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3.11.35辣木

3.11.35.1基本概述

辣木又称鼓槌树、嚤啰豆等,是辣木科辣木属的多年生常绿或落叶热带乔木,因其根具有辛辣味,故而得名辣木。原产于非洲东北部和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麓、红海沿岸等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地方。全世界约有13个种,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30多个热带、亚热带国家及地区。中国主要种植在云南、广东、广西、海南以及重庆等地。辣木作为一种神奇的热带、亚热带多功能植物,其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均可利用,营养丰富而全面,是目前已发现最好的植物蛋白、维生素、叶酸、泛酸、钙、铁、硒等多种营养素来源,具有独特经济价值和保健功效,现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畜牧业、医药、美容等多种领域,有“奇迹之树”“母亲最好的朋友”和“医药百宝箱”等美称。

辣木富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18种氨基酸、46种抗氧素等,近年来成为欧、美、日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新兴保健食品(植物)。作为蔬菜食品药材在增进营养、食疗保健、医药养生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被誉为“生命之树”。作为药物,辣木富含硫代葡萄糖苷、异槲皮苷、γ-氨基丁酸等多种药用活性。长期服用辣木可以活化细胞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调节内分泌、降低血压、血糖、血脂,改善睡眠,防止动脉硬化等效果明显。同时还可以预防癌症预防肿瘤,预防治疗糖尿病,保护胃黏膜治疗胃溃疡,预防骨质疏松症,治疗中风,增强消化、颐养脾胃、消除疲劳、促进睡眠和预防抑郁症,消除便秘,改善贫血,预防结石,辅助治疗风湿症,降低冠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国际上,美国西洋参、中国灵芝和印度辣木被誉为世界三宝。据有关资料,云南地处低纬高原,热区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红河)、澜沧江、南盘江、怒江及独龙江六大流域的河谷地区。这些区域土壤和空气条件好,极适宜辣木种植,且山多水好,光热充足。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病虫害的生物防控,且不受台风侵袭有利于辣木种植。

3.11.35.2品种与分布

1.品种

辣木是辣木亚目辣木科辣木属,属单科单属植物。全世界共13个种,根据树形和根分为三大类型:纤细型(3种)、粗壮型(4种)和块根型(6种)。早在19世纪,辣木就从印度传到中国。目前中国引种栽培的有印度传统辣木、印度改良辣木和非洲辣木3种食用品种,主要集中在云南、海南、广东、广西以及重庆等地,并且主要以改良的辣木品种为主。

2.云南适宜种植区域

表3-11-2 辣木种植区气候指标

区划因子

适宜区

次适宜区

不适宜区

年平均温(℃)

≥20

≥19

<19

最低月年平均温(℃)

≥12

≥8

<8

极端最低温(℃)

≥0

≥-5

<-5

≥10℃年积温(℃)

≥6500

≥6000

<6000

根据辣木种植区域气候指标,辣木主要分布在云南的楚雄、红河、西双版纳、德宏、普洱、临沧、保山、丽江等州(市)的30余个县(市),其中适宜区域为:西双版纳的景洪、勐腊,普洱的江城、孟连、西盟,德宏的瑞丽、芒市,保山的潞江坝,临沧的耿马、镇康,红河的元阳、红河、河口、金平、绿春,楚雄的元谋,玉溪的元江;次适宜区域为:西双版纳的勐海,普洱的景谷、墨江、思茅区,德宏的陇川、盈江,保山的柯街,临沧的永德、沧源、双江,红河的开远、弥勒竹园,楚雄的永仁、双柏、武定,玉溪的新平,丽江的永胜、华坪,昭通的永善、巧家。

3.11.35.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1.育苗

辣木繁殖方式主要有种子繁育、扦插繁育、组织快繁,本文只介绍种子繁育和扦插繁育两种。

(1)种子繁育。

一般采用种子繁殖必须精选当年完全成熟,且比较饱满的种子来进行繁育,种子萌发率可达90%以上。种子存放时间过长,萌发率会降低,常规室温下,保存一年的种子萌发率只有60%左右。种子直播一般在雨季来临前;有灌溉条件的,育苗移栽最佳时间为2月底至3月初。

1)种子预处理。将筛选好的种子倒入预先配制的药水,药水选用多菌灵或百菌清,浓度800~1200倍液。种子与水的容积比为1∶3,浸泡10个小时。要求浸入时水温45~60℃,浸种时边倒边搅,使种子受热均匀。

2)催芽。把种子与湿润物混合或分层放置,湿润物可用毛巾或麻袋等。若用沙(湿),种子与沙按1:3比例一层沙子一层种子放入苗床。在催芽的过程中,温度要保持在20~25℃,且有足够的水分和通气性,当年收的种子一般3~5天可萌芽。

3)营养土配制与装袋(盘)。营养土选用肥沃、疏松的净土与腐熟农家肥与钙镁磷、复合肥按100∶25∶3∶2比例混合均匀后装入营养袋或穴盘。营养袋规格为12厘米×17厘米,穴盘为32孔。

4)播种。每个营养袋或穴盘孔播种1粒,盖上营养土,并搭盖遮阳网。

5)幼苗管理。播入营养袋或穴盘5~8天后,幼苗出土。每15天用绿亨2号800倍液消毒一次,并随时观察虫害,适时喷药,且保持袋内土壤湿润,但水不宜太多,以防烂根。待苗长至5片叶后,便去除遮阳网炼苗,苗高25~30厘米后即可移栽。定植过晚主根穿袋,影响成活率。

(2)扦插繁育。

目前,辣木的扦插繁育应用不广泛是种子价格低廉,且品种差异性不显著导致。扦插繁育是保持母本遗传性状最好的方法,缩短良种选育时间。

1)插条处理。插条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2年生以上辣木木质化枝条作为插穗,茎粗4厘米,剪取长度最好为60~70厘米,插口端截为楔形或插口端截平,同时插口端的剪口处用黑塑料薄膜包裹,以不损害树皮为优。夏天温度过高时,可盖上一层透光率为50%的遮阳网,以避免阳光直射,同时减少插穗的蒸腾失水。

2)苗池处理。苗池可建于塑料大棚内,用砖搭建苗床高于地面,保温、保湿、防水、透气。基质选用椰糠,厚度30~40厘米。如果椰糠是二次使用的需用杀菌剂进行处理,晾晒后使用。

3)扦插。扦插以傍晚为宜,扦插株距10厘米、行距15厘米、深度10~15厘米。基质比较松软,可先用小铁铲或手挖好孔,再将处理后的插穗插入孔中,并将插孔压实,然后用清水浇透。

4)管理。扦插后每隔5~7天浇水一次,使基质含水率保持80%,避免辣木腐烂变质或失水,棚内温度控制在20℃(夜)~35℃(昼),在扦插2~3个月之后可揭去塑料薄膜与遮阳网,即可出圃移栽。

2.种植规划

(1)选地与规划。

种植地必须远离重金属矿区,且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地形开阔,冬季无霜,壤土微酸或微碱均可,土层厚度大于80厘米,排水良好,坡度小于25°的低山丘陵、平(台)地。规划应根据种植地的地形与地貌条件,合理设置生产用房、道路和排灌系统。

(2)土地整理。

种植前,按照规划将土地进行整理,清理杂树、杂草,对土地进行深翻平整。如是农作物地,仅需深翻除草。

(3)种植沟(穴)开挖、施肥及起垄。

种植沟种植密度可根据采叶、采果和采嫩梢(菜用辣木),按1.5米×2.0米、3.0米×4.0米、0.5米×1.0米进行开挖,且根据地形尽量采用南北向开挖。若坡度大于15°时,建议整理成台地种植;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则采用与坡向垂直开挖种植沟,防止水土流失和增加土壤水分入渗。种植沟规格为宽80厘米×深60厘米,种植穴的规格为:80厘米×80厘米×60厘米,主要便于辣木块状根的根系伸展和养分汲取。

种植沟(穴)的开挖时间以10月至次年2月最好,最迟4月结束,以便深翻的土在太阳光下长时间暴晒,由于病原菌和害虫的清除以及疏松土壤。定植前15~30天进行回填,施肥时将30%的肥料直接施在沟内,70%的肥料均匀撒施在挖出的土壤上,填土时将深翻的土与农家肥拌匀后再进行回填。一般每米(穴)施农家肥6~20千克。回填完毕后,以种植沟为中心进行起垄,规格为1.0米,垄高10.0~15.0厘米,避免排水不畅导致发生根茎基腐病。

(4)定植。

1)定植时间。有灌溉条件的一般在2~4月定植较好,无灌溉条件的最好在雨季初期定植。辣木根为块茎根(或肉质根),雨季栽植容易发生根茎基腐病。

2)定植方法。营养袋(或穴盘)苗栽植时需将营养袋(或穴盘)小心剥离,避免土团松散伤及根系。在起垄后的墒面上定植,用小锄头开挖宽、深20.0厘米的小坑,将带土苗放入定植穴中,回穴土填实其空隙,用手轻压四周,使之略低于穴面,以便定植后浇足定根水。

3)定植管理。定植7天后,要及时调查定植成活率,发现死苗缺塘应尽早补苗,以使植株生长一致。

3.田间管理

(1)土壤管理。

1)中耕除草。辣木属深根系乔木,根系大部分都集中在25~40厘米的土层,中耕除草正值根系活动旺盛季节,为防伤根,中耕深度一般为4~6厘米。适时浅耕松土,有利于根系伸展和土壤透气。在灌水或降雨后及时中耕松土,可防止土壤板结和水分蒸发。辣木作为食品原料,不宜采用化学除草,因此通过人工或机械中耕除草将更好的保护耕地。一般常规中耕除草为3~4月雨季来临前和10~11月植株过冬前,杂草清除后及时平整土地,复原种植墒垄。

2)水肥管理。

①施肥。需肥特点及种类:根据辣木的生长特点,一般出芽后、开花后或雨季前等应及时施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

施肥时间和方法:辣木为速生型乔木,生长快,生物量大,对养分的需求也越大。因此,及时给以补充营养物质是保证植株正常生长的关键。以采梢和叶为主的施氮肥和有机肥,以采花、果和种子为主的施钾肥和有机肥。施肥时,在离主茎20~40厘米处挖施肥沟,沟宽20厘米、深30厘米。

以采梢和叶为主的施肥时间一般为每年3~4月施肥1次,用量为有机肥2.0~3.0千克/株、复合肥150克/株。以采花、果和种子为主在4~5月,施保果肥,以磷、钾、钙肥为主,200~300克/株;采果后10~11月份,以养树为主,施复合肥250~300克/株。

②水分管理。辣木抗旱忌水,但又不能缺水。因此,在云南除了雨季以外,为辣木提供必要的水分灌溉是保证其正常生长的前提。如元谋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每年雨季一般为5~10月,干湿季节极为明显,且蒸发量是降雨量的6倍。如果不进行及时补灌水分,辣木将会出现严重缺水现象。另外,近年来极端气候导致降雨水时空分布不均,常常引起辣木正常生长的水分需求与降雨的不均衡发生矛盾。因此,采用适当灌溉可有效缓解或平衡这种矛盾,以保证辣木的正常生长。

灌溉一般采用滴灌和喷灌两种,湿热区域用滴灌,干热区域喷灌。灌溉一般在旱季,即当年10月至次年4月。在旱季使用滴灌,可以较小的水量渗入根部土壤,使其根系土层经常保持湿润,以供辣木生长所需水分。干热地方旱季一般5~8天补灌1次,湿热地方则为15~20天灌水1次。

雨季应注意沟路排水不畅,根系容易感病烂根。特别是黏性较强的土壤,在雨季来临时,要疏通排水沟周围的杂草、杂物和淤泥,保证及时排水,避免暴雨浸园发生涝害,影响树体生长。

4.树体管理

(1)定型修剪。

辣木树在幼龄期有明显的主干,主干细长,侧枝较弱,树形纵向生长,180天株高可达3.0~5.0米,最高可长至8.0~10.0米。因此及时去顶有利于促进侧枝萌发,修剪成合理的侧枝骨架,有利于后期生产。

1)时间。截杆一般在雨季前后15~20天。雨季截杆会增加染病率,且雨季是辣木辣木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截杆会影响产量。若截杆刚好处于干旱期,则减低了抵御虫害侵袭的防护,对辣木生长不利。

2) 截杆(或去势)。当辣木主茎达到2.0~6.0米时,在离地25~80厘米处进行截断主干。截杆必须采用45°斜口处理,斜面尽量光滑,避免雨水引发截口处染病。也可用油漆或树脂胶在接口处涂抹,以阻断辣木水分丢失和病原菌及虫害的侵入。

3)定型(叶)。截杆后90天,侧枝萌发成枝,为了增加分枝产叶量,每株辣木在不同方向优选3~5条健壮的新梢作为一级分枝,其余分枝全部去除,待一级分枝树茎达1.5~3.0米,在30~40厘米处再次截杆,同样为促进二级分支萌发,成枝后就像撑开的雨伞状,但必须通风透光。一般经过2~3次定型后,树形基本固定,且株高控制在1.5~2.0米,可确保产量和成本。

4)定型(嫩梢)。用于采嫩梢(辣木蔬菜)的树体,在离地25~40厘米处截干,一级分枝在40厘米处截杆,定型参照树体管理的操作步骤,株高控制在1.2~1.5米,便于采摘。

5)定型(果实)。用于采种的辣木,主茎须达到4~6米,在离地80厘米处截杆。截杆后,待一级分枝2.5~3.0米时,再次截杆长度为60~80厘米,果实挂于二级分枝上。如分枝过细将难以支撑果荚的重量,截杆过短光照不足,影响果实成熟度。操作参照树体管理的步骤,株高控制在2.0~2.5米,既保证挂果量,还避免枝条折断。

(2)日常管护。

速生辣木经修剪过后,树冠内枝条细密,整形后还需及时疏剪, 将徒长枝、老弱枝、病虫枝剪去,以利树体通风透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但对于不同生产目的的树体,如采叶、采花、采果等,采后要做相应的树体管理,注意追施浇水,以便树体恢复。

5.间套作模式

辣木作为单一物种存在种植弊端多,效益受限,病虫草害频发等问题,但采用间套作模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择好的间套作模式要突出特色、优质、高效和环保。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合理搭配乔冠草,便于光、热、水、土资源的有效利用,目的通过间套作模式建立持续稳定、效益显著、良性循环的农林生态系统。关于作物的选取,应遵循科学合理搭配,适宜当地气候和市场环境的需求,以耐阴的低矮经济作物为主,如辣木+牧草、辣木+蔬菜、辣木+草+鸡等。

6.病虫害防控

(1)病害。

目前辣木的病害主要有落叶病、嫩梢萎蔫病、枝条溃疡病、根茎基腐病、枝条回枯病、豆腐病等,化学防治则以喷雾高效低毒的农药为主。

(2)虫害

虫害防控以物理防控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如物理防控以安装物理杀虫灯、黄板和放置性诱剂等方式,生物防控则采用立体复合种植增加生物多样性,杜绝或减少虫害发生。目前常见的有红蛛蛛、小菜蛾、螟蛾类等。

7.采收

(1)嫩梢。

1)采收时期及方法。采摘嫩梢,一般在嫩梢长到30~40厘米时,其茎杆未木栓化处20厘米进行采摘,每采摘三次修剪一次。采摘时应为早晚,且未下雨或者叶面上没有雾水和水滴时。营养充足条件下,一般雨季约25天可采一次,旱季40天左右采一次。

2)保鲜。采下的嫩梢,应及时用保鲜膜密封,放置在低温(5℃)的冷藏环境中贮存,一般保鲜期可达5天左右。

3)采后管理。嫩梢采收后应及时修剪,当腋芽萌发至5.0厘米长时,喷施含氮高的叶面肥,以提高后期嫩梢的产量及品质。

(2)叶片釆收。

1)采收时期及方法。辣木叶在叶片呈深绿色,且出现少量叶片脱落时采收。可直接用手从叶柄基部采摘整个叶序,也可边修剪边采摘,修剪参照树体管理。一般90天可采收一次,每年采4次。

2)干燥。辣木叶采收后应及时阴干(风干),或者烘干(冻干),但忌长时间堆放导致叶片发热变黄变质。晴天3~4天后,即可自然干燥。烘干时,箱内温度调到50℃,干燥1~2天即可装袋收贮。

3)采后管理。采叶后及时施有机肥和氮肥,一般雨季30天施一次,旱季60天施一次,具体参照树体管理。

(3)果实釆收。

1)采收时期及方法。果实干热区一般在2~6月和9~11月各挂果一次,湿热区则在3~6月挂果一次,种子质量以9~11月的较好。采收时间一般以果皮为淡绿色、蒴果半木栓化时,即可进行采收。采晚易导致自然裂开或种子发芽、发霉、虫蛀、变质。

2)贮存。采摘后置于光照下1~2天晾干处理后,用密封袋包装放置在低温(5℃)的冷藏环境存贮备用。一般存放时间以1年为宜,时间较长会影响种子出芽率、出油率等。

3)采后管理。采果后回缩修剪,具体步骤参照树体管理。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