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个山区占绝对优势的边疆省份,山区面积达94%以上。4000多年前,云南就已经有了陆稻种植。陆稻是云南稻作的最初作业方式和稻种原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世代以陆稻为主食而得以生存、发展,在缺水的山区,它起到调整食物结构、解决人们吃米难的问题的作用。
传统陆稻生产多数采用古老的地方品种,沿袭传统的“刀耕火种”生产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农业的发展,陆稻低产、生态矛盾突出等弊端显现。传统的陆稻生产方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农业集约化、精细化的栽培管理体系。但陆稻生产方式具备不局限于灌溉水田、不受地块条件限制、节约水资源、不受水体污染的影响、便于机械化操作以及可与其他旱地作物间作等优点。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云南等西南山区季节性干旱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水稻发展最主要的限制因素。除面临不可逆转的旱情外,云南同时也面临劳动力短缺、山区地貌等诸多限制,与平原地区相比短板明显。在当今国际环境下,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中国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确保区域性粮食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的区域性粮食安全生产亟需寻找新的科技支撑。对传统陆稻进行优质、高产遗传改良,培育和推广高产、优质、耐旱的陆稻新品种,利用旱地发展稻米生产,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挖掘水稻稳产增产潜力,利用旱地发展直播陆稻被认为是稻作抗旱节水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