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冬别名天冬、小叶青、明天冬等。天门冬药材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干燥块根。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茎基和须根,置沸水中煮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干燥。天门冬是较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其性寒,味甘、苦,归肺、肾经。具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腰膝酸痛,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渴,肠燥便秘等。天门冬入药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并列于上品。本品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厘米,直径0.5~2.0厘米。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气微,味甜、微苦。多生长于山野林缘阴湿地、丘陵地灌木丛中或山坡草丛。其主产于贵州湄潭、赤水、望谟;重庆涪陵、四川泸州、乐山;广西百色、罗城;浙江平阳、景宁;云南宾川及巍山等。
近年来由于产地大力发展经济林,大量开垦荒山坡地,严重破坏了其生态环境,加之连年的过度采挖,天门冬野生资源急剧下降,几近枯竭,已成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之一。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天然药材需求的剧增,天门冬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价格不断攀升,发展前景看好。
1.品种
目前,国内种植的天门冬品种近30个,在贵州、广西、云南等省种植的主要是短梗天门冬和西南天门冬2个品种。在贵州,天门冬具备一定种植规模的区域主要在遵义务川、凤岗、绥阳,凯里施秉、天柱,铜仁沿河等地。永胜县的天门冬栽培品种是野生天门冬经过多年人工驯化栽培而来。其特点是块茎大,产量高,所含天门冬素高,野生驯化而成的2个种分别为多刺天门冬和大理天门冬。同时有部分引进栽培品种天门冬。市场上发现天门冬的伪品是其同属植物羊齿天门冬的块根和滇南天门冬的干燥块根。
羊齿天门冬:多为丛生的根条,头部有较短的干枯残茎,每条块根呈纺锤形,两端尖,长约2~8厘米,直径0.5~0.9厘米,外表皱缩,呈黄白色或灰棕色,质柔,干后坚脆,易折断,呈黄白色或灰棕色,质柔,干后坚脆,易折断,内心空虚少肉质,未充分干燥者,内心有黏性白色的肉质,气微,味微酸辣。粉末特征 粉末灰黄色或黄白色。草酸钙针晶随处散在或成末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针晶长28~67微米,顶端多钝。导管主要为螺纹导管,直径9~22微米。木薄壁细胞呈长方形至长圆形,直径7~16微米,壁厚,木化或非木化,细胞核可见。皮层薄壁细胞呈类圆形,类长方形,不规则形等。黏液细胞中黏液质。表皮细胞呈类长圆形和不规则形,可见有表皮毛。
滇南天门冬:性状鉴别:呈纺锤形,长3~5.5厘米,直径0.7~1.5厘米,表面黄棕色,略具光泽,有深浅不等的纵沟纹,质坚硬,断面较平坦,角质样,气微,味微苦。
2.分布
天门冬在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的南部至华东、中南、西南各省区都有分布。生于海拔175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树林下、山谷或荒地上。天门冬喜温暖,不耐严寒,忌高温常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下山区。夏季凉爽、冬季温暖、年平均气温18~20℃的地区适宜生长。喜阴、怕强光,幼苗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良,叶色变黄甚至枯苗。天门冬块根发达,入土深达50厘米,适宜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且排水良好的砂壤土(黑砂土)或腐殖质丰富的酸碱度(pH值)近中性的砂壤土中生长。野生天门冬分布有以下特点:第一,在山区灌木丛、土坎、林缘周围容易发现;第二,天门冬生长在陡坡斜壁,有小灌木或草丛遮阴;第三,多分布在海拔为600~1600米的山区,生态环境植被保护较好,生境中具有散射光,山腰分布较多,生长茂盛。可见,天门冬适合在半阴半阳的环境中生长,喜欢湿润但又忌涝,属耐阴植物,但天门冬的分布没有坡向之分。
1.种苗繁育技术
天门冬分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生产上两种方法皆采用,但目前大面积的是以种子繁殖为主,在这里重点阐述;分株繁殖是一种传统的种植方法,此方法简便省工,产量较高,但用种量大,不利于大面积生产,目前少有采用,这里只作简单叙述。
(1)留种。
天门冬是雌雄异株植物。一般自然情况下,雌雄比例为1:2左右,一年生的天门冬苗栽培3年后开始结籽,采用分株繁殖栽培的1~2年后可以结籽,但种子的产量不高。由于人工栽培后的天门冬比野生集中,留种地的天门冬雌雄比例可以保持在2:1左右。对雌株应增施肥料,勤加管理,使之生长旺盛,以利多结种子,每千克天门冬种子有2万粒左右。
(2)种子的采收和贮藏。
每年9—10月,当果实由绿色变红色时采收。在室内堆沤发酵至稍腐烂,放入水中搓去果肉,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做种。可即采随播,也可留第二年春播。留作春播的种子用湿润细沙贮藏,勿使其干燥,否则会降低发芽率。。
(3)种子处理。
天门冬种子干燥后容易丧失活力,隔年种子发芽率低,不宜使用。种子有后熟作用,必须秋播或混沙低温贮藏到次年春季播种才能顺利发芽。不经过处理的种子春播当年不萌发,需到第二年4月才出苗。种子不能晒干或风干,应立即与湿沙混合保存。这是影响天门冬出苗率的关键,因为天门冬外种皮上有一层蜡质层,将种子置于阳光下暴晒,蜡质渗入内种皮,会影响种子吸收氧气和水分,造成发芽困难而影响出苗率。贮藏用的湿沙应掌握好含水量,以手捏成团、手松即散为宜。用沙粒细小的粉沙,种子与湿沙按1:2的比例混合装入纸箱中,厚度30厘米,上面盖一层3~5厘米厚的湿沙,压实。将贮种箱置于室内阴凉处保存,并保持湿度,不能让沙干燥。贮藏期间注意防鼠害。秋播的直接用采后堆积发酵洗去果肉的种子;春播的将贮藏的种子从沙中筛出。将种子置于较大的面盆内加入1%的洗衣粉水,用麻袋片揉搓种子,搓去外种皮黑色部分,直至种子变为白色,然后捞出洗净,晾干种子表面水分,备用。
(4)苗床地的选择与整理。
天门冬育苗地应选择海拔稍低,温度条件较好,土质较疏松,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地方,必须有天然的或人工设置的荫蔽条件。苗床地的整理:翻耕床土,晒土15~20天,然后碎土,碎土后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3000千克,草木灰2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4千克。然后再翻耕1次,使肥、土、药充分混合,再次碎土后平整做墒,墒宽1.5米,墒沟深20厘米。
(5)播种。
播种期分为春播和秋播。秋播宜在9~10月,采种后即可播种;春播宜在2—3月播种。秋播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秋播发芽率高,占地时间长,管理费工;春播占地时间短,管理方便。播种方法:在整好的墒面上开横沟,沟距20~24厘米;沟深5~7厘米,播幅6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种距2~3厘米。每亩用种子10~12千克。播后覆盖细土与墒面相平,播种后要浇透水,上面再盖松毛或稻草保湿。
(6)苗床管理。
苗床每隔3~5天浇水1次,天门冬播种后在20~25℃时,经15天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揭去盖草,搭棚遮阴,也可在墒间用玉米等作物遮阴,保持土壤湿润。在苗高3厘米左右时要拔草、施肥。秋季结合松土施肥,肥料以腐熟的人畜粪肥为主,如肥料的含氮量较低,可以少量添加尿素,粪水50千克宜加尿素0.1千克。肥料不宜直接与苗接触,每次亩用量1000~1500千克。每隔3个月可追肥1次。苗期病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蟋蟀、蚜虫、红蜘蛛、立枯病等。地老虎、蟋蟀可用90%敌百虫拌炒香的米糠或麦麸制成毒饵诱杀;蚜虫、红蜘蛛可用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或0.3%苦参碱水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立枯病可用75%敌磺钠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水喷雾防治。
(7)成苗标准。
秋播育苗的第2年春季即可移栽;春播育苗的当年秋季即可移栽。成苗标准为株高30~50厘米,有分株3~4个,叶色深绿,健壮无病。达到成苗标准的天门冬,移栽成活率高,成活后抗旱能力较强,一些冬季无水浇灌的地方能安全越冬,利于第2年生长发育。1年以后的幼苗即可定植。一般在10月或春季末萌芽前,幼苗高10~12厘米时带土定植。起苗时按大小分级分别栽植。按行距50厘米、株距24厘米开穴。
(8)天门冬分株繁殖。
采挖天门冬时,选取根头大、芽头粗壮的健壮母株,将每株至少分成3簇,每簇有芽2~5个,带有3个以上的小块根。切口要小,并抹上石灰以防感染,摊晾1天后置于阴凉处待种。于10月或春季萌芽前,在整好的墒面上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开穴,穴深17厘米,每穴施农家肥约1千克,栽苗1簇,将块根向四周摆匀,以免成束而妨碍生长,然后盖细土压实,再覆土略过芦头,淋水保持土壤湿润。10~15天可出苗。。
2.栽培管护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有天然荫蔽的疏林平缓坡地种植,以选择土层深质地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且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为好。整地时施足底肥,每亩施厩肥或堆肥3000千克,冬季深翻30厘米以上。种植前再翻耙一次,并碎土整平,起墒宽60~120厘米,高20厘米,在墒上按株行距40厘米×30厘米开穴,待植。在日照时间短的山谷平地或林荫处育苗。播种前深翻犁耙整地,整平整碎,起宽100厘米的高墒播种。
(2)适时定植。
天门冬宜在3月份萌芽前种植。种子苗在起苗时每株应有块根2~3个(过少或无块根的苗,留在育苗地内再培育1年),苗按大小分级,分别种植。用块根繁殖的,把留种的根头切成数小块,每块具芽和块根各3个以上,切口不宜太大,并蘸上石灰或草木灰,以免感染病苗而导致根头腐烂。切好根块摊晾一天即可种植。每穴放1株或小根头1块,种植深度6~10厘米,种后覆土压实,淋足水,每亩约栽苗4000株或根头4000小块。
(3)淋水保苗。
种植后1个月内保持土壤湿润,遇旱要经常淋水,促进发芽长苗。出苗后及时扦插竹竿或木杆,让苗攀缘向上生长,避免相互缠绕扭结,以利于通风透光和田间管理。
(4)中耕除草。
一般在4—5月进行第一次中耕,以后根据杂草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的板结程度决定中耕与否,中耕要求达到土壤疏松,彻底铲除杂草。中耕宜浅,以免伤根,影响块根生长。
(5)适时追肥。
天门冬是一种耐肥植物,需施足基肥,多次追肥。第一次追肥在种植后40天左右,苗长至40厘米以上时进行。过早施肥容易导致根头切口感染病菌,影响成活。一般每亩施入畜粪水1000千克。以后每长出一批新苗追肥3次,即初长芽尖时施第一次,促进早发芽,每亩施入畜粪水1000千克;苗出土而未长叶时施第二次,促进块根生长;叶长出以后施第三次,以促进第二批新芽早长出后两次施厩肥、草木灰或草皮灰加钙镁磷肥,结合培土。施肥时不要让肥料接触根部,应在畦边或行间开穴开沟施下,施后覆土。 。
(6)修剪与遮阴。
林间种植,入秋后至初冬,进行适当修剪疏枝,剪掉过密及病枝老枝,使内透光达50%以上;夏季光照强,天门冬所需光照少,适当加大荫蔽度。大田种植,应插树枝或搭架遮阴,春秋季宜稀,地内透光度50%~60%;夏季宜密,地内透光30%~40%。 。
(7)天门冬病虫害防治。
病害。天门冬病害主要有立枯病、茎枯病、锈病、根腐病等。
1)根腐病。天门冬根腐病病状是:先从1条根块的尾端烂起,逐渐向根头部发展,最后整条根块内成浆糊状,发病1个多月后,整条根块变成黑色空泡状。此病多是由于土质过于潮湿或被地下虫害咬伤,或培土肥施碰伤所致。防治方法:做好排水工作,在病株周围撒些生石灰粉。
2)立枯病。嫩芽染病后变成黑褐色,然后逐渐枯死。幼苗感染后根茎部变褐缢缩而折到枯死。发病初期用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施。
3)茎枯病。茎染病后有不规则的、灰白色至黑褐色的干枯病斑,严重时整个茎秆枯死。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药剂喷施。
4)锈病。发病初期叶和茎有黄褐色稍隆起的病斑,严重时茎叶变黄枯死。选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等药剂等喷雾防治。
虫害。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蚜虫。
1)红蜘蛛。红蜘蛛5—6月为害叶部。防治方法:①冬季注意清园,将枯枝落叶深理或烧毁;②喷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用1.8%阿维菌素乳油2500~3000倍液、43%联苯肼酯悬浮剂2000~3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周1次,连续2~3次。
2)蚜虫。蚜虫会为害嫩藤及芽芯,使整株藤蔓萎缩。在蚜虫为害初期,可用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0.3%苦参碱水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对于虫害严重的植株,可割除其全部藤蔓并施下肥料,20天左右便可发出新芽藤。
3.采收与加工技术
(1)采收与加工。
—般种植需3年才能采收,每亩可产干货500~800千克。在10月至第二年3月萌芽前,选择晴天,先把插杆拔除,割除茎蔓,然后挖开根四周土壤,小心地把块根取出,抖去泥土,摘下大个的加工作药用,小个的块根带根头留下作种用。摘下块根,剪去须根,用清水洗去泥沙,放入沸水锅内煮10~15分钟,取出剥皮,剥皮时要用手和利刀一次内外两层将皮剥除干净。用清水漂洗外层粘胶质,稍晾干表面水.放入硫磺柜(炉)内熏12小时,使其色泽明亮,然后取出晒干或烘干。最好日晒夜熏磺,中午太阳光照强,晒时宜用竹帘盖上,防止变色。晒于的天门冬宜装入竹筐内,置通风阴凉干燥处。
(2)商品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天门冬药材干货水分不得超过16.0%,总灰分不得过5.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80.0%。干货呈纺锤形,去净外皮,断面角质状,中央有白色中柱。气微,味甜微苦。无杂质,无虫蛀、霉变。一等品: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半透明,有糖质;断面黄白色,中部直径1~2厘米,硬皮去净,无破皮。二等品:表面黄白或淡棕色,间有纵沟纹,半透明,有糖质;断面黄白,中部直径0.8厘米以上,间有未剥净的硬皮,但不超过5%。三等品: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糖质;断面红棕色,中部直径0.5厘米以上,有未去净硬皮,但不超过15%。
(3)包装与贮藏。
天门冬肉质,黏性大,极易受潮,如装在竹笼、麻袋、草包内会发黏、变色、发霉。应将晒干或烘干的药材稍稍回潮变软后装入洁净、干燥、内衬防潮纸的木箱内,平铺压实以防潮气侵入,再加盖麻袋,置于阴凉、干燥、通风、透光的库房货架上,定期查看防止回潮、霉变、虫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