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14.1基本概述
小黄姜为姜科姜属生姜的一种,又称姜、黄姜、生姜。生姜有小种姜、大种姜、山姜(野姜)等品种,生产上习惯把小种生姜叫“小黄姜”。一年生作物栽培,属于喜肥、耐肥作物,怕霜冻,生育期190天左右。
小黄姜营养丰富,富含糖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含有姜辣素、姜油酮、姜稀酚和姜醇等特殊成分,有除腥、去臊、去臭的功能,是群众比较喜欢的调味剂之一。小黄姜也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解毒、温胃、发汗、止吐、祛风、提神补脑等功能,是医药上良好的健胃、祛寒和发汗剂,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胃汗呕吐等症。
3.11.14.2品种与分布
小黄姜在中国多个地方皆有栽种,主要集中在中国北纬27°附近种植。云南省种植小黄姜的地区比较广,其中以罗平小黄姜品质最佳,此外还有丽江市、保山市、曲靖市、师宗县、大理州等地区均种植小黄姜。
云南省小黄姜主栽品种为罗平小黄姜。罗平小黄姜质细纤小,辣味充足,含油量高,色泽鲜美,芳香浓郁,风味独特,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青睐。早在1958年,干姜就成为云南省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1983年,罗平生产的“120”干姜块被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授予优质产品称号。
3.11.14.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以罗平小黄姜的生长特性、栽培利用技术为例,对云南省小黄姜的栽培技术进行阐述。
1整地
(1)地块选择。
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排灌方便、pH值为5~7的微酸性土壤的地块较为适宜。涝洼地和盐碱地不宜种植。种姜的土壤要求轮作,轮作期限3年以上。
(2)精细整地。
进行冬耕、早春精细耙地。
(3)配方施肥。
结合整地每亩撒施优质腐熟鸡粪3~4立方米,或优质圈肥2500~5000千克做基肥,按60~65厘米行距开沟备播,沟施豆饼(大豆)75千克、生物有机复合肥80千克、硫酸钾30千克、锌肥2千克、硼肥1千克做种肥。
(4)精选姜种,培育壮芽
①精心选种。宜选择生长健壮、抗逆性强、地上茎多、无病虫害、根茎肥大、饱满的植株留种用。挖取时剪去茎叶,不要扯破姜皮,忌水洗,摊晒于太阳底下,将外表皮的水分晒干,即可进行贮藏。于播种前30天左右从窖内取出种姜,清水冲洗后,选用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健康的姜块作种。按种姜块重75克左右标准,每亩备种姜500千克左右。
②晒姜困姜。于晴天上午8:00~9:00进行晒姜,晚上收起,重复2~3次,至姜皮发白发亮。晒困过程中,注意严格淘汰表皮干瘪皱缩、色泽灰暗的姜块,确保姜种质量。
③炕姜催芽。对精选、晒、困后的姜种,用高效低毒杀菌剂浸种,晾干后上炕催芽,催芽温度控制在22~25℃。20天后,待姜芽生长至0.5~1.0厘米时,按姜芽大小分级备播。
2.播种育苗
(1)适期早播。
一般秋末冬初种植,地膜栽培可于4月上旬播种。
(2)化学除草。
盖膜前用33%二甲戊灵(施田补)乳油、24%乙氧氟草醚(果尔)乳油或其他适合小黄姜生产的除草剂对水喷施。
(3)地膜覆盖。
选用厚度0.005~0.006毫米、宽240~340厘米规格的地膜覆盖。
(4)适当稀植。
高产地块每亩5500株左右,行距60~65厘米,株距不小于20厘米。中肥水地块行距60厘米,株距18厘米,每亩5500~6000株。
(5)适时遮荫
小黄姜出苗达50%时,应及时采取姜田遮荫措施。①高位棚式遮阳网:利用水泥柱、竹杆扎成2米高拱棚架,扣上遮光率为30%的遮阳网。②条幅立式遮阳网:将幅宽60~65厘米、遮光率为40%的遮阳网(或农膜打孔遮阳网),成幅立式拉于小黄姜行间,用竹、木固定。③用有色地膜代替遮荫物地面覆盖。④因柴草多带病虫残体,不利姜田病虫防治,应尽量减少柴草遮荫。若必须应用时,要提前10~20天进行药剂处理,杀灭虫、卵,减少越冬残虫基数。
3.中期管理
(1)合理施肥。
重施分枝肥,补施叶面肥。7月中下旬结合撤除遮荫物,开沟追施生物肥100~150千克、豆饼(大豆)50千克、硫酸钾30千克,追肥后及时浇水。9月中下旬根据姜苗长势,进行叶面追肥,每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2)及时浇水,分次培土。
在姜苗70%以上出土后,根据天气、土壤质地及土壤水分状况掌握浇水。苗期不宜浇水过勤,以膜下浇小水为宜。夏季浇水以早晚为宜,且忌中午浇水。注意雨后及时排水。立秋前后,小黄姜进入旺盛生长期,需水量增多,每隔4~5天浇一次水,始终保持土壤湿润状态。收获前3~4天浇最后一水。自施用分枝肥后,根据小黄姜生长情况,及时进行分次培土2~3次。
(3)适时收获。
①适当晚收。初霜后10~15天(姜叶被霜后)收获。
②拱棚延迟。初霜前在姜田架起拱棚,扣上农膜保护延时,使小黄姜生长期延长20~30天收获,可平均日亩增小黄姜35千克以上。
(4)储藏姜种。
采用坑埋法,挖深100厘米、边长200厘米的坑,上宽下窄,在坑的中央直立1~2个用细竹捆成的直径约10厘米长的通风管,留作通气和测量温度用,然后放姜种1500~2000千克,再在表面放一层姜叶或稻草后覆土,土厚10~20厘米,然后在土的表面盖一层塑料布,防止雨水淋湿。
4.综合防治病虫害
(1)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将有害生物的危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达到生产安全、优质、无公害的目的。
1)农业防治。采取及时清除病残体、合理密植、深沟高畦、严防积水、科学施肥等措施抑制病虫害发生。
2)物理防治。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采取糖醋液、黑光灯、防虫网、频振式杀虫灯等方法诱杀害虫。
3)生物防治。人工释放赤眼蜂,保护瓢虫、草蛉、螳螂等天敌。益菌防治病害。使用生物药剂时采用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等和微生物源农药如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BT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4)化学防治。根据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允许使用矿物源农药和低毒有机合成农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农药管理条例》(GB4285)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8321)。
(2)主要病害防治。
1)姜瘟病。姜瘟病属细菌性病害,病菌侵害根部和地下、地上茎。被害的地下肉质茎,初呈水浸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仅残留外皮。挤压病部,可流出污白色浊状汁液,散发臭味。根部被害,也呈淡黄褐色,最终全部腐烂。地上茎被害,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叶片被害呈凋萎状,叶片自下而上变成枯黄色,边缘卷曲,最终全株下垂枯死。
①农业防治:以综合防治措施为主,严禁使用剧毒农药。轮作换茬,对带菌地块进行土壤处理,注意施净肥、浇净水,选用无病姜种,及时排水防涝。
②)药剂防治:齐苗期,每亩用78%姜瘟宁500倍液的300千克药液灌窝。发病初期灌窝或喷雾,采用78%姜瘟宁300~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或选用72%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90%链霉素·土霉素(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90%三乙磷酸铝可溶性粉剂300倍液轮换灌窝,可以有效地控制姜瘟病危害。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用以上药液进行土壤处理,并用石灰打点做标,待小黄姜收获后,将此处土壤深埋处理。
2)姜斑点病。姜斑点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病斑黄白色,梭行或长圆形,长2~5毫米,斑中部变薄,易破裂或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似星星点点,故又名白星病。
②农业防治:避免连作和偏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钾肥和腐熟有机肥。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选用50%复方硫菌灵(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3)姜炭疽病。疽病属真菌性病害,危害叶片,先在叶片或叶缘出现病斑,初为水浸状褐色小斑,后向下、向内扩展成椭圆形或梭形至不定形褐斑,斑面云纹明显或不明显。数个病斑联合呈斑块状,叶片变褐干枯。潮湿时斑面呈现小黑点。
①农业防治:高畦深沟栽培。密度要适宜,避免栽植过密、连作和偏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钾肥和腐熟有机肥,收姜时要彻底清除病残物。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选用50%复方硫菌灵(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福美双·福美锌(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轮换喷雾防治,每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3)主要虫害防治。
生长期间的主要虫害有生姜螟虫、甜菜夜蛾、生姜蓟马等,应提前做好虫情观测,在虫害发生前搞好药剂防治,每7~10天防治1次。
1)姜螟。姜螟是危害生姜的主要害虫。其食性很杂,以幼虫危害地上嫩茎为主,钻蛀茎秆,使水分及养分运输受阻,蛀孔以上的茎叶枯黄、凋萎,还可转株为害。
①农业防治:清洁田园,保持整洁;翻土,消灭害虫;调整播种时间;除掉病变位置。
②药剂防治:可选用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10.7~21.4毫升/亩)、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促进小黄姜健壮生长。
2)甜菜夜蛾。甜菜夜蛾幼虫对生姜的危害最强。幼虫主要取食小黄姜的叶片,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整个叶片被咬食殆尽,只剩叶脉和叶柄,导致植株死亡,缺苗断垄,甚至毁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①农业防治:秋耕或冬耕,可消灭部分越冬蛹;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提倡采用防虫网,防治甜菜夜蛾,兼治其他害虫;春季3—4月清除杂草,消灭杂草上的初龄幼虫。
②药剂防治:可选用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10.7~21.4毫升/亩、20%虫酰肼(米满)悬浮剂或75%硫双威(拉维因)可湿性粉剂等轮换喷雾防治;晴天傍晚用药,阴天可全天用药。
3)蓟马。蓟马的成虫和若虫,均以锉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姜叶受害,产生很多细小的灰白色斑点,受害严重时,叶片枯黄,扭曲。
①农业防治:早春清除杂草和残株法,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株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成虫或若虫。栽培过程中勤灌水,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植株健壮生长。
②药剂防治:可选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3.3~40.0毫升/亩、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0~12.5克/亩、20%啶虫脒可溶液剂7.5~10.0毫升/亩对水60千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用药时可加入适量展着剂。
4)地下害虫。一种是小地老虎。主要为害小黄姜幼苗,将其幼苗咬断,使整株苗死亡,造成缺窝断行,严重的甚至毁种。老熟幼虫具有假死性,受惊缩成环形。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和糖醋液有强烈的趋向性。该虫喜欢温暖且潮湿的环境,土质疏松、保水强的壤土及砂壤土均适宜小地老虎的生长。另一种是蛴螬。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总称,该虫的主要危害期为幼虫期,其幼虫咬食危害地下嫩根、地下茎和块茎,造成幼苗枯死,田间缺苗断垄。块茎受害后,咬食成缺刻或孔洞,引起腐烂。幼虫具有假死性,成虫有夜出性和日出性之分,夜出性种类多具不同程度的趋光性。
①农业防治:实行轮作;选择种姜;深翻土壤。
②药剂防治:选用0.5%阿维菌素(乐地农)颗粒剂或3%辛硫磷颗粒剂3~5千克/亩撒施。
5)异形眼蕈蚊幼虫(贮藏期害虫)。异形眼蕈蚊主要以幼虫(姜蛆)为害,除危害贮藏姜外,也危害田间种姜,但以在姜窖内危害最重,姜块以顶端幼嫩部分受害为主。因异形眼蕈蚊幼虫有趋湿性和隐蔽性,初孵幼虫即蛀入生姜皮下取食。在生姜“圆头”处取食者,则以丝网粘连虫粪、碎屑覆盖其上,幼虫藏身其中。幼虫性活泼,身体不停地蠕动,头也摆动,以拉丝网。生姜受害处仅剩表皮、精纤维及粒状虫粪,还可引起生姜腐烂。
①农业防治:生姜入窖前彻底打扫干净;精选姜种,发现被害种姜立即淘汰。
②药剂防治:采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喷于姜窖和姜块,也可采用3%辛硫磷颗粒剂,按每1000千克小黄姜用药1千克的比例,将颗粒剂拌细土后先撒施窖底一层,然后随放姜随撒施,最后均匀撒在上面一层。
(4)杂草防治。
小黄姜播后苗前,采用23.5%乙氧氟草醚(割地草)乳油1000倍液喷淋地面,形成药膜,防除杂草。覆膜田应在喷药后立即盖膜。
5.适时采收
小黄姜不耐霜冻,所以一般在初霜前即要收获,如果要留种的姜地,更要提前,不能延后,被霜冻的姜块不耐贮藏,容易变质霉烂,不易留种。一般在11月上旬(此时姜已经充分成熟),地上茎叶尚未枯萎前选晴天收获。姜种采收宜在晴天午后进行,并尽量减少损伤,防止染病菌。
6.贮藏加工
一般在地上或地下打口小、肚子大的窖洞,视贮藏量决定窖洞大小。如果是留作姜种的姜要单独窖藏。小黄姜入窖前,彻底清扫姜洞及窖底。选用百菌清、多菌灵等杀菌剂及敌敌畏等对井窖进行杀菌、杀虫处理;用一块1米见方的农膜平铺于井底,堆放3~5千克麦草,倒入80%敌敌畏乳油0.25千克,熏杀姜蛆成虫,防止姜蛆发生。也可采用5%辛硫磷颗粒剂50克。小黄姜入窖结束后,在鲜姜入窖10天内要留通气口,以免洞内温度过高,10天后将通气口堵死。人员入窖前要注意先通风,防止伤亡事故发生。商品鲜姜收获后就可以销售,而大部分姜都是烤成姜块,也有切成姜片烤的,烤姜主要用煤炭,并且要勤翻,以免有糊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