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3.11.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3.11.3.1栽培季节和方式

1.春露地早熟栽培

2—3月在大棚或塑料小拱棚育苗直播,小茴香4—5月采收嫩株,球茎茴香5月上中旬采收球茎供应市场。

2.春露地栽培

小茴香采用直播,播期为3月中旬至4月上旬,5—6月采收;球茎茴香1—2月温室育苗,3月分苗,3月下旬或4月上旬定植于露地,6—7月采收。

3.秋露地栽培

小茴香于7—8月露地直播,9—10月采收;球茎茴香7月上中旬育苗,8月中下旬定植,10—11月采收。

4.秋延后保护地栽培

小茴香于10—11月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直播,翌年1—2月采收;球茎茴香于9月间播种育苗,10—11月定植于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中,翌年2—3月采收。

3.11.3.2单茬小茴香覆膜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选用籽粒饱满、生长发育快、抗病抗逆性强的种子,如安息茴香、民勤大粒茴香;将种子放在50~55℃温水中顺时针搅拌,水温降至30℃后浸泡15分钟,用纱布过滤,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捞出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2~3遍,放置于阴凉处阴干后播种。

2.整地覆膜

选择耕作层疏松、通透性强、理化性状良好、排灌方便、肥力均匀的砂壤土或轻砂壤土种植,前茬作物以禾本科或豆科植物为宜,忌重茬连作。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用土壤旋耕机深松20~30厘米,结合整地施优质有机肥500千克/亩、过磷酸钙40千克/亩、硫酸钾15千克/亩,均匀混施于土壤中作底肥;待地块平整后,立即进行覆膜,保持土壤墒情,采用覆膜机进行覆膜或人工直接覆膜,覆膜时应注意覆平、压实,防止大风天气将地膜掀起,要经常检查,一旦发现地膜破损应及时用细土覆盖。如果不覆膜,缺点是费工费水,管理不当极易造成缺苗。播种后必须勤浇水,保持畦面湿润。

3.播种

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种,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5~10厘米左右的地温在15℃以上时适宜播种。一墒三行,行距40厘米、株距15厘米,播深2厘米左右。将种子和细沙按1:2的比列混合并搅拌均匀撒播,并覆土1厘米厚,每亩播种量3~5千克。

4.田间管理

覆膜栽培应勤加管理,开始出苗后,应及时将膜扣出小洞,以避免中午高温烧苗。出苗后,真叶出现开始间苗,苗距3厘米左右,并及时清除畦面杂草。幼苗期生长缓慢,尤其第一片真叶至第二片真叶展开前,不宜多浇水,也不需追肥。当幼苗高10~12厘米左右时追肥,主要施用速效氮肥,依据土壤肥力和生长实际情况具体施用,每亩尿素施用量不超过15千克。出苗现行后及时进行浅中耕,以疏松地表、提高地温、消灭杂草、促苗早发。单茬茴香在全生育期追肥一次即可。春冬季茴香除草一次即可;夏秋季杂草生长旺盛季节,茴香需及时、多次除草。

5.采收

小茴香高25~30厘米时,依市场需求,应及时采收上市。

3.11.3.3割茬茴香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选择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商品性好的多刀茴香品种,如北齐茴香等。选晴天晒种1~2天,然后用55℃温水浸种,不断搅拌,待水温降至30℃左右时停止搅拌,浸种5~6小时,捞出沥干水分后晾干即可播种。

2.整地及播种

播种地应选择前茬种植非伞型花科作物的日光温室,每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1000~1500千克、复合肥40~50千克,翻耕15~20厘米深,耙细并整平,按宽150厘米做东西向平畦,畦长15~25米,畦背宽15~20厘米。平畦内直播,在翻耕、整平好的畦内均匀起出1.0~1.5厘米厚时表土放于临近处,然后向畦中浇水,等水渗下后进行撒种,而后将起出的表土均匀覆盖在畦的表面,2天后耙平。

3.田间管理

出苗后,及时除草松土1~2次。当茴香长到4~5叶时浇第一水,收获前7天左右停止浇水,浇水视天气和土壤墒情而定;寒冷冬季每割一次茴香浇1~2水,冬季阴天、雪天、雾天不浇水,温度升高后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第一次茴香收割不追肥,第二次收割及以后,当植株新长到6~10厘米时,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缺钾地块适当增施钾肥,也可追施等养分含量的水溶肥,还可在晴天上午喷施叶面肥。10月下旬日光温室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最高不要超过30℃,夜间适宜温度控制在5~10℃,最低不要低于0℃。

4.采收

第一次茴香收割在播种2个月后,茴香株高长到25~30厘米时即可收割,第一次留茬应高出地面约1厘米左右(保留生长点);第二次茴香收割是在第一次茴香收割后60天左右,第二次以后(包括第二次)每次留茬应高出前一次留茬约1厘米,温度升高后,收割间隔时间缩短到25~50天,共收获8~10次。

5.田间清理

每一次收获后,要及时对畦内进行清理,将残留的茴香残体和杂草清理干净并运到温室外深埋。

3.11.3.4以采收种子为主的茴香栽培管理技术

1.花期水肥管理

小茴香前期栽培同单茬茴香,在生长中后期,植株生长势强,容易出现营养过旺而影响开花结果的现象,水肥管理上掌握前控后促的原则,在开花前一般不灌水,连续中耕松土,以利保墒和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个别地块出现旱相时灌水也应灌小水。开花期酌情控水控肥,防止徒长造成空瘪粒籽增多,影响产量和质量。小茴香开始抽薹开花时,代表进入生殖生长阶段,会不断地开花结籽,此时应及时滴水追肥,保证营养供应。结合滴水每亩追施尿素7~10千克,以后7~10天滴水1次,整个生育期滴水6~7次,结合滴水,隔1水追1次肥,以追施复合肥为主,每次每亩5~8千克;在大量开花结籽期应进行叶面施肥,以磷钾肥和硼肥为主,7~10天喷施1次,共喷3次,可提高茴香结实率及千粒重,增加产量。

2.采收

当小茴香大部分枝叶发黄,籽粒饱满成熟后应及早收获,分批进行,随熟随收。过早籽粒成熟不足,过晚籽粒脱落造成损失。收获采用机械收割,晾晒2天后,利用小茴香收获机械进行机械脱粒收获,后经机械除杂清选,分级装袋储藏,以防止受潮。

3.11.3.5球茎茴香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冬季栽培,宜选用球茎外形美观、耐低温、耐弱光且整齐度较高的中早熟品种,如意大利或荷兰进口的结球茴香。

2.育苗播种

球茎茴香对温度适应性广,耐寒、耐热,但在冷凉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一般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16~23℃,茎叶生长适宜温度15~20℃,如果温度超过28℃,将出现生长不良的情况,导致质量较差、产量较低。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平畦作苗床,并做好遮阴和防雨工作,球茎茴香叶片稀疏直立,根系分生能力弱,育苗多选用128孔穴盘。播种深度以0.8~1.0厘米为宜,播种覆盖完毕后将育苗盘喷透水(水从穴盘孔底滴出为宜),随后覆盖遮阳网保温保湿,其间基质含水量控制为85%~90%。8~10天后出芽,撤去遮阳网,出苗后含水量控制为70%~75%。播种后25~30天,幼苗长出5~6片真叶,高20厘米左右时可定植。

3.整地定植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精耕细耙,平整土地后,按100厘米宽(含沟)起垄,为保障球茎茴香高产,每亩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500~700千克,在施肥沟上做成南北走向、高10厘米、宽60~70厘米的小高畦。使用高畦可增厚耕土层,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球茎茴香根系发育,且易提高地温,有利于球茎茴香的早熟高产。定植选择晴天下午,每畦定植2行,株距30厘米定植后浇透水,便于缓苗。

4.苗期管理

定植时浇定植水,缓苗后浇缓苗水,7~10天开始蹲苗,以后保持土壤湿润。球茎茴香为浅根系作物,须根较多,整个生长周期内都不宜过度控水。苗期土壤应保持湿润,以利于生长,同时也需避免湿度过大,以免引起徒长,导致猝倒病等病害。球茎膨大期应小水勤浇,使球茎脆嫩品质良好,球茎膨大期浇水不当,容易引起裂球,若缺水则表面易呈纤维状,使品质下降。在苗高30厘米左右时,进行中耕除草,除草时注意浅锄,以免碰伤根部;第一次追肥在苗高30厘米左右(7~8片叶)时进行,每亩施生物复合肥10千克或尿素10千克、硫酸钾5千克。第二次追肥在球茎开始膨大时进行,用量比第一次增加30%;第三次追肥在球茎迅速膨大期进行,用量同第一次,每次随水冲施。球茎茴香生长适温为15~20℃,超过28℃时生长发育不良,管理上要注意通风和保温,确保植株生长良好。大棚提早栽培注意前期保温;秋延后栽培注意前期遮阳、放风降温,后期保温,以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5.采收

球茎茴香适时收获很关键,冬季栽培在球茎停止膨大时便可采收。球茎外面鳞片老化成黄色时,产量和质量最好;采收过早,球茎尚未充分膨大而影响产量;采收过晚产量虽高,但纤维增多而品质下降。茴香根可在采收球茎时同时采挖,也可以根据市场价格变动适时采挖。

3.11.3.6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1.病害防治

(1)白粉病。危害植株地上部分,茴香较成熟的部位先发病,初期在叶片表面出现白粉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互相融合,在茎、叶表面形成一层厚厚的白粉,严重时叶片褪色,坏死枯萎。发病初期用8%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5%苯醚甲环唑乳油3000~4000倍液、40%氟硅唑(福星)乳油4000~6000倍液7~10天喷1次,或10%己唑醇悬浮剂5000~6000倍液、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0倍轮换喷雾2~3次。

(2)根腐病。为害茴香根部,造成死苗或烂根,严重时植株成片坏死,病株极易从土中拔起,潮湿时根茎表面会产生白色霉层,病株叶片由外向里逐渐变黄坏死,最后全株枯死,对产量影响很大。防治方法: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应格外注意发病初期的药剂防治,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噻菌灵悬浮剂1000倍液,或64%恶霜灵·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99%恶霉灵3000倍液喷雾,植株生长茂盛或连阴天时最好选用粉尘剂或烟雾剂防治。

(3)灰斑病。染病初期茎叶上出现圆形灰色斑,后变成黑色,严重时全株变黑死亡。防治方法:在高温多雨季节用1∶1∶100波尔多液防治,或64%的恶霜灵·锰锌(杀毒矾) 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精甲霜灵·锰锌(金雷) 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的50%氟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液等,每隔7天喷雾1次,连续喷施2~3次。

(4)菌核病。主要危害植株叶柄和球茎,染病植株外观呈凋萎状,病部呈褐色湿润状或变软腐烂,表面缠绕蛛丝状霉,即菌丝体,后病部表面及茎腔内产生黑褐色鼠类状菌核。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喷雾1次,连喷3~4次。

(5)灰霉病。危害植株叶片和叶柄,严重时亦可危害球茎,多从老叶叶片或叶柄开始发病,引起枝叶坏死、腐烂,在病部表面产生灰色霉层。该病害主要以预防为主,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减少伤根,浇小水,并注意浇水后及时浅中耕;移栽前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定植穴;发病初期可用50%异菌尿(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或0.3%丁子香酚可溶性水剂1000倍液,或70%嘧霉胺水分散颗粒剂1000~1500倍液等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2.虫害防治

茴香在生长期发生的虫害主要有蚜虫(胡萝卜管蚜和茴香蚜)、黄凤蝶、黄翅茴香螟、蛞蝓、蜗牛及金龟子和地老虎、三叶草夜蛾等。大棚栽培的茴香一般不会发生虫害,茴香生育期内虫害发生不严重时,可尽量不施用或少施用农药。

(1)蚜虫。蚜虫包括胡萝卜管蚜和茴香蚜,为害小茴香茎叶,可采用黄板诱杀。在蚜虫发生期也可用10%吡虫啉可湿剂粉剂1500倍液,或6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进行轮换喷雾防治,在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2)黄凤蝶。黄凤蝶以幼虫咬食叶片和花蕾为害。可在幼虫发生期进行人工捕杀,或在幼虫发生期用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或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000~4000倍液防治,每隔7天喷雾1次,连续喷施2~3次。

(3)黄翅茴香螟。黄翅茴香螟以幼虫咬食小茴香的花和果实为害。幼虫在花蕾上结网为害,老熟幼虫在小茴香根际附近约4厘米深的土层中做茧越冬。越冬代成虫在翌年7月中旬大量出现,8月上中旬为幼虫为害盛期;可在幼虫发生期,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000~4000倍液防治,或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剂6000倍液,或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2000倍液,或Bt乳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7天喷雾1次,连续喷施2次。

(4)蛞蝓和蜗牛。蛞蝓和蜗牛主要危害小茴香的叶片和花蕾,可喷施石灰粉,或在地面撒6%四聚乙醛(密达)颗粒剂2千克/亩进行防治。

(5)金龟子和地老虎。金龟子和地老虎以幼虫咬食小茴香根部为害,可人工捕捉或用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防治。

(6)三叶草夜蛾。三叶草夜蛾在杂草较多的地块和靠近甜菜地的地块危害比较严重,可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000~4000倍液,或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剂6000倍液,或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2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