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3.11.38印度块菌

3.11.38.1基本概述

印度块菌是一种地下真菌分类上隶属于子囊菌门盘菌纲盘菌目块菌科、块菌属的大型真菌。在中国,印度块菌主要分布于云南和四川,云南主要分布在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丽江市、保山市、昭通市、楚雄州、大理州、怒江州、迪庆州、文山州;四川主要分布在攀枝花市及凉山州;西藏的藏东南地区有少量分布。块菌是一类极为珍贵的美味食用菌,俗名猪拱菌,商品名松露。在欧洲块菌被誉为“上帝的食物”“厨房里的黑钻石”,与鹅肝酱、鱼子酱合称为“世界三大美食珍品”。块菌中富含18种氨基酸、蛋白质以及不饱和脂肪酸、鞘脂类、甾醇、雄性醇及微量元素等50余种生理活性成分。其中:鞘脂类具有修复损伤的神经元、治疗糖尿病、防治老年痴呆、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老年心血管硬化的作用,对癌细胞、肿瘤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雄性醇具有抗疲劳、补肾和调节内分泌系统的显著功效。成熟的块菌有特殊的香味,不同种类的块菌,味道、气味都不一样,闻起来有像泥土的气味、大蒜的气味,也有些像洋葱,可是又不像,很难形容它的味道,可以说块菌的味道是天堂的味道。块菌不仅是美食,而且是理想的绿色保健食品,所以块菌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神秘之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印度块菌出口欧洲及其他地区,采集出售印度块菌获得经济收益早已成为中国西南块菌产地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

3.11.38.2块菌生活史

同我们种庄稼一样,块菌有如植物从种子发芽、生长、开花、授粉再到形成植物种子的过程。块菌的生活史是从成熟的子囊果(即块菌)散播孢子开始的,成熟的块菌子囊果被松鼠等动物吃后其孢子随粪便散播到自然环境中(或者由其它途径,如雨水、风等),遇到适宜的温度、水分、土壤等其它条件孢子开始发芽,孢子发芽后形成菌丝,菌丝生长形成菌索,菌丝、菌索与其共生树木的根结合形成菌根,由大量的菌丝、菌索、菌根形成菌丝团,菌丝团进一步发育形成子囊果原基,由原基继续生长发育长成成熟的子囊果,成熟的子囊果产生新的成熟孢子,又开始新一轮的生长繁殖。这个过程就是块菌的生活循环,是在自然条件下并依靠自然条件来完成的。

块菌的整个生命周期为270天左右。每年的23月块菌的孢子逐渐萌发、长出菌丝,45月块菌菌丝与宿主树根之间形成共生关系形成菌根,菌丝在土壤里繁殖、传播,进而生长出菌丝体。6月菌丝不断繁殖,产生原基。原基再向子囊果演变呈子囊盘状,不久即脱离菌丝体独立生长。7月块菌开始成型。8月块菌开始快速生长。这时候的子囊果重量已达到0.2~1.0克。在910月,块菌重量猛增的同时,子囊果也在生长发育,使得将要成熟的块菌变化成为一种真正的孢子袋。子囊果11月逐渐成熟,12月大部分成熟,1月完全成熟。一旦块菌重量停止增加,菌体逐渐变成黑色,同时也具备了独特的香味。

块菌的孢子其个体极其微小,要在显微镜下放大才能看见。其菌丝、菌索用肉眼能看见。菌丝体与树木的营养根共生并形成菌根后,二者之间开始进行物质交换,树木根系从菌丝体那里获得水分,无机盐及生长物质,而块菌也从树木那里得到自身生长所需物质,二者之间形成一种互利互惠,互通有无,互相促进,共同繁荣的共生关系,块菌因与树木共生才能形成块菌子囊果,树木也因有块菌共生而生长得更好。我们只有在森林里才能找到块菌,是因为块菌是一类与特定树木具有共生关系的地下大型真菌。块菌与树木互通有无,互相依存,块菌菌丝为树木输送水分、养分,树木也为块菌的生长发育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

3.11.38.3印度块菌的半人工栽培技术

块菌是一种与树木具有共生关系的食用菌,其栽培过程就是一个块菌菌根苗造林的过程。法国科学家最早开展了块菌人工驯化及其栽培技术的研究,开创了菌根食用菌人工栽培的先河,这一技术在欧洲应用形成了新兴产业。近年来,在中国、澳洲、新西兰、美国、南非也栽培实验成功,并逐渐推广。块菌栽培较为漫长,从种植园建立到有块菌子囊果的收获, 一般需要6~7年的时间, 种植园这时才开始进入收获期, 但是以后每年都可以收获到块菌。少数经营较好的块菌种植园最早生长块菌的时间为4年。通常在10年后产量逐步提高, 并可持续收获30~40年,年平均产量为1.34.0千克/亩。经营较好的种植园经济效益较好。经过有关分析研究,印度块菌的一些有效成分比法国黑饱块菌还高,只是因为目前中国的采收、保鲜不当造成印度块菌品质差、香味不足,导致印度块菌目前价格远低于法国黑饱块菌。只要我们改善采收、保鲜环节,印度块菌也非常美味,市场价格将会不断攀升,栽培印度块菌前景广阔。

1.印度块菌的共生树种

块菌的生长条件虽然较特殊但宿主范围相对广泛,在自然或人工接种条件下,块菌通常可以与栎属、榛属、杨属、榉属、栗属、松属、胡桃属、化香树属的树木根系形成菌根。中国西南地区分布的印度块菌通常生长在云南松、华山松、栎树、川滇高山栎、化香树等林下, 并与这些树种有共生关系。培育印度块菌苗木,首先要采摘与其共生的植物种子,对于壳斗科植物的种子一般在10月采收,及时沙藏。针叶树种子一般在1112月采收,针叶树云南松、华山松种子采回后自然风干可在下一年使用。

2.培育块菌菌根苗

(1)块菌接种源。

块菌接种源可分为三种:一是利用块菌子实体,将果皮洗净用95%的酒精棉球擦拭表面,再在酒精灯上灼烧对果皮进行消毒,消毒后的子囊果放在无菌容器内制作成孢子悬浮液。二是直接利用块菌菌根接种。三是从子实体或者菌根上分离菌丝,再培养成液体或者固体菌丝体。三种接种源中孢子应用较为普遍,孢子接种成功率高,缺点是成本高;菌丝体接种方法使用较少,因为用子实体分离时细菌容易污染。

(2)菌根合成。

在块菌栽培研究中,块菌菌种是否能与所接种的树木形成外生菌根,菌根感染率是否高,菌根系统是否茂盛是块菌栽培成败的关键。与大多数菌根菌一样块菌宿主有较强的选择性和专一性,而且在幼苗时期表现最为突出,所以菌根合成最重要的是找出最适合及最佳的感染率的树种。云南松、华山松、锥连栎、槲栎、板栗、化香树,在控制条件下与印度块菌都能形成外生菌根,其形态结构与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菌根完全一样。此外,合成菌根与所使用的容器及基质也很重要,基质不需要肥沃,但是通气排水要好。接种黑孢块菌的基质为泥炭砂质黄土蛭石白云石粉=30∶20∶49∶1(V/V:体积比)。育苗容器看苗的大小,要足够苗木根系生长

(3)菌根苗形态检测。

印度块菌接种壳斗科树苗3个月时,形成金黄褐色单轴状、羽状和不规则的菌根。接种云南松、华山松3个月时形成二杈状、珊瑚状外生菌根。自菌套延伸出外延菌丝,其外延菌丝呈棉絮状,是透明的。在接种6个月后可见暗褐色及萎缩的老化菌根。苗木在温室或者大棚炼苗12年后,苗木生长到30厘米左右高,菌根感染强度达到40%以上才可以栽种到条件适合的地里。出栽前不仅要检测菌根的感染强度,而且要检测苗木的污染情况,这个非常重要,如果污染的菌根栽到地理会污染其它的苗木,造成严重的后果。菌根检测要由专业机构完成。一方面要可通过形态检测,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检测。

块菌菌根苗合成成功并在生产上大量推广种植。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INRA)在1971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块菌菌根化苗圃,其不仅有生产块菌菌根苗的中心苗圃,而且还是法国块菌商业苗圃检测与认证机构,所有出售的块菌菌根化苗,必须通过其检测及认证,只有菌根感染率符合标准(达到40%以上)而且没有其他共生菌污染的块菌苗才能上市出售。中国也应该建立相应的检测机构。

3.11.38.4印度块菌种植园建设与管理

1.选地的气候条件

在西南地区选择四季如春,与野生印度块菌生长发育相对应的气候条件。需要无极端的夏天酷热与无极端的冬天寒冷气候。

2.块菌园的土壤选择及改良

在自然条件下,印度块菌生长的土壤类型是钙质丰富的石灰质土、紫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岩土。土壤pH值在6.0~7.6,土壤呈若碱性。人工接种及栽培试验进一步表明,土壤pH值为7.9时较有利于块菌菌根的生长和发育。而且富含金属离子的红色石灰岩土有利于块菌的生长,因此这种土壤条件下的块菌自然产量最高。南方各省区的土壤pH值多数在6.5以下,很少有达到8.0的,用pH值低于7.5的土壤来栽培印度块菌,要用石灰及石灰石进行改良,石灰混入土壤的深度为30厘米,这样根系可以在30厘米的范围内生长,有利用块菌的生长发育。当然,最好能选择土壤pH值在7.0以上而且四周无竞争性外来菌根菌的地块营造块菌林。但是pH太高会影响栎树等宿主植物对金属离子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导致枯黄病,一般改良在pH在7.9左右较好。

3.土壤pH的检测

块菌栽培地的土壤对钙质要求较高,一般可用10%的盐酸对土壤进行检测,如果浓度为10%盐酸滴到土壤里有大量的泡泡,一般这样的土壤pH都会在7.0以上,7.0~7.9的土壤就可以用来栽培块菌,要知道准确的土壤pH,需要用标准的pH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4.造林地坡度的选择

选地时最好有5°~20°的坡度较好,不容易积水。有利于菌根的生长发育。

5.栽植密度

印度块菌林栽植密度株行距可以选择5米×5米(27株/亩)或4米×5米(33株/亩),可采用针阔混交林的方式栽植,有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如果乔木(松树、栎树)与灌木(榛子等)可以1棵乔木2棵灌木混种。这样灌木可以早一些收获(出菇),但是灌木的收获期只有20~30年;乔木收获(出菇)慢一些,但是收获期较长,可以达到50年。

6.幼苗防护

风大的地方,小苗栽种到地里会被风吹歪、吹倒,长大后树形不好。而且野猪、兔子、鼠、鸟等动物喜食幼苗及幼根,做好防护很有必要。可以用防护网加遮阳网做成一个直径、高都是60厘米的罩子罩住,用木桩或者铁桩固定,等树苗长到3年后再取走。这样可以防风、防动物、防晒,对幼苗生长有利。

7.灌溉

西南地区属于季风气候,5月有少量的雨水,6月栽苗后逐渐有雨水浇灌,一般昆明地区栽块菌苗在6月栽种,如果遇到下雨就省了很多劳力。如果没有雨水一定要进行浇灌,苗木既不能干旱,也不能水涝;干旱菌根会消失,水涝菌根也会消失;一定要保持土壤湿润才有利于块菌菌根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在移栽后3年内干旱无雨季节特别需要适时灌溉。所以栽植前需要修建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雨季避免局部低洼处积水,防止菌根及地下菌丝长期浸泡水淹。没有水源条件的地方则需要修建蓄水池或者水窖以便雨季储水,旱季浇灌。

8.虫害的防治

印度块菌幼苗栽在地里以后,最常见的害虫有地老虎(土蚕)、蠼螋、蝼蛄、金针虫、根蛆、根土蝽、根蚜、地甲、蟋蟀等。其中地老虎是最常见的害虫,昼伏夜出,隐蔽很深,常咬断幼苗根部,是苗期严重害虫。

(1)生物防治。

用蛴螬专用型白僵菌杀虫剂,于7~8月,在卵期或一、二龄幼虫期,1亩地用药1.0~1.5千克加15~25千克细土拌匀,在作物根部周围沟施白僵菌杀虫剂,具有高效、无毒无污染、无公害的特点,已成为绿色食品基地首选的生物杀虫剂。其以活菌体施入土壤寄生蛴螬,造成白僵病在蛴螬中流行,连年施用效果好。

(2)糖醋合剂诱杀。

糖醋合剂(用盆装糖0.5千克、醋1千克、白酒0.1千克、水7.5千克,加入20克晶体敌百虫充分搅匀)于傍晚置于离地面1米高的位置诱杀地老虎成虫,次日清晨把药盆收回处理。

(3)杀虫灯诱杀。

频振式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特性,引诱害虫扑灯,并通过高压电网杀死害虫的一种先进实用的物理防治措施,具有操作简便、无污染、杀虫效率高、低成本且效益好等优点。6~7月开灯,可以诱杀金龟子或鳞翅目害虫。

(4)科学施肥。

严禁施用化学农药。大量使用未经发酵腐熟的农家肥和作物秸秆直接还田,为金龟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是造成金龟子大面积发生的重要因素。增施经充分发酵腐热的有机肥,同时要混入土中,避免因表土层疏松肥沃而利于金龟子产卵繁殖是防治地下害虫的关键。

9.块菌林地的除草

块菌种植园有很多杂草生长,而且杂草会与苗木竞争土壤中的水分、养分及阳光。太多杂草会抑制树木根系的生长,而且过多的杂草会造成苗木的死亡。不仅要清除苗木周围的杂草,其他空地上的杂草也要彻底清除。块菌林地严禁使用任何化学除草剂。树苗周围有根系生长的位置,可用钉耙松土的同时拔除杂草,其他地方可以用刀割除,或者用锄头铲除,但是不能挖到树根。栽后3年内,距离树干半径0.6米的地方,用耙子轻轻松表层土,同时拔除杂草,松土深度3~4厘米。其它空地可以深翻除草,但是要小心不要伤到树根、菌根,树根刨伤恢复就很困难。树木的生长4~5年后距离树干半径1米范围内,同样用小耙子轻轻松表层土,同时拔除杂草,松土深度3~4厘米。随着树木生长的地方以后杂草就会减少,重点是清除行距杂草和树下零星杂草。为了抑制杂草生长,可以在林中空地上种苕子。苕子是一种绿肥,也是一种豆科作物,有固氮的作用。种苕子既能抑制杂草生长,而且可增加土壤的肥力。野生块菌林下植被一般较丰富,周边杂草生长良好,惟独子囊果周边的草本植物会枯死,如同火烧迹地一般,这是块菌特有的“Pianelli”现象,即块菌对杂草的克生性。树苗长到5年以后,杂草就会逐渐减少。草本植物的消失,能促进土壤中氧气的流通,减少其它土壤微生物的竞争,菌塘出现“Pianelli”现象,有利于块菌子囊果的形成。

10.块菌林地的松土

块菌林地土壤一定要疏松才有利于菌根的生长发育。一般一年要松土1~2次,昆明地区一般在2~3月松土较好。栽后3年内,距离树干半径0.6米的地方,用耙子轻轻松表层土,同时拔除杂草,松土深度3~4厘米。其它空地可以深翻除草,松土深度可到20厘米左右,但是要小心不要伤到树根、菌根,树根刨伤恢复就很困难。树木生长4~5年后距离树干半径1米范围内,同样用小耙子轻轻松表层土,同时拔除杂草,松土深度3~4厘米。随着树木的生长杂草就会减少。当出现烧焦区(块菌对杂草的克生性)时,松土3~5厘米深。对土壤表层进行松土,有利于根系在地表层的生长发育。

11.土壤pH的管理

每年检测土壤一次,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土壤pH。对于印度块菌栽培地,土壤保持在pH值6.5~7.9较适合块菌菌根苗的生长,但是pH值7.9是最适合的。如果pH低于7.5,应加石灰或者石粉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壤pH。因为土壤pH低,其它自然生长pH较低的菌类就会感染块菌林木的菌根,造成污染。最佳途径是在栽植苗木前改良土壤,提高土壤pH至7.9,以使适合生长在较低pH环境的菌根菌失去竞争能力。

12.修枝

印度块菌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光照和通风条件;植被郁蔽度需要50%左右;林冠郁蔽度过大时需要进行修剪,乔木树种主干高达3~4米可打顶断头修剪,促使其长出茂盛的侧枝,促进长出更多的侧根。壳斗科要压低树冠,保持树冠平截,尽可能的修剪使侧枝伸展开来。灌木(榛子)距离地面60厘米以下遮光的枝条修剪掉。乔木树种1米以下的枝条修剪掉,保持足够的光照及通风条件,同时便以除草,松土等作业。

13.施肥

树苗栽植前1年准备有机肥,充分发酵后,作为底肥施入栽植穴,混入土中能疏松土壤,促进菌根生长发育。后期根据土壤情况可以补充钙肥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使有机物达到10%左右。交换性钙达到5000毫克/千焦。没有发酵的动物粪便及有机肥不能施在地里,否则会造成虫害;严禁施用化学肥料。

14.菌根监测

块菌苗种植后菌根发育的好坏对块菌的产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每年至少要监测菌根生长发育情况一次,最好选择4月或者11月。种植园内抽取5%的树木菌根根样进行检测,可以对角线或者曲线形采集根样,每棵树取5个根样。菌根采集和检测必须由专业人员完成。根据检测结果,对土壤进行及时改良。

3.11.38.5收获

1.栽培成功案例

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食用菌中心于2008年10~12月采收锥连栎、高山栲、云南松、华山松种子,2009年开始育苗,于2011年3月完成菌根苗质量检测;2011年4月栽种锥连栎、高山栲、云南松、华山松与印度块菌合成的菌根苗到石漠化土壤里,菌根苗成活率达到96%;栽后3.5年由苗木管理人员发现少量印度块菌子实体,栽后7.5年在块菌狗的帮助下在锥连栎、高山栲、云南松、华山松树下都找到了块菌,最多的是华山松、云南松,一棵华山松树下收获印度块菌0.5千克,印度块菌菌根苗在西南石漠化地区栽种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块菌采收期及采集方法

块菌种植园首次产块菌的时间取决于菌根生长发育状况及管理情况。条件适合(气候、土壤),管理科学的种植园一般3.5~7.0年便可以收获到块菌子囊果。初期产出每亩333克左右,逐步增多,10年后逐步进入稳产期,产量达到每亩2.7千克左右,15~35年是稳产盛产期。记载最高产量可达到每亩17.3千克,最多的一棵树下可产出26千克。科学管理、科学采收的种植园可以持续产块菌60年左右。产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印度块菌成熟期是11月至次年2月。每年的11月中下旬(立冬以后)块菌有了浓郁的香味就可以开采。

种植园里的块菌不是同时成熟的,进入11月,块菌逐步成熟,成熟期为3个月左右,所以采集时不能大大小小一次采集完,有客户需要时,带上专业训练好的块菌狗进行搜寻,在块菌狗反映强烈的位置做好标记(可插上小红旗等),用小耙子或者手轻轻采集。这样采出的块菌新鲜、成熟,而且可以做到成熟一个采收1个。同时避免了储藏块菌的麻烦,延长了块菌的供货期。科学、适时采收的块菌品质好,价格高。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不成熟的印度块菌子囊果个体小、气味淡、重量轻,营养价值低,经济价值很低;外表是红褐色的,切面是白色的,孢子不成熟,没有明显的菌脉。成熟的印度块菌个体大、香味浓、重量重,营养价值高,经济价值很高;外表是黑褐色的,切面是黑白相间的,白色的是菌脉,黑色的是成熟的产孢组织。

3.块菌狗的训练方法

选择嗅觉灵敏、聪慧乖巧、3个月大的小狗来进行训练较好。狗种可以选择史宾格犬、拉布拉多犬、昆明犬、沙皮犬、牧羊犬等。只要是聪明的幼犬都可以训练。主要训练方法:

第一种方法:用玩具训练。小狗天生喜欢玩耍,可以用多种玩具跟小狗玩,选出其最喜欢的玩具,然后经常跟小狗玩,待它熟悉玩具以后就把玩具埋在土里10厘米左右深的地方,然后发出“搜,搜,搜”的口令,指挥、引导小狗寻找,找到后用手抛出,立刻奖励、抚摸玩耍。等狗学会找玩具后,把成熟的块菌和玩具埋在一起,然后发出“搜,搜,搜”的口令,指挥、引导小狗寻找,找到后用手抛出,立刻奖励、抚摸玩耍。当小狗对块菌的味道熟悉以后,只埋块菌,然后发出“搜,搜,搜”的口令,指挥、引导小狗寻找,找到后用手抛出,立刻奖励、抚摸玩耍。反复多次训练,小狗会迷恋块菌的气味。通过多次重复训练,形成条件反射后,狗就有寻找块菌的能力了。经过2~3年的强化训练,狗就能迷恋块菌的味道,就能成为一只老练的块菌犬。

第二种方法:用食物训练。小狗天生贪吃,我们可以用多种食物给小狗吃,选出其最喜欢的食物,如干肉等。第一阶段:把小狗喜欢的食物埋藏在土里,然后发出“搜,搜,搜”的口令,指挥、引导小狗寻找,找到后用手抛出,立刻奖励、抚摸玩耍。重复强化训练,形成条件反射。第二阶段:选择几个成熟的块菌与小狗喜欢的食物放在布袋或者干净的袜子里,把布袋埋在土壤里,发出“搜,搜,搜”的口令,指挥、引导小狗寻找,找到后用手抛出,立刻奖励、抚摸玩耍。重复强化训练,形成条件反射。第三阶段:选择几个成熟的块菌放在布袋或者干净的袜子里,把布袋埋在土壤里,发出“搜,搜,搜”的口令,指挥、引导小狗寻找,找到后用手抛出,立刻奖励、抚摸玩耍。多埋几个点,加强难度,重复强化训练,形成条件反射。第四阶段:野外种植园实地训练。野外会有各种动植物的气味,狗到了陌生的环境会六神无主,烦躁不安,毫无目的的转圈、乱挖乱刨。这时要给予抚摸安慰使其安静。之后再按照程序继续寻找。找到后及时奖励(食物及玩耍)。重复多次训练,增强耐力,提高效率。经过2~3年的强化训练,狗找块菌的能力逐渐提高就能成为一只老练的块菌犬。

训练块菌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兴趣;任何时候都不能打、骂、罚、训;要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每次工作35分钟左右要让块菌狗休息,不可疲劳工作,否则事半功倍,失去兴趣和耐力。农村都有养狗的习惯,只要是聪明的狗,不管什么狗都可以训练。通过训练后狗会告诉你块菌所在的准确位置,我们用耙子轻轻扒出即可。在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经费的资助下,昆明站(依托单位:云南省农科院)已训练出3条能熟练寻找块菌的块菌狗,一条是史宾格犬,一条是马犬,一条是拉布拉多犬。这三条犬都能熟练的帮助我们寻找块菌。

3.11.38.6块菌的保鲜储藏

1.冷藏法

块菌采收后,应该立即用软毛刷刷掉泥砂,在0~4℃冷藏,利于保鲜保味。这样新鲜块菌可以保存15天左右。盛放块菌最好用垫上棉布的竹筐或藤篮盛放,以保持块菌的新鲜度。在储藏各个工序中,均应及时剔除腐烂块菌,人工挖烂的块菌分开储藏,及时加工。而且在块菌贮运中尽量不用塑料袋包装,可使用可通风的布袋或编织袋,虽然会损失部分重量,但可大大降低贮运过程中的霉变发生。只要在各个环节预防重视,块菌霉变才能得到控制。

2.冷冻保存

块菌清洗干净,风干后分级包装后,在-20℃储藏,保藏时间可以达到9个月以上。此方法保存时间较长,缺点是营养成分部分流失,香味、品质、口感变差。

3.气调保鲜法

气调保鲜法属于一种冷藏方法,主要是改变储藏环境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来抑制菌体的呼吸作用,从而保证食用菌的新鲜度,延长保鲜期,减小损失。应用该技术的气体环境中,氧气的浓度最好控制在2%~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3%以上,贮藏温度在0~3℃之间,湿度稳定在85%~95%,以上条件需要保持稳定。块菌采收后一定要尽快将其温度降低到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否则会严重影响块菌的品质,鲜度和品质的下降是不可挽回的,因此及时对块菌进行预冷与及时冷藏十分重要。气调保鲜法的保质时间更长,相较于普通的低温冷藏,该方法可以延长3倍的保鲜时间,保鲜时间越长就会拥有更多的上市选择时间,达到更高利润。此方法的保鲜效果更好,气调保鲜的块菌色泽、口感、水分、营养成分均会得到很好的保护。同时该方法的投资较少,收益较大,还能够有效的抑制块菌常见病虫害的发生。

4.沙藏法

这是块菌的短期保藏方法:具体是将湿的河沙彻底灭菌。块菌清洗干净后风干再用70%的酒精消毒后风干,埋藏于沙中,低温(1~4℃)保藏,可以保藏40天左右。块菌采集后切勿喷洒杀虫剂等农药,因块菌是一昆虫喜食菌类,如果虫卵或幼虫体已生于体内,喷洒农药也无济于事,得不到杀虫的目的,反而造成农药的残留而影响块菌品质。

3.11.38.7块菌美食

印度块菌之所以被人们喜爱,一方面是含有雄性荷尔蒙,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另一方面它有上百种芳香物质,有特殊的香气。但是保存加工不当,就品尝不到块菌的美味。块菌采收后用吸水纸包裹,使表皮干燥,1~4℃冷藏,尽快食用。保鲜期越短味道越香,最好在一星期内食用。现介绍几种简单的块菌食用方法:

1.块菌饭的制作

块菌清洗干净后,用块菌刨刀刨成薄片,再加入适量的橄榄油、蒜泥、盐,混合均匀后放在大碗的底部,上面放上刚煮熟的米饭,用保鲜膜把碗口封严实,再放到微波炉里打1~3分钟,米饭多就时间长点,米饭少就时间短点。当闻到香味时立刻关火。最后把米饭和块菌混合在一起即食,味道太好了。

2.块菌炒鸡蛋

块菌清洗干净后,用块菌刨刀刨成薄片,把鸡蛋与切成薄片的块菌放在一个有盖子的容器里放冰箱冷藏8小时左右,加适量盐,放油炒,鸡蛋炒熟即可。

3.块菌炖鸡

鸡炖好要吃之前放入切好的块菌薄片,煮2分钟即可食用。

4.块菌饺子

五花肉搅成肉馅,放入少量葱末、姜末、花生油、盐,加入切碎的芹菜或者包菜(加适量的盐折出多余的水),加入切碎的块菌,混合均匀;小麦粉加入适量水用力揉匀,用擀面棍擀成中间厚,四周薄直径7~8厘米的圆形饺子皮,皮做成后放入一汤匙准备好的馅,饺皮拧紧。水煮开后放入包好的饺子,煮六分钟就好了。注意煮的过程需要加1~2次冷水,否则煮破皮块菌香味就跑了。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