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3.16.27四棱豆

3.16.27.1基本概述

四棱豆为蝶形花科四棱豆属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四棱豆别名又叫翼豆、翅豆、四角豆、四稔豆、杨桃豆、热带大豆、果阿豆、尼拉豆、皇帝豆、香龙豆等,在云南主要分布在普洱、西双版纳、德宏以及红河的南部等地。

四棱豆既是一种营养极丰富的蔬菜,又是目前世界上蛋白质最全、含量最高的一种块根作物,其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居豆类作物之冠。它所含维生素E、胡萝卜素、铁、钙、锌、磷、钾等成分的含量尤为惊人,远远超过其他蔬菜,是补血、补钙、补充营养的极好来源。同时它还是一种高蛋白粮食新资源和优质食用油的一个新品种,茎叶是优质饲料和绿肥。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世界科学家重视,认为是解决人类粮食和蛋白质不足,很有开发利用前途的作物,被誉为“热带大豆”“绿色金子”及“奇迹植物”。

四棱豆的种子、叶片、豆荚和块根均有一定的药用功能,可以入药。块根性凉、味微甜涩、无毒,可主治咽痛、牙痛、口腔溃疡、泌尿系统炎症及高热等病症;叶可以作眼疾的外敷剂;豆荚可以治疗糖尿病、清热解毒;嫩芽中挤出的汁可治牙痛。

3.16.27.2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四棱豆的主栽品种为各地的地方品种。四棱豆播种方式一般采用直播。

1.播种

选择籽粒饱满、有光泽、无病虫害和无机械损伤的种子作为生产用种。种子质量标准为:纯度≥95%、净度≥98%、发芽率≥80%、水分≤12%。播种以前进行催芽,待种子破口发芽后可进行播种。一般日平均气温达15℃时便可播种,每穴播种3~4粒种。

若进行育苗移栽,移栽定植期主要以幼苗的真叶数而定,一般待苗子长出3~4片真叶时选阴天或雨前移栽定植。

2.栽培季节

一般日平均气温达15℃,无霜冻时,便可开始种植四棱豆。

3.整地

选择土壤疏松、土层深厚的砂质土壤,播种前深翻18~20厘米,然后整平整细,开沟作墒。四棱豆根系发达,植株生长繁茂,必须施足基肥。由于四棱豆根瘤固氮能力强,基肥应以有机肥、磷钾肥为主。一般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500~2000千克、人畜粪尿500~750千克、过磷酸钙50~60千克、氯化钾5~10千克,施后翻耕入土。如穴施,施后盖土,使种子不直接与肥料接触。

4.种植密度

整地时,确保翻耕深度达25~30厘米,按墒面宽120厘米、墒高15~20厘米,按行距1米、株距0.6米。每亩约1000~1500株。

5.田间管理

(1)间苗、补苗。

待播种7~8天,幼苗即可出苗,要及时查苗、补种,确保全苗。待幼苗5~7片叶时,拔除生长势弱的和畸形苗,选留健壮的幼苗,每穴保留2苗。

(2)中耕、除草、培土。

当植株有5~7片真叶时,可结合除草进行中耕培土,以利于提高土温和保墒。主茎长到80~100厘米时,结合追肥、浇水,再中耕培土1次,促进枝叶生长。

(3)肥水管理。

四棱豆喜温暖湿润环境,怕旱怕涝。幼苗3~6片真叶时植株生长缓慢,一般少浇水或不浇水,此期水分过多则会导致徒长,植株长势弱,影响产量和品质。当第一个花序上的豆荚长到3~5厘米时,开始浇水追肥。追肥要以速效氮肥为主,每亩可用稀薄粪水500千克或尿素5千克对水淋施,促使幼苗生长。抽蔓期如土块板结,应中耕松土,使土壤疏松透气,促使根系生长,加速根瘤形成。现蕾开花期要增施磷钾肥,以利保花保荚,每亩施过磷酸钙30~40千克、氯化钾7~10千克。如植株生长细弱,每亩施复合肥10千克,增产效果显著。

(4)搭架引蔓。

四棱豆攀缘性较强,出苗后30~40天,抽蔓期开始(当植株长到50~60厘米时就不能直立生长),要及时用木棍或竹竿搭架引蔓。

四棱豆长势强,分枝多,以主茎和第一分枝结荚最多,其次是第二分枝。当主蔓长到1米长时进行1次摘心,以促进侧枝生长,降低分枝节位,增加结荚位数,提高产量。茎基部长出2~3分枝也应摘心,每个分枝只留基部3~5朵花打杈。盛花期及时去掉无效分枝、弱势花、中下部密叶和老叶,以改善通风和透光条件,同时减少养分的消耗,有利于提高结荚率。

搭架材料可因地制宜,架高2米左右。

(5)保花保果。

四棱豆花蕾脱落现象较严重。生产上,在始花期或生长期间喷施硼肥或叶面宝、喷施宝、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起到保花保果的作用,并能提早开花和增加结荚率。

6.病虫害管理

四棱豆的主要病害有锈病、炭疽病、病毒病、根腐病和细菌性病害等。虫害主要有蚜虫、地老虎等。

(1)主要病害防治。

1)锈病。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豆荚,严重时茎蔓亦可受害。初期在叶片背面生淡黄色小斑点,逐渐变红褐色,并稍降起呈泡斑,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种荚生病,便失去食用价值,其荚上产生红褐色孢子。

防治方法:加强与粮食作物的轮作。采用高垄栽培,防止田间积水,追施磷钾肥,及时清除病株,深埋或销毁,加强通风透气。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15%三唑酮2000倍液或25%丙环唑(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

2)炭疽病。

为害症状:从苗期到收获都可发生,地上各部分均能受害。幼苗出土后,子叶上出现红褐色至黑色圆形斑,凹陷呈溃疡状。嫩茎在离子叶稍远处发生锈色小斑,小斑随嫩茎的伸长为细条形,凹陷和龟裂,有时还愈合成长条斑,严重时幼茎折断死亡。叶片上病斑多时,叶背叶脉上也有,沿叶脉扩展成三角形或多角形的小条斑,先为红褐色,后变黑色到黑褐色。叶柄和茎上病斑形状与嫩茎上的相似,常引起全叶枯萎。在未成熟的豆荚上,产生褐色小点,扩大后病斑直径可达1厘米左右,呈长圆形或近椭圆形,中心黑褐色到黑色,边缘有淡褐色至粉红色,常多个病斑合并成大斑。成熟的豆荚上病斑色较淡,边缘常隆起,中心凹陷,以至穿过豆荚扩展至种子上。受害种子产生明显的溃疡斑,呈不规则形,大小不一,黄褐色至褐色,稍凹陷。当天气潮湿时,病斑上特别是茎和荚上,常产生大量粉红黏稠物。

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或从无病荚上采种,再经过种子粒选。用50%四氯苯醌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2%,或用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30分钟,然后晾干。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旧豆架用5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消毒。发病初期开始用药,苗期喷药2次,结荚期喷1~2次,每次间隔6~7天。可选用1:1:240的波尔多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进行轮换喷雾防治2~3次,每次间隔7~10天。

3)病毒病。

为害症状:嫩叶感病初期脉明、褪绿、发皱且硬,随着叶片生长而出现花叶,叶面凹凸不平,通常向下弯曲,有时病叶呈畸形。病株矮缩或矮化不明显,延迟开花,果荚上无病斑。

防治方法:选留无病毒种子。加强肥水管理,以提高植株生长势,增强其抗病能力。注意防治传播毒蚜虫。可选用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400倍液、20%马啉胍·乙酸铜(病毒A)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2%氨基寡糖素水剂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4)根腐病。

为害症状:病株下部叶片发黄,从叶片边缘开始枯萎,但不脱落。拔起病株,可见主根上部和茎的地下部分变黑褐色,病部稍下陷,有时开裂可深达皮层内。茎部维管束变褐,病株侧根很少,或侧根腐烂死亡。当主根全部腐烂时,病株即枯萎死亡,在潮湿条件下,常常在病株茎部产生粉红色的霉状物。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在病穴内及四周撒石灰消毒。采用高畦栽培,防止大水漫灌,雨季注意排灌。加强与葱蒜类蔬菜进行2年以上轮作。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敌磺钠(敌克松)1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苯来特(苯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轮换灌根防治。

5)细菌性病害。

为害症状:又称火烧病、叶烧病,是豆类蔬菜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地上部分均可受害。在叶片上初期呈现油渍状暗绿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呈不规则形,受害组织逐渐变褐干枯,枯死组织变形,半透明。病斑周围有黄色晕环。严重时,叶片上病斑数目甚多,并且互相愈合,最后导致叶片枯死,但一般不脱落,经风雨吹打后,病叶撕裂。在高温潮湿条件下,部分病叶有时迅速萎凋变黑。嫩叶受害则扭曲畸形,受害严重的则皱缩脱落。成株茎部受害,则产生红褐色、长条形、稍凹陷、溃疡状病斑。豆荚受害初期出现暗绿色油渍状斑点,后扩大为不规则形,红色,有时略带紫色,最后变为褐色的病斑,其中央下陷,斑面常有淡黄色的菌脓。严重时全荚皱缩褪色,产生黄色或黑色凹陷小斑。在种脐部也有淡黄色菌脓。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合理施肥,及时防治害虫。收获后,将地面病残体收集烧毁,以消灭越冬菌源。播种时,采用45℃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敌磺钠(敌克松)原粉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3%。发病初期,可选用1∶1∶200波尔多液、5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8%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轮换喷施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2)主要虫害防治。

1)蚜虫。蚜虫是为害四棱豆生长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也是诱发煤污病、病毒病的重要原因。

为害症状:受害部位出现褪绿小点,使叶片卷曲,严重的导致植株枯死。蚜虫分泌出的蜜露,会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诱发煤污病,蚜虫还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

防治方法:清洁田园。利用黄板诱杀或银灰色板驱除蚜虫。在虫害发生期,可选用50克/升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0~16毫升/亩对水60千克、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乳油2500~4000倍液、10%吡虫啉(艾美乐)水分散粒剂10~15克/亩对水60千克、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5.6~11.2毫升/亩对水60千克或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0~40毫升/亩对水60千克等轮换喷施防治。

2)地老虎。地老虎别名土蚕。主要是幼虫为害植株。

为害症状:地老虎主要以幼虫为害植株。幼虫将幼苗近地面的茎咬断,使植株死亡,造成缺苗。

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清晨人工捕捉幼虫;清除田园杂草,防止成虫产卵。②诱杀成虫,用糖、醋、酒、水按3∶4∶1∶2的比例,加少量敌百虫配成诱液,将诱液盛在容器内,容器口打开,放置在距离地面0.5~1.0米的架子上,每亩放10~15个;也可选用5%辛硫磷颗粒剂3千克/亩拌细土20千克/亩或0.5%阿维菌素颗粒剂3千克/亩拌细土20千克/亩撒施。

7.收获

如采摘嫩荚作蔬菜食用,宜在荚果基本定型、手捏时较软、荚果由黄绿色开始转翠绿色时采收。若收种子,可在豆荚呈深褐色时分批次采收。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