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6.12.6砂仁

6.12.6.1基本概述

    砂仁是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属于常用大宗药材,是中国重要的“四大南药”之一,主要分布于广东、云南、广西、福建、四川、贵州等地。砂仁既为药材,又为食品,药食同源,药食两用,是一    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热带作物。它作为主要原料广泛用于砂仁糖、蜜饯、养胃口服液、春砂仁酒等保健食品、以及香料、食品的开发及综合利用方面等领域;主治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云南省拥有大面积湿润的热带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沟谷次生林,形成了适宜砂仁生长的半阴天然荫蔽棚,林下腐殖质层深厚,土壤肥沃,空气和土壤潮湿,传        粉昆虫资源丰富,砂仁自然结实率相对较高,为发展砂仁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云南从广东阳春引种阳春砂获得成功之后在西双版纳、普洱等地大面积种植发展,2014年全省种植面积25万亩,产量895.69万千克,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昭通、普洱、临沧、红河、德宏、文山、保山等8个州(市)31个县,但各地面积、产量存在统计不全的问题。此外,近年来阳春砂的种植发展还辐射至周边邻国地区,如老挝北部的丰沙里省、南塔省等。目前,中国砂仁药用、食用年需求总量2000吨左右,市场    发展前景广阔。

6.12.6.2品种与分布

       云南省砂仁种植区域的地理分布为北纬21°14′—24°04′,东经98°02′—104°27′的北热带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且大部分产区沿北纬22°附近分布。

1.阳春砂

    阳春砂俗称春砂仁,植株高达3米,根茎匍匐地面,茎散生;叶长披针形,长约37厘米,宽约7厘米。上部叶较小,先端尾尖,基部近圆,两面无毛,无柄或近无柄;叶舌半圆形,长3~5毫米;叶鞘有略凹陷的方格状网纹。穗状花序椭圆形,花序梗长4~8厘米;苞片披针形,长1.8毫米;小苞片管状,长1厘米;花萼管长1.7厘米,白色;基部被稀疏柔毛,花冠管长1.8厘米;裂片倒卵状长圆形,长1.6~2.0厘米,白色;唇瓣圆匙形,长约1.6~2厘米,宽1.6~2.0厘米,白色,先端2裂,反卷,具黄色小尖头,中脉凸起,黄色而带紫红,基部具2个紫色痂状斑,具瓣柄,花丝长5~6毫米,花药长约6毫米,药隔附属体3裂,顶端裂片半圆形,两侧耳状,子房被白色柔毛;蒴果椭圆形,长1.5~2.0厘米,成熟时紫红色,干后褐色,被不裂或分裂的柔刺;种子多角形,有浓香味。花期在5—6月,果期8—9月。      

2绿壳砂

       绿壳砂,国外主产于越南、缅甸、泰国,以越南产者为佳;国内主产于云南西双版纳、临沧、思茅、红河、文山,广东广宁也有少量分布。在云南,绿壳砂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德宏、思茅等地区海拔600~800米的阔叶林下。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双版纳尚有大片野生的绿壳砂,但后被大量砍伐,1998年5月调查时已找不到野生绿壳砂。2001年,市场上的绿壳砂多来自东南亚,如缅甸、泰国、越南。多数去壳,称净砂仁,混有豆蔻属或山姜属其他植物的种子,质量较次,价格亦较便宜。广东广宁引种绿壳砂,其功效与阳春砂仁相仿,单产比阳春砂仁高。

3海南砂

        海南省是海南砂的道地产区。海南砂多为野生,花期较长,不需人工授粉,自然结实率高,在海南省境内广泛使用,并以“海南壳砂”之名销往全国。海南砂抗逆性、适应性和生产性比阳春砂强,果实与阳春砂相比,壳略厚,果型稍小,含油量略低。据国家药典规定,质量与阳春砂仁相同,全果入药。过去,海南省全靠野生果收购,后转为人工栽培,广东南部的湛江、徐闻、雷州半岛一带有引种栽培海南砂,云南勐腊、景洪等地亦有栽培,一般产鲜果100~150千克/亩。德宏州热带作物研究所于1985年引种试种,1989年投产,2年收获的鲜果平均单产300千克/亩,比海南增产1~2倍,是该地区阳春砂仁的5~6倍。

6.12.6.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1.选地整地

        砂仁应选择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强的砂壤土或轻黏壤土为好,湿度大、有水源的阔叶常绿林地和排灌方便的山坡、山谷、平地,均可种植,砂土和重黏土不宜选用。山区种植,种植前进行开荒,除净杂草和砍除过多荫蔽树;而荫蔽树不够的地方应注意补种,在开荒的同时开挖环山排灌水沟,以防旱排涝。在砂仁地附近多种植果树,以扩大蜜源,引诱更多的昆虫传粉。在坝区种植,应开沟作畦,畦宽2.6~3.0米,长24~30米,沟宽35厘米,深15~35厘米。畦面造成龟背形,以防积水,还要注意营造荫蔽树。先种芭蕉、山毛豆等生长快的作物作临时荫蔽,后种高大树种或果树作永久荫蔽树。

2.繁殖

繁殖方法分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

(1)种子繁殖

        选择饱满健壮的果实,播前晒果2次,晒后进行沤果,保持沤果温度(30~35℃)和一定湿度,3~4天即可洗擦果皮晾干待播。育苗之苗圃地要选择背风、排灌方便的地方,进行深耕细耙作畦,畦高15厘米、宽1.0~1.2米,施足基肥,施过磷酸钙15~25千克/亩,与牛粪或堆肥混合沤制的有机肥料1000~1500千克/亩。春播3月,秋播8月下旬至9月上旬,开沟条播或点播。播前先搭好棚架,开始出苗时,即加覆盖遮阴,荫蔽度达80%~90%为宜。有7~8片叶时,可适当减少荫蔽,但荫蔽度不能低于70%。

        施肥要掌握薄施、勤施的原则。第1次在幼苗2片叶时进行,用硫酸铵1.5~2.0千克/亩对水1500千克/亩;第2次在幼苗5片叶时进行,用尿素3千克对水1500千克/亩;第3次在幼苗8~10片叶时进行;10片叶以后每半个月或每月追肥1次,用尿素3千克/亩对水1000千克/亩,要经常淋水,保持土壤湿润。冬季和早春可增施腐熟牛粪和草木灰,以增强幼苗抗寒能力。有寒潮来时,在畦北面设风障和在田头熏烟防寒。苗高10~15厘米进行间苗,苗高50厘米即可出圃定植。

(2)分株繁殖

选生长健壮的植株,截取具有1~2个芽以上的幼苗和壮苗为种苗。

3.定植及田间管理

        阳春砂对土、肥、光、水在不同季节有不同需要,高产、稳产的获得要靠科学的管理来保证。在种植中抓四要(要施肥、要培土、要刈除枯病苗、要除病灭害)、四早(早备堆肥区、早施肥、早培土、早刈除枯病苗)、三防(防止水土流失、防止落花落果、防止人畜践踏)、二及时(及时人工辅助授粉、及时保果壮果),以促进苗群旺盛,花多,果壮,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1)种植密度

        春栽3月底至4月初,秋栽9月,以春栽为好,选阴雨天进行。株行距65厘米×65厘米或1.3米×1.5米,种后盖土,淋水,随即用草覆盖,以后勤淋水,细致管理。

        苗的密疏、壮弱与花果多少对产量影响也较大,控制在2.5万~3万株/亩较为适中。

(2)荫蔽度

        新种植阳春砂未达开花结果年限之前,要求有较大荫蔽度,以保持70%~80%为宜,每年须除草5~8次,雨季每月1次。施肥除施磷钾肥外,要适当增施氮肥,每年2—10月施肥3~4次,要经常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阳春砂进入开花结果年限后,在花芽分化期,需要较多的阳光,平均保持50%~60%荫蔽度较适宜。但是在保水力差的砂质土壤,或缺乏水源,不能灌溉的阳春砂地,应保持70%左右的荫蔽度。

(3)除草及施肥

        每年主要除草2次,第1次在2月进行,除净阳春砂地内外杂草和枯枝落叶,割去枯、弱、病、残苗并清出园外,堆沤制肥,同时在苗密的地方适当剔去部分春苗;第2次在8—9月收果后进行,除净杂草,将易腐烂的杂草铺盖匍匐茎,保湿保温,增加土壤有机质,其余杂草清出园外集中堆沤制肥。施肥以有机肥料为主,化肥为辅,每年2月施过磷酸钙25~40千克/亩和尿素2~3千克/亩或硫酸钾肥、有机肥料700~1000千克/亩。立冬前后(11月)施有机肥1000千克/亩左右,并适当培土,以不覆没匍匐茎为宜。

(4)水分

        砂仁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有不同的要求:秋季施肥后,为促秋苗生长,恢复生长势,要求的水分多;冬春花芽分化期要求的水分少一些;开花期和幼果形成期要求土壤湿润;果期和果熟期要求土壤含水量少些。

(5)授粉

        由于阳春砂花构造特殊,其自花和异花授粉均困难,又不适风媒授粉,在传粉昆虫少的地方,其自然结实率很低,是典型的虫媒花。它的繁殖器官隐藏,花粉黏重,靠风力进行自然授粉的坐果率为0.4%~3.0%,自然受粉率低。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家养的意大利蜂很少到阳春砂花上传粉;家养的中华蜜蜂一般从花的侧面吸蜜,授粉效果差。所以,一些无野生蜂的阳春砂种植地,坐果少,往往没有收获。1976年,广东省进口南药引种情报中心站曾推广人工辅助授粉,使阳春砂的坐果率提高到30%~40%,但劳动力耗费过多。1981年5—7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和勐腊县医药公司、县科委一起调查研究,总结出能对阳春砂授粉的7种野生蜜蜂,从其中选出2种在阳春砂盛花期能很好授粉的野生蜂——排蜂和小酸蜂,用尼龙罩逐朵花隔离,测定了授粉1次后的坐果率,排蜂授粉1次后的坐果率比对照组坐果率高63.42%(P<0.01),比人工授粉组坐果率高38.47%(P<0.01);小酸蜂授粉1次后坐果率比对照组坐果率高29.22%(P<0.01),比人工授粉组高4.27%(P<0.01),但小酸蜂比排蜂易于驯养,可选为砂仁理想的授粉蜂。此外,大力推广人工辅助授粉,可有效提高结实率。人工授粉方法有抹粉法和推拉法。

1)抹粉法。先用一手挟住雄花,用另一手持小竹片,将花的雄蕊挑起,再用挟花手的食指或拇指伸入花瓣,将雄蕊上的花粉抹到柱头孔上,然后再往下斜擦,使大量花粉塞进柱头孔,即完成一朵花的授粉。

2)推拉法。用一只手的中指和拇指挟住大花瓣和雄蕊,并用拇指将雄蕊先往下轻推,然后再往上拉,并且将重力放在柱头的头部,一推一拉可将大量花粉塞进柱头孔。也可用中指和拇指以横向夹住大花瓣和雄蕊,进行反复推拉即可授粉。一般花粉多时用推拉法,花粉少时则用抹粉法较好。实践证明,阳春砂人工授粉是一种有效的增产措施,但不是理想的授粉方法。如山区面积大,地势不平,操作就不方便,而且采用这种方法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今后还需培育彩带蜂、芦蜂、熊蜂、蚂蚁、蓟马等昆虫,更好地解决授粉问题的办法,如昆虫授粉多的地区,砂仁自然结果率达50%~60%以上。

(6)壮果、保果

        阳春砂群体较弱,植株养分不足,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和根状茎的损伤是造成其果小和落果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开花前施用猪粪肥、鸡粪、草木灰及粪水作为壮花肥,盛花期施1:5的粪水150千克/亩,结果后再施1:3的粪水300千克/亩作为壮果肥。在大、小暑当天对苗群过密、高温多湿的场地开通风道,排除积水,可减少烂果。

4.病虫害防治

砂仁的常见病虫害主要有苗疫病、叶斑病、果疫病、黄潜蝇、老鼠等。

(1)苗疫病

1)发生规律及症状。发病初期嫩叶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病部变软。叶片似开水烫过,呈半透明水渍状下垂而黏在茎杆上。严重时,迅速蔓延至叶鞘和下层叶片,使全株叶片干枯而死。病菌以菌丝及孢子附着于病叶残株上越冬,次年4月侵染发病,5—8月气温高,育苗地过于荫蔽,通风条件较差,湿度大,低洼积水易发病。

2)防治方法。①育苗前用3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洒畦面消毒。②调整苗期荫蔽,搞好排水,增施火烧土、草木灰等。发病初期及时剪除病叶集中烧毁,然后喷洒1:1:300波尔多液,每10天1次。③采用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2)叶斑病

1)发生规律及症状。种植地过于暴晒或长期潮湿、积水,苗群长势差的情况下易发病,冬季干旱,霜冻后发病尤为严重。初时叶片出现水渍状、不规则的暗绿色病斑,后迅速扩大变成褐色,边缘棕褐色,中间灰白色;潮湿时,病斑上布满黑霉层,叶片上常有数个或数十个病斑,扩大后相互融合,使叶片干枯。

2)防治方法。①收果后,结合清园,把枯老、病株割除,集中烧毁。②保持适宜的荫蔽度,增施草木灰、石灰、过磷酸钙,冬旱期要适时喷水。③发病初期,采用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隔10天喷1次。

(3)果疫病

1)发生规律及症状。在高温多雨季节,植株密度大,荫蔽度高,低洼积水,养分积累不足的情况下发生。该病主要为害果实,造成落果,甚至果实腐烂。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达50%以上。初时果皮出现淡棕色病斑,后扩大至整个果实,使之变黑、变软、腐烂,果梗受害后呈褐色软腐状。在潮湿环境下,患部表面生有白色绵毛状菌丝。

2)防治方法。①收捡病果。②春季注意排水,增施草木灰、石灰;冬季及时清园;幼果期,把苗群分隔出通风道,改善通风条件。③采用1:1:150倍波尔多液喷雾防治。每隔10天1次,连喷2~3次,收果前停止喷药。④收果采前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每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4)黄潜蝇

1)发生规律及症状。以幼虫蛀食砂仁细笋的生长点,使生长点停止生长或腐烂,造成幼笋枯心。被害的幼笋先端干枯,直至死亡。

2)防治方法。①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减少钻心虫为害。②及时割除被害幼笋,集中烧毁。③成虫产卵盛期,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或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500倍液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5)老鼠

1)发生规律及症状。结果期,老鼠喜啃砂仁种仁,剩下空壳。

2)防治方法。用鼠铗、鼠笼于傍晚设置于砂仁地里进行人工捕杀。

5.选育良种及改造老砂仁种植地

        培育良种,防止品种退化。选出良好的留种砂仁需要“三选”方法:首先从丰产类型的品种中,挑选历年高产的砂仁,建立留种田;待成熟收果时,再挑选植株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株;选出穗大、粒多、饱满、皮红紫、果壳内层表面附有灰白薄膜,表面油黑的果实留种,对连续开花、结果多年、苗群已明显衰退的老苗多、壮苗少的种植地进行改造,要移土重培,施绿肥,施草皮泥5000千克/亩、牛栏粪2500千克/亩、磷肥25千克/亩作为基肥,对于恢复苗群长势可起到很好的作用,2~3年后就会收到效果。

6.收获加工

        砂仁种植后1~3年开花结果。果实由鲜红色转为紫红色,种子由白色变为褐色和黑色,用嘴嚼时有浓烈辛辣味即为成熟果实。云南省于8—10月上旬分批采收。采果时用剪刀剪断果柄,勿用手摘,以免将植株茎皮撕裂,造成伤口而引起病害发生。加工方法有晒干和烘干。一般用烘干法:即将鲜果盛放在竹筛或铁筛内,置于炉灶上火焙。焙筛装鲜果10厘米厚,先用90~100℃烤2~3小时杀青,但不宜使用明火,注意翻动;焙至5~7成干时取出放入桶内或麻袋内压实,使果皮与种子紧贴,再用文火80℃烘干即成。果实焙干率一般为20%~25%。砂仁折干率为4~5千克能得l千克干品,鲜果产量达l00千克/亩以上。砂仁以个大、坚实、饱满、种仁红棕色、香气浓、搓之果皮不易脱落者为佳。去壳的砂仁种子分开,粒大者为砂王,粒较大者为砂头,粒小者为砂米,砂仁的果皮为砂壳。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