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1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
芦荟种植后3~4年开始开花结籽,种子小、有茸毛。种子寿命短,采收后应立即播种,否则难以发芽,所以生产上少用种子繁殖,培育优良新品种时,用种子繁育。播种期:保护地栽培,春、秋两季都可以播种。
2.分株繁殖
可于每年3—4月或9—11月,将芦荟每株分蘖出来的小苗,连根挖取,并切断与母茎连接的地下茎,即可定植。
3.芽插繁殖
从母茎的叶腋处,切取5~10厘米的新芽,放在阴凉的地方,夏季4~5小时,冬季1~2天,待切口稍干,扦插在设有荫棚的苗床上。插后20天生根,在苗床培育2~3个月就可定植。用分蘖芽扦插成活率可达100%,从小苗到成株约需一年半,繁殖快,成本低。
4.切茎繁殖法
切茎繁殖法用于日本木立芦荟,能在短期内繁殖更多的子苗,但母株的茎必须长而壮实。其繁殖方法如下:选择高30厘米的植株,在生长点向下7~8厘米的叶节处,用利刀或剪刀剪下,要求剪下的上部具有5~7片叶,茎部有3~4片叶,可促使茎部萌发侧枝和分蘖芽。剪断的上部晒10~15天,使切口愈伤,然后剥去近切口处的2片叶,扦插于细沙苗床中,不需浇水。约1个月后,轻轻试拔插穗,如拔不动即已生根。
5.组织培养
该方法是大量快速繁殖种苗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好望角芦荟,其不易发生分株,分蘖芽能力弱,需要用组织培养方式获得种苗。
6.1.3.2主要栽培方式
常见的栽培方式有保护地栽培、大田露地栽培和家庭盆栽等方式。
1.保护地栽培
保护地栽培包括大棚栽培和温室栽培。在中国亚热带偏北的长江流域,福建西北部地区、云南偏北地区等用塑料大棚技术可以保证芦荟安全过冬,同时还可避免梅雨季节和夏季高温曝晒等不良气候的影响。大棚一般采用拱形棚。建棚时要考虑:①通风好,但不能在风口上,以免遇大风毁坏。②有灌溉条件,地下水位较低,可及时排水和避免棚内积水。③建棚地点应距道路近些,便于日常管理和运输。④大棚框架可选用钢管结构、竹木结构或水泥材料。覆盖棚膜时应注意预留通风口。膜的下沿要留有余地,一般不少于30厘米,以便于上下膜之间压紧封牢。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温带地区应在温室中栽培,在严冬有加温条件,可确保芦荟安全过冬。
2.露地栽培
露地栽培应选择在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0℃的地区。中国的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部分地区四季无霜,气候温暖,适宜发展露地栽培。要注意防止栽培地积水,引起芦荟烂根死亡和斑病问题。
3.家庭盆栽
盆栽土壤可用园土、椰糠、鸡粪按4:2:1的比例混合后堆沤半年使用。也可加少量复合肥、骨粉来增加盆栽基质中氮、磷的含量。盆栽不仅可美化居室,而且可随时采摘新鲜的芦荟叶片供家庭保健使用。
6.1.3.3立地条件
芦荟对于立地条件要求较高,在开展芦荟栽培种植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芦荟的种植土地进行全面有效的考察,选择合适的土地。通常情况下,芦荟适宜生长的土地需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质:①具有良好的排水性;②土质具有较好的肥沃度;③砂质土壤需要保持一定的疏松度。芦荟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如果在一些过湿过黏的土壤中将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病率。如果在山地的环境中,需要选择使用梯田种植的方式。在正式种植芦荟的过程中,需要对芦荟苗进行分株,分株之后按照50~60厘米×30~40厘米的株距进行种植。
6.1.3.4土肥水管理
1.水分管理
芦荟一生在生长过程中需水量较大,适时合理灌水至关重要,定植后一周灌一次透水,返青还苗后土壤湿度保持60%~70%为宜,过干及时补充水分,积水及时排除,芦荟严禁渍水,以防沤根烂叶,导致减产。
2.中耕管理
芦荟在阳光、水肥充足条件下,长势良好,反之长势较差。因此,要勤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增强土壤通透性。尤其到生长中后期,植株较大,因此应及时合理地进行培土壅根,防止倒伏。同时及早除去幼苗和开花期蕾薹,集中养分供应叶片,确保单叶的质高量大。
3.适时合理追肥
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开始采鲜叶后,植株逐渐表现出叶色褪淡、生长缓慢和瘦弱的现象,此期应及时补充肥料,每亩用20千克复合肥和200千克人畜清粪液或沼液进行株间根部浇施,严禁粪水与叶片接触,每隔50~60天追肥一次,才能保证植株正常生长,提高鲜叶的产量和质量。
6.1.3.5病虫害防治
1.常见病害
(1)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茎部也可受害。多发生于老龄及有伤口的叶片上,可导致叶片折弯、干缩,影响生长。防治方法:适当控制氮肥施用,避免淋水过度。芦荟炭疽病容易传染给其他植株,割除病叶并集中深埋,剪下的病叶最好烧掉,少量病斑可局部切除,随即在伤口处涂药保护。患病未好的植株应该与无病株隔离。病害流行季节,可选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25%咪鲜胺(施宝克)乳油6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2)褐斑病(又名黑斑病)。危害叶片,严重时病斑密布,导致叶片腐烂。防治方法:选栽抗病性比较强的库拉索芦荟、中国芦荟、木立芦荟等种类。科学施肥、浇水,注意氮、磷、钾肥均衡,防止积水。苗期采用77%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粉剂每隔15~20天喷雾1次,1年内防治3~4次。种苗和土壤用瑞毒霉加入纳米硅消毒后能有效防治芦荟苗期的褐斑病。发现病叶及时剪除或带出栽培区深埋,并采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3)叶枯病。多从叶尖或叶缘产生褐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半圆形干枯,病斑皱缩,中央灰褐色,边缘具水渍状暗褐色的环带,后期病斑上生小黑点排列呈同心轮纹状。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选用27.13%碱式硫酸铜(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1000倍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4)根腐病。发病初期幼苗基部出现水渍状浅褐色病斑,并逐步绕茎部萎缩褐腐。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选用2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霜福稻瘟灵(立枯净)可湿性粉剂或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轮换灌根防治,每隔7天1次,连续灌根3~4次。
(5)白根病。在芦荟根部上带有白色粉末状。防治方法:采用2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7天1次,连续防治3~5次。
(6)细菌软腐病。受害部位呈半透明水渍状,并能迅速扩大,导致全叶腐烂,通常从植株心叶部和茎部发病,使茎叶烂成一滩水。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加强管理,实行轮作制,避免偏施氮肥,除草时尽量不要造成伤口过大。尚未形成病时,选用2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2.常见虫害
(1)棉铃虫。棉铃虫是目前对芦荟最危险的一种虫害,主要咬食嫩叶与花朵,造成叶片残缺和落花。防治方法:用黑光灯或杨树林诱杀成虫。搞好栽植区域周边其他植物的统一防治。药剂防治:在幼虫初卵期,可选用2%阿维菌素乳油、50%杀螟松(速灭虫)乳油1000倍液、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10.7~21.4毫升/亩对水60千克或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4~18毫升/亩对水60千克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2)介壳虫。介壳虫以幼虫常黏在叶片背面,有时在叶片的正面也会发生。防治方法:幼苗期,可选用25%噻虫嗪(阿克泰)水分散粒剂50~62.5毫克/千克对水60千克、22.4%螺虫乙酯(亩旺特)悬浮剂48~60毫克/千克对水60千克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250毫克/千克对水60千克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3)红蜘蛛。在天旱时易发生,严重时期在5—7月、8—9月。红蜘蛛通常发生在叶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剌吸芦荟汁液,常造成叶片变色甚至卷曲。防治方法:在5~7月红蜘蛛大量暴发时,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4000倍液、43%联苯肼酯悬浮剂1800~2400倍液、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8~60毫克/千克对水60千克、28%阿维·螺虫酯悬浮剂(40~56毫克/千克)对水60千克、15%哒螨灵乳油50~67毫克/千克对水60千克或25%苯丁锡可湿性粉剂150~250毫克/千克对水60千克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4)夜蛾。包括斜纹夜蛾、银纹夜蛾、甘蓝夜蛾等,危害时期为6—9月。以幼龄幼虫啃食嫩枝、嫩叶、表皮,成龄幼虫食量很大,具有暴食性,除咬食拟叶和嫩枝外,还伤害幼茎,啃食老茎表皮,降低观赏价值。防治方法:根据夜蛾发生情况,可选用240克/升甲氧虫酰肼悬浮剂10~20毫升/亩、10%虫螨腈(除尽)悬浮剂33~50毫升/亩、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3~5克/亩、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55毫升/亩、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6.7~20.0毫升/亩或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5~15毫升/亩等,以上农药、使用时对水50~75千克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6.1.3.6适时采收与采后处理
1.适时采收
适时采收可促进芦荟生长,不仅提高产量,而且可保证鲜叶质量。一般芦荟栽培后第二年即可采收叶片。应在早晨和上午采收,此时采收可保持芦荟的新鲜度。选取底部发育好、叶龄2年以上的叶片,在叶片与茎交接处用刀从一边割开一个开口,随后用手剥下,保持叶片的完整,注意不要折断叶片,也不要贪摘,每株要留下最上面的5~6片叶子。注意不要碰伤顶部的嫩叶。采收的鲜叶应整齐地排放在塑料筐或纸箱内。装筐时注意不让芦荟叶片之间互相刺伤,从而造成叶汁外流和叶片出现伤斑,影响质量。成株每年可产芦荟鲜叶量10~12吨/亩。
2.采后处理
芦荟鲜叶采后,最好整齐地码放到透气性较好的瓦菱纸箱内。如果没有纸箱,放在蔬菜运输周转硬塑料箱内也可以。没有周转箱,直接把芦荟码放到运输车里,一定要码放整齐。同时,码放高度一般不要超过1米。码放前车厢内要清扫干净,最好底下放些稻草之类的东西,千万不能有水。北方冬天运输要注意防冻,上面要放些草帘子之类的东西保温。南方夏季运输时,要注意防雨。运输中,车辆尽量保持平稳,避免芦荟叶子破损。国外大公司运输芦荟多采用芦荟鲜叶仓储的方式,芦荟鲜叶采摘后,按照国外企业规定应该在6小时之内对芦荟鲜叶进行加工处理,来不及处理时,合理的储存是减少损失必不可少的手段。如果有条件的企业,芦荟鲜叶可以放在专用的仓储库房内。库房内应有恒温系统,保持4~7℃。无专用库房的,要把芦荟鲜叶放在防冻、防雨、防晒、干燥通风的地方,尽量码放整齐,不要堆放得太高太大,库房内尽量不要放入有机塑料物品。
芦荟鲜叶的保鲜:芦荟鲜叶采摘后,脱离了母体,不再有营养和水分供应,芦荟叶内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有些成分会发生分解变化。例如,芦荟多糖会分解成单糖、氨基酸分解成果酸等。如何保持芦荟的新鲜,除了谨慎的运输、合理的储存外,还要注意芦荟叶片的保鲜。芦荟中的各种活性成分如多糖氨基酸酶等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所以,在芦荟的采摘、运输等过程中,保证芦荟鲜叶的完整不破损是芦荟叶子保鲜的首要条件;其次,低温、干燥、通风也是芦荟保鲜的重要条件。低温不利于细菌的繁殖,干燥、通风有利于芦荟破损的部分自行收缩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