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2.2.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在育成陆稻新品种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品种适应区域,与云南不同区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相结合,陆稻除了在传统陆稻区应用外,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传统玉米生产区可以开展陆稻玉米间作生产;发展林果经济的地区,前期无收成,可在果树幼龄期,发展幼龄果树与陆稻间套作;水稻“望天田”等雨栽插的地区,可以水改旱种植陆稻;陆稻也是主要经济作物辣椒、烤烟、中药材种植比较好的轮作作物。最近的实践表明,陆稻与大棚蔬菜及冬季蔬菜轮作可以有效缓解十字花科根肿病及茄科作物轮作障碍。

陆稻具有一定抗旱性及对陆生通气有氧环境旱地的适应性。陆稻栽培与小麦基本一致,一般采用条播或者穴播种植。

2.2.3.1栽培技术要点

在西南山区、喀斯特地貌地区,建议采用三干播种或等雨出苗的措施,即干种子、干土壤、干肥料播种。在预计下雨前一周左右进行(清明前后)。整地:土地翻耕、耙细,浅开沟,行距25厘米。

1.播种

陆稻播种量控制在4~5千克/亩,播种密度控制:穴播每亩18000丛左右,每穴5~8粒;条播,建议采用宽幅条播,即在播种沟内约8厘米的宽度均匀条播,以一手掌面积内5~8粒种子为最佳密度。基本苗8万~10万株,浅盖土,盖土深度不能超过3厘米。

2.施肥

播种时,农家肥每亩500~1000千克与钙镁磷肥25千克拌匀作为底肥,如无农家肥,根据地力施用复合肥5~10千克为底肥。三叶一心期每亩撒施尿素15~20千克分蘖肥,开始孕穗期施穗肥尿素10~15千克,并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千克/亩左右,促进其灌浆结实。注意保证穗肥施用。陆稻基本苗量大,基本苗成穗是关键。施肥措施:控施分蘖肥,保证穗肥。

3.化学除草

播种后第一场雨结束(有灌溉条件地区可以采用漫灌水,等水自然渗落,无淹水层),在土壤湿润时,每亩用丁草胺(或乙草胺)乳油180~200毫升+扑草净乳油作芽前除草,对水均匀喷施,结束后不要在地内走动;陆稻2~3叶期,等杂草出齐,杂草在3~4叶期,用30%苄·二氯(稻农)可湿性粉剂或者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除草剂,每亩水田用两倍的剂量均匀喷雾。注意:杂草在3~4叶期除草效果最佳,喷雾时间最好选择在雨后土壤较湿润的下午,避免高温施药。此外,注意病虫害。北方及高海拔地区抢节令播种,地温14℃左右可以播种,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覆膜播种,在提高地温的同时,有效抑制杂草,最好用黑色地膜。方法为先平整土地,覆膜打孔播种,株行距15厘米×25厘米。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可以播种完,漫灌水促进出苗(透水而不形成淹水层)。

4.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见表2-1。

表2-1 陆稻病虫害药剂防治用法用量

防治目标

推荐药剂用法用量

备注

稻瘟病

发病初期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60千克喷雾,发病较多则用40%稻瘟灵乳油100克对水60千克喷雾。

若病害流行,则用稻瘟灵连续喷两次,间隔时间7~10天。

白叶枯病

亩用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00克或90%克菌壮可湿性粉剂50克或10%叶枯净(夹二氮蒽5一氧吩嗪)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60千克喷雾。

 

纹枯病

亩用5%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100克或30%稻丰灵乳油200克对水60千克喷雾。

一般喷药两次,间隔时间10天。

细菌性条斑病

亩用3%中生菌素(克菌康)可湿性粉剂75克或23%络氨铜水剂125毫升对水60千克喷雾。

连续施药2~3次,隔5天一次。

稻曲病

亩用50%瘟格新可湿性粉剂60克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克对水60千克喷雾。

 

三化螟

亩用50%杀螟松乳油100克对水60千克喷雾。

 

稻纵卷叶螟

亩用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40亳升对水60千克喷雾。

 

稻飞虱

亩用20%呋虫胺可溶粒剂30克或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克对水60千克喷雾。

 

稻蓟马

亩用20%呋虫胺可溶粒剂30克或3%啶虫脒乳油60毫升对水60千克喷雾。

 

 

2.2.3.2规范化陆稻玉米间作

1.适宜陆稻新品种

滇西南中海拔湿润区澜沧县的品种云陆52、思陆选6号和新品系云陆140较为合适;滇西南低海拔湿润区孟连县选用籼型陆稻陆引46及热点粳稻品系云陆103较为合适。

2.间作玉米新品种搭配筛选

试验采用海禾1号、海禾14号、路单8号、云瑞6号、云瑞8号、楚单7号、新黄单892共7个玉米新品种与文陆稻4号进行搭配筛选,调查玉米品种的株型、株高、穗高、播种至抽穗天数、全生育期,以确定最佳间作的空间布局,合理的共生期及间作产量。研究结果表明:海禾14号全生育期仅102天,比文陆稻4号提早32天收获,与主栽品种的共生期最短,在文陆稻4号抽穗灌浆期即可成熟,两个作物的产量形成不存在大的冲突,穗位高与陆稻相当,不影响授粉。生育期短(陆稻灌浆期即成熟)、株型紧凑、穗位高与陆稻株高相当的玉米品种适合与陆稻间作。

3.玉米优化间作模式

合理的陆稻玉米行比可以实现高低位空间的利用,陆稻行距25厘米,间作玉米双行种植,行距40厘米,株距25厘米,3~4米陆稻间作2行玉米,玉米可以充分利用边行效应,而不影响陆稻生长,合适的行向在干旱时期可以缓解风速,减少水分蒸发,起到一定的抗旱作用。

2.2.3.3陆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采用陆稻旱直播可以实现轻简高效栽培,同时起到缓解连作障碍,修复土壤的作用。使用播种机进行机械化直播,行距25厘米,种肥同播,采用缓释肥,可以实现一次性施肥。

播种后等待雨水出苗或人工灌水淹地待自然落干后出苗。草害和病虫害防治均使用无人机喷药。芽后杂草可采用亩用量1袋禾盼(含二氯喹啉酸和吡嘧磺隆,防治稻田一年生杂草)+2袋博阑(含二甲四氯和氯氟吡氧乙酸,防治一年生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对水15千克,无人机或者人工喷施除草。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