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3.11.39黑木耳

3.11.39.1基本概述

黑木耳又名木耳、光木耳、云耳、细木耳、黑菜、木蛾等,是温带常见的木腐菌。全世界的黑木耳有15个种,广泛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的高山地区。中国野生黑木耳的自然分布很广,遍及20多个省(市)的广大区域。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质地鲜脆、口感丰富的胶质类食用菌,被誉为“素中之荤”,无论是历代宫廷用膳,还是都市酒楼、民间喜庆宴会,都离不开这种大自然恩赐的美食。同时,它也是中国传统的出口产品,我国黑木耳产量居世界之首,行销日本和西欧、东南亚、北美各国以及中国港澳地区,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

黑木耳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种类比较齐全,其中蛋白质含量相当于肉类,比植物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高,胱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也特别丰富;其脂肪不同于动物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B2的含量是一般米面和大白菜的10倍,比猪、牛、羊肉高3~5倍,灰分比一般米面和大白菜以及肉类高4~10倍。黑木耳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含量也很丰富,所含铁质在食用菌家族中名列前茅,比银耳高6倍,比动物食品中含铁量最高的猪肝高近7倍,比蔬菜中含铁量最高的芹菜高20倍,比肉类高100多倍,为各类食品含铁之冠。钙的含量也很高,是肉类的30~70倍。

黑木耳被称为呼吸道和胃肠系统的“清洁工”,黑木耳子实体含有极为丰富的胶质,不仅对人类的消化系统具有良好的洁滑作用,可以清除肠胃中积败食物,并对痔疮有良好的疗效,而且还有清肺润肺的作用。黑木耳中所含的多糖是酸性异葡聚糖,其主要成分为木糖、葡糖糖醛酸、甘露糖及少量的葡萄糖,这种多糖体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常食用黑木耳能减低人体的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硬化,有防止血栓的形成。因此,黑木耳不仅是一种滋味鲜美、营养丰富的高级食材,而且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保健食品,其市场广泛,发展前景可观。

3.11.39.2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1.栽培技术

(1)黑木耳栽培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制备→菌种制作→培养基配置→搅拌→装袋→灭菌→冷却→接菌种→菌包发菌培养→开袋→出耳管理→采收晾晒→储存。

(2)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发菌室必须保温、通风顺畅,冬季生产,门、窗要用塑料或保温被封严。生产前老菌房要进行检查,清扫干净。架子搭设要结实、安全,高度、宽度合理,便于行走、作业,木板要铺平。简单小作坊式菌种厂的主要生产设备有灭菌锅、装袋机、筛料机、窝口机、接菌器具等。灭菌锅有常压和高压两种,常压灭菌锅有砖砌、铁板焊制和常压蒸汽炉等;装袋机应选择可调式立式装袋机或卧式防爆袋装袋机,还有气动装袋机和程控装袋机等新型装袋机投放生产,深受用户欢迎。南方生产的冲压式或双冲压式装袋机经实践验证不适合用于生产黑木耳,请大家谨慎选择。水源、电源要布置合理,一切准备就序后即可进行菌袋生产。

(3)生产季节。

根据当地地理位置和气候情况选择适当时期生产菌种和栽培,一般安排在1-3月生产菌包,3—5月进行出耳管理,6月份采收结束。也可以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适当调整,合理进行菌事安排。

(4)原材料选择。

1)主料。以无霉变的硬杂木屑为主,也可按比例掺用农产品的副产品,如玉米芯、秸杆等。

2)辅料。木耳袋料栽培的辅料有麦麸、米糠、糖、石膏粉、生石灰、碳酸钙和微量元素等,但必须是绿色农产品的副产品和无毒的矿物质。

(5)菌种的选择。

菌种应选择出耳较早且齐、木耳黑厚、圈边、易开片、耐高温高湿、不易烂耳且符合国家《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所规定的已登记注册的优质品种,并经过栽培试验证明该品种的种性适应本地气候条件。

(6)培养基原料及配制。

根据当地原料资源和所生产品种的要求,使用适宜的培养基配方。

1)菌种培养基。以木屑为主料的培养基配方,锯末78%、麦麸20%、石膏1%、白糖1%,含水量60%(pH值为6.5~7.0)。谷粒培养基配方,小麦、玉米,严格掌握含水量和pH值。

2)栽培袋培养基。配方1:硬杂木屑86.5%、麦麸10%、豆饼粉2%、石膏1%、白灰0.5%,含水量60%~65%。配方2:硬杂木屑67%、玉米芯20%、麦麸10%、豆饼粉2%、生石灰1%,含水量60%~65%。

3)培养基配制。将干料按比例混匀后,用水将培养料调至含水量为60%~65%。拌料时先将麦麸、石膏、生石灰、豆饼粉等精料按比例放在一起,干拌均匀,然后再与木屑一起拌匀,再加水拌一遍,用筛子筛一遍。拌完的料必须闷堆、测水分,含水量以60%~65%为好。检测水分的方法:用手紧握培养料,手缝间有水渍不滴为好;简单的测水方法:用手紧握培养料,松开手后培养料裂开一条缝为水分合适,裂缝多则水分偏低,不裂缝为水分过大。

(7)培养室消毒杀虫处理。

接好种的食用菌菌包在进入培养室培养前,首先应对培养室进行彻底消毒杀虫处理。其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清洁环境。将培养室内外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清扫,清除培养室内外杂物、垃圾,保持培养室卫生、清洁的状态。

第二步,升温增湿。将培养室进行加热升温,使培养室温度达到30℃以上;同时增加培养室湿度,使培养室相对湿度达到60%左右,保持24~48小时,促进培养室内各杂菌开始萌生,然后进行消毒。增湿方法可采用向培养室室内喷施一定量的杀虫剂和杀菌剂的方法,起到既增湿又杀虫杀菌的双重效果。

第三步,增量消毒。采用超剂量消毒药品对培养室进行熏蒸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消毒药品喷施、气雾消毒剂熏蒸、氧化剂熏蒸等,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气雾消毒剂熏蒸法。

(8)装袋灭菌。

1)装袋。生产上一般选用高密度聚乙烯菌袋,规格为16.2厘米×34厘米×(0.003~0.004)厘米。采用机械装袋,装料高度为20厘米左右,单袋重约1.2±0.1千克。装料时要求上、下松紧一致,料面平整、无散料,塑料袋无褶皱。封口方法采用免颈圈法或菌棒制菌法。

①免颈圈法。装袋时,在菌袋中间打孔,将料上面的塑料袋顶入中间的孔中,然后用棉塞将孔堵严。

②菌棒制菌法:与免颈圈法相似,只是将菌棒制菌插入中间的孔中,倒置筐中灭菌。

这两种制菌方法关键在于将上部剩余菌袋整齐、均匀地插入中间的孔中,严防打折、起皱,造成袋口松散,接菌、发菌时易感染杂菌,用窝口机窝口能提高制袋标准,袋料不易分离。

2)灭菌:灭菌采用常压100℃保持10小时以上的方法,要求灭菌锅内的冷空气必须排尽,菌袋摆放不要过于紧密,灭菌结束后应自然冷却,防止打湿棉塞。

(9)冷却接菌。

将菌袋搬入接菌室或培养室,冷却到30℃以下开始接菌。严格按无菌操作技术要求进行,在接种室或在培养室接种,料袋和接种工具、菌种搬入后用必洁仕消毒,一袋(瓶)菌种接40~80袋栽培袋。接菌时在无菌条件下将菌种放入中间孔中,免颈圈法要将棉花堵在孔口,菌棒制菌法要求拔出菌棒下次使用,用菌种将孔口堵严即可。这2种制菌方法菌丝从中间向外生长,上下菌龄一致,养好的菌袋不易出现袋料分离。

(10)培养发菌。

接好菌种的栽培袋要及时送入培养室进行培养发菌。木耳养菌时最好要立袋单层或双层摆放,这样袋料不易变形和分离。培养室使用前要消毒。一定要坚持低温育菌,室温初期控制在30℃~35℃。一周左右,菌种开始成活萌发,自然发菌产生热量,此时应不断降低培养室温度,使其不超过25℃。菌丝布满料面后,培养室温度应降至20℃,袋温24℃左右近似恒温培养。避光,每天2次通风换气,每次0.5小时,40天左右菌丝发满菌袋。

(11)出耳管理技术。

1)场地选择与处理。①出耳场地的选择。要靠近水源、空气湿润、气候温和、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有水有电的地方,这样的场地最适合木耳生长。②整床做畦。根据地理环境和排水条件,出耳墒可做成地上墒或地下墒,一般以地上墒为好。墒高15厘米,宽1.0~2.0米,长度不限。床面要撒1~2厘米厚的干净河沙,摆袋前撒白灰消毒,并浇一次透水备用。对上年用过一次出耳(菇)的老场地要用杀菌药彻底消毒一次,以防病菌交叉感染。

2)制备草帘。用稻草或野草纺织草帘,要求不透光保水性好。一般以1~2厘米厚、1米宽、2~2.5厘米长为好,使用前用水浸泡湿透备用。

3)割口。割口即划口,采用大口栽培,一般划V形口,或“I”字形口。V形角度45°~60°,角的斜线长2厘米左右,划口的深度0.5厘米左右,每袋划12~18个V形口,划口后菌袋要立即摆入菌床。袋间隔10厘米,每平方米摆25袋。每亩地摆放1万袋。划口的口形有多种,从商品质量和销售情况看以小V形口和“I”字形为最好。小V形口的斜线长度大小对产量有直接影响,划口过大营养分散,木耳原基形成大朵,耳根过大,很难形成大片。另外,划口大使培养基裸露面积大,外界水分很容易进入袋内,致使菌袋极容易造成杂菌感染。划口深浅是出耳早晚的关键,划口过浅或不往培养基内划口,耳片没有根,一拿一动或浇大水,耳片就极容易掉下来;划口过深,耳芽形成得较晚,耳根过深并延长耳芽形成期。一般要求划口深度在0.5~0.8厘米,耳芽7~8天即可形成并封住划口线。划口的多少,以袋内营养不浪费、木耳耳片又能长大为好。袋栽木耳从生产实践看,只能出一茬好木耳,出第二茬木耳时绝大多数菌袋就被杂菌污染了。所以,17厘米×33厘米的菌袋,划口以12~18个为好,一次可采30~50克干耳,而且木耳的形态好、商品质量好。

黑木耳小孔栽培管理以其生产的木耳单片、无根、质优、价高而得到广大菌农的认可并得到推广,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小孔栽培的孔径与孔数,从栽培效果看,用直径0.4~0.5厘米的钢钉刺孔,产出的木耳无根,采摘省工,不用割根,一碰即掉,耳型好,不用撕就像木椴耳一样;用直径0.6~1厘米的钢筋磨成三棱锥打孔产出的木耳根部略大,需要撕片,但易管理;用彩钢板制成的钢笔尖式的打孔器,刺孔成月牙形,出耳快、耳型好。在孔数上,16.5厘米×34厘米的菌袋装到20厘米高,以每袋刺160~180个孔为宜,可根据菌袋大小和孔径大小灵活掌握刺孔数量,孔径大、孔数少,孔径小、孔数多。

4)摆袋。可采用室内、大棚或室外集中催芽的方式。在室内或大棚催芽时,温度控制在20℃以下,防止热伤,向地面洒水或用电饭锅、加湿器增加湿度;在室外催芽时,注意保湿增温,湿度控制在85%以上,早晨通风20~30分钟,湿度不足时可用喷雾器向菌袋上喷水。摆袋的密度也可以先密植,待长耳后再进行分床稀植,使耳芽出齐;采取全光管理时分床宜稍晚,待耳芽绝大多数长出孔外再分床。其方法是划口后先按袋间2~3厘米摆放,这样每平方米可摆40~50袋,待耳基形成后,耳片长到1厘米以上再稀植,每平方米摆25袋,间距10厘米,一畦变二畦,这样可减少用工节约用水,少用草帘,提高经济效益。

5)盖草帘。菌袋划口摆床后要立即盖上湿草帘,防止太阳直射或曝晒菌袋,要保持划口处的菌丝湿度,保持床内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90%。夜间可掀开草帘的两头,通风换气,加大昼夜温差,以利耳芽形成。

6)催芽管理。催芽是黑木耳栽培能否获得高产的关键,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耳基形成期:这个时期大约要7~15天,这个时期的管理任务主要是保持床面的湿度,要时时掌握床内的空气相对湿度、草帘温度、床内是否新鲜空气、昼夜温差等情况。不能让菌袋划口处干燥和缺氧,每天晚上掀开草帘两头通风,增加新鲜空气和降低菌袋温度,加大昼夜温差10℃左右,能促进耳基早日形成。早晨太阳出来后再盖上湿草帘保湿,气温控制在10~20℃,木耳原基5天便可显现,7~20天封住划口线,15天左右耳片可展叶。这个阶段草帘子湿度不够,可每天向草帘子轻轻地喷雾状水,绝不能喷大水。水滴滴入菌袋划口处就容易感染杂菌,如果遇到大雨天气,要用塑料布盖床防雨,雨停后要立即掀开通风。

子实体分化期:从珊瑚状耳基到长出小耳片的一段时期,我们叫分化期,分化期的管理和耳基形成期管理相同。分化期的耳芽刚刚形成,耳芽相当细嫩,它既需要水分又怕大水,冷冷热热的温差、新鲜的外界空气、湿润的地面环境、有一定量的散射光照射,给子实体的分化提供了优越的生长条件,使耳片很快长大,发育成小耳片。在这个时期有的生产者看到长出了小耳芽,就急于浇大水灌耳,反而对耳芽生长不利,极易烂耳和出杂菌。

子实体生长期:子实体长至杏核大以后边缘分化出很多小耳片,并逐渐长大。当划口处己被子实体彻底封住,这时就可以逐渐加大浇水量。这个时期的管理重点是,注意观察子实体的新鲜程度,因此期子实体生长速度快,要加大空气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要达到90%~95%。要延长通风时间,保证耳床内的氧气充足,早晚要延长掀草帘的时间,下午早掀帘,早晨晚盖帘;如遇雨天可全部掀开草帘让雨水任意浇淋,一场大雨过后耳片也就长大了。在耳片生长期间如发现耳片生长得慢,可停水2~3天,掀开草帘,让菌袋、菌床、耳片晒晒太阳,提高菌袋和耳床的温度,让菌丝恢复生长,休养生息,积聚营养后再浇水催耳。此时期如发现有杂菌、烂耳的菌袋要及时清除以防传染。

7)浇水管理。分床时袋间距10~15厘米成“品字形”摆放,小孔栽培间距可小些。分床后浇水原则是:看天气看温度浇水,看耳看菌定量。具体操作方法:前期勤浇、少浇,可0.5小时浇水3~5分钟,以保湿为主,使耳芽尽快出齐;中期应注意干湿交替,干可以干2~3天,以根干为好,湿要把水浇足,细水勤浇,浇2~3天;后期水量不要过大,以防流耳和掉耳。

8)采摘晾晒。

采收:当木耳长至7~8成熟时就要及时采摘。小孔木耳长至3~4厘米时即可采,孔合适时木耳一碰就掉,不用割根、撕片,晴天一天即可晒干。一般采摘后,木耳的根部仍保存完好,可继续浇水管理12~15天后采二潮耳,管理得当可采3~5潮耳。

网架晾晒:采耳后要把木耳及时晒干。木耳采收期易赶上雨季,地栽木耳生产的最大风险就是采耳时遇上连阴天。在没有烘干设备的情况下,搭架支棚晾晒是首选,可提高木耳品质减少损失。搭架子的方法很多,菌农要注意,搭好的架子上面一定要有横杆或拉线,雨天盖塑料布时,不至于将木耳压扁,同时架子上下通风,连阴天木耳易干不烂耳。为节省用地,有的菌农搭设双层晾晒架,效果很好。

晾晒注意事项:菌农晾晒木耳时,大朵的木耳要根朝下,片朝上,定型后再翻动;大朵要分成片,摆开晾晒,不要叠放,只有型好才能价高。小孔木耳的晾晒与大朵略有不同,木耳采收后先在晾晒架上薄薄地摊上一层,当耳片略干而耳根未干时,再将其摊厚晾晒,这样晒出的小孔单片木耳边缘卷曲,易成碗状,形好。木耳晒干后要捡出杂质,分级装袋,妥善保管,注意防潮、防虫、常检查,防止霉变、虫蛀。

2.大棚(菇房)立体栽培技术

黑木耳吊袋(立体)栽培,由于溅不到泥沙、无灰尘无污染,生产的木耳既干净又安全。春耳能提前一个月,秋耳能延后一个月,满足木耳对温度、湿度、光照的要求,保证质优高产,而且省工、省水、省地,能有效地避免自然灾害。完善配套设施后可实现自动化程控管理,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1)栽培大棚的搭建。

大棚搭建高度在3~5米左右,宽6~10米,长度10~30米,过长或过宽不利于通风和作业。挂袋时,最底部袋离地面50厘米,平均每平方米挂袋密度100袋左右。大棚上部的塑料和遮阳物用卷帘机收放,最好安装水帘降温增湿系统,即在大棚一头安装水帘,另一头安装负压风机。挂袋在东北地区可一年两次,春耳4月挂袋,6月末采收结束;秋耳8月中旬挂袋,10月末结束采耳。

(2)开口和封闭孔眼。

开孔后在遮光条件下菌丝可封闭孔眼,一般温度高,封闭就快,所以最好在培养室内操作,方法同小口栽培。

(3)挂袋催耳和芽期管理。

栽培袋的孔眼被菌丝完全封闭后就可进行挂袋,如果孔眼封闭后没有及时浇水催芽,则菌丝老化而影响产量。催芽期将地表面浇透水,结合喷水保持棚内昼夜湿度85%以上,才能使耳芽出得又齐又快。前期最好用喷雾器喷水,防止水进入袋内产生青苔。如果棚内温度超过25℃以上,以通风或遮阴方式降温。

耳片生长期管理:这一时期要适当控制耳片生长速度,保证耳片长的黑厚边圆。原则上温度高于25℃不浇水,春季午后3点至次日9点浇水,夏季午后5点至次日8点浇水。浇水时先将木耳全部湿透,再每小时浇水几分钟,使棚内湿度保持在90%以上。一般浇水时放下棚膜,不浇水时将棚膜卷至棚顶,或将棚膜卷至棚肩处,顶部开1~2米宽的缝进行通风换气。

(4)采收。

当木耳长到3~5厘米就要及时采收,把晒网或地膜铺在地面上,用手或木棍碰一下木耳即可,特别省工。

(5)转潮管理。

第一潮木耳采收完毕后,挂袋木耳也要采取干干湿湿的管理方法进行转潮。采收木耳后应将棚膜卷至棚顶晒干4~5天左右,然后再浇水管理。当木耳采收过半后,应停一次水,将木耳晒干后进行浇水,待耳片基本长至3~5厘米,将木耳一次采下。再晒袋1~2天,模仿下中雨的环境进行浇水,7天后再现二潮耳原基,再浇水3~5天即可采收第二潮耳。这样能提高木耳产量,增加效益。

3.病虫害防治

在黑木耳生产过程中常常有病虫害发生影响生产和黑木耳质量,特别是在高温和适宜温度季节,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是黑木耳栽培中的大敌。因而,防治病虫害工作十分重要,应予重视并做好防治的工作。

(1)常见病害及防治。

1)青霉(木霉)污染。青霉(木霉)发生初期,污染部位有白色或黄白色的绒毯状菌落出现,1~2天后便变为浅绿色或浅蓝色的粉状霉层,霉层外圈白色,扩展较慢,局限性生长,常被生长强势的菌丝覆盖。一般侵染培养料表面,出现不规则、大小不等的青绿色菌斑,并不断蔓延。在适宜温度20℃~25℃、弱酸性环境中繁殖迅速,争夺养分,产生毒素隔绝空气,破坏黑木耳菌丝的生长。在出耳袋含水量较低时,青霉(木霉)有时会侵染生长较弱的子实体,出现黄色枯萎或腐烂状的木耳。

防治方法:①加强菌种早期检杂工作,防止菌种被杂菌污染;②菌袋发菌培养阶段若出现局部污染,可用5%福尔马林溶液或1%克霉灵注射液控制。

2)粘菌污染。黑木耳生长时,耳片上长出黄色网状物,或者耳片上长出许多针状物,其病原菌为粘菌类的美发网菌等,从而造成耳片变质或腐烂。粘菌主要分布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的枯草、朽木以及肥沃土中。粘菌喜酸性,在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发生,通过水、害虫和空气传染。

防治方法:①菌袋培养间要通风良好,避免高温、高湿环境;②出耳其间,保湿用水要使用清洁的水,干湿交替地进行水分管理,避免通过水传染和出现高湿环境;③出现粘菌侵染,及时摘除染菌耳片,然后喷洒0.1%克霉灵杀灭粘菌。

3)烂耳。表现为耳芽吸水过饱和烂耳、耳片平展以后过成熟遇连雨天烂耳两种情况。水分过饱和烂耳发生的原因是浇水过多,而且昼夜湿度始终处于80%以上,严重时从耳芽到长至开片的子实体都发生溃烂。过熟烂耳发生的原因是种植技术的问题,一般耳片平展以后重量就不会增加,这时应当采收,如果这时不采收,遇连雨天就会发生烂耳。细菌类感染也是造成烂耳的重要原因,并可以传染,其发生的原因就是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造成。

防治水分过饱和烂耳就要求浇水适量,白天不浇水控制较低的湿度,使耳芽、耳片在一天中有干时也有湿时,要防止过分水分饱和。防止过熟烂耳发生的主要措施就是适时采收,待耳片平展就采收。出现烂耳要及时摘除,并喷水冲洗去掉残渣,挖出袋口上耳蒂,停止喷水,加强通风换气。

4)流耳。表现为黑木耳中耳期、成耳期腐烂脱落。发病原因:①菌种老化。选择优良抗逆性强的菌种。②培养料配比不当,麦麸、米糠等辅料添加过多,营养过盛,菌丝体老化快,子实体没长成,菌丝体开始老化收缩,造成流耳。③高温多雨浇水过重,袋内含水量偏高,因袋内菌丝体长成后,会在酶的分解过程中使营养物质的转化。使得菌丝体的含水量不断增高,袋内菌丝没有充分干燥,导致菌丝透气不良,遇到高温时很容易使菌丝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出现烂耳。④通风不良、水源不清洁。地势过洼,排水不畅。袋与袋之间过密,通风不良。水源污染造成子实体感染病变。⑤采收不及时,当耳片八分熟应及时采收晾晒。

(2)常见虫害及防治措施。

1)线虫。线虫是一种无色的小蠕虫,体形很小,仅1毫米左右,需在显微镜下观察。线虫危害木耳菌丝,使培养料产生一种暗色潮湿没有木耳菌丝的病区,常产生刺激性的气味。用甲基臭熏蒸可以杀死线虫,浓度为每小时600毫克/升。

2)跳虫。跳虫是一种弹尾目的昆虫,看起来好像烟灰一样,又叫烟灰虫。为害食用菌的主要是紫跳虫,体长2~3毫米,全身紫黑色,主要为害子实体。如栽培养室发生跳虫,可喷0.1%鱼藤精或除虫菊脂500~2000倍液。

3)伪步行虫。伪步行虫俗名壳子虫,成虫椭圆形,体表有黑斑或红斑,具光泽,长约1厘米。其幼虫称鱼儿虫,体长约2厘米,形状如小鱼,颜色如小虾,是危害木耳的主要害虫,当其大量发生时,为害相当严重。成虫啮食耳片外层,幼虫危害耳片耳根,或钻入接种穴内至食耳芽,被害的耳根不再结耳。入库的干耳回潮后,仍可受到该虫害。幼虫排粪量大,呈黑褐色线条状。成虫寿命长,白天藏匿在栽培场所的枯枝落叶中,夜间出来活动。

防治方法:清洁栽培场所,喷洒80%敌敌畏200倍液,可杀灭潜伏的害虫。当其大量发生时,先摘除耳片,再用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喷杀;也可用鱼藤精500~8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500倍液。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