苤蓝原产于欧洲地中海至北海沿岸,世界各地均有栽培,德国栽培最多。16世纪传入中国,经引种驯化后适应了中国北方的冷凉气候,在甘肃、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形成主栽区,后扩散到河南、山东、东三省等地,成为中国地方名特优蔬菜。目前全国不同地区均可栽培,但以北方及西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栽培较普遍。
苤蓝按球茎皮色分为绿色、绿白色或浅黄绿色,少数品种为紫色四个类型;按生长期长短可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个类型。早熟品种植株矮小,叶片少而小,定植后50~60天收获;中、晚熟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叶片多而大,从定植到收获需80~100天。目前中国栽培的苤蓝基本上是常规品种,而且以地方品种居多,也有从国外引进的品种。
3.8.2.1小型品种
植株矮小,叶片少而小,叶柄细短,球茎个体小,一般0.4~1.5千克,生长迅速,从播种至始收80~90天,从定植至始收50~60天,为春夏或秋冬栽培的早熟品种。目前主要品种有利普、紫苤蓝、早白(捷克白苤蓝)、天津小英子、青苤蓝、桂林苤蓝等。
1.利普
该品种从荷兰引进,球茎扁圆形,表皮浅黄绿色,叶片浅绿色,株型直立,适宜密植,单球茎重500克左右。口感脆嫩、微甜,品质极佳,抗病性较强,定植后60天可采收。
2.紫苤蓝
早熟品种,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球茎圆形或高圆形,表皮紫色,叶片绿色,叶柄细长,叶面有蜡粉。果肉白色,品质较好。病害轻,叶片较大。定植后60天可采收。
3.早白(捷克白苤蓝)
1959年从国外引进,全国各大中城市郊区均有栽培。株高30厘米,开展度26厘米,叶灰绿色,11片叶左右,球茎扁圆形,高7~8厘米,横径11厘米,皮绿白色,光滑,表面叶痕小而少,单球重350克左右。早熟,在华北定植后45~50天收获。肉质脆嫩,稍甜,品质好。抗病性、耐寒性较强。
4.天津小英子
天津市地方品种。叶小稍尖,柄细,球茎扁圆形,皮薄肉细嫩,早熟,从定植至始收60天左右,单球重0.5~1.0千克。适宜天津、河北、东北各地栽培。
5.青苤蓝
河北省青县地方品种。叶蔟较直立,株高46厘米,开展度67厘米,叶片约15片,叶呈长圆形,叶面呈灰绿色,蜡粉多。球茎扁圆形,纵径9厘米,横径12厘米,单球重700克,皮浅绿色,肉质白色、细嫩,水分较多,味稍甜,适于生食、熟食及加工腌渍。早熟,从定植到收获50~60天,宜作秋季栽培品种。
6.桂林苤蓝
广西桂林郊区地方品种。株高36~40厘米,开展度55厘米,叶片12~13片。球茎扁圆形,纵径10厘米,横径15厘米,单球重750克,纤维少,品质好。早熟,从定植到收获约60天,抽薹迟,收获期长。
3.8.2.2大型品种
植株较大,叶片多而大,叶柄粗长,球茎多扁圆形,个体大,产量高。生长期长,晚熟,从定植至始收80天以上。主要品种有大同松根、内蒙古扁玉头、笨苤蓝、潼关苤蓝等。
1.大同松根
山西省大同地方品种。植株高大,叶大,长椭圆形,深绿色,叶脉凸起呈乳白色。球茎圆球形,呈淡绿色,纵径29~30厘米,横径20~28厘米,肉乳白色,味甜,单球重2.5~3千克。晚熟,从定植到始收90~120天。
2.内蒙古扁玉头
内蒙古西部地方品种,植株较大,生长势强,株高40~50厘米,开展度60厘米,叶片蜡粉多,叶柄长。球茎呈灰绿色,球茎皮较薄,肉白色,质地细密脆嫩,纤维少,含水分少,味甜,品质好。单球重2~3千克,晚熟,在内蒙古生长期150天。
3.笨苤蓝
植株高43厘米,球茎上着生26~30片叶。球茎扁圆形,纵径10厘米,横径15.5厘米,平均重1.5千克。肉质细嫩,从播种至收获160天。河南省栽培较多。
4.潼关苤蓝
植株高50厘米,叶长50~70厘米,叶片深裂。球茎大而扁圆,横径15~30厘米,纵径10~15厘米。外皮绿白色,肉质细密而脆嫩,耐贮藏。单球重2.5~3.5千克,最重者达5千克以上,播种至始收180天。陕西省潼关及渭水下游各地普遍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