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瓜又称旱地黄瓜,是葫芦科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或攀援草本植物,分布于云南省大部分地区。根据地黄瓜的分布区域及其生态学性状,地黄瓜属于南亚型,茎叶粗大,易分枝,果实大,单果重1~5千克,果实呈短圆筒形或长圆筒形,皮色浅,瘤稀,刺黑或白色,果皮厚。
地黄瓜清脆可口,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无机盐和维生素,主要营养物质含量超过普通黄瓜。其所含的丙醇二酸,有抑制糖类在体内转化为脂肪的作用。因此,肥胖症、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常食地黄瓜既可降血脂、降血压、护心脏,又能使体型健美。
地黄瓜喜温暖,不耐寒冷,短日照。生育适温为10~32℃。一般白天25~32℃,夜间15~18℃生长最好;最适宜地温为20~25℃,最低为15℃左右。最适宜的昼夜温差10~15℃。35℃光合作用不良,低温0℃冻死。光照在8~11小时的短日照条件下生长良好。适宜土壤湿度为60%~90%,其中,幼苗期水分不宜过多,土壤湿度60%~70%;结果期必须供给充足的水分,土壤湿度80%~90%。空气相对湿度为60%~90%,湿度过大很容易发病,造成减产。
地黄瓜茎、枝伸长,有棱沟,被白色的糙硬毛,可药用,能消炎、祛痰、镇痉。卷须细,不分枝,具白色柔毛。叶柄稍粗糙,有糙硬毛,长10~20厘米;叶片宽卵状心形,膜质,长、宽均7~20厘米,两面甚粗糙,被糙硬毛,3~5个角或浅裂,裂片三角形,有齿,有时边缘有缘毛,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弯缺半圆形,宽2~3厘米,深2~2.5厘米,有时基部向后靠合。雌雄同株,雄花的常数朵在叶腋簇生;花梗纤细,长0.5~1.5厘米,被微柔毛;花萼筒狭钟状或近圆筒状,长8~10厘米,密被白色的长柔毛,花萼裂片钻形,开展,与花萼筒近等长;花冠黄白色,长约2厘米,花冠裂片长圆状披针形,急尖;雄蕊3,花丝近无,花药长3~4毫米,药隔伸出,长约1毫米。雌花为单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壮,被柔毛,长1~2厘米;子房纺锤形,粗糙,有小刺状突起。果实为长圆形或圆柱形,长10~30厘米,熟时黄绿色,表面粗糙,有具刺尖的瘤状突起,极稀近于平滑。种子小,狭卵形,白色,无边缘,两端近急尖,长约5~10毫米。花果期夏秋季。
地黄瓜在云南省海拔2000米以下山区的玉米地、陆稻地等田间均有间套种栽培,成为云南省农村夏秋季主要菜蔬之一,亦可作为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