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9.1基本概述
油麦菜别名莴笋尖、莜麦菜,属菊科莴苣属中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是以嫩梢、嫩叶为产品器官的尖叶型叶用莴苣,叶片呈长披针形,色泽淡绿、质地脆嫩,口感极为鲜嫩、清香、具有独特风味,含有大量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大量钙、铁、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是生食蔬菜中的上品,有“凤尾”之称。
油麦菜,耐热、耐寒、适应性强,喜湿润,抗病虫害,品质甜脆,纤维少,生长适温20~25℃。其营养价值略高于生菜,远远优于莴笋。常吃油麦菜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清燥润肺、治疗神经衰弱,它的食疗价值很高。由于油麦菜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深受百姓喜食,目前市场需求大,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
3.16.9.2品种
可根据不同种植季节选用抗病、优质、耐抽薹、高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
1.云油麦1号
该品种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株高35~40厘米,叶长披针形,油绿色,光滑,有光泽。口感细腻脆嫩,味清甜,品质佳,适应性广。可生食、炒食、做汤。
2.板叶香油麦
该品种生长直立型,板叶,叶色翠绿,叶片特别是中肋口感脆嫩。冬季保护地栽培口感脆甜;夏季、秋季高温季节栽培,收获前香米味四溢清香;熟食口感苦味适中。
3.纯香油麦菜
该品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广东省的地方品种大种油麦菜的混杂群体中经单株系统选育而成。植株生长势强,株高30~40厘米,开展度20~30厘米。叶披针形,绿色,长约40厘米,宽6~10厘米,叶面光滑,口感脆香、品质好,可生食、炒食、做汤。种子黑色,千粒重约1克,抗寒、耐热、耐抽薹,生长速度快。
4.泰国四季香油麦菜
该品种从泰国引进,耐高温,叶片呈长披针形,色泽淡绿,长势强健,抗病性强,质地脆嫩,口感极为鲜嫩、清香。单株可达0.3~0.4千克,亩产2000~3000千克。因其周期短,见效快,被越来越多的菜农大面积栽培。
5.极品红油麦
该品种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口味极佳等特点。叶片呈长披针形,叶片绿色间紫色,长势强健,质地脆嫩,纤维少,口感极为鲜嫩、清香,适应于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种植(四季均可种植),种植30~40天后开始采收。
3.16.9.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1.育苗
选用在塑料拱棚内漂浮育苗。采用聚苯乙烯泡沫穴盘,规格为长67厘米、宽34厘米、高6厘米,每盘162穴。可选用草炭、腐殖土、蛭石、珍珠岩、椰糠、锯末、菇渣等轻质基质。就地取材或购买便宜的轻质基质,一般将不同基质混合使用。剔除霉籽、瘪籽、虫籽等后直播。夏季高温期间育苗,种子应进行低温处理,方法是将种子放在清水中浸泡4小时,待种子充分吸水后捞起沥干,用湿纱布包好放在1~18℃下催芽,或置于-6℃的冰箱中存放24小时,再将种子置阴凉处保湿催芽,70%的种子露白后进行播种。每穴播1粒种子,播种深度为0.5厘米。每亩苗移栽用种量15~20克。
出苗前保持温度15~20℃。出苗后,白天18~20℃、夜间12~14℃为宜。苗出齐后在育苗池中施入复合肥,每立方米水体施用复合肥300克。定植前7天进行低温锻炼。
2.栽培季节
油麦菜在滇中、滇西、滇西北、滇东北地区全年均可播种,滇南、滇东南的部分地区避开夏季高温季节均可播种。
3.整地施肥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力较好,有一定灌溉条件的地块,以前茬未种过菊科作物的田块最好。定植前深耕细耙,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25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与土壤充分混合后,整平理畦。一般畦宽1.3~1.5米,长度根据田块确定。
4.田间管理
(1)定植。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通气良好的沙壤土定植,定植时浇足定根水。为获得较高产量,可适当密植,冬季株行距为15厘米×20厘米,夏秋季株行距为20厘米×20厘米。
(2)定植缓苗后,在植株的整个生长发育期,应保持田间湿润、土壤疏松。同时应控制浇水,浇水量要根据天气、植株生长状况和土壤墒情而定。早春温度相对较低,蒸发量小,灌水不必太勤,以防湿度过大导致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待进入4月中旬后,温度迅速升高、植株生长加快时,可适当加大灌水量和次数。一般在浇水后短时间内封闭棚室,提高棚内温度,待地温上升后,再及时进行通风排湿。以后管理始终保持土壤湿润,提倡滴灌等节水灌溉,避免田间积水,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以下。白天温度以18~22℃为宜,夜间温度以12~15℃为宜。
(3)施肥。
定植成活后用0.2%磷酸二氢钾或0.2%~0.3%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施1~2次。田间追肥2次,每次用尿素6~7千克/亩。
5.病虫害综合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
(1)主要病害。
1)霜霉病。主要症状:幼苗发病,可造成幼苗退绿发黄,萎蔫枯死;成株染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呈淡黄色,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湿度较大时,叶片背部病斑上生有白色霉状物,严重时叶片上部也会出现白色霉层。进一步发展后,病斑连片,呈黄褐色,导致叶片枯死。如防治不及时,病菌会浸染茎部,出现黑茎,后期茎部枯死。
防治方法。①应遵循农业防治为主、药物防治为辅的原则,要尽量选择地势偏高或平坦、土质疏松,病害较少、发病率较低的地块,提高地块的灌排水能力;②选用抗病品种;③合理控制好栽培密度;④适时间苗补苗,及时中耕除草,提高植株间的通透性能,利于采光透气;⑤遇到连日阴雨或雨水较多季节,要及时排水排涝,以降低田间湿度,要小水勤浇,严禁大水猛浇猛灌;⑥增施有机肥做底肥,均衡施肥,做到不偏施、少施、过量施氮肥;⑦药剂防治:选用25%瑞毒霉(甲霜灵)、50%福美双或58%甲霜灵锰锌等药剂拌种,可以减轻发病率。发病初期,可选用48%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64%恶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800~10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3~4次。喷药以叶背为主,不同药剂应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抗性的产生。
2)菌核病。主要症状:发病后,植株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后期病斑扩展,呈褐色,茎基软腐或纵裂。湿度过大时,病斑表面密生棉絮状白色菌丝体,后形成白色菌核。进一步发展后,变为黑色鼠粪状黑色颗粒状的菌核。导致病株叶片萎蔫至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①首选抗病品种;②播种前可进行药剂处理或用10%盐水漂种2~3次,能有效减少种子带菌率;③科学轮作;④整地要精细彻底,作物残株要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合理控制田间密度,提高植株间的通风、透气及采光性;⑥多雨时节要及时排涝,利于降低田间湿度;⑥均衡施肥,保持养分适度,确保植株健壮;⑦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9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活力素75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5%噻菌灵(特克多)悬浮剂8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3~4次。
3)灰霉病。主要症状:苗期染病,受害茎、叶呈水浸状腐烂;成株期染病,始于近地表的叶片,初呈水浸状,后迅速扩大,茎基腐烂,在潮湿环境下,病株叶片表面上生出灰褐或灰绿色霉层。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增温保温、控制湿度,防止植株表面结水膜,适当缩小昼夜温差,避免冷风侵袭。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10%适乐时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8.7%恶唑菌酮(易保)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甲基嘧菌胺(施佳乐)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瑞毒霉(得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含活性孢子1.5亿个/克木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保护地也可采用50%腐霉利(速克灵)烟剂闷棚2~3次。
4)褐斑病。
主要症状:发病后,病株叶片表面出现圆形、近圆形至不规则水渍状病斑,直径2~10毫米,呈浅褐色。中央灰白色,边缘黄褐色至暗褐色。后期病斑逐渐扩大连成片状,湿度较大时病斑上生有灰色霉状物,叶片萎枯变干死亡。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加强田间管理,发现病株及时拔出并做无害化处理;③科学浇水施肥,浇水宜在早晨或上午进行,避免大水漫灌,高温高湿天气要少施或不施氮肥,并要适量施加磷、钾肥,促进植株长势健壮,以提高自身抗病能力;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严重发病的地块,可采用25%嘧菌酯悬浮剂800~1000倍液进行灌根,能有效控制病害。
(2)主要虫害。
1)美洲斑潜蝇。
主要症状:美洲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昆虫。成虫、幼虫均可为害,雌成虫飞翔把植物叶片刺伤,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潜入叶片取食叶肉,产生不规则蛇形虫道,病株叶绿素被破坏,影响光合作用,严重的引起叶干枯。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清洁田园,将被美洲斑潜蝇为害作物的残体集中深埋、沤肥或烧毁;②药剂防治: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25%乙基多杀菌素(艾绿士)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75%灭蝇胺(潜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根据不同药剂安全间隔期确定喷药间隔天数,轮换用药,有效控制虫害的发生危害。
2)烟粉虱。
主要症状:烟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它以若虫、成虫刺吸植物叶液,致使受害叶褪绿、萎蔫或枯死,并可传播病毒病。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棚室消毒,减少虫源。育苗前彻底清除棚室,用硫磺2~3千克/亩+80%敌敌畏油0.25千克/亩拌上锯末,分堆点燃,密封一昼夜,放风无味后才可使用,以消灭虫源。②秋冬扣棚时,设置60~80目的防虫网,阻止烟粉虱进入棚室。③利用烟粉虱的黄色趋性,在棚室、挂黄色诱虫板挂在高于作物的地方,板上涂10号油并隔几天清洗后再涂油,有一定诱杀作用,诱杀成虫。④药剂防治:在烟粉虱大发生初期,采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可达到良好的防效;在烟粉虱低龄若虫盛发期,可选用50克/升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55~65毫升/亩对水60千克、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3.3~40.0毫升/亩对水60千克、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1.4~32.1毫升/亩对水60千克或5%吡虫啉(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
3)蚜虫。
主要症状:蚜虫是为害油麦菜的重要虫害之一,其成虫和若虫群居于叶背、花梗或嫩茎上吸食植株汁液,蚜虫分泌蜜露布满叶面,影响植株光合作用。虫害发生后,植株幼叶向下畸形卷缩,嫩茎、花梗受害弯曲,植株矮小弱化,轻则影响良好植株生长,严重时可造成植株枯萎死亡,影响产量。蚜虫还可传播病毒病。
防治方法:①及时清除田间及周围杂草;②保护蚜虫天敌,如瓢虫、食蚜蝇、蜘蛛、草蛉等;③利用蚜虫具有趋光性特点,进行诱杀④药剂防治:虫害初发时,可选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8克/亩对水60千克、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乳油(2500~4000倍液)、50%抗蚜威(辟蚜雾)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48%噻虫啉悬浮剂5000倍液、10%联苯菊酯(虫螨灵)乳油3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8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建议几种药剂轮换使用,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
6.采收
外层叶片长到30~40厘米时采收。单株重约200~250克,即可开始采收。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适时采收。采收工具应无污染、清洁卫生,做到单收、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