀土壤,整平,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在60%~70%左右,立即覆盖地膜,确保覆盖区域密封好,密封15~20天左右,揭去地膜,通风7天后,才可进行育苗。

2)育苗技术措施。根据生产计划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要求品种具有早熟、丰产、优质、抗病等优良特性。

①优先使用脱毒种苗,也可以从生产园田间选择性状表现好的,3片以上新叶、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叶柄短而粗壮的植株作为母苗,生产园中选作母苗的植株当年尽量不让其开花结果,去除所有的花果,以保存营养。作为母株的匍匐茎苗或新茎苗植株要完整,无病虫,新茎粗度在0.6厘米以上,秧苗根系要有8条以上。母苗定植于每年的3~4月进行。过早栽植,影响上一年生产;过晚栽植,植株养分消耗多,不仅影响成活,也削弱植株生长势和抽生匍匐茎的能力。栽植密度以株距为40厘米、行距60~80厘米为宜。栽苗时,要使草莓根系舒展,以利于根系生长发育。

②苗床准备:在土壤中施入腐熟农家肥2000~3000千克/亩、磷酸二铵10~13千克/亩、硫酸钾5~10千克/亩,耕匀耙细后做成畦宽1.2~1.5米。

3)双行品字形定植:定植时应摘除老叶和花序,以带土移栽为宜。确保苗心茎部与地面平齐,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栽植深浅是秧苗能否成活的关键。栽植过深,埋住苗心,容易引发秧苗腐烂死亡;栽得太浅,新颈外露,易引起秧苗干枯。

④母苗定植后立即浇透水:清晨母苗叶缘无水珠时应及时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疏松,以利于匍匐茎生长。草莓不耐涝,夏季暴雨过后要及时清沟排除积水。

⑤7月份以前追施氮肥2~3次,每次2~3千克/亩,7月份停止使用氮肥,增加磷肥、钾肥的施用量,可用0.2~0.5%磷酸二氢钾溶液根外追肥2次,每隔10天一次。

⑥苗圃地结合中耕及时进行人工除草3~5次左右,不使用除草剂。保持土壤疏松透气和无杂草,以利于匍匐茎生根和生长。

⑦匍匐茎伸长后,及时梳理,将茎向畦面均匀摆开,用育苗叉或细土使匍匐茎均匀分布,压住幼苗茎部,促使节上幼苗生根,提高秧苗繁殖系数,确保由匍匐茎产生的生产苗间的株行距不小于10厘米。

⑧每株保留30~50个左右生产苗,80株/平方米,每亩合格生产苗控制在5万株以内,去除后期抽生的过密的匍匐茎,保证通风透光,并具合理营养面积,以保证幼苗充实健壮。

⑨新叶形成后,及时除去老叶,摘除全部花蕾和花序,摘除时间越早越好,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母株生长健壮和多长匍匐茎苗。及时去除母苗的花序、老叶和病叶。待田间的生产苗数量足够多后,从基部剪除母苗上的所有叶子,提高田间的通风透光。

⑩病虫害防治。以防治炭疽病、叶斑病、根腐病、白粉病、蚜虫、螨类等为主。防治草莓炭疽病可用45%咪鲜胺微乳剂1000~1200倍液喷雾,用药3~5次,每次间隔7~10天。防治叶斑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用药3~5次,间隔7天;白粉病可用250克/升吡唑嘧菌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用药3~5次,间隔10天。蚜虫防治可用10%啶虫脒微乳剂5000倍液喷雾,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红蜘蛛防治可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雾。

根据云南各地草莓的栽植时间分批起苗,一般从7月中旬开始起苗,可持续到10月上旬。连续下雨不宜起苗,土壤干旱时,起苗前2~3天适量灌水。起苗时从苗床一端开始起,切断匍匐茎,去掉老叶、病叶,剔除弱苗、病虫危害苗,用清水洗去多余的土块,剪去过长的根。按生产苗分级标准要求进行分级。由于云南立体气候的影响,各地栽苗时间不一,滇中、滇西北和滇东北地区如昆明,楚雄、曲靖、大理和丽江等地一般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定植,滇南和滇东南的红河州、文山州、西双版纳等地一般在9月下旬和10月上旬气温下降后才定植。因此,为了提高产苗量,可将前期起苗时剔除的无病虫健康的小苗重新假植回整理过的苗地,加强水肥管理,促进苗木生长健壮,既可作为推后定植地方的种苗,也可作为补苗用。这样大大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

4-8-1 生产苗分级标准

级别

根茎粗(厘米

展开叶数(片)

外观

一级

1.2

4~5

叶柄短而粗壮,根系发达;

无病虫害;植株新鲜,无脱水现象

二级

≥0.8,<1.2

3

三级

≥0.5,<0.8

2

 

 

注:以指标最低级别为生产苗的定级标准。

取出的生产苗按照分级标准进行包装和销售,一般同级苗按50或100株一捆包扎,用纸箱包装运输和销售,温度过高时,可在纸箱中放置冰袋降温。

(3)草莓基质穴盘育苗技术

草莓基质苗是指根系不直接裸露在外,有基质附着的幼苗。草莓基质苗的优势在于繁殖速度快、种苗健壮、移栽成活率高、缓苗期短、早花早果、产量高、品质优等。

1)母苗培育。根据生产需要选择适销对路的优质抗病高产品种。采用脱毒种苗,质量标准为有3片以上新叶、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叶柄短而粗壮的植株。

2)母苗定植和管理。定植时间为3月下旬至5月上旬。选用长条形基质槽盆或“H”形栽培架。盆深≥20厘米,架高≥70厘米。选用无毒无病原、保水、透气性好的材料,如椰糠、草炭、蛭石、珍珠岩等。双行品字形定植,株距20厘米左右。定植时摘除老叶和花序。确保苗心茎部与地面平齐,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母苗定植后立即浇透水。清晨母苗叶缘无水珠时应及时浇水,保持整个育苗期基质湿度在60%以上,避免积水。滴灌施肥,施肥原则为“适氮,重磷、钾”。及时摘除老叶和花序。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待穴盘中的苗长满后,将母苗的所有叶子剪除,提高田间的通风透光率。

3)基质苗培育。①育苗基质宜选用无毒无病原、保水、透气性好的材料,如椰糠、草炭、蛭石、珍珠岩等。采用匍匐茎引插或扦插方式,母苗抽生匍匐茎后,及时梳理,用育苗叉使匍匐茎分布在穴盘中。或者当母苗抽生的匍匐茎长出3~4个子苗时,将其剪下,每个子苗分别留0.8~1.0厘米的匍匐茎,扦插到穴盘中,用育苗叉固定,保证根原基接触到基质,穴盘选用24孔或32孔的塑料穴盘。②待穴盘中的苗长满后,剪除多余的匍匐茎。及时去除老叶、病残叶。③保持整个育苗期基质湿润,避免积水,以利幼苗生根。滴灌施肥,7月份以前以氮肥为主,7月份以后停止使用氮肥,增加磷肥、钾肥的施用量,促进花芽分化,可用0.2%~0.5%磷酸二氢钾溶液根外追肥2次,每隔10天1次。④重点防治炭疽病、叶斑病、根腐病、白粉病、病毒病、蚜虫、白粉虱、蓟马、螨类等病虫害,禁止使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禁用农药品种。⑤7月中旬至9月上旬起苗,剪断匍匐茎,与母体相连的匍匐茎(弓背内侧)保留2~3厘米,其余全部剪除。去掉老叶、病叶,剔除弱苗、病虫危害苗,按表4-8-2基质穴盘苗分级标准要求进行分级。

4-8-2 基质穴盘苗分级标准

级别

根茎粗(厘米

展开叶数(片)

苗龄(天)

其他

一级

1.2

4~5

5060

叶柄短而粗壮,根系发达,无褐变。无病虫害。根系全包裹基质,取苗后基质不散落。

二级

≥0.8,<1.2

3

40~50

 

注:以指标最低级别为生产苗的定级标准。

2.草莓栽培管理技术

(1)草莓栽培模式。

1)露地栽培。主要分布在无霜期长或全年无霜的地区,如西双版纳、德宏及红河的部分地区,一般垄宽1.0~1.2米,每垄栽4~5行,株距15~20厘米。

2)露地+小拱棚。主要适用于冬季有轻微霜冻,但持续时间不长的地区,如玉溪、楚雄、永仁等地区,栽培方式同露地栽培,只是在冬季需加盖一段时间的小拱棚防霜。

3)塑料大棚。云南大部分地区采用的方式,多数以冷棚为主,不需要加温设备,主要起到避雨和防寒的作用,气温高时需要掀棚降温。栽培方式以高垄双行和槽式栽培为主。

4)立体架式栽培。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模式,主要采用基质高架方式栽培,配合水肥一体化系统。主要架型有“H”形、“X”形、“A”形和“品”字形等,采用该方式生产出的草莓果实清洁、安全,售价高,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5)升降式空中栽培。一种新兴的草莓种植模式,管理方便,观赏性极强,非常适合都市休闲采摘,温室环境优雅,产量高,品质优异,但造价高,每亩投资成本在40万~50万元。

(2)栽培技术。

1)定植时期与方式。大棚设施栽培一般在8月底至9月初移栽。定植密度与苗情、土地肥、瘦分别对待,壮苗、旱苗、地肥宜稀植。反之宜密植。一般亩栽7000~9000千株。垄作好后,从垄边往内5厘米处定植,株距12~15厘米。垄长一般不超过30米。在移栽时应注意:一是定向移栽,即弓背朝外,有利以后花序抽出;二是双行三角形(品字形)栽植,有利通风透光扎根;三是把握深度,做到下不露根,上不埋苗心,有利分蘖(以根颈与土面平为准,不能将苗心埋入土中);四是带土移栽,有利成活;五是晴天下午栽,阴天全天栽;六是加强水肥管理,栽后立即浇透定根水,浇水时可按800倍液加甲基托布津;七是及时查苗补苗。

2)田间管理。①冬前管理:定植成活后至11月上、中旬,应注意三点:一是薄肥勤施,以氮肥为主,最好是稀粪水;二是保持湿润;三是除草松土摘老叶、病叶。②开花前后管理:用醚菌酯、波尔多液、功夫等防治病虫害。③越冬期管理:冬季来临前,要浇透水以防寒。

3)适时盖膜。盖膜能成倍地增加产量,减少果实损失防止污染。膜分大棚盖膜、地膜。盖膜时间应掌握在日平均温度降到8℃左右时开始盖膜。先盖大棚膜,后盖地膜。盖膜前先要除草、中耕、施肥,防治病虫害。盖膜后,晚上棚内应保持温度在8℃,白天在20℃左右,晴天中午要掀膜,下午3点覆膜。温度过高,花粉死亡;温度过低花粉活性不够,难以授粉。

4)温湿度管理。

温度管理:揭膜调节。①初期:白天28~30℃,夜温12~15℃。②现蕾期:白天25~28℃,夜温10℃。③开花期:温度为14~21℃,不得低于11℃。④果实膨大期:白天20~25℃,夜温6~8℃。⑤果实采收期:白天20~25℃,夜温5~7℃。白天棚内高于10℃时要适当揭膜降温,夜间密闭;晴天早揭迟盖,阴天迟揭早盖。选用优质棚膜——无滴膜。

湿度管理:降低棚内湿度。

地膜覆盖:畦面和沟都要覆盖。

浇水方法:膜下滴灌,科学适量浇水。浇水后及时通风降湿。

5)养蜂授粉。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养蜂授粉,这样可以减少畸形果的比例和提高产量品质。

6)疏花疏果。一般保留2~3个花序,蕾期摘除过高级序花;坐果期摘除病虫果、畸形果、过小的果。一般每株留果约10~15个为宜。

7)果实采收。采收标准:分批采收,贮运销售果面转色80%即可采收,就近鲜销或休闲采摘需等果面全部转色采收风味最佳。采收时间:以上午或傍晚温度较低、露水已干为好。采收方法:掐断果柄,但不能损伤花萼。注意要轻拿、轻放,严防机械损伤。

(3)危害草莓生产的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1)草莓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草莓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叶斑病和枯萎病等。主要虫害有螨类、蚜虫、夜蛾等。草莓病虫害防治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为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

①农业防治措施。选用抗病虫性强的品种;使用优质脱毒壮苗;及时清除、烧毁或深埋病株、病叶和病果;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秋季生产田定植前,土壤深耕并利用太阳热和紫外线消毒;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春季育苗田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40厘米,借助冬季自然低温杀死部分土传病菌和线虫等。

②物理防治措施。采用黄板诱杀白粉虱和蚜虫。

③生态防治措施。在开花结果期,加大放风量,将棚内湿度降至50%以下。每天将棚室温度提高到35℃闷棚2小时,然后放风降温,连续闷棚2~3次,可防治灰霉病。适当灌水,防止土壤过分干燥,避免或减少叶螨的发生。降低棚内湿度,减小种植密度,避免施用过多的氮肥,防止植株过度茂盛,以减少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

④化学防治措施。在无公害草莓生产中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所有使用的农药均应在农业农村部注册登记。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采果期应先采果后喷药,并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施药。

2)草莓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①白粉病。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叶柄、花、花梗和果实,匍匐茎上很少发生。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向上卷曲呈汤匙状,并产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以后病斑逐步扩大并叶片背面产生一层薄霜似的白色粉状物。花瓣受害变为红色,果实受害后果面覆盖白色粉状物,膨大停止,着色不良。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80%以上,但雨水对白粉病有抑制作用,孢子在水滴中不能萌发;低于5℃和高于35℃均不利于发病。

白粉病防治方法:①前期可选用80%硫黄水分散粒剂300~5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或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或8%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施预防。②发病后可选用50%醚菌酯(翠贝)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喷施。7~10天喷1次,连喷2~3次,药剂宜轮换使用。③棚室扣膜后遇阴雨天,可选用20%百菌清烟剂4枚/棚进行烟熏。也可采用硫黄熏蒸器4个/棚进行常规预防,一般选择傍晚棚室密闭后加热熏蒸,时间为2~4小时。隔日一次,根据实际情况可连续熏蒸4~10次。

②炭疽病。叶片、叶柄、匍匐茎和浆果都可受害,株叶受害大体可分为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两类症状。局部病斑在匍匐茎上最易发生,叶、叶柄和浆果上也常见。茎叶上病斑初为红褐色,后变黑色,溃疡状稍凹陷,病斑包围匍匐茎或叶柄整圈时,病斑以上部位枯死。萎蔫型病株起初是1~2片幼叶失去生机而下垂,数日后全株萎蔫枯死,发病较轻时,叶片白天萎蔫,傍晚时能恢复,发病严重时几天后即枯死。掰断茎部可见由外向内逐渐变成褐色或黑色,拔起植株,细根新鲜,主根基部与茎交界处部分发黑。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30℃,属高温性病害,凉爽干燥的气候不利于病害的发生,病菌主要靠土壤和水媒进行扩散。可用咪鲜胺、拿敌稳、阿米妙收等防治。

③灰霉病。草莓灰霉病主要危害果实、花、叶、叶柄及匍匐茎均可感染。花器染病,初期在花萼上产生水渍状小点,后扩展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并侵入子房及幼果,呈湿腐状;湿度大时病部产生厚密的灰色霉层。未成熟的浆果染病,起初产生淡褐色干枯病斑,后期病果常呈干腐状。已转乳白或已着色的果实染病,常从果基近萼片处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在受害部位产生油渍状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大到整个果实,果变软、腐败,表面密生灰色霉状物。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18~25℃,相对湿度90%以上。草莓灰霉病的发病盛期在1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草莓发病敏感生育期为开花坐果期至采收期。可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凯泽干悬浮剂1200倍液,或50%扑海因悬浮剂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雾。

④黄萎病。染病植株新生叶变黄绿色,并扭曲成舟形,叶片表面失去光泽,复叶上的两侧小叶呈不对称状、常变硬,3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变小成畸形,且畸形叶多发于植株的一侧,另一侧健康,呈斜瘫状。继而下部叶变黄褐色,上部叶自叶缘开始干枯,直至全株死亡。被害植株根茎、叶柄、果柄横切面可见维管束褐色。根系减少,根变黑褐色,甚至腐烂,但中柱不变色。病轻时根不腐烂,地上部分也不枯死,但植株矮小,不结果或结果但不膨大。病菌主要通过土壤及种苗传播,棚室栽培定植初期及早春开始发病死苗,气温越高,症状越明显。

⑤青枯病。发病初期叶柄变为紫红色。植株发育不良,随着病情加重,部分叶片突然失水,不变色而萎蔫,逐渐枯萎死亡。切断根茎部可见导管变成褐色,挤压有乳白色液渗出。

⑥芽枯病。亦称草莓立枯病,症状不仅发生在幼芽和花蕾的干枯上,托叶和叶柄基部感病会出现黑褐色病变,脆且易碎,最终整个植株呈猝倒状或者变褐枯死,整个地上部都可能完全干枯。花蕾和新芽染病后逐渐萎蔫,呈青枯状或猝倒,后变黑褐色枯死。茎基部和根受害皮层腐烂,地上部干枯容易拔起。被害果病部表面出现暗褐色不规则形斑块、僵硬,最终全果干腐。芽枯病是真菌性疾病,病菌喜欢高温高湿环境,发病适宜温度为22~25℃,栽培密度过大、连续阴雨天气、温度高容易病重,栽种密度大、多肥高湿容易发生。

⑦红中柱根腐病。病菌从根的顶端侵入后,向根心发展,使中柱变为红褐色,这是该病最明显的特征。严重时根变为黑褐色而腐烂。地上部先由基部叶的边缘开始变为红褐色,再逐渐向上凋萎枯死,病株容易拔起。为低温病害,地温高于25℃则不发病或发病轻。一般春、秋多雨年份,低洼排水不良或大水漫灌地块,草莓发病重。10月中、下旬扣棚后,棚室在闷湿情况下极易发病,重茬连作地,植株长势衰弱,草莓发病重。

⑧螨类。俗称红蜘蛛,通常以小群体在叶背面吐丝结网,并在网下栖息、产卵和为害,受害叶片先从叶背面叶柄主脉两侧出现黄白色至灰白色小斑点,继而叶片变成苍灰色,叶面失绿。在翻叶背面可见网内有成螨、若螨及卵,为害严重时叶片呈现焦枯状,植株萎蔫。田间零星发生时,及时施药防治。可用3.3%天丁浮油800倍液、5%噻螨酮4000~6000倍液喷雾,打药时喷头斜向上喷施叶背面,5~7天一次,连防2次。生长期可用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防治,花期可用甲氰菊酯或齐螨素喷雾防治,喷药时要求叶片滴水即可。为保护和利用天敌,应交替用药。进入果采收期,在采果后可用苦参碱喷雾防治,有条件地区可投放捕食螨,以螨治螨,1只捕食螨一生能捕食300~500只红蜘蛛,同时也吸食害螨虫卵,可有效地控制红蜘蛛为害。

⑨蓟马。蓟马常在开花期发生,在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发生严重。蓟马主要取食为害草莓花蕊、花瓣,造成授粉不良,果实畸形。严重的花蕊变黑褐色,花蕾枯萎不能结果。防治方法:悬挂蓝板诱杀:利用蓟马的趋蓝性悬挂蓝板诱杀,每个标准棚室悬挂25厘米×30厘米的蓝板30块,视情况定期更换。初发生期,午后成虫活跃时用15%金好年乳油、10%吡虫啉、10%啶虫脒、1.8%阿维菌素、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3%除虫菊素等2000~4000倍液交替防治,防治2~3次。

⑩蚜虫。蚜虫俗称腻虫。为害草莓的蚜虫有很多种,最为常见的有棉蚜、桃蚜等。蚜虫在草莓的整个年生长周期中都会发生,而以初夏和初秋为害较重,雨季为害较轻。蚜虫在草莓的幼叶叶柄、叶的背面活动吸食汁液,使叶片卷缩,扭曲变形。它分泌的蜜露污染叶片,蚂蚁则以其蜜露为食,因此,如果在草莓植株附近发现蚂蚁出没时,说明蚜虫开始为害。蚜虫除了直接危害草莓植株以外,它还是病毒的传播者。防治方法:可用50%抗蚜威乳油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000~1500倍液、0.5%苦参碱水剂500~1000倍液等防治。注意花期不能用药,以免造成果实畸形。采果前15天停止用药。打药时注意药雾要细,多喷在叶背及叶心上,最好采用淋洗式喷布。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