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3.16.5姜柄瓜

3.16.5.1基本概述

姜柄瓜属葫芦科南瓜属,种为中国南瓜。中国南瓜有长形中国南瓜以及扁圆形中国南瓜两个变种,姜柄瓜别名林丝桥南瓜。姜柄瓜属扁圆形中国南瓜变种的一个栽培种,其营养成分比较丰富,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表明:嫩瓜含磷234毫克/千克、锌0.78毫克/千克、铁6.42毫克/千克、锰0.54毫克/千克、镁83.8毫克/千克、钙97.2毫克/千克、铜0.319毫克/千克、钠0.751毫克/千克、钾0.218毫克/千克、维生素C12.7毫克/百克、蛋白质0.88%、总糖2.34%、粗纤维0.74%、总淀粉21.83%等。此外,还含有瓜氨酸、精氨酸、天门冬素、葫芦巴碱、腺嘌呤、戊聚糖和甘露醇以及果胶、酶等,其果胶含量为南瓜干物质的7%~17%。南瓜种子含有南瓜子氨酸、脂肪酸等。其籽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可制成高档食用油;其花可作保健食品,具有清热、消肿、止血等功效。

3.16.5.2品种与分布

姜柄瓜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曲靖市、红河州等地,其他州(市)也有零星种植。目前,姜柄瓜的主栽品种主要以地方品种为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对姜柄瓜开展了提纯复壮工作,同时,选育出了性状优良的较姜柄瓜云南瓜1号品种,于2016年通过了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专家现场鉴评。该品种适合云南滇中地区露地及设施中种植。

3.16.5.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姜柄瓜可以直播,也可以育苗移栽。

1.育苗

(1)种子准备。

选择无病虫害的种子,且种子表皮有光泽,富含油分,有香味,其贮存时间不超过3年。剔除霉变、虫蛀、破损、畸形、空秕、小粒种子以及其中的杂物等。每亩用种量100克,进行育苗。

(2)营养土准备。

选择无病虫害为害、无农药残留、无前茬作物残留物,前茬作物未种植过蔬菜,且未喷洒过除草剂的土壤作为育苗用土,也可用营养丰富的基质土代替。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不能用大型养殖场的鸡粪),其用量为土壤的30%~40%,每100千克土壤中再加入过磷酸钙10千克,充分拌匀。然后再用多菌灵或石灰、吡虫啉一起进行土壤无害化处理。

(3)育苗钵或育苗盘育苗。

将准备好的营养土装到育苗钵或育苗盘中(装到钵或盘的2/3为宜),然后浇透水;每穴播种子1~2粒,将种子的胚芽插入营养土中;覆盖营养土3~4厘米;用喷壶均匀浇水(不要让种子露出营养土外);根据需要进行覆盖(覆盖物可用无病虫害为害的稻草或小拱棚)。一般5~7天就可以出苗。

2.直播

提前1个月清洁土地,并深翻,让阳光充分暴晒;将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与过磷酸钙(按有机肥1000千克加入过磷酸钙20千克)混合均匀;按0.8米×3.0米的株行距挖穴,穴的深度为0.25米,直径为0.3米;放入准备好的有机肥(与过磷酸钙混匀的),每穴1.5千克左右,要让土壤将肥料全部覆盖;每穴播种子2~3粒,种子之间要分开;再盖上0.03~0.05厘米的细土;浇少许水(不能将种子冲出土壤);根据需要,进行地膜或覆盖物覆盖。

3.苗期的管理

(1)温度。

在育苗过程中,温度是保证苗茁壮成长的关键,特别是早春气温较低时,温度管理尤其重要。种子发芽所需的适宜温度为25~30℃。在此温度条件下,一般5~6天就可出苗,这个时期为播种至幼苗出土的阶段。出苗后到真叶长出这个时期,幼苗生长很快,为了防止苗徒长形成高脚苗,要适当控制温度,白天适宜温度为20~25℃,夜间保持在15~20℃。真叶长出后至定植前1周左右,此时为了促进幼苗快速茁壮成长,白天温度可保持在25~28℃,夜间维持在25~20℃。定植前1周开始,为了减少移栽后缓苗,同时,提高苗的成活率,要进行炼苗,温度保持在15~25℃。若在设施中育的苗,要将设施全部揭开,加强通风,让幼苗充分适应外界的温度条件。

(2)水分。

早春育苗时,前期浇水过多易使地温下降,不利于幼苗生长;若在温度较高时水分过多,易造成苗徒长。种子播下后,过多的浇水可能会导致种子腐烂。在白天温度较高时,浇水可能会导致苗期病害的发生,同时,水分过多,湿度过大,苗易患霜霉病,也会导致苗徒长。苗期浇水的原则是“阴天不浇,晴天浇;下午不浇,上午浇”。移栽前1周要适当控制水分,让苗得到充分锻炼。

(3)光照。

幼苗期光照充足有利于培育壮苗,在早春育苗时,要尽可能使幼苗多接受阳光。

(4)追肥。

为促进幼苗正常生长,可根据幼苗生长状况和育苗床的肥力情况确定追肥,追肥选择叶面追肥。一般可在2片真叶和3~4片叶的时候进行叶面追肥,可用0.2%尿素+0.3%磷酸二氢钾溶液,在下午4点左右施用。

(5)病虫害防治。

预防病虫害的主要农艺措施是加强温湿度管理。自出苗后,保持苗床湿度在70%以下。选用70%百菌清或75%代森锰锌轮换防治猝倒病,采用70%甲基硫菌灵防治疫病和炭疽病,采用75%甲霜灵锰锌防治霜霉病。

(6)其他注意事项。

播种过浅、湿度不够或种子饱满度不足等都会导致幼苗出土时易戴帽,应在苗出土时及时对种壳未脱落的进行人工摘帽,应在早上浇水后种壳未干时,用手轻轻将其摘除,尽量避免弄伤子叶。

4.壮苗标准

为了增强作物抵抗能力,获得优质、高产的产品,必须培育健壮的适龄幼苗。姜柄瓜壮苗标准:在云南,壮苗的标准是苗龄25~30天,具有4~5片真叶,株高10~15厘米,叶片深绿,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无病虫为害。健壮的幼苗表现为叶大而肥厚,叶片颜色浓绿而有光泽,茎基部节间短而粗,根系发达而色白,花器官分化发育正常。植株表现茎叶挺直。而徒长苗体内组织疏松,茎叶容易萎蔫。壮苗的抗逆力强,而徒长苗抗逆力弱。

5.栽培季节

在云南滇中地区(昆明市、曲靖市、楚雄州、玉溪市等),露地栽培姜柄瓜,一般在4月底5月初,也可利用地膜于3月初开始播种。在云南低热河谷地区及滇南、滇西地区,可在10月中旬栽培。

6.整地

姜柄瓜对土壤要求不高,若要获得优质高产,应施足底肥。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洁土地,结合整地,每亩施充分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左右,复合肥30千克,使肥与土混合均匀,并做成墒,在降雨较多的地方,建议做成高墒,墒宽3.5米(爬地栽培)。与其他作物间套作时,建议要预留出种植姜柄瓜位置。若肥料紧张,可在种植姜柄瓜的穴中放入肥料,每穴可放入有机肥1~2千克+复合肥50克,然后用2~5厘米的土覆盖,等待直播或移栽。

7.移栽或定植

定植时间要根据当地的终霜期确定,在滇中地区一般在4月中下旬,待夜间温度稳定在13℃以上时可直播或移栽。直播时,首先,按株行距0.6~0.8米×3米(爬地栽培)进行挖穴,穴的深度为15~20厘米、宽20~30厘米,然后根据需要放入底肥,再用2~5厘米的土壤覆盖肥料,再浇足底水;其次,按照每穴2~3粒种子播种;再次,覆盖2~3厘米的土壤;第四,用喷壶洒浇少量水,只要覆盖土壤潮湿即可;最后,根据需要可用地膜、草席或小拱棚覆盖。只要保持土壤水分适宜,5~7天即可出苗。每亩用种量为200~300克(爬地栽培)。当苗长到2~3片真叶时就可进行移栽,移栽时,要选择健壮的苗,淘汰弱苗、无生长点的苗、子叶不正常的苗、根部受损伤的苗和带病的苗以及徒长的苗。

8.田间管理

(1)补苗。

1)直播苗。在播种后1周左右,就会出苗;然后在出苗1周左右,开始间苗,若出现缺苗现象,则在间苗时,先在缺苗处挖1个穴,然后对要间出的苗浇足水后,用铁铲垂直将苗带土坨取出,移栽到挖好的穴处,盖上土,再浇足水。第一次间苗时,间除1株,留下两株。间苗的原则:间除弱苗、黄化苗、病虫害为害的苗;待1周后,再按此方法间除多余的苗,最后留下一株健壮苗。

2)定植苗。定植后会出现缓苗现象,要加强查苗、补苗工作,若缺苗,要及时进行补苗。

(2)肥水管理。

姜柄瓜的肥水管理要根据不同的生育时期、土壤肥力和植株长势等情况进行。伸蔓前,如果墒情好,一般不浇水,多中耕,并向根部培土。伸蔓前可适当浇水,伸蔓后期,雌花开花座果前要控水,促进坐瓜。伸蔓前,一般不追肥。幼果坐住后,及时追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600千克或复合肥20~30千克,然后浇水。结果中后期,可使用速效肥进行根外追肥。采摘嫩瓜的,每次采摘完后,可追施复合肥。

(3)整枝。

结合引蔓、压蔓,可浇1次透水,以促进茎蔓伸长和叶面积扩展。浇水后要及时进行第2次或第3次中耕,并适当控制浇水,以防止植株疯长。在引蔓时,为了下一步的管理方便和丰产,要把各植株的蔓向一个方向引(即平行引蔓)。开花坐果期一般不浇水或少浇水,避免“化瓜”,或造成雌花着生节位上移。瓜旺盛膨大时是植株需肥水最多的时期,也是决定丰产的关键时期。在中午温度高时,切忌浇水施肥,否则会造成肥害或生理病害发生。

(4)中耕除草。

姜柄瓜栽培的株行距较大,杂草容易蔓延生长,所以要经常进行中耕除草,除草时要注意不要伤到植株或根系。第一次中耕除草应在缓苗后,中耕深度为3~5厘米。第二次中耕除草,在蔓开始爬时开始,结合定向引蔓,同时,在中耕除草时,适当向根部培土,使根部略高于其他地方,以利于排水,以后在蔓盖满地面前,可再进行2次左右。封行后,杂草多时,可人工拔除。

(5)植株调整。

栽培姜柄瓜,一般是以采摘嫩瓜为主,所以一般不需要进行植株调整,若要进行,可在采摘第一个嫩瓜时进行留蔓、整枝打杈、疏花、摘心。

(6)人工辅助授粉。

姜柄瓜开花结果时,一般正值云南的雨季,此时湿度大、光照少,很容易出现“化瓜”“僵瓜”“僵蕾”现象。采用人工授粉,可以防止落花,提高坐果率。人工授粉要选择在晴天上午10:00前结束,授粉时,可采摘当天开的雄花,将花瓣去除,将雄花的柱头上的花粉轻轻涂到当天开放的雌花柱头上,注意,手不能碰到雌花下面的胚胎上,否则易使胚胎感染病菌,造成“僵瓜”“化瓜”。

9.病虫害防治

姜柄瓜病虫害的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1)主要病害防治。

1)白粉病。白粉病是姜柄瓜发生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全省各地均有发生。

为害症状。南瓜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其次是茎叶和叶柄。初期,叶片和茎蔓表面首先出现白色颗粒状霉点,其次形成白色圆形霉斑,然后被白色霉斑全覆盖,最后变成灰白色并出现黑色小颗粒,叶片变褐干枯。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目前,种植上应用的品种,多数是自留种或经销商自繁种。云南瓜1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新品种,具有一定的抗性。②种子处理:播种前,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拌种,或采用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0~30分钟后,洗净,再放在25~30℃的温度下催芽,75%以上露白时,即可播种。③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最好与其他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增加磷钾肥施用量,避免偏施氮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及时摘除基部病、老黄叶,并深埋或集中处理。加强田间通风透光,增强植株抗逆性。④药剂防治:在苗期和发病初期,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间隔5~10天1次,连续防治3次。

2)猝倒病。猝倒病是影响姜柄瓜苗期正常生长的比较严重的病害之一,云南各地均有发生,造成的损失比较大。

为害症状。幼苗靠近土表的根部或茎基部染病后,初期病部呈水渍状,后变灰褐色,干枯时缢缩为线状,该病扩展速度快,往往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已经猝倒。湿度大时,病部或病株附件长出棉絮状白色菌丝,且发病迅速。

防治方法。①苗床选择:床土应选用无病土,药剂消毒可用多菌灵、百菌清或熟石灰等拌土处理。②种子处理:用种子干重0.2%~0.3%的70%敌磺钠(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拌种。③加强苗床管理:出苗后尽量减少浇水或不浇水,需要浇水时,必须选择晴天上午10:00前或下午4:00后喷洒,不宜大水漫灌。④药剂防治:加强田间管理,未发病前,选用多菌灵或百菌清等进行喷雾预防。发病初期,可选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4%恶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5%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5%敌磺钠(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5~6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同时,可进行灌根。最好不要连续使用同一种药剂,不同药剂轮换使用效果更佳。

3)霜霉病。霜霉病是姜柄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特别是保护地栽培,极易发生。

为害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水渍状斑点;中期时,会形成多角形病斑;严重时,叶背形成紫灰色霉状物;最后,叶片由黄变干枯。一般由植株下部逐渐向上部发展。

防治方法:①加强田间栽培管理,降低空气湿度。②种子处理:种子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拌种,以消灭种子上的病菌。③加强苗床管理:培育壮苗和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的抵抗力。④药剂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创造不适应病害发生的条件。未发病前,可选用多菌灵、百菌清或乙磷铝等进行预防2~3次。发病后,可选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4%恶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3~4次,每隔5~7天1次。

(2)主要虫害防治。

1)白粉虱。白粉虱已成为为害姜柄瓜的主要害虫,严重时,会影响姜柄瓜的产量和质量。

为害症状:白粉虱为害时主要聚集在叶片的背面,被害叶片褪绿、变黄,植株长势弱、萎蔫,虫密度大时,影响光合作用和降低果实的商品性。

防治方法:①培育健康种苗:清除苗床周边的残株、杂草,培育健康种苗。②清洁田园:播种前将前茬作物的残枝败叶及杂草清理干净。加强整枝打杈,摘除枯死的黄叶、病叶。③物理防治:可用黄板进行诱杀防治。④药剂防治: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乳油3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周1次,连续防治3~4次;几种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佳。喷药要在有露水的时候进行,这时白粉虱的迁飞能力较差。

2)蚜虫。蚜虫是为害姜柄瓜生长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也是诱发煤污病、病毒病的重要原因。

为害症状:受害部位出现褪绿小点,使叶片卷曲,严重的导致植株枯死。蚜虫分泌出的蜜露,会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诱发煤污病,蚜虫还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

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②利用黄板诱杀或银灰色板驱除蚜虫;③可选用50%抗蚜威(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吡虫啉(蚜虱净)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5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间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 次。

3)地老虎。地老虎别名土蚕。主要是幼虫为害植株。

为害症状:地老虎主要以幼虫为害植株。幼虫将幼苗近地面的茎咬断,使植株死亡,造成缺苗。

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清除田园杂草,防止成虫产卵。②诱杀成虫,用糖、醋、酒、水按3∶4∶1∶2的比例混合,加少量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将诱液盛在容器内,容器口打开,放置在距离地面0.5~1.0米的架子上,每亩放10~15个。

10.收获

嫩瓜的采收期为授粉后15~20天,待小瓜长到500克左右时;收获时,要留瓜柄2~3厘米,注意不要人为损伤瓜皮。老瓜的采收期为植株枯黄后;采收后,将老瓜放阴凉干燥处,让其后熟即可。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