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3.11.6西葫芦

3.11.6.1基本概述

西葫芦属葫芦科南瓜属,种为美洲南瓜。西葫芦又名三月瓜、茭瓜、角瓜、葫芦瓜等。西葫芦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表明,每100克西葫芦嫩瓜含:磷6毫克、铁0.2毫克、钙22毫克、胡萝卜素0.01毫克、蛋白质0.7克、碳水化合物2.4克、粗纤维0.7克、灰分0.7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黄素0.02毫克、尼克酸0.3毫克,抗坏血酸1毫克、热量0.05千焦。种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达40%和50%,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约占脂肪的一半。西葫芦种子中还含有铁、钙、镁、锌等多种无机盐以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西葫芦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功效。其性甘温、入脾胃可消炎解毒,消热利尿;种子对前列腺炎、胃病、高血脂、脱发和衰老有一定疗效。

目前,西葫芦在云南的栽培已经能够做到周年供应。这主要取决于云南的立体气候特征及大面积应用的春提早栽培及秋延后错季栽培、中(小)拱棚栽培、露地地膜覆盖栽培。各种科技手段的相互补充也是关键,再加上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使得西葫芦一年四季都能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3.11.6.2品种与分布

西葫芦的新品种类型较多,有耐热品种、耐寒品种;有早熟品种、中熟品种以及晚熟品种等。但各地主栽品种又受种植模式、当地气候资源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种植较多的品种有金皮西葫芦、冬玉F1西葫芦、寒玉西葫芦、中葫系列西葫芦、京珠西葫芦、飞碟瓜、绿宝石等。从分布上看,西葫芦在云南各地州(市)均有种植。

3.11.6.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西葫芦主要是育苗移栽。一般情况下,每亩用种量0.3千克左右。

1.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高产、优质、符合市场需求以及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品种。

2.种子处理

首先用45~50℃的温水浸种10分钟,以杀死种皮上的病原,再将种子在20~30℃的温水中浸泡约4小时,捞出后控干水分,用潮湿纱布包裹,最后在25~30℃的条件下催芽,种子破嘴露白率达到75%时左右,即可播种。

3.营养土准备

播种育苗无论是采用苗床育苗还是营养钵育苗,都要先配制好营养土。选择无病虫害为害、无农药残留、无前茬作物残留物,前茬作物未种植过蔬菜,且未喷洒过除草剂的土壤作为育苗用土,也可用营养丰富的基质土代替。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不能用大型养殖场的鸡粪),其用量为土壤的30%~40%,每100千克土壤中再加入过磷酸钙10千克,充分拌匀。然后再用多菌灵或石灰、吡虫啉一起进行土壤无害化处理。

4.育苗钵或育苗盘育苗

将准备好的营养土装到育苗钵或育苗盘中(装到钵或盘的2/3为宜),然后浇透水;每穴播种子1~2粒,将种子的胚芽插入营养土中;覆盖营养土3~4厘米;用喷壶均匀浇水(不要让种子露出营养土外);根据需要进行覆盖(覆盖物可用无病虫害的稻草或小拱棚)。一般5~7天就可以出苗。

5.苗期的管理

(1)温度。

在育苗过程中,温度是保证苗茁壮成长的关键,特别是早春气温较低时,温度管理尤其重要。种子发芽所需的适宜温度为25~30℃。在此温度条件下,一般5~6天就可出苗,这个时期为播种至幼苗出土的阶段。出苗后到真叶长出这个时期,幼苗生长很快,为了防止苗徒长形成高脚苗,要适当控制温度,白天适宜温度为20~25℃,夜间保持在15~20℃。真叶长出后至定植前1周左右,为了促进幼苗快速茁壮成长,白天温度可保持在25~28℃,夜间维持在25~20℃。定植前1周开始,为了减少移栽后缓苗,提高苗的成活率,要进行炼苗,将温度保持在15~25℃。若是在设施中育的苗,要将设施全部揭开,加强通风,让幼苗充分适应外界的温度条件。

(2)水分。

早春育苗时,前期过多浇水易使地温下降,不利于幼苗生长,若在温度较高时水分过多,易造成苗徒长。种子播下后,过多的浇水可能会导致种子腐烂。在白天温度较高时,浇水可能会导致苗期病害的发生,同时,水分过多,湿度过大,苗易患霜霉病,也会导致苗徒长。苗期浇水的原则是“阴天不浇,晴天浇;下午不浇,上午浇”。移栽前1周要适当控制水分,让苗得到充分锻炼。

(3)光照。

幼苗期光照充足有利于培育壮苗,在早春育苗时,要尽可能使幼苗多照晒阳光。

(4)追肥。

为促进幼苗正常生长,可根据幼苗生长状况和育苗床的肥力情况确定追肥,追肥选择叶面追肥。一般可在2片真叶和3~4片叶的时候进行叶面追肥,可用0.2%尿素+0.3%磷酸二氢钾溶液,时间选择在下午4:00左右施用。

(5)病虫害防治。

预防病虫害的主要农艺措施是加强温湿度管理,自出苗后,保持苗床湿度在70%以下。可用70%百菌清或75%代森锰锌防治猝倒病,用70%甲基硫菌灵防治疫病和炭疽病,用75%甲霜灵锰锌防治霜霉病。

(6)其他注意事项。

播种过浅、湿度不够或种子饱满度不足等都会导致幼苗出土时易戴帽,应在苗出土时及时对种壳未脱落的进行人工摘帽,应在早上浇水后种壳未干时用手轻轻将其摘除,尽量避免弄伤子叶。

6.壮苗标准

西葫芦适龄壮苗的标准为日历苗龄30天左右,具有3~4片真叶,株高10厘米左右,茎粗在0.5厘米,叶柄长度与叶片长度相等,叶色浓绿,子叶完好,根系发达。

7.栽培季节

在云南种植西葫芦,若是设施种植,在许多地方,均可一年四季种植。但因各地土壤、气候、种植方式以及市场需求等的不同,种植时间也不相同。若是作为籽用西葫芦种植的,播种期要根据当地的雨季进行适当调整,一般在雨季结束前2个月可进行种植或移栽,也就是要让瓜老熟期避开雨水天,以免影响产量。

8.整地

西葫芦吸水吸肥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高,砂土、壤土、黏土均可种植。早熟栽培以砂质壤土为佳。西葫芦生长最适宜的土壤为pH值为5.5~6.8。西葫芦丰产需要充足的营养。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5000千克作底肥,然后整地作畦。一般墒宽0.9米。每生产1000千克西葫芦,需吸收氮3.9千克、磷2.2千克、钾7.3千克。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比例约为1.84:1:3.5,在整个生育期内,西葫芦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以钾和氮为多,钙居中,镁和磷较少。

9.移栽

定植时间要根据当地的终霜期确定,在滇中地区一般在4月中下旬,待夜间温度稳定在13℃以上,苗长到2~3片真叶时就可进行移栽。移栽时,要选择健壮的苗,淘汰弱苗、无生长点的苗、子叶不正常的苗、根部受损伤的苗和带病的苗以及徒长的苗。定植时,第一步,按株行距(0.5~0.6)米×(0.7~0.8)米进行挖穴,穴的深度为15~20厘米、宽20~30厘米,然后根据需要放入底肥,再用2~5厘米的土壤覆盖肥料;第二步,栽苗,切忌让根部直接接触肥料,栽苗的深度以土壤盖到第一片真叶底部(埋没土坨)为宜;第三步,定植完后,立即浇透水,以促进缓苗。

10.田间管理

(1)补苗。

移栽后会出现缓苗现象,要加强查苗、补苗工作,若缺苗,要及时进行补苗。

(2)温度管理。

定植后提高地温,有利于缓苗,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夜间15~18℃。结果期如果温度过高,尤其是夜间温度过高,将导致植株节间伸长、叶柄加长,植株徒长,从而影响坐果,出现落花落果现象。

(3)湿度管理。

灌溉定植水、缓苗水后,进行松土、扶苗。此后根据墒情适当控水,促进根系生长。当第一个瓜坐住后,结合浇水进行追肥,原则是“每次量少,增加次数”,保持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

(4)中耕除草。

移栽后,杂草容易蔓延生长,所以要经常进行中耕除草,除草时要注意不要伤到植株或根系。第一次中耕除草应在缓苗后,中耕深度为3~5厘米。第二次中耕除草,在营养生长旺盛时进行。同时,在中耕除草时,适当向根部培土,使根部略高于其他地方,以利于排水。封行后,杂草多时,可用人工拔除。

(5)人工辅助授粉。

为了提高坐果率,一般雌花开放后,须进行昆虫或人工辅助授粉。若授粉不足,很容易出现“落花落果”以及“化瓜”“僵瓜”“僵蕾”现象。人工授粉要选择在晴天上午10:00前结束,授粉时,可采摘当天开的雄花,将花瓣去除,将雄花的柱头上的花粉轻轻涂到当天开放的雌花柱头上,注意,手不能碰到雌花下面的胚胎,否则易使其感染病菌,造成“僵瓜”“化瓜”。

11.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1)主要病害防治。

1)白粉病。白粉病是西葫芦发生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云南各地均有发生。

为害症状: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其次是茎叶和叶柄。初期,叶片和茎蔓表面首先出现白色颗粒状霉点,其次形成白色圆形霉斑,然后被白色霉斑全覆盖,最后变成灰白色并出现黑色小颗粒,叶片变褐干枯。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②种子处理。播种前,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拌种,或采用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0~30分钟后,洗净,再放在25~30℃的温度下催芽,75%以上露白时,即可播种。③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最好与其他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增加磷钾肥施用量,避免偏施氮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及时摘除基部病、老黄叶,并深埋或集中处理。加强田间通风透光,增强植株抗逆性。④药剂防治:在苗期和发病初期,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5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3次。

2)猝倒病。猝倒病是影响西葫芦苗期正常生长比较严重的病害之一,云南各地均有发生,造成的损失比较大。

为害症状:幼苗靠近土表的根部或茎基部染病后,初期病部呈水渍状,后变灰褐色,干枯时缢缩为线状,该病扩展速度快,往往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已经猝倒。湿度大时,病部或病株附件长出棉絮状白色菌丝,且发病迅速。

防治方法:①苗床选择。床土应选用无病土,消毒可用粉剂多菌灵、百菌清或熟石灰等拌土处理。②种子处理。用种子干重0.2%~0.3%的70%敌磺钠(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拌种。③加强苗床管理。出苗后尽量减少浇水或不浇水,需要浇水时,必须选择晴天上午10:00前或下午4:00后喷洒,不宜大水漫灌。④药剂防治。加强田间管理,未发病前,选用多菌灵或百菌清1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预防。发病初期,可选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4%恶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5%甲霜灵(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5%敌磺钠(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轮换喷雾防治,每隔5~6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同时,可进行灌根。最好不要只用一种药,两种药轮换使用效果更佳。

3)霜霉病。霜霉病是西葫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特别是保护地栽培,极易发生。

为害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水渍状斑点,中期时,会形成多角形病斑。严重的,叶背出现紫灰色霉状物,最后叶片由黄变干枯。症状一般由植株下部逐渐向上部发展。

防治方法:①加强田间栽培管理,降低空气湿度。②种子处理。种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拌种,以消灭种子上的病菌。③加强苗床管理。培育壮苗和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的抵抗力。④药剂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创造不适应病害发生的条件。未发病前,可选用多菌灵、百菌清、乙磷铝等进行2~3次防治。发病后,可选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4%恶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3~4次,每隔5~7天1次。

4)病毒病

为害症状:病毒病是西葫芦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高温干旱时发病更重。西葫芦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病毒病,其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叶片受害后呈系统斑纹,重病株上部叶片呈鸡爪状,皱缩变形。果实受害后成畸形果,果面具瘤状突起,凹凸不平。病株矮小,结果少,甚至不结果。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②种子处理:选用无病毒种子。在播种前可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然后用水洗净。春季栽培采取早育苗、简易覆盖等措施,早栽早收,避开高温和蚜虫活动盛期。③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健壮植株,减少交叉感染。田间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或深埋,以免传播为害。实行轮作。④药剂防治。注意防治蚜虫和温室白粉虱,防虫要早,喷药要认真。发病初期,选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病毒清可湿性粉剂200~500倍液轮换喷雾防治。

(2)主要虫害防治。

1)白粉虱。白粉虱已成为为害西葫芦的主要害虫,严重时,会影响西葫芦的产量和质量。

为害症状:白粉虱为害时主要聚集在叶片的背面,被害叶片褪绿、变黄,植株长势弱、萎蔫,虫密度大时,影响光合作用和降低果实的商品性。

防治方法:①培育健康种苗。清除苗床周边的残株、杂草,培育健康种苗。②清洁田园。播种前将前茬作物的残枝败叶及杂草清理干净。加强整枝打杈,摘除枯死的黄叶、病叶。③物理防治。可用黄板进行诱杀防治。④药剂防治。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或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乳油3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周1次,连续防治3~4次。喷药要在有露水的时候进行,这时白粉虱的迁飞能力较差。

2)蚜虫。蚜虫是为害西葫芦生长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也是诱发煤污病、病毒病的重要原因。

为害症状:受害部位出现褪绿小点,叶片卷曲,严重的导致枯死。蚜虫分泌出的蜜露,会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诱发煤污病,蚜虫还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

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②利用黄板诱杀或银灰色板驱除蚜虫。可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吡虫啉(蚜虱净)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5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3)地老虎。地老虎别名土蚕。主要是幼虫为害植株。

为害症状:地老虎主要以幼虫为害植株。幼虫将幼苗近地面的茎咬断,使植株死亡,造成缺苗。

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清除田园杂草,防止成虫产卵。②诱杀成虫,用糖∶醋∶酒∶水按3∶4∶1∶2的比例混合,加少量90%敌百虫可溶粉,将诱液盛在容器内,容器口敞开,放置在距离地面0.5~1.0米的架子上,每亩放10~15个。

12.保护地西葫芦化瓜原因及预防

表3-11-1 保护地西葫芦化瓜原因及预防总结

原因

预防措施

营养缺乏,叶面积小

缺乏营养,叶面积过小,光合能力弱,营养积累少,同时坐2~4个瓜,必然要化瓜

预防方法:适当冲施有机氮肥、生物肥,补施硫酸钾,扩大叶面积;将夜温提高到18℃左右,白天25 ℃左右,加快叶面积扩大;疏去部分瓜,集中营养先膨大1~2个瓜

株叶过旺

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相继进行,营养生长旺盛,株叶过大,抑制生殖生长而化瓜

预防方法:栽后蹲苗促根、控水、温、氮肥抑制植株营养生长

温度过低

白天温度低于15℃,叶片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连续3天无营养供给就会化瓜。

预防方法:白天补光增温达24℃左右,对植株叶面喷赤霉素1克+白糖100克,促使叶茎营养向幼瓜运转以保瓜。

药害

2,4-D药害是西葫芦常见症状,会造成中层叶或中、后层叶皱缩卷曲、变硬,降低光合强度和营养而化瓜。

预防方法:高温干旱期用低浓度2,4-D涂抹花、浇施微生物肥可缓解药害,提倡人工或昆虫授粉。

高温、强光、长日照

瓜类作物在高温、强光、长日照下,营养供应偏向大瓜,其幼瓜会因营养供应不足而化瓜。

预防方法:早摘大瓜;创造低温弱光、短日照环境,诱生幼瓜;创造适温、中日照条件保瓜。

13.收获

正常情况下,嫩瓜在坐果后7~10天左右,即可采收。采收时间以早上为宜。采摘时注意轻摘轻放,避免损伤嫩皮。采摘后进行分级包装,及时上市销售。

作为籽用瓜采收的,要待瓜完全老熟后,即植株全部枯死后,整瓜采收,并将其放在荫凉干燥通风处,再后熟20~30天后,即可取种。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