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为百合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北部地区,目前在南美洲的西印度群岛广泛栽培,中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均有栽培,在云南元江县已发展到5100亩,已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芦荟株高1~1.5米,叶簇生,呈座状或生于茎顶,叶常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花序为伞形、总状、穗状、圆锥形等,呈红色、黄色或具赤色斑点,花瓣6片、雌蕊6枚。花被基部多连合成筒状。芦荟以叶入药,有泻下通便、清肝去热、杀虫和通经等功效。近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芦荟还有抗癌、降低血糖、抗炎、抗过敏,分解毒素、促进伤口愈合、健胃以及美容护肤等作用,还能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甲醛等。所以芦荟是一种集药用、食用、美容、观赏及环保于一身的多年生常绿植物。芦荟植株中含有96%的水分和上百种化合物,含有大量植物蛋白质、维生素、叶绿素、芦荟大茨素、胆碱、微量元素、活性酶和多种氨基酸等75种活性化学物质。芦荟适宜生长在透水性能好、有机质含量高、pH值6.5~7.2的砂质土壤上,要求光照充足,环境温度20~30℃为宜,忌水渍,被水淹后很快死亡。
目前欧美以芦荟为原料的化妆品、保健药物占80%以上,仅美国就有1500多种芦荟产品。据国际芦荟协会(IASE)报道,1997年全球芦荟原料及其制成品销售额已达650亿美元。国外名贵化妆品80%均用芦荟作原料。在国外关于芦荟的研究论文和专利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70年代有关芦荟的专利只有13件,而到20世纪80年代则高达157件。其中用于药品的占36%,化妆品占25%,保健饮料、食品占22%。1986~1993年,仅在美国申请含芦荟成分的专利就有594件。据统计,日本有关芦荟研究开发方面的专利和论文比美国还多。这些统计数字说明了国际上关于芦荟的研究开发还在不断深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