苋菜原产中国、印度及东南亚等地,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中国有苋属蔬菜13个种,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中国自古就把苋菜作为野菜食用。作为蔬菜栽培以中国与印度居多,中国南方又比北方多,北方各地栽培苋菜,种子多从南方引进。在中国的南方各地均有一些品质优、营养高的苋菜品种。因苋菜的抗性强、易生长、耐旱、耐湿、耐高温的特点,加之病虫害很少发生,故苋菜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都渐渐为人们所认识,而得到发展。
1.大柳叶彩苋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叶片阔柳叶形,全缘,叶心红色,叶边缘绿色,叶长15厘米,叶宽9厘米,叶柄长4厘米,腋芽较多。中熟,植株耐抽薹、耐热,抗枯萎病。
2.蝴蝶苋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叶片心脏形,全缘,叶片红绿参半,似彩蝶,叶长10厘米,叶宽8厘米,叶柄长4~5厘米。早中熟,植株较耐抽薹、耐热、耐旱。每亩产量1000~2000千克。
3.大柳叶紫色苋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叶阔柳叶形,全缘,叶背和叶面均为紫红色,叶长15厘米,叶宽7.5厘米,叶柄长3厘米,腋芽较少。单株重15~20克,中熟。植株耐抽薹、耐热,抗枯萎病。
4.花叶苋菜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叶卵状椭圆形,全缘,心叶叶脉紫红色,叶缘绿色,喜温较耐热,不耐寒。
5.特选圆叶全红苋
广东省梅州市三农种业发展有限公司育成的产品。圆叶深红,色泽红艳,叶全缘绿边极少,叶柄浅红,品质柔嫩。株高26厘米,生长期30~40天。耐热耐湿、适应性广,抗病力强。亩产约2000千克。
6.大叶红苋菜
株高22厘米左右。全株有14片叶,叶片较大,大叶长13厘米、宽6厘米,长卵形,叶缘近全缘,深紫红色,叶片周缘为绿色,茎浅绿色,基部带紫红色,茎叶均有白色短绒毛。嫩株茎、叶肉厚质嫩,宜熟食,别具风味。耐热、耐旱性强,耐寒性弱,抗病虫能力较强。生长速度比圆叶苋菜略慢,播后40天左右即可收获。一般亩产2500千克左右。
7.尖叶红苋菜
成株高22厘米左右。叶片较狭长,大叶长7厘米,宽3.6厘米,为宽披针形,灰绿色带深紫红色或全为深紫红色,叶缘近全缘;叶柄及茎均为紫红色,叶、茎上布满白色短绒毛。嫩株肉质略粗,含纤维多,宜熟食,别具风味。耐热、耐旱性强,耐寒性弱,抗病虫能力较强。亩产量1500千克。
8.白圆叶苋菜
株高20厘米,叶圆阔,叶色白绿,叶柄白绿色。生长期30~35天,耐湿热,抗病。纤维少,清甜无渣,口感好,品质为苋菜之冠。亩产量2500千克左右。
9.红圆叶苋菜
株高25厘米左右,叶面紫红色,边缘绿色,叶圆茎稍尖,叶柄绿色。生长期30~40天,耐热抗湿、抗病,适应性广,耐抽薹,容易栽培。叶肉较厚,品质柔嫩,适合炒食。亩产量2000千克左右。
10.全红叶苋菜
其叶、柄、茎均为红色,叶圆形,耐热、耐湿、耐寒,抗病。生长快速,播种至收获约30天。品质优良,纤维少,口感好,适合炒食。这是喜食红色苋菜地区优选品种,早春大棚栽培更能发挥其优点。
11.上海红圆叶苋菜
其叶面呈红色,叶圆形,叶柄、茎绿色,耐热、耐湿,抗病。生长快速,播种至收获约30天。品质优良,纤维少,口感好,适合炒食。这是喜食红苋菜地区优选品种,早春大棚栽培更能发挥其优点。对日照敏感,早春种植要防止早抽薹。
12.大叶花红苋菜
俗称观音米苋,叶卵圆形,叶面微皱,四周绿色,中央紫红色。茎较粗,略显红色,早熟种。温度适应性广,既耐热又可承受较低温度。常与早春长期作物间套作,可提早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