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7.3.4中蜂群的基础饲养管理

蜂群的科学饲养管理是建立在对蜜蜂生物学特性的良好认识基础上的,除了对蜜蜂生物学知识的认知以外,还需要对具体养蜂地点的气候、蜜源、病敌害等与蜜蜂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做到适时地管理好蜂群,养好蜂群。蜂群的基础管理,是指在饲养蜂群的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的常规管理技术措施。

7.3.4.1蜂群及蜂场

1.蜂群的获得

要养蜂就必须有蜂群。蜂群的来源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得到:一是购买适量的蜂群,在学习养蜂的过程中逐步扩大蜂场规模;二是有条件的地区,通过收捕野生蜜蜂而获得少量蜂群,然后在饲养的过程中逐渐增加饲养的蜂群数量。

(1)购买蜂群的技术要点

①购蜂前的信息收集。购买蜂群前,先要了解出售蜜蜂蜂场的基本情况,做到基本放心。事先了解的内容主要包括:蜂场蜂种的情况、养蜂员的技术水平、蜂群的群势及变化规律、蜂群有无病害、蜂箱和巢框的尺寸、蜂箱的新旧程度等。这些既是需要提前了解的内容,也是关系到我们买了蜜蜂后能否顺利饲养的关键。比如,蜂场经营情况和养蜂员的技术水平关系到蜂群的总体质量;蜂王的新老程度关系到买到蜜蜂后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培育新蜂王;蜜蜂血统及近亲程度关系到买来的蜜蜂生活能力、适应能力和扩繁的潜力;群势的季节变化规律可以让我们对所购蜂群的子脾数量、工蜂日龄构成、蜂脾比例等有个事先的了解;蜂箱新旧程度和尺寸关系到买蜂时的装订以及买来后蜂群的发展;等等。②购买蜂群的时间选择。蜂农在有足够的养蜂技术以前,最好选择买到蜂以后还有充足繁蜂时间的季节买蜂,以增加买到蜜蜂后的饲养成功概率。

(2)收捕蜜蜂的技术要点

收捕野生中蜂有诱捕和猎捕两种方法。诱捕主要是根据分蜂群或迁飞群寻找筑巢地点的生物学特性,制作一些既适合蜜蜂居住,又便于养蜂人携带的蜂箱或蜂桶,将其放置在目标明显、背风向阳、干燥而温暖的地点,以便野生蜜蜂的分蜂群或迁飞群找到后进入里面筑巢。当进入的蜂群造好了一些巢脾,蜂王开始产卵,蜂群已经安定后,傍晚时关闭巢门,将其带回家或搬到自己的蜂场饲养。在原位再放置一个空箱或空蜂桶继续诱捕新的蜂群。从蜂群进入收捕箱到搬回蜂场这个时间,在有蜜源的季节一般需要1~2周。如果发现了在野外树洞、岩洞等地方筑巢的蜂群,可进行“猎捕”。野生中蜂的蜂巢,根据其营巢地点不同,在猎捕时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容易开凿的,直接破开蜂巢,将蜜蜂驱赶到收蜂笼中,再把巢脾完整割下,安装到穿好钢线的空巢框中,在活框蜂箱内布置好蜂巢,再把收蜂笼内的蜜蜂驱赶到巢脾上。二是蜂巢较深或岩石很硬不易开凿的,可用驱蜂的方法,设法将蜂巢里的蜜蜂赶出蜂巢,让其结团后,收入蜂笼,把蜜蜂带回家饲养,取不到的巢脾就放弃。

2.放蜂场址的选择

一般来说,固定养蜂场需要考虑全年的气候、蜜源变化的规律。固定养蜂场可以通过多年的经营,使养蜂条件及养蜂人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在选择场址时,中华蜜蜂必须疏散摆放,因此需要较宽广的摆放地,并且利用地形高低差异、地表标示物体等,把蜜蜂的位置区别开,使一群蜜蜂不容易接近别群蜜蜂。中蜂箱则不宜离地太近。另外,中蜂早出晚归,在早晚气温差异大的地区,要特别注意放置地点的小气候不容易受到光照、风吹等因素的影响。蜜蜂的飞行距离是有限的,一般来说,在地势平缓的地区蜜蜂的有效采集半径在5千米以内;在地势变化大、地形复杂的山区,蜜蜂的有效采集半径只有3千米。因此,考虑蜜蜂的采集活动时,重点考察放蜂场周围蜜蜂采集范围内的蜜源、水源情况,超出蜜蜂采集范围的蜜源、水源对蜜蜂的影响很小。具体来说,选择放蜂场址时,要重点考察以下几个方面:

(1)蜜蜂采集范围内的蜜粉源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蜜粉源植物是蜜蜂赖以生存的首要物质条件,也是进行蜂产品生产的基础物质条件。对于一个定地饲养的蜂场来说,在蜂场附近蜜蜂的采集范围内,在蜜蜂能外出采集的季节里,要有充足的蜜粉源植物开花泌蜜或吐粉,其中应有2~3种面积大、泌蜜量多的主要蜜源植物。让养蜂者能收获到蜂产品。另外,还要有多种辅助蜜粉源植物,以满足蜂群的繁殖需要。因此,定地蜂场通常要建立在植被条件好、开花植物种类多的地方。这种地方,一般光、水、热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较好。

从地形上来说,最好把养蜂场建立在主要蜜源植物的下风处,以及地势较低处,以利于蜜蜂采集回巢时更轻松,从而提高采集效率。在生产蜂产品的季节,场地周围蜜蜂采集范围内,不能存在有毒的植物同时开花,以避免蜂产品里面含有毒素而造成安全隐患。如果有毒蜜源植物的开花期与蜂产品的生产期能错开,可以在蜂产品的生产期到来时,提前清除蜂巢内的存蜜。取出的存蜜不用作为商品,只用于外界缺蜜时期蜜蜂的饲料。另外,种植类蜜源植物还有可能存在开花期施用农药的情况。为保证农作物的充足授粉、保证蜜蜂的安全和蜂产品的安全,应推广使用对害虫高效、对蜜蜂低毒、残留时间短、易分解的农药,并且避免在开花期施用农药。施用农药期间,可关闭蜂箱巢门,把蜜蜂暂时放置于远离农田,阴凉、无光或光线弱的地方,在保证不闷死蜜蜂的前提下避开农药施用期。养蜂场不能离可能施用农药的农田过近,以免农田上喷洒的农药直接随风飘到蜂场。

(2)蜂场周围的水源条件。蜂场附近应有无污染的小溪或小河流,以满足养蜂员的生活和蜜蜂采水的需要,但要适当远离大面积的水库或湖泊,否则刮大风时会把经过水面飞行的蜜蜂或交尾飞行的蜂王吹落水面而使其溺死,进而造成损失。蜂场周围不能有生活污水、养殖污水、厂矿排污、不流动的死水等,必须保证蜜蜂采集到的水是清洁卫生的,这不仅关系到蜜蜂的安全,还关系到蜂产品的质量。

(3)放蜂地点的小气候条件。蜂群放置地点的小气候特点,会影响到蜜蜂每天出巢飞行时间的长短,以及蜜蜂出巢后的采集内容。比如在小气候适宜时,蜜蜂外出主要的采集活动是采花蜜和花粉;巢温高时,蜜蜂主要去采水;巢温低时,蜜蜂会减少出巢活动;风大时,蜜蜂采集飞行活动会减少;气温低而风吹巢门时,蜜蜂会消耗更多的存蜜以维持正常巢温。一般来说,蜂场场址应选择地势干爽、有自然的风障和稀疏林木的地方。蜂群不宜摆在密林中,如果树林太密,可把蜂群摆在林边第一排树和第二排树之间,并且把离地2米以内的低树枝修剪掉,以保持蜂群良好的通风遮阴条件和蜜蜂顺畅的飞行路线;在山区可利用山坡做梯坎状排列;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应把蜂箱摆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以避免烈日暴晒;在温度低的季节,要注意把蜂箱摆在背风向阳的地方,山区可摆在朝南背北的坡地,一天中能晒到太阳光的时间比较长的地方;在暴雨季节,摆放蜂群要避开滑坡地点,也不能把蜂群摆放在接近沟渠的地方,以防止山洪冲走蜂箱,造成损失。

(4)蜂场与外界的交通条件。放蜂场地交通要便利,以方便养蜂者的生活,方便蜂具、饲料和蜂产品的运入和运出。但是,放蜂地点要适当远离繁忙的主要交通道路,以免干扰路人通行;要避免蜜蜂经过车辆高速通行的道路去采集,以减少被车辆撞死的蜜蜂数量。在交通条件较好的地点,往往植被条件较差或蜜源植物种类较少。当交通和蜜源互相制约时,可根据蜂场规模、养殖水平、生产水平等具体情况而综合考虑。总体来说,不能为了交通条件而放弃蜜源条件。交通条件较差的地方,往往是山区,而山区以胡蜂为首的蜜蜂敌害较多。中华蜜蜂可利用灵活的飞行来避开胡蜂的捕捉,只需要人为适当控制胡蜂数量即可,因此,夏秋季节的山区,一般只适合饲养中华蜜蜂。山区还有一个代表性的蜜蜂敌害——蜘蛛,在蜘蛛网很多的地方,蜜蜂损失会很严重,不可大意。

(5)蜂群密度和蜂场规模。由于同一个养蜂场的蜂群是共同利用周围的蜜源植物的,所以定地饲养的蜂场,蜂群总数不宜太多,以免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另外,一年下来,总有外界缺乏蜜源的季节,为减少盗蜂现象,减少蜂群之间互相干扰,定地饲养的蜂场,蜂群之间最好保持足够的距离。一般来说,定地饲养时一个蜂场的蜂群数量,中蜂不宜超过60群,两个蜂场之间相距不少于3千米的直径距离。当然,这与当地具体的蜜源植物数量密切相关。

(6)保证蜜蜂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人与蜜蜂的安全。放蜂场要适当远离人群聚集区,如村庄、学校、工厂和铁路等地方;尤其要远离有污染源的化工厂和养殖场;也不要靠近以糖为原料的工厂;蜂场周边地质要安全,避开滑坡、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易发生的地点;蜂场周围不要有大型凶猛野生动物,同时要防范喜欢破坏蜂巢以取食蜂蜜、蜂儿的中小型野生动物。

(7)移动蜂箱和转地饲养。蜂场内如有少数蜂群位置不合适,需要移动,应慎重处理。如移动距离在5米以内,可采取逐日移动法(一天移一次),每次移动1米左右,逐渐地移至预定位置。如位置较远,则不能随意移动,先要搬至10千米之外饲养,过2~3周之后,再搬至预定的位置。活框饲养蜜蜂采用短途转地饲养,可获得更高的效益。转地前,必须对新场地的位置、蜜源、气候、蜂群的陈列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周密计划;转地途中时间不能超过一天,蜂脾不能满箱;运输前一天,必须用木卡卡牢巢脾或用铁钉插销钉牢巢框;卡蜂时动作要轻,速度要快,以免引起盗蜂;傍晚工蜂回巢后,关闭巢门,装车转运。运蜂的时间,最好在晚上。装车时巢脾方向与前进方向平行,中途最好不要休息,车速不能太快,尤其是在道路不平的路段更应慢行。运输途中应保持箱内黑暗,减少蜜蜂躁动,送到目的地后,应立即卸车,将蜂群搬到预先看好的地点排列好。如果白天到达场地,要让蜜蜂安静半小时,再打开巢门。开巢门前,先喷水降温,隔一两箱开一个巢门,不能一下将所有蜂群的巢门都打开,以免引起全场混乱,或者出现中蜂飞逃的现象。稳定一定时间后,再开第二批巢门。蜜蜂活动已恢复正常,可以开箱卸去木卡或铁钉,整顿蜂群。如果蜜源流蜜不好,多等1~2再开箱卸卡。到达目的地后,必须先安置好蜂群,再安排食宿问题,否则很容易发生全群蜜蜂闷死的事故,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3.定地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

定地蜂场需要长年使用,因此一些养蜂设施和人员生活设施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一定程度的建设。

(1)养蜂设施的建设

①室外放蜂点的选择和设置:选择好放蜂地点以后,在每一个蜂群放置点进行地形整理、杂物清除、设置放蜂平台或支架、设置遮阳防雨设施;蜂箱附近要做到容易清扫、干燥、清洁、开箱操作方便;通往蜂箱的道路要进行硬化处理;养蜂场附近的水洼要清除;在养蜂场外围设置围墙或围栏。②室内放蜂的设置: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蜂场小气候不甚理想的放蜂点,可以建设养蜂室,将蜂群放置于室内,在蜂群巢门前方的墙体上开设小孔供室内的蜜蜂出入。若此房屋若只用于养蜂,则称为养蜂室。养蜂室的室内空间设置为长条形,内部宽度以2米左右为宜,在室内通道两边靠墙位置放置蜂群。若场地空间有限,还可以在室内不同高度上放置蜂群:地面垫砖放置一层蜂群,离地1.2米左右可放置第二层,两层之间在垂直方向上是错开的,以方便开箱操作蜂群。养蜂室内的照明,推荐使用红光,使室内开箱操作不易干扰蜂群。若处于不宜让蜜蜂大量外出的季节,可在室外墙体上蜜蜂的出入口处设置遮光材料。室内养蜂在资金投入上更大,但对于蜂群活动的人为调节能力更强,也更有利于抵抗外界不利气候因素,有利于维护蜂巢内稳定的温湿度,达到减少蜜蜂消耗,节省贮蜜,增加流蜜期采蜜蜂的比例的目的,从而获得增产效果。

(2)蜂机具加工车间的设置

养蜂场不可避免地需要对养蜂机具进行一些维护、修理等工作。因此固定蜂场可设置蜂机具加工室,以进行蜂箱修理和改造、巢础安装、养蜂用具贮存与维护等工作。

(3)蜂产品生产车间和贮存仓库

固定蜂场最好设置在蜂产品生产车间,在生产蜂产品的过程中可减少蜜蜂的干扰,并提高蜂产品的品质。生产车间要容易冲洗并能时常保持干燥,还要设置隔虫纱窗和通风装置,设置货物通道和人员通道。蜂产品的贮存仓库要容易保持清洁和干燥,能保持遮光和阴凉,交通上要方便货物的运输。

(4)其他设施

蜂场周边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设置菜地、花园和草地(优先选择蜜源植物种植),可种植不施农药的果树,优先种植需要蜜蜂授粉或能为蜜蜂提供大量花蜜花粉的树木。若有必要,还要在蜂场上设置蜜蜂采水点。

4.蜂群之间的位置及蜂箱的摆放

东西方蜜蜂的习性不同,摆放要求也不同。一般来说,考虑蜂群之间的相对位置时,首先依据蜜蜂的习性,其次要求方便管理和生产操作。中蜂蜂群之间的距离不要太近,以防止蜜蜂迷巢及盗蜂。蜂箱前后左右的距离最好能保持在3米以上,并尽量使不同蜂群蜜蜂的飞行路线错开,同时尽量摆在一些目标明显的地方(如单独的大树下等)。为保持蜂箱底部的干燥和防止敌害的侵扰,蜂箱应用支架(如木棍、竹、片等)承托,使蜂箱离地面40厘米以上。为避免蜂箱积水和便于工蜂清理蜂箱,应保持蜂箱前部稍低于后部,但左右要保持平衡。对于定地饲养的蜂场,为防止白蚁和蚂蚁的为害,可在支撑架上涂上一层凡士林或捆上用废弃润滑油浸泡过的纱布,也可以在架下面放置水盘。蜂箱周围的杂草要铲除,并开辟人行道。

5.蜂箱中巢脾的摆放方法

巢脾摆放于蜂箱的一边(最好摆放在不会被太阳晒的那一边,有利于巢温的稳定),巢脾边缘放一块隔板,把蜂箱多余的空间隔开,以后随着蜂群的不断壮大,巢脾的数量越来越多,隔板逐渐向外移,到巢脾充满蜂箱后,就可以不用隔板了。巢脾与巢脾之间、巢脾与蜂箱壁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叫蜂路,是蜜蜂在蜂巢内的通道,同时也有利于空气流通和维持稳定的温度与湿度。蜂路的大小要根据蜜蜂的习性和不同时期的气候要求来决定。蜂路太大,不利于蜂巢保温,且易引起蜜蜂筑造赘脾,增加养蜂者检查蜂群提脾时的麻烦;蜂路太小不利于蜜蜂的活动,易造成人为压伤蜜蜂。一般单蜂路(巢脾与蜂箱壁、隔板之间的距离)为6毫米左右;双蜂路(巢脾与巢脾之间的距离)以5~10毫米为宜。当外界气温较低时,蜂路要调小,例如在冬季繁殖时期,双蜂路可调节为5毫米左右,但在高温季节和流蜜期或产生分蜂热的蜂群,可适当把蜂路调宽一点,双蜂路可调为10毫米左右;巢脾的摆放要符合蜜蜂生物学的要求,子脾放在中间(子脾面积最大的巢脾放在最中间,子脾面积较小的放在两边,使子圈呈椭圆状),粉脾放在子脾两侧,蜜脾放在最外侧。在蜂群快速增长时期,可根据外界气温和蜂群内蜜蜂的密集程度,适当调换巢脾的位置,以促使蜂王快速产卵,加速蜂群的繁殖。

6.防止中蜂咬脾

咬脾是中蜂的特性,会给管理造成不便,使巢脾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而堆集的蜡屑容易滋生巢虫。防止中蜂咬脾的方法主要是:①利用蜜源多造新脾,用新脾更换旧脾,将旧脾化蜡出售,可提高蜂蜡产量;②蜂巢里经常保持蜂多于脾,或者蜂脾相称,抽出多余的空脾,另行保管;③越冬时将整张巢脾放在蜂巢两边,半张脾放在中间,箱内巢脾的排列呈倒“凹”字形,以利于蜜蜂结团。

7.3.4.2蜂群的检查

为了解蜂箱内蜂群的变化情况,养蜂者必须对蜂群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如果开箱太频繁或开箱时间太长,就会导致蜜蜂性情暴戾、引起巢温变化太大,蜜蜂为调整巢温而消耗大量的饲料,这样不利于蜜蜂的繁殖,甚至会引起病害的发生,缺蜜季节开箱还有引起盗蜂的可能。对于初学养蜂者,常常存在一种急于了解蜂群内部变化情况的心态,几乎每天都想开箱检查蜂群,这种心理对蜂群的安定和繁殖是十分不利的,应加以克服。因此,对蜂群的检查,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最好多进行箱外观察,尽量减少开箱次数。

1.箱外观察

箱外观察是养蜂者了解蜂群内部情况变化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指不打开蜂箱,通过观察巢门附近蜜蜂的活动情况以及蜜蜂尸体,而对蜂群内部情况进行推测的检查蜂群的方法。通过箱外观察可以了解以下蜂群情况:

(1)观察蜜蜂飞行情况。如观察单位时间内出入巢门的蜜蜂只数、带有花粉回巢的蜜蜂只数和回巢蜜蜂腹部饱胀程度,从而判别蜂群群势的强弱和外界蜜源植物的开花情况。当外界有蜜源植物开花时,如蜜蜂出勤频繁,说明群势较强;蜜蜂采集花粉多,说明群内的幼虫数量多,繁殖较好,蜂群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回巢工蜂腹部较饱胀,说明外界蜜源植物开花较好。

(2)观察巢门口蜜蜂活动情况。如果发现蜜蜂拖出死幼虫,说明有病害发生;如果巢门口蜜蜂扇风强烈,傍晚时有部分蜜蜂不愿进巢,在巢门口聚集成堆,说明巢内拥挤、闷热、通风不良;当外界蜜源条件较好,蜂场中大部分蜜蜂出勤积极,但有个别蜂群的蜜蜂却很少外出采集、工作懈怠、在巢门口形成“蜂胡子”,这是分蜂的预兆;如果巢门口有部分老年工蜂转来转去,慌慌张张,守卫蜂则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说明有盗蜂迹象;如果进出蜂巢的工蜂身上绒毛密布,说明蜂群中青壮年工蜂多,如果进出的工蜂身上油亮发光,说明蜂群中老年蜂多。

(3)观察巢门口地面及蜂箱周边情况。如果巢门口地面有死蜂,死蜂的吻外伸,身体卷屈,翅膀张开,有些死蜂还带有花粉团,说明发生了农药中毒;如果蜂箱四周有些小颗粒的动物粪便,其内有未消化的蜜蜂残肢,有可能是蟾蜍为害。一般通过箱外观察,大致上就可以对蜂箱内的蜂群现状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箱外观察确认有必要时,或者发现不正常但不能判断原因时,才进行开箱检查或开箱验证。

2.开箱检查

开箱检查,就是打开蜂箱,提出巢脾进行观察,可准确地了解蜂群内的各种基本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开箱检查或多或少会影响到蜂群的正常活动,因此,应该做到开箱目的明确,且每次开箱时间尽量缩短,切忌盲目地、过频地开箱。对蜂群进行开箱检查,应在有较好的气候条件,避开工蜂出勤高峰期,如早春应在气温14℃以上天气晴朗时进行,炎夏应避免在中午进行。开箱操作人员还要注意身上保持干净、无异味、尽量穿浅色衣服、戴好蜂帽,并携带必要的工具如喷烟器、起刮刀、记录本等,才能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根据检查的目的不同,开箱检查可分为局部检查和全面检查。

(1)局部检查。局部检查就是根据需要了解的情况,从蜂群中抽出1~2张巢脾进行检查。要了解饲料贮存情况,就检查边脾,如果边脾两上角无贮蜜,那么说明饲料不足;如果整张边脾都没有蜜,那么说明蜂群严重缺乏饲料;要了解蜂王产卵和蜂群繁殖情况,就检查中间的巢脾,如果中间的巢脾上不见蜂王,但可见日龄整齐的卵和小幼虫,工蜂情绪稳定,则说明蜂王存在;如果中间巢脾上没有卵,说明蜂王已失或内外条件不利于蜂群的繁殖而造成蜂王停产;如果巢房中的卵无规则,东倒西歪,普遍出现一个房眼中有多粒卵的情况,说明蜂王失去较长时间,已发生工蜂产卵现象;如果巢脾上的幼虫日龄参差不齐,或有烂子现象,说明蜂群发生了幼虫病;如果巢脾上有工蜂咬的洞或白头蛹,说明有巢虫为害;如果幼虫封盖整齐、未封盖幼虫饱满有光泽,则说明蜂群正常,哺育力充足。如果边脾上蜜蜂稀疏,则说明蜂少于脾,应抽出多余的巢脾。局部检查是养蜂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其开箱时间短,提出的巢脾少,对蜂群的影响小,因此,初学养蜂者应该多用局部检查的方法。

(2)全面检查。全面检查就是提出蜂群内的每张巢脾进行检查的操作。全面检查对蜂群的干扰较大,所以必须是在需要全面了解蜂群情况时,才采用这种操作,在分蜂季节一般每隔5~7天对蜂群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开箱检查巢脾时,还要注意观察巢脾的完整性。如果上框梁有赘脾,巢脾的下边角已被蜜蜂充满,封盖子整齐,隔板外侧蜜蜂较多,说明已具备加脾的条件。如果巢脾缺蜜断子,中蜂就有飞逃的可能,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提脾动作要领。开箱检查时,应先依次把蜂路的距离适当加大再提脾;可先提最里面的巢脾,进行检查,然后依次向外。提脾时动作要轻稳,不要惊慌抖动,不要挤压到蜜蜂。每个养蜂者都应熟练掌握提脾的动作,用左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巢框的两个框耳,垂直提起巢脾,看完一面后,右手向上提,竖起巢脾;然后旋转180°,再把右手往下压,左手向上推,就可保持巢脾框梁水平,底梁向上,这样就可看到另一面,看完后,按原来相反的方向翻转过去,轻轻放回箱里,再看下一张脾。在检查过程中,同时还要注意对蜂群进行一些处理,如抽出多余的巢脾,随手去掉赘脾,割除不需要的王台和雄蜂蛹,进行清扫箱底和蜂箱中的卫生清洁工作等。检查完后,要把蜂路调整好。在检查时,如蜜蜂螫人,应保持镇定,切不可丢脾和拍打蜜蜂。若只是个别蜜蜂螫人,只需刮掉螫针即可;若遇大量蜜蜂攻击,可先把巢脾放回蜂箱中,盖上副盖和箱盖,才可暂时离开,等蜜蜂安静后,做好防护,再开箱喷烟镇服蜜蜂,完成之前未完成的工作。

7.3.4.3加框造脾和人工饲喂

巢脾是蜜蜂栖息、繁殖后代和贮存食物的场所。在蜜蜂繁殖时期,如果巢脾不够,就会限制蜂王产卵,影响蜂群的增长速度,还会加速分蜂热的产生;在大流蜜期,如果巢脾不够,缺乏贮蜜的地方,就会影响蜂蜜的产量,因此蜂群繁殖到一定程度就要加脾,以满足蜂群扩大的需要;此外,中蜂具有喜新脾厌旧脾的习性,要及时造新脾淘汰旧脾(一般一年要全面换脾1~2次),以利于中蜂的繁殖;为了防止病虫为害,也有必要用新脾换旧脾。以上这些情况,都要往蜂群里加进巢础框,让蜜蜂筑造新脾。

1.加框造脾的条件

加框造脾需要一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如果条件不具备,强行加框,会适得其反,蜜蜂不仅不造脾,还会影响蜜蜂对蜂巢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初学养蜂者为了急于扩大蜂群,往往在蜂群无加框条件时也要加框,这对蜂群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应加以注意。加框造脾的外部条件是有大量的蜜粉源植物开花,气候良好;内部条件是蜂巢内蜂多于脾尚未产生分蜂热,并且有大量8~18日龄的青壮年工蜂,巢脾上的幼虫已封盖或接近封盖,边脾的两下角已被蜜蜂补齐,框梁的上方出现赘脾,无病害发生等。蜂群具备适宜的内外条件时,就要及时加框造脾。

2.加框造脾的方法

(1)做好巢础框。巢础框的做法是:在巢框内横拉3条或4条细钢丝,把巢础切成长与巢框内围长度相同,宽比巢框内围高度少10毫米左右,两下角切去边长20毫米的三角形,把巢础放在巢框里的钢丝下面,紧贴巢框的上梁,用加热的埋线器放在铁丝上面,往下轻压并慢慢拉动,把巢框的铁线埋到巢础里。埋线器如果是用电烙铁改装的,可通电加热,如果是用其他材料做的,可用火烧加热,但加热温度要适当,否则会造成巢础被熔穿。埋好线后,用熔化的蜂蜡把巢础的上边跟巢框的上梁粘紧。巢础框做好后应平整、牢固。

(2)傍晚把上好巢础的巢础框,加进蜂群里,一般一次加一框,放在蜜粉脾和子脾之间,刚加入巢础框时一般不留框间蜂路(与相邻的两个巢框紧贴),第二天可视蜜蜂造脾的情况,适当加大蜂路,等蜜蜂把新加的巢脾基本造好后,才恢复正常蜂路。在加脾当天晚上,可适当喂蜜蜂一点糖水,以刺激蜜蜂的造脾积极性,加快造脾速度。如果蜜蜂造脾较差,第二、第三个晚上还要继续对蜜蜂奖励饲喂。如内外条件比较好,新加的巢础经过蜜蜂一个晚上的造脾,往往可造好60%以上,甚至全部造好,如能在2~3个晚上造好,也算正常。

(3)新脾造好后,蜂王很快就会在上面产卵。若蜂群内外造脾条件适宜,在第一张脾造好后,可再加巢础框让蜜蜂继续造脾。

3.人工饲喂

对蜂群饲喂蜜糖饲料,可分为补助饲喂和奖励饲喂两种。当外界缺乏蜜源植物开花泌蜜,并且蜂群内缺乏饲料,这时给蜂群补充饲料,就叫补助饲喂;有时即使饲料不缺,也对蜂群喂以糖浆,以刺激蜂群采集和造脾的积极性,或提高蜂王产卵的积极性,加速蜂群的繁殖,就叫奖励饲喂。

补助饲喂可用蜜脾、成熟分离蜜或浓度较高的糖浆时。配制补助饲喂的糖浆时白砂糖与水的比例为2:1配制,配制奖励饲喂的糖浆白砂糖与水的比例为1:1左右。配制方法是将白砂糖放于水中充分煮溶,冷却后在晚上蜜蜂不外出活动时,放入蜂箱饲喂器内让蜜蜂搬到巢脾上,冬天气温低时,用20~30℃的糖浆饲喂。补助饲喂每次的量可以多一点,但应以当晚蜂群能搬完为度;奖励饲喂少量即可。饲喂时塑料饲喂器可放在蜂箱内保温板外,紧挨着保温板放置,也可用碗和盆等大口的容器代替饲喂器,容器里要放一些树枝等能漂浮的东西,以使蜜蜂在吸饱糖浆后能顺利爬离,以免被糖浆淹死。喂蜂时不要把糖水洒在蜂箱内外或者地上,要在天黑后蜜蜂不出箱时饲喂,以免引起盗蜂。第二天早上要注意蜂场是否发生盗蜂现象,如有,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

当外界缺乏粉源植物开花时,为了促进蜂群繁殖,要给蜂群饲喂适量的花粉或花粉替代品(中蜂多用酵母片)。如果用花粉,可把花粉先用少量水浸润,再加蜂蜜搅拌,做成软膏状,于傍晚时放在框梁上,让蜜蜂自己取食。如果用酵母片,把酵母片先粉碎,再加上蜂蜜搅拌均匀即可。

在炎热季节,如果外界缺乏适合蜜蜂采水的地方,要给蜜蜂喂水,可在一浅底盘中放上一些高出盘面的石头,盘里加上干净的水,把盘放在蜂场附近,让蜜蜂自由采水;在早春期间,可在水中加进微量的粗盐(0.3%~0.5%),以便给蜂群补充矿质元素。

7.3.4.4蜂群的合并

把两群或两群以上的蜜蜂合并为一群,叫蜂群的合并。在养蜂生产上,饲养强群是夺取高产、稳产的保证,也是防止盗蜂和蜂病发生的基础。蜂场上,除了短暂存在的交尾群以外,一般不宜饲养弱群,要及时合并掉弱群和无王群。蜜蜂是营群居的昆虫,蜂群之间有“群界”。合并蜂群的障碍是群味、警惕性和位置差异。不同的群体具不同的气味,蜜蜂借助灵敏的嗅觉辨别出本群成员和它群成员。如果蜜蜂误入它群,往往会发生打斗。在外界蜜源植物开花盛期,群体的味道差异会相对减弱,同时蜜蜂对巢门的守卫也会松懈很多。因此,要使蜂群合并成功,就要根据上述特性,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合并蜂群的原则是:弱群合并到强群、无王群合并到有王群和就近合并。如果需要合并的两群蜜蜂距离超过150厘米,就要通过逐日移近(每天移动距离不超过50厘米)的方法,靠近后再合并。合并的方法有直接合并和间接合并,可视具体情况运用。

1.直接合并

直接合并适于外界有蜜源植物开花时蜂群的合并,方法是:提前半天把要合并到别群去的蜂群(比如无王群)巢脾移到两个蜂箱的中间,使蜜蜂全部聚集在巢脾上而不附在蜂箱壁上,晚上在蜜蜂全部回巢后,把无王群连脾带蜂移到要合并的那一群(如有王群)的蜂箱里去,放在隔板外,使两群蜂的巢脾距离为5~10厘米,经过一个晚上,两群蜂的气味就相同了。第二天把隔板抽出放到巢脾的外侧,把两群蜂的巢脾互相靠近,当两群蜂靠近时能和平共处,说明合并成功,即可调整巢脾的位置,把面积大的子脾放在中间;如果两群蜂靠近时发生工蜂互相攻击的情况,说明合并失败,应立即把它们重新分开;在两封群合并时,提放脾的动作要轻稳,不要惊动蜜蜂,否则容易导致合并失败。要合并的两群蜂,其中一群必须是无王群,若两群都有王,合并前半天要把其中一群较差的蜂王去掉,然后再进行合并。合并前后要注意检查巢脾上有无王台,如有应查明原因,是否为蜂群失王或原来蜂群中就有王台存在,如果蜂群中有蜂王,应在提出差的蜂王的同时,把王台毁掉。合并后的蜂群的蜂箱,摆在原来两群蜂的蜂箱中间的位置。

2.间接合并

间接合并适用于非流蜜期,失王时间太长的蜂群和老蜂多的蜂群合并。其合并的方法跟直接合并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两群蜂放在同一个蜂箱后,在它们中间用铁纱隔开,两三天后再撤去铁纱,重新布置蜂。

7.3.4.5介绍蜂王

蜂群中的老、弱、残、劣蜂王需要淘汰时和蜂群意外失王时,都必须向蜂群中诱入优良的蜂王,因此必须掌握安全诱入蜂王的方法。如果诱入蜂王时,不顾蜂群的内外条件,采取的措施不当,往往会发生工蜂围杀刚介绍进蜂群里的蜂王的现象。诱入蜂王(也叫介绍蜂王)与蜂群合并的要求基本相同,都是使诱入的蜂王跟接受群的气味相同。中蜂的嗅觉特别灵敏,所以中蜂除王台采用直接诱入外,一般都采取间接诱入法诱入蜂王。在诱入蜂王时,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如给蜂群更换蜂王,要提前一天,将要淘汰的蜂王从蜂群中捉出;若给无王群诱入蜂王,最好在蜂群失王后三天内进行诱入较易成功。而在蜂王诱入前半天,要把巢脾上所有的王台毁掉;若给强群诱入蜂王,最好把蜂群迁出原址,使部分老蜂从蜂群中分离出去;在断蜜期诱入蜂王,应提前2~3天用糖浆对蜂群进行连续补充饲喂。

1.直接诱入法

直接诱入法只适合大流蜜期时蜂王的诱入,其做法就是把蜂王直接放到无王群里,放进后要注意观察,如果出现工蜂围杀蜂王现象,要及时对蜂王进行解救,然后改用间接诱入法。如果工蜂对蜂王无敌意,那么诱入就成功了。

2.间接诱入法

间接诱入法就是把蜂王关在诱王器里,扣在未封盖的蜜脾上,经过一两天,蜂王与接受群的工蜂的气味就相同了,见到工蜂饲喂向诱王器里的蜂王,就可把蜂王放出来。在蜂王诱入器里关进七八只从蜂王所在蜂群带来的幼龄工蜂,成功率会更高。对于从外地引进的优质蜂王,一定要用间接诱入法诱入蜂群。

3.围王的解救

将诱入的蜂王放进蜂群或将蜂王从王笼里放出来后,如果十几只或数十只工蜂把蜂王围在中间,形成蜂球,说明接受群的工蜂不接受诱入的蜂王,应迅速解救,否则时间长了蜂王会被困死。此时,可往蜂球喷洒糖水或用烟驱赶工蜂,或用手将蜂球轻轻投入温水中,或把打开盖的清凉油盒扣在蜂球上驱散围王的工蜂,然后把蜂王收进王笼,如果蜂王已经受伤,则应舍弃;如肢体无损,行动敏捷,可再关到诱王器里,罩到其他群的蜜脾上,过一两天后,再把蜂王罩在需要诱入的蜂群中。

7.3.4.6工蜂产卵的处理

工蜂是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的雌性个体,当蜂群中有蜂王存在时,工蜂不会产卵;如果蜂群失去蜂王的时间较长,部分工蜂的生殖器官就会开始发育,并能产卵,这些卵都是未受精卵,以后都发育成为体格弱小的雄蜂(由于雄蜂不会从事采集活动,最后必然导致蜂群灭亡)。工蜂产卵这个特性在中蜂中表现得十分强烈,如果失去蜂王,在一个星期内,就会出现工蜂产卵的现象,且在很短的时间内,整群蜜蜂就完全丧失了生产力。因此发现工蜂产卵,一定要及时处理。

1.工蜂产卵的特征

工蜂产卵的特征是:在蜂群里找不到蜂王,巢脾上的卵很零乱,不规则,东倒西歪,一个巢房里往往有多粒卵存在。而正常蜂王产的卵,会在巢房有规则地分布,每个巢房一粒卵,卵紧粘在巢房的底部。

2.工蜂产卵的处理方法

如果出现工蜂产卵的现象是弱群,可与相邻的蜂群合并;如果是中等群势的蜂群,可诱入一只蜂王,在诱入蜂王前,要先除去急造王台,然后调入一两张有正常卵和幼虫较多的子脾放在中间,这样处理可以在诱入蜂王时降低工蜂对诱入蜂王的敌意。对出现工蜂产卵的蜂群,处理得越早效果越好。如果蜂群出现工蜂产卵的时间太长,大部分工蜂又已衰老,那么采用合并和诱入蜂王的方法都不容易成功,可为出现工蜂产卵的蜂群诱入一个老熟王台。如无老熟的王台或介绍的王台被工蜂咬毁,可在晚上把原箱移开2米左右,在原位置放一个空蜂箱,第二天让外勤蜂飞回原位置的空箱,再给收集外勤蜂的蜂群调进正常的巢脾,此法可于晚上进行,在隔板外放一张从其他蜂群抽出的连王带蜂的巢脾,第二天再把巢脾合在一起,这样,诱入蜂王的成功性较大。被工蜂产过卵的巢脾,经过处后,才能重新放进蜂群里,对已封盖的雄蜂子脾可用割蜜刀割杀,并用摇蜜机把雄蜂蛹摇出,再灌糖浆把脾上的虫卵淹死,最后放回蜂群,让工蜂清理干净。

3.分蜂热的解除

当蜜蜂繁殖到一定阶段时,就有可能发生自然分蜂,在分蜂发生之前蜂群会出现一些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分蜂热。蜂群出现分蜂热的表现,首先是在巢脾的两下角出现了雄蜂房,蜂王在雄蜂房里产下了未受精卵,接着在巢脾的下缘出现王台,工蜂出勤减少。分蜂热多在大流蜜期即将到来和蜂群处于繁殖盛期产生。因此,分蜂热会严重地影响工蜂出勤,分蜂则会削弱生产群的群势,直接影响到蜂蜜的产量,而且增加了管理的工作量。中蜂的分蜂性很强,很容易产生分蜂热,应视具体情况,采取措施。

(1)蜂群产生分蜂热的特征。

①初期特征:蜂群的群势达到中等以上,子脾面积大,巢脾上开始出现雄蜂房,蜂王在雄蜂房中产下未受精卵,此时蜂王产卵和工蜂采集的积极性都很高。②中期特征:蜂群中蜂子数量较多,且多为封盖子和大幼虫,雄蜂幼虫开始封盖,工蜂开始筑造王台,巢脾上的巢房多为蜜、粉、虫和蛹所占有,蜂王缺少产卵的巢房。此时如果外界条件适宜,蜂王就会在王台上产下受精卵。③后期特征:大多数幼虫已经封盖,王台也开始封盖。蜂群的群势进一步加强,出现大量的青壮年工蜂,蜂多于脾,有部分青壮年工蜂散布于蜂箱壁和隔板外,工蜂采集积极性下降,出现消极怠工现象。若此时还不处理蜂群,很快就会发生自然分蜂。

(2)预防和解除分蜂热的方法。

在蜂群的繁殖期,要及时加脾或加巢础框扩大蜂巢容量,或者对强群采取人工分群的措施,以预防分蜂热的产生;当分蜂热已经产生,则要及时处理蜂群,以消除分蜂热。

1)换王用优质的处女王或新蜂王代替老王或劣质蜂王,所选用的蜂王,应从能维持强大群势的蜂群中选育。

2)及时加进巢础框造新脾。繁殖期的蜂群若加脾不及时,既易造成工蜂过度密集,也易产生分蜂热,故当蜂群有加脾条件时,要及时加进巢础框,让工蜂造新脾,使蜂王有足够的巢房产卵。这样做可预防和推迟分蜂热的产生。

3)增加蜂群工作量。抽出封盖子脾补充到弱群,再加进巢础框让蜜蜂造脾,或加进从别群调来的卵虫脾,以加大工蜂的工作量,预防分蜂热的产生。

4)提早取蜜。流蜜初期对一些产生分蜂热苗头的蜂群,应提早取蜜,这样能促进工蜂的采集活动,维护蜂群正常的工作状态,取蜜时要注意同时割除雄蜂蛹和王台。

5)强弱互补。在蜂场离蜜源植物较远时,可从强群中连蜂抽出一半不带王的老熟封盖子脾,放到一个空箱里,几小时后,外勤蜂飞回原巢后,再把剩下的刚羽化出房的幼蜂连脾加到弱群里去,把弱群中的卵虫脾调给强群。这样处理既可抑制强群的分蜂热,又可加强弱群。

6)蜂箱的大小要适中。有时蜂箱的体积太小,蜜蜂太密集,很容易产生分蜂热。因此,要使用大小适中的蜂箱。此外,在气温稳定,群内蜜蜂数量较多时,要适当加大蜂路。

7)模仿分蜂。在巢门前放一块板,把蜜蜂逐脾提出抖在板上,让工蜂自己返回蜂箱里去,同时把巢脾上的王台全部清理干净,再根据群势加入适量的巢脾或造了一半的巢础框(此时不宜加新巢础框,以免造出的巢脾上雄蜂房过多)。经过几次抖落和对箱内巢脾的调整,往往可以消除分蜂热。经上述方法处理后,仍无法解除分蜂热的,就要进行人工分群。值得一提的是,对中蜂来说,只用去除王台的方法,是不能有效地解除分蜂热的。

7.3.4.7盗蜂的预防和制止

盗蜂是蜂群的非正常采集行为,是指闯入别群盗取贮蜜的现象。盗蜂多出现在外界缺乏蜜粉源的时候,其发生的原因很多,主要与外界缺乏蜜粉源和蜂群管理不善(如喂蜂时糖水洒在地上、蜂箱破烂和巢门过大等)有关。盗蜂多发生在同一个蜂场邻近蜂群之间;两个蜂场距离太近时,有时也会发生在蜂场之间。盗蜂多数是强群里的工蜂,去盗防御能力较差的弱群、无王群、交尾群和病群等。盗蜂现象严重时会发生整场蜂群之间互相盗蜜的现象。

1.盗蜂的害

蜂场一旦发生盗蜂,损失极为严重,轻则被盗的蜂群秩序混乱,贮蜜被盗光,工蜂死亡,蜂王遭到围杀,甚至引起飞逃;严重时整个蜂场的蜜蜂普遍受害,一片混乱,甚至引起多群蜜蜂集体飞逃,几群或几十群蜜蜂结成一个蜂团,处理不好,会使蜜蜂全部毁灭;另外盗蜂还容易造成蜂病的传播。因此,防止盗蜂的发生,是蜂群管理上的一个重要内容。严重缺乏蜜源的时期,阴雨绵绵,久雨初晴时,最容易发生盗蜂,要高度注意。

2.盗蜂的识别

初期盗蜂多为老年工蜂,其身体的绒毛脱落,油光发亮,常在被盗群蜂箱的缝隙和巢门附近徘徊,举止慌张,并试图冲进被盗群的蜂箱里,常遭到被盗群守卫蜂的拦阻;盗蜂寻找机会进入被盗群蜂箱后,从巢门出来时腹部饱胀;当个别盗蜂做盗成功后,会引来大量盗蜂,此时被盗群蜂箱周围常出现抱团厮杀的工蜂。为了准确判别盗蜂蜂群的位置,可在被盗群的巢门口撒上白色粉末(如面粉、滑石粉等),然后巡查各蜂群,工蜂身上带白粉回巢的蜂群,就是做盗蜂群。

3.盗蜂的预防和制止

对于盗蜂应着重于预防,关键措施是常年饲养强群、保持充足的饲料、加强蜂群的管理等。在管理上,缺蜜期在蜜蜂外出活动时尽量减少开箱次数和时间;对无王群和弱群要及时进行合并;对缺乏饲料的蜂群,要及时调入蜜脾或及早补助饲喂。喂蜂时,要以先喂强群后喂弱群和当晚饲喂当晚蜜蜂能搬完为原则,不要让糖浆滴洒在蜂场上。要注意填补蜂箱缝隙,抽出的巢脾要及时处理,不要乱丢。在缺乏蜜粉源植物开花的季节,要注意缩小巢门。发生盗蜂时要及时处理。盗蜂发生较轻微的,应立即把被盗蜂群的巢门缩小到仅能容一只蜂进出,同时涂一些有刺激味道的物质,如煤油、樟脑油、氨水和苯酚等进行驱赶,也可在蜂箱巢门前放一支点燃的香。如此法无效,就要找出做盗蜂群,把它搬到别的地方,在其原位置放一个空箱收集飞回来的蜜蜂,第二天再把作做盗群放回原地,把用于收集盗蜂的蜂箱放在原箱上面,让盗蜂逐渐飞回原群。如果发生全场互盗时,所有的蜂群都要关小巢门,晚上给全场的蜂群都喂足糖浆,然后把蜂场搬迁到蜜源条件好的地方。

7.3.4.8中蜂飞逃的预防和处理

1.中蜂飞逃的发生

中蜂逃群的原因,总的来说就是原来的居住环境已经不适合居住了,才会出现整群飞走的情况。具体来说,发生逃群的原因及处理办法有以下几种。

(1)贮蜜严重缺乏,或者缺蜜时,易造成群势下降、子脾少(中蜂有“恋子”特性,子脾多时,不容易逃群),在外界有蜜源或对蜂群进行饲喂时就容易发生逃群。饲养中蜂要随时注意巢内的贮蜜情况,缺蜜季节来临之前要留足贮蜜;当发现蜂群缺蜜严重时,不要仓促饲喂,而要从蜜多的蜂群中抽出有蜜有子的脾换进去,过几天再根据情况饲喂,也可以不用喂缺蜜蜂群而喂不缺蜜的,喂足后再抽出蜜脾,抖掉蜜蜂后加给缺蜜群。

(2)新做的蜂箱有异味造成逃群。要用干透的、没有异味的木材来做蜂箱,蜂箱做好后要放一段时间再使用,或者用石蜡加蜂蜡煮蜂箱进行处理,也可以在蜂箱里面烧废巢脾。

(3)蜂箱保温、隔热、防水性能差,使蜂箱里面的温度太低、太高或过于潮湿。蜂箱以及副盖要有很好的保温、隔热和防水性能,这要求在做蜂箱时,就要从选材、木料厚度、蜂箱摆放环境、防水等方面考虑好,并在使用时注意通过一定措施加以调节。

(4)巢脾过于老旧,蜜蜂不在上面培育蜂儿。中蜂的巢脾要保持较新的状态,有条件就要造新脾,逐渐淘汰旧脾,才能养好中蜂。

(5)盗蜂或敌害(如胡蜂、蚂蚁、巢虫、老鼠、蜜鼬、熊等)侵扰严重。中蜂清洁蜂巢的能力比较差,一般半年以内要人工清理巢内卫生一次,对外则要做好蜜蜂敌害的预防工作,预防盗蜂,不能让敌害侵入蜂箱。

(6)经常受到人为骚扰。每次开箱,不管时间长短都是对蜜蜂的一种骚扰,时间越长,骚扰对蜂群的影响越大,因此没必要的时候不要开箱,开箱操作过于频繁容易引起蜜蜂逃群。

(7)病害发生严重。一般来说,强群不容易发生蜂病。养蜂的过程中,经常保持蜂群内贮蜜充足、巢脾较新、子脾多、蜂王年轻健康、蜂脾比例适当、蜂巢通风状况良好、蜂箱保温、与隔热性能良好,这样的蜂群就不容易生病,也不会出现逃群。蜜蜂飞逃多发生在晴暖无风的天气,从上午9时开始到下午4时以前都可能发生。如果久雨初晴,一些断子缺蜜的蜂群,发生飞逃的可能性就很大。

2.中蜂逃群的收捕

平时要加强蜂场的巡视,对出现飞逃征兆的蜂群,要及时查明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如立即对要飞逃的蜂群蜂王进行囚禁、调入有大量幼虫和贮蜜较多的巢脾、去掉刺激物等)。若蜜蜂已飞出蜂巢,且离地较低时,可向空中扬沙或喷水,迫使蜂群下降结团。飞逃的蜂群多数早已找到适合永久筑巢的地点,因此出巢后,飞行迅速,虽暂时在蜂场附近结团歇息,但停留时间很短,稍受外界刺激(如震动等),蜂团马上散开,飞向第二个地点,因此,对飞逃蜂团的收捕应倍加小心。

收捕蜂团常用的工具是收蜂笼,如现场没有收蜂笼,可用草帽、纸箱等代替。使用收蜂笼时最好在收蜂笼的外面蒙上一层黑纱布,并在里面喷上一点糖水,以增加对蜜蜂的吸引力。当飞离蜂箱的蜂群结团后,可把收蜂笼轻轻地罩在蜂团的上方,底部要接触到蜂团,然后利用蜜蜂向上聚集的特性,用软帚、树叶或小草等,在蜂团下部轻轻扫动,蜂团就会慢慢地向收蜂笼里移动,等所有的蜜蜂进笼后,再轻轻把收蜂笼取下放在蜂箱上面或吊在树上。操作过程要轻稳,千万不要惊动蜂团,否则蜂团很容易散开。

蜂团收回后,要马上进行处理,可在原群或其他群酌量抽出卵虫脾,放在空箱里,要注意脾上有无蜂王和王台存在。对飞逃的蜂群,调入的巢脾上一定要有数量较多的低日龄幼虫和充足的饲料。把蜂箱放在适当的位置(一般分飞和迁逃的蜜蜂对原巢的位置早已忘记),关上巢门,打开箱盖,调整好巢脾,把卵虫脾放在中间,蜜粉脾放在两侧,调整好蜂路,再把收蜂笼里的蜜蜂抖在蜂箱里,盖上箱盖。10分钟后,打开箱盖,看看蜜蜂是否上脾,如果没有上脾,可用蜂刷或树叶等驱蜂上脾。如已上脾,就可打开巢门,让蜜蜂开始认巢和清理死蜂等,这样就说明处理成功了。当晚应适量补喂点糖浆,以安定蜂群的情绪。迁飞的蜂群造脾的能力特别强,可以在收回后加进新的巢础,让蜂群造新脾。

对一般蜂场来说,在同一时间内一般只有少数的蜂群发生飞逃;但对于一些管理不善的蜂场,有可能多群蜜蜂同时发生飞逃,这种情况叫集体飞逃。对集体飞逃的蜂群,因相互之间的影响,会出现多群蜜蜂会集结在一起结成一个大蜂团,出现工蜂互相厮杀和围王的现象,如处理不及时,有可能工蜂和蜂王全部死亡,造成重大的损失。出现蜜蜂集体飞逃且集结成一个大蜂团时,应立即进行处理。原则是先解救蜂王,分开关在王笼里,如果工蜂围王不散,可将围王的蜂团丢到水里,工蜂就会自行散开。之后,取几个空箱,调进带有各龄幼虫的子脾和蜜脾,再向结团的工蜂喷水,用饭勺或水瓢随意把工蜂分成几份,放进已调进子脾和蜜脾的蜂箱里,再把已解救的蜂王连同王笼一起放进蜂群。如果工蜂仍互相厮杀,可再向蜂群喷洒蜂蜜水,等蜂群安定后再把蜂王放出来。如果处理及时,方法得当,可收回一部分蜂群,减少损失。第二天要对收回来的蜂群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

7.3.4.9取蜜操作

1.基本原则

取蜜的基本原则是看蜜源、看蜂群、看天气、巧取蜜和取成熟蜜。在大流蜜期,取蜜一定要适时,太早收第一次蜜,离第二次收蜜的间隔时间太长,蜂群上蜜慢,蜂王会扩大产卵圈而相应缩小贮蜜区,影响产量;取蜜太迟,不能调动工蜂出勤的积极性,群势强的蜂群容易出现分蜂热,影响到蜂蜜的产量,因此取蜜一定要适时。在大流蜜期间,可把蜂路适当放宽,这样既能提高蜂蜜的产量,又能保证蜂蜜的质量。

2.取蜜时间

大流蜜期到来时,天气良好,蜂群出勤积极,蜜蜂回巢时腹部饱胀,有时需在巢门歇息片刻才爬进巢里;晚上全场蜂群扇风酿蜜,发出的“嗡嗡”声很响亮;巢脾贮蜜区多数已封盖,此时就可进行取蜜了。以后如贮蜜区封盖,可再收一次蜜,一直到流蜜期即将结束时为止。为保证蜂蜜的质量,每次取蜜最好在工蜂出勤高峰期之前,一般在早上进行。

3.取蜜方法

取蜜前要准备好摇蜜机、割蜜刀、带滤网的漏斗、放封盖蜡的盆、巢脾架、蜂帚、蜂蜜专用桶(如塑料桶、搪瓷桶等,严禁使用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包装桶)、喷烟器和干净的水、毛巾等工具。

7.3.4.10蜂群的保温

低温季节蜂群繁殖时,需要进行保温,箱内温度变化小,有利于哺育幼虫。保温的方法:有密集群势和使用保温物保温两种。保温物保温可分为箱内保温和箱外保温。箱内保温是在给蜂群进行保温时,使用保温物(使用干稻草或者其他干燥的保温物)填充箱内没有蜂活动的空间,在保温板外侧加入稻草;在覆布上加上保温垫(用稻草编成,也可用旧棉絮)。箱外保温是指给蜂箱的外部进行保温,即在箱底塞入稻草,箱体周围围上一层稻草,并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是为了减少蜂群产热的散失,以更少的消耗来维持子圈稳定的温度。繁殖期对蜂群进行保温时,密集群势和使用保温物两种保温方法是同时使用的。在气温达到20℃、流蜜期、越夏期以及0℃左右的越冬期,不必进行保温。在保温时要注意所使用的保温物必须是干燥的,并在晴天定期翻晒;不能使用潮湿发霉的保温物,一旦所使用的保温物已经发霉,应立即更换,以避免影响蜂群的正常发展。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