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30.1基本概述
小果番茄属于茄科番茄属蔓性草本植物,又称袖珍番茄、樱桃番茄、圣女果等。樱桃番茄的颜色有红、粉、绿、橙、黑等多种颜色,果形有圆、长椭圆形、梨形等多种形状。樱桃番茄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有机酸、胡萝卜素、蛋白质等,可溶性糖含量高,酸甜适宜,风味独特。樱桃番茄在市场上备受青睐,既是水果,又可作蔬菜,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3.11.30.2品种与分布
近年来,云南主栽的小番茄品种多以抗性强(高抗病毒病等)、耐贮运、果形为长椭圆形、色泽鲜艳、产量高的品种为主。
1.云南主栽品种介绍
(1)改良瑞琪。
由台湾地区引进的杂交一代樱桃红果番茄,为半停心型;植株长势强健旺盛;果实为长椭圆形,颜色红艳有光泽,单果重16~22克;果实硬度好,耐贮运;坐果性强,产量高;抗TYLCV病毒病,综合抗病能力强,适合云南早春栽培。
(2)夏红宝。
由元谋金辉冬早蔬菜有限责任公司引进的杂交一代樱桃番茄,为半停心型;植株长势强健,耐热;坐果性强,为串状果,单节坐果10~15个果,单果重10~12克,亩产2500~3000千克;果形为长椭圆形,果感极脆,糖度波美为8.5°,果实硬度好,果肉厚,成熟果果色亮红、光泽度好,萼片鲜绿平展;适应性和耐逆性强,即使在夏季多雨季节栽培也不易裂果,适合云南夏秋和早春栽培。
(3)台蔬28号。
是杂交一代最新小番茄品种,植株高停心型;生长势强,产量高,耐热性强;单果重17~20克,果实长椭圆形,成熟时果色红亮有光泽,果实硬度好,果感极脆,糖度可达波美8.5°,果肉厚;多雨季节栽培不宜裂果,花萼鲜绿厚大,颇具新鲜感,耐贮运;耐TY病毒病,适合云南夏秋和早春栽培。
(4)冬红1号。
冬红1号是无限生长型樱桃番茄,植株长势旺盛;果形呈长椭圆,平均单果质量约12克,果色鲜红,硬度好,耐裂果,风味浓郁,多汁;高抗TYLCV病毒病和青枯病,适合云南夏秋栽培。
(5)红观音。
红观音是从台湾地区引进的杂交一代樱桃番茄品种,植株高,自封顶;耐热性强,早熟,产量高;单果重18克左右,果形为长椭圆形,果实成熟颜色亮丽,果实光泽度好,转色一致,果实硬度好,口感脆,糖度可达波美9°,果肉厚,耐裂强,萼片肥厚;高抗TYLCV病毒病,适合云南夏秋及早春栽培。
(6)八喜。
八喜是由云南思农蔬菜种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引进的杂交一代粉果樱桃番茄,无限生长型,植株长势旺盛,中熟;产量高,坐果能力强,果穗呈伞状,单节坐果高达18~20个,单果重25~28克;果形为鸡心形,果色鲜亮,转色均匀,果肉厚,果实硬度好,不易裂果,萼片美观不易脱落;高抗TYLCV病毒病,耐高温,适合在云南露地或大棚栽培。
2.潜力品种介绍
(1)红金石。
红金石属无限生长型,植株长势旺;高抗TYLCV病毒病,综合抗病能力强,坐果性强;不易落花落果,果实长椭圆形,硬度好,果色红亮,单果重25克左右,适宜云南热区冬季及早春种植。
(2)红香珠。
红香珠属无限生长型,植株长势旺盛;高抗TYLCV病毒病,综合抗性强;花穗长,坐果好,果实长椭圆,果色红亮,果实硬度好,果大小均匀,单果重25克左右,适宜云南热区晚秋和冬季种植。
(3)红鼎樱桃番茄。
红鼎樱桃番茄属无限生长型,中早熟;果实长椭圆形,单果重18~22克,果皮亮红色,硬度好,不宜裂果,耐贮运;抗TYLCV病毒病、枯萎病,耐青枯病;云南省适宜播期为8—9月。
(4)红霸一号。
红霸一号属无限生长型;果形长椭圆形,果实成熟颜色红亮,果实光泽度好,果实硬度佳,果型整齐,萼片肥厚,耐裂性好,单果重约25克,穗呈串状,单穗坐果12~16个,果实大小均匀,产量高,口感好,耐贮运;耐抗TYLCV病毒病、番茄叶霉病、白粉病、番茄镰刀菌冠状根腐病、番茄黄萎病、番茄枯萎病。云南地区主要播种时期为7月至次年2月,正常气候条件和田间管理下,平均亩产可达6000~8000千克。
3.11.30.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1.播种育苗
(1)种植季节与品种选择。
云南小果番茄栽培区主要集中在云南热区,但由于其采收成本较高,种植模式多以露地栽培为主。以元谋为例,云南热区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周年降雨少,基本可实现小番茄的周年生产。但考虑到周年种植易破坏土壤结构,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等问题,通常实行与其他作物轮作的方式种植。播期可分为夏播和冬播,夏播集中在5~7月,常选择有限生长型、耐高温、抗病性强的品种;冬播集中在10—12月,常选择无限生长型、耐低温、抗病性强的品种。
(2)种子处理。
未经过消毒的种子播种前应晒种3~4小时,然后消毒。种子消毒主要采用温汤浸种的方式,即将种子放入50~55℃热水中不断搅动,当水温降至室温时停止搅动,继续浸泡3~5小时后捞出,并置于多菌灵或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10分钟,最后用清水洗净。种子消毒后可直接播种,也可催芽后播种。
(3)育苗。
传统的育苗播种方式为土床育苗,但土床育苗对环境的调控力差,成苗率和出苗率相对较低。近年来,随着小果番茄栽培面积增大,种子需求量和价格逐渐增高,育苗成本逐年增高,育苗方式逐渐演变为工厂化育苗。工厂化育苗对环境管控科学合理,能够满足幼苗的各种生长需求,出苗率及成苗率均在90%以上,且苗床病害较少。现在,云南的番茄育苗均由育苗厂统一育苗,大大降低了用种成本。播种时采用大棚无土基质穴盘育苗,选择105孔的塑料盘或136孔的泡沫穴盘。塑料穴盘增温性能好,是冬季育苗首选;泡沫穴盘隔热效果好,较适合夏季高温育苗。基质通常按腐殖土和珠珍岩为3∶1配比,每立方米基质加入平衡型高效水溶肥2~3千克和30%噁霉灵(绿亨一号)水剂50克,混配均匀,堆制7天装盘使用。每穴单粒播种,播种深度为0.5~0.8厘米,播种后用基质覆盖,然后浇透苗床,出苗前,需保持基质湿润。
(4)苗期管理。
出苗前,苗床应保持湿润,这样有利于种子吸水,促进种子出芽,但浇水不能过多,保持基质湿度为80%左右即可。出苗后,需严格控制浇水量,一般宜在早晨或傍晚用喷壶浇水,水量不宜太大,浇水过多、湿度过高易发生病害,水分不足又会影响幼苗生长,故保持穴盘内土壤湿润即可。子叶期一般不容易缺肥,后期如有缺肥症状,及时用平衡型高效水溶肥300倍液+黄腐酸1500倍液追肥,隔5~7天浇一次。幼苗三叶期可喷洒适量助壮素和2%氨基寡糖素水剂,以增强植株抗性。定植前1周控水炼苗,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同时避免地上部分徒长。
①夏秋季管理。夏季播种,由于温度较高,出苗前,白天应对苗盘进行遮光,降低穴盘表面温度;夜晚应加强棚内通风,降低棚内温度。幼苗生长期正处于高温季节,应注意棚内温度不宜超过35℃,控制棚内昼夜温差,防止幼苗徒长。由于高温季节病虫害多发,育苗期间每5~7天要喷施1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防治粉虱、蚜虫等虫害,阻断病毒病等病害的传播。
②冬春季管理。冬季播种,温度相对较低,幼苗生长缓慢,易受到冷害及冻害而影响幼苗成活率,故育苗时应注意保温。出苗前,夜间可在育苗盘上方添加稻草或报纸等覆盖物保温;出苗后,应注意关棚增温,夜间温度不宜低于15℃。
2.小果番茄栽培技术
(1)选地。
番茄种植时,尽量选择通风好、光照充足的地块,一般选择保水保肥能力强、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佳。同时,小果番茄连作障碍突出,忌与马铃薯、烟叶、花生等作物连作栽培,但可与非茄科作物如水稻、葱蒜类、瓜类、豆类等作物进行适时轮作栽培。整地前,应及时彻底清理田间杂草,尤其是前茬植株残体、残根等,减少越冬越夏病虫害继续蔓延。整地时,对前茬土壤进行深耕晒垡,施足有机肥及底肥,以修复土质。
(2)整地
在进行土壤深耕晒垡时,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5000千克,翻耕2遍,然后每亩施复合肥(N∶P∶K=16∶16∶16)40~50千克、过磷酸钙35千克、硫酸钾20~30千克、硫酸锌1.5~2.0千克、硼肥1~2千克。目前,小果番茄多采用一墒双行种植,开墒时以1.4~1.5米开墒,墒面宽度为0.9~1.1米,沟深为20~25厘米,这样较为节省土地,也方便搭架。也可采用一墒单行种植,以0.9~1.0米开墒,墒面宽度0.5~0.6米,这种比较适合无限生长型品种,有利于植株通风透光。
(3)定植。
①苗龄。夏季育苗苗龄在22~25天,冬季育苗苗龄在40~45天,幼苗长出3~4片真叶、高15厘米左右即可定植。
②定植。每亩定植2500~2800株,行距50~60厘米,株距45~50厘米。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移栽。定植时按照株行距的规格提前对地膜进行打孔。带土坨移栽,细土封埯,切忌出现土块架空幼苗的情况。定植后浇足定植水,以湿透垄的土壤耕层为宜,水下渗后再封严地膜。
(4)田间管理。
1)搭架整枝。①搭架方式:露地栽培时,传统使用的三脚架、四脚架只适合用于矮自封顶品种,高封顶和无限型品种塔架适合采用人字架或人字形篱笆架。大棚栽培,则采用吊蔓或井字形搭架。合理的搭架可确保植株合理、自由分布,改善通风透光性,有效提高樱桃番茄的产量和商品价值。②整枝方式:待植株长至30~40厘米高时,即第一穗花出现以后,及时搭架、绑枝、抹芽。通常情况下,樱桃番茄在留两个主枝后,可在主枝上留多个侧芽结果。目前,绑枝机已开始大面积在生产上应用,其具有省工、快捷的优点,但用绑枝机2~3次后,需用绑枝带手工绑一次较为牢靠,以防止大量结果后植株坠落。通常,自封顶品种植株采用直绑方式,将枝条直立往上绑即可;无限型品种种植较稀、节间较长,可采用斜绑的方式,这样能延长采收期。植株生长过程中,适时摘掉下部老叶、病叶,这样既降低养分消耗,又能增加通风透光性。
2)水肥管理。①苗期管理:移栽后的2~3天内,每天都需浇水一次,后视天气和土壤情况浇水或灌水。前期应注意适当控制浇水,以免营养生长过旺,忌忽干忽湿。定植成活后,即定植后5~7天,开始浇提苗肥,每亩用尿素8~10千克,视苗情追1~2次。②开花期、结果期管理:一般在第1穗花开花时,开始追施肥,选用12∶20的氮钾肥200倍液进行浇灌。在第1穗果坐果后,进行1次追肥,每亩施平衡型复合肥25~30千克。在盛果期需重施一次膨果肥,选用15∶25的氮钾肥,亩用量20~30千克,以补充果实膨大时对养分的需要。待第2穗果开始采收时追施磷钾肥,以防止植株早衰,追肥次数视植株生长情况而定。无限生长型品种采收期每采收1~2次需追肥一次。当第1、2花穗开花坐果后,对水分需求增加,需及时浇催果水。采收期减少浇水,以防裂果。
3.主要病虫害防治
小果番茄栽培时,常发生病毒病(黄化曲叶病毒病、斑萎病毒病、褪绿病毒病)、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几类。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
(1)真菌性病害。
1)早疫病,由半知菌亚门茄链格孢菌侵染引起,适宜发病和流行的温度为21℃左右、相对湿度达70%,在云南热区整个冬春季节都会发病,但以9—10月最为严重。早疫病又称轮纹病,其突出的特点就是任何部位的病斑都有同心轮纹,主要发生在中下部的茎干、叶柄和叶片上,为害最大的是茎基部发病,病斑绕茎半周以上,整株开始萎蔫,绕茎一周,整株死亡。可选用25%啶菌噁唑乳油1500倍液、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0~360克/亩对水50千克、25%咪鲜胺(施宝克)乳油3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50%氟啶胺悬浮剂2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药剂轮换使用,每隔5~7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2)晚疫病,由鞭毛菌亚门疫霉菌侵染引起,适宜发病和流行的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在95%以上,云南热区的番茄晚疫病主要在秋冬季节容易发生,在持续阴雨和重露的气候环境下最易发病,在元谋10~11月较为严重。连绵阴雨和湿度大时,叶片发病最重。通常是中下部叶片较为密集处先发病,病害逐渐严重时会往茎干、果实蔓延,叶片和茎干上的病斑多呈不规则的形状。后期病斑扩大发黑,果实则呈油浸状和暗绿色云纹状的不规则病斑,病逐步变黑。病斑初期果实尚坚硬,湿度大或遇阴雨天时,病果腐烂,如果湿度降低,病果则会成为僵果,且病果较易脱落。可选用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精甲霜灵·锰锌(金雷)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药剂轮换使用,每隔5~7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3)叶霉病,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的黄枝孢菌侵染引起,此病在气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0%时最易发生。发病初期叶面出现不规则的淡黄色褪绿斑,叶背病部生白色霉层,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会从下至上开始卷曲,后霉层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的绒状。条件适宜时,病斑正面霉层变成黑霉,茎干也会长出霉层,全株叶片由下向上慢慢卷曲,引起落花、落果,直至植株干枯。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2000倍液、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0%嘧霉胺悬浮剂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丙环唑(敌力脱)乳油3000~4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药剂轮换使用,每隔5~7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4)灰霉病,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菌侵染引起,在湿度较大、温度为20~23℃时易发病,易与晚疫病、斑枯病交替发生。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及果实,叶片染病后从叶尖开始,病斑呈倒“V”字形,并逐渐向内扩展。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从叶边缘往内扩大、变黄、发白、干枯,并在干枯表面产生灰霉。果实染病时,果皮呈灰白色水浸状斑块,先为软腐,若湿度过大,果易长出灰霉层而腐烂。可选用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0.3%丁子香酚可溶性水剂1000倍液、70%嘧霉胺水分散颗粒剂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等农药进行喷雾防治,药剂轮换使用,每隔5~7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5)白粉病,由半知菌亚门拟粉孢属真菌侵染引起。该病在高温干旱及高温高湿环境交替发生时最易爆发,温度在25~28℃、相对湿度50%~80%时利于该病害流行传播。该病主要为害植株叶片,初发时在叶片上出现少量的白色细丝状物,后在叶片不同位置形成大小不一的白色霉点,白色霉点继续扩大形成霉斑,严重时白色霉斑覆盖整个叶片。同时,也会危及叶柄及果梗等部位,导致其表面被白粉层覆盖。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29%吡萘·嘧菌酯(绿妃)悬浮剂1500倍液、25%乙嘧酚悬浮剂600倍液、20%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药剂轮换使用,每隔5~7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6)斑枯病,由半知菌亚门壳针孢菌侵染引起,在湿度较高、温度15~34℃时均会发病,在25℃时发病最为严重。发病时,植株地上部分的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病斑。冬季气温低时,该病主要在果柄、萼片、茎干上表现为病斑。病斑初发时,呈水浸状小圆点,随着病情的加重,小圆点逐渐扩大,中间呈灰白色且往内凹陷,边缘呈深褐色。严重时,病斑会连成一片。可选用25%苯醚甲环唑乳油3000~4000倍液、40%氟硅唑(福星)乳油4000~6000倍液、64%噁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农药进行喷雾防治,药剂轮换使用,每隔5~7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7)斑点病,由半知菌亚门真菌主棒孢霉菌侵染引起,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最易发病,温度在22℃、相对湿度为90%以上易于流行。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发病时,叶片上出现坏死病斑,病斑呈灰黄色或者褐色,有紫褐色轮纹,坏死斑点继续扩大受叶脉阻隔呈现不规则状,后期发病叶片易破裂、穿孔。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25%苯醚甲环唑乳油3000~4000倍液或25%丙环唑(敌力脱)乳油3000~4000倍液进行轮换喷雾防治,每隔5~7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2)细菌性病害。
1)斑疹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由疱病黄单胞杆菌侵染引起,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易发病,气温22℃、相对湿度90%时利于病害流行。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及果实,叶片发病时,出现褐色及黑色不规则斑点,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病斑扩散不受叶脉限制,发病叶片病斑处易破裂、穿孔。果实染病,在果实上会出现隆起的小病斑,斑点下果肉变质变色,有时病斑处会感染腐生菌而导致果实腐烂。发病初期,可选用77%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400~500倍液、72%硫酸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23%络氨铜水剂300~5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雾一次,连续防治2~3次。
2)溃疡病,由密执安棒杆菌番茄溃疡病致病型细菌侵染引起,病原菌主要存在于带菌的植株残体及土壤中,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从植株伤口处入侵。该病从植株幼苗期到结果期均可能发生,对植株叶片、茎干、果实都有为害作用。植株幼苗期染病,叶片从下而上逐渐枯萎,有时叶柄及胚轴处产生溃疡状条斑,导致植株枯萎直至死亡。植株后期感病,叶片迅速枯萎卷缩,茎干内部变成褐色,形成空腔。湿度大时,溃疡状斑块处会出现白色污状物,茎变粗。在果实上的典型症状是形成“鸟眼斑”,病斑中央产生黑色的小斑点并伴有白色的晕圈,果实中央为褐色木栓化突起。可选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20%络氨铜水剂5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7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天喷洒1次,连续2~3次。
3)青枯病,由青枯假单胞菌侵染引起,病原菌主要存在于带菌的植株残体及土壤中,从植株伤口处入侵。幼苗期受害症状不明显,植株开花、坐果后才开始表现出病害症状。叶片感病,病株顶部、中部和下部叶片在中午阳光强烈时相继出现萎蔫现象,也有一侧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病状刚发现时,植株在傍晚、早上的萎蔫现象得到缓解,叶片恢复正常,反复多次以后,萎蔫加剧,最后植株整株枯死,但植株仍保持绿色,仅叶片色泽稍微变淡。在茎部发病时,表皮粗糙,常于中下部长出不定根和不定芽,病茎维管束变黑褐色,将横切病茎在清水中浸泡或用手挤压切口,有乳白色菌脓溢出。在青枯病初发期,可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琥胶硫酸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轮换灌根防治,每隔5~7天灌根1次,连续3~4次。
(3)病毒病。
病毒病是目前云南番茄种植中出现的最大难题,病毒病的爆发会造成小番茄大面积减产。目前,最严重的病毒病为斑萎病毒病(TSWV)、褪绿病毒病(ToCV)和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
1)发生和传播途径。病毒病多由RNA病毒导致,通过蚜虫、红蜘蛛、烟粉虱、白粉虱以及蓟马等虫媒介传播,植株幼嫩茎叶被其叮咬后感染病毒进而发病。病毒病在低温高湿环境下一般不发病或发病率低,而在高温、干旱的条件下易发病和传播。
2)表现症状。
①黄化曲叶病毒病。植株生长中后期发病症状表现明显,发病时主要表现为顶部叶片发黄变小、卷缩,叶缘上卷,植株生长缓慢或停滞,最后引起果实变小、转色不均匀,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
②褪绿病毒病。植株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均会感染此病。感病初期,叶脉周边叶片出现淡黄色的褪绿状斑块,感病后期除叶脉外,其余叶面均变黄,叶片表面有突起,叶片褪绿从而降低光合速率并使得产量下降。
③斑萎病毒病。小果番茄植株在生长全过程中均能感染此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及茎尖,发病初期,叶片褪绿变为明亮黄色,并出现黑褐色不规则细斑,严重时植株茎尖枯萎死亡。在结果期感病时,果实变小、畸形,转色不均匀。
3)防治方法。
目前针对病毒病初期,选用6%寡糖·链蛋白(阿泰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菌毒诱抗素(金枪)+富多肽抑菌长效有机蛋白(银盾)1500倍液进行轮换喷洒防治,可起到一定作用。防御病毒病最好的方法还是选择高抗病毒病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杀灭田间粉虱、蚜虫、红蜘蛛等害虫。
(4)线虫病害。
1)发病特点与症状识别。根结线虫病是由根结线虫从植株根部入侵并在根内繁殖引起的病害。其主要表现为植株侧根、须根肥肿,形成浅黄色畸形根结;切开根部,肥胀根结内有许多乳白色线虫。染病初期,地上部分症状表现不明显,但植株长势弱,叶片较小且逐渐发黄;后期病重时植株开始表现出缺水状,进而萎焉、枯死。初期植株感染根结线虫也易诱发枯萎病。
2)防治方法。在栽种地块实行水旱轮作,栽种时选择抗性品种,定植前每亩穴施10%噻唑磷(福气多)颗粒剂3千克;发病时,可用10%氟吡菌酰胺(路富达)悬浮剂、4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选用地防线微生物菌剂(益佰农)+沃地丰生物菌肥稀释150倍液进行轮换灌根防治,同时加强田间管理。
(5)主要虫害。
1)刺吸式害虫。为害小番茄的刺吸式害虫有蚜虫、粉虱、蓟马、红蜘蛛等,这些害虫均通过其刺吸式口器在植株嫩叶、嫩茎及老叶上吸食汁液,使植株叶片发黄干枯,甚至脱落,严重影响植株光合作用,且易引起植株病毒病。防治方法主要是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即在田间悬挂黄板、蓝板诱捕害虫,及时清除田间病枝残叶;同时,结合化学药剂防治。其中,蚜虫可选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3.3~40.0毫升/亩对水60千克或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10.7~21.4毫升/亩对水60千克等;粉虱可选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43.3~56.7毫升/亩对水60千克、70%吡虫啉(艾美乐)水分散粒剂4~6克/亩对水60千克、25%噻虫嗪(阿克泰)水分散粒剂7~15克/亩对水60千克、50克/升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55~65毫升/亩对水60千克、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3.3~40.0毫升/亩对水60千克或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1.4~32.1毫升/亩对水60千克等;蓟马可选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3.3~40.0毫升/亩对水60千克、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0~12.5克/亩对水60千克或20%啶虫脒可溶液剂7.5~10.0毫升/亩对水60千克等;红蜘蛛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4000倍液、43%联苯肼酯悬浮剂1800~2400倍液、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8~60毫克/千克、15%哒螨灵乳油50~67毫克/千克、20%双甲脒(螨克)乳油1000倍液、20%甲氰菊酯(灭扫利)乳油1000倍液等。在上述害虫、害螨的防治过程中,进行轮换用药,以避免或延缓害螨抗药性的产生及发展。
2)鳞翅目昆虫。为害小果番茄的鳞翅目昆虫有棉铃虫和烟青虫。这些害虫主要以幼虫蛀食小果番茄的花蕾及果实,并啃食植株嫩茎、叶和芽,最主要的为害是钻蛀果实,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性。防治方法主要是物理防治结合化学防治方法,即及时整枝,去除老叶残枝,及时摘除病果、虫果等;选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4~18毫升/亩对水60千克、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10.7~21.4毫升/亩对水60千克或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000~4000倍液等进行轮换喷雾防治,每隔5~7天喷雾1次。
3)双翅目昆虫。为害小番茄的双翅目昆虫主要有斑潜蝇,其主要以幼虫啃食叶片中的叶肉,形成不规则的白色条状潜道,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引发为害。
防治方法主要是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即在田间悬挂黄板诱捕害虫,及时清除田间病枝残叶;同时,结合化学药剂防治。根据斑潜蝇的为害情况,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30毫升/亩对水60千克、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4~18毫升/亩对水60千克、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11~14克/亩对水60千克或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000倍液等进行轮换喷雾防治,每隔5~7天喷雾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