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2.5.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早春鲜食地膜花生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品种选择、播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要求等主要关键技术环节,以实现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全过程的规范化高效生产。

2.5.3.1选地和整地

花生对土壤的要求不高,除了过于黏重的土壤外,一般质地的土壤都可以种花生,但基于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实的特点,最适宜花生的土壤是肥力中等偏上、土质松散、通气透水的砂壤土。这种土壤有利于花生根系伸长、结瘤生长,荚果发育,果壳光洁,商品性好。花生适宜微偏酸性的土壤,不耐盐碱,pH以6~6.5为好。需要注意的是:①花生忌连作,宜与其他非豆科类作物轮作换茬。花生自身具有固氮能力,从土壤中吸收的磷、钾肥较多,而其他作物吸收的氮肥较多,磷、钾肥较少,因此合理轮作既有利于不同作物生长,又能保证土壤氮、磷、钾养分平衡,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减少根结线虫病、青枯病、叶斑病等病害发生的目的。②花生含脂肪及蛋白质较多,种子从萌发到出苗需要吸收相当于自身4倍重量的水分。云南春季少雨,干旱频发,土壤含水量少,所以播前整地保墒很重要,在前作收获后应尽快进行冬翻晒垡,使土壤充分熟化。播种前应再进行一次深翻耙细,使土壤疏松细碎,清除地面杂草,根据地块可按3~4米开沟理墒。

2.5.3.2合理施肥

地膜栽培花生,由于花生追肥有困难,所以一般播种后不再追肥,要施足基肥。播种时,用优质农家肥1500千克/亩、过磷酸钙20~25千克/亩、硫酸钾7.5~10千克/亩、复合肥20~25千克/亩或花生专用复合肥20~25千克/亩、尿素5~7.5千克/亩,拌匀后作为塘肥一次性施入。此外,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酌情施用含钙、钼、硼、锰、锌等元素的肥料。

2.5.3.3覆膜播种

1.覆膜

地膜不能过薄和过厚,因为地膜过薄和过厚的地膜,都会直接影响花生的增产效果。选用过薄的膜,在覆盖时容易扯烂,导致增温保湿效果差,并失去控制无效果针入土的能力;选用过厚的膜,不仅用量大、成本高,而且会影响花生有效果针入土结实,降低增产效果。花生覆盖地膜选用的原则是厚度适宜、透光性好、不易裂。覆膜时,必须把好覆膜质量关,膜要拉平、拉紧,使地膜紧贴墒面,无皱褶,四周用土压紧盖严,以达到增温保湿的作用。

2.播种

(1)种子准备。采用生命力强、发芽率高的种子是保证花生出苗的重要措施,因此播种前要做好种子准备。

①选种。选种分为株选、果选、粒选三步。摘果时,选择单株结果数多、抗病、商品性好的健壮植株。在搞好株选的前提下进行果选,果选选择果皮纹路清晰饱满的花生果作种,不用烂果、病果、发霉果、肉果及单粒果作种。剥壳后,选择籽粒饱满、种皮无霉变的籽粒作种。

②晒种。播种前晒种能增强种皮透性,提高种子的渗透压和活力。播种后种子生理代谢活动较强,种子内物质转化加速,出苗率提高,特别对成熟度较差和贮藏期间受过潮的种子效果更为明显。同时,晒种对被病菌侵染的种子可以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播前晒种一定要带壳,而且不宜放在水泥晒场和石板地上晒种,以免温度过高,损害种子的发芽力。晒种最好在晴天上午10时左右,把花生种子放在土晒场上,厚6~7厘米。晒种时,要注意经常翻动,力求晒得均匀一致,晒到下午4时左右收起。根据当地气温的高低和种子的含水量,确定晒种时间,一般晒1~2天。

③拌种。每亩种子用生物钾肥1千克拌种,或用有机硼肥50克拌种,要求随拌随用。有花生病害发生过的地块,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种子量的0.3%~0.4%拌种进行消毒处理。

(2)适时播种。

①播种期。适时播种是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土壤温度和湿度是确定适宜播期的关键因素。早熟花生品种温度在12℃以上、晚熟品种温度在15℃以上,才能发芽。云南省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各地播种期差别较大,其中西双版纳等地如有灌溉条件,可在2月中旬播种。地膜的增温、保湿作用明显,地膜早春花生可比露地春花生提早10~15天播种。

②播种方法。云南夏季雨水较多,花生多采用畦做穴播,以便于排水。花生播种深度对花生出苗有很大影响,播种过深、过浅都不适宜。播种过深,土壤内的氧气较少,不利于种子内酶的活动和子叶营养物质的转化;播种过浅,若播种后未下雨,就会出现种子落干和胚芽抽干吊死的情况,影响种子发芽。墒情好的土壤,可适当浅播;墒情差的土壤,可适当深播,播种深度一般在5厘米左右。砂质的土壤湿度较差,播种盖土后应及时镇压畦面,使种子与土壤紧贴,这样有利于种子吸水发芽。土壤潮湿时,人工打塘点播后覆膜;土壤墒情不足时,先覆膜,后打孔浇水再播种。

③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调节植物单位面积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使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协调,达到高产的目的。花生合理密植的原则是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宜稀植;肥、水条件差的地块宜密植。因地制宜,根据不同肥力地块确定不同的播种密度,中等肥力地块株行距宜为23厘米×33厘米,每亩栽8000~8500穴,密度1.6万~1.7万株/亩,每亩用种仁7.5千克左右,瘠薄地块适当增加播种塘数。

2.5.3.4杂草防治

1.农业防治措施

采用合理的耕作栽培措施,可适当控制花生田杂草的危害,如施用腐熟有机肥、轮作倒茬、起垄播种、合理密植、播种后覆盖膜等措施都有利于减轻草害。

2.化学除草技术

(1)播前土壤处理。花生播种前,用48%氟乐灵乳油80~120毫升/亩,对水40~50升/亩均匀喷雾土表,并及时浅耙,将药剂混入3厘米左右的土层中,然后盖膜,过5~7天再播种花生。

(2)播后芽前土壤处理。花生播后芽前,可用50%噻磺·乙草胺(禾宝)乳油60~80毫升/亩,对水40~60升/亩配成药液,均匀喷雾地表;或采用50%丙炔氟草胺(速收)可湿性粉剂8~12克/亩,对水50升/亩,均匀喷雾土表。若天气干旱,可适当加大对水量,施药后浅混土3~5厘米,以提高除草效果。

2.5.3.5田间管理

1.适时放苗

早春覆膜花生播种后20~30天,花生才能顶土出苗,但为防冻害,不要及时开膜孔释放幼苗,等气温回升至15℃以上时,再破膜释放幼苗。正季地膜花生播种后15天左右,花生就能顶土出苗。为防烧苗,看见绿叶要及时开膜孔释放幼苗,并要求在每天上午10时前完成。随后在膜孔上盖细土,厚3~5厘米,之后经常进入田间检查,发现破膜及时用细土盖严膜孔,以免影响增温保湿效果。

2.追肥

地膜栽培,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一般不需要追肥,但为确保花生中后期养分全面供给和防倒促饱,初花期后25~30天,用磷酸二氢钾100克/亩、硼砂50克/亩,有机硼肥150克/亩,对水60千克/亩,进行叶面喷施,每隔10~15天喷药1次,连喷2~3次,并结合用药喷施,可防止徒长,增加饱果,提高单产。

3.及时除草

花生自出苗到封行期间,是膜内杂草滋生时期,要及时检查,发现地膜封闭不严,可采用土压草的方法来灭草,同时及时清除沟内杂草。

4.病虫害防治

药剂应选择经中国药剂管理部门登记允许在花生上使用的药剂品种,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主要病虫害种类和防治方法见表2-1。

2-1 花生主要病虫害种类和防治方法

病虫名称

推荐药剂种类

使用方法

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等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2%代森锰锌·霜脲氰(克露)可湿性粉剂等

零星发病时,晴天早晨或阴天用药液均匀喷施叶片、植株。任选一种药剂,按说明书操作。一般2~3次,间隔10~15天

茎腐病、根腐病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

零星发病时,晴天早晨或阴天药液浇淋植株、茎秆、根部。任选一种药剂,按说明书操作。一般2~3次,间隔10~15天

白粉病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5%嘧菌酯悬浮剂、25%粉唑醇悬浮剂等

零星发病时,晴天早晨或阴天用药液均匀喷施叶片、植株。任选一种药剂,按说明书操作。一般2~3次,间隔10~15天

蚜虫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8%阿维菌素乳油、20%啶虫脒可溶液剂、50克/升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等

零星发病时,晴天早晨或阴天药液喷施花生生长点、叶片。任选一种药剂,按说明书操作。一般2~3次,间隔10~15天

棉铃虫

1.8%阿维菌素乳油、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氯氟氰菊酯乳油、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等

零星发生时,任选一种药剂,按说明书操作。晴天早晨或阴天用药液喷施花生叶片、植株。一般2~3次,间隔10天~15天

根结线虫、蛴螬

0.5%阿维菌素颗粒剂、10%噻唑膦(福气多)颗粒剂

可药土塘施、撒施(塘)。一般2~3次

2.5.3.6收获与储藏

地膜栽培花生的成熟期比露地栽培要早,要及时抢收,收获过迟,遇到高温多雨季节,荚果容易发芽或霉烂。花生适时收获是丰收增产、保证品质的最后环节。收获过早,多数荚果尚未充分成熟,种子不饱满,出仁率低,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品质也差;收获过迟,不仅容易落果,还会使部分种子变质,甚至腐烂,造成损失。另外,有些品种种子成熟后容易在土中发芽,造成损失。当花生植株顶端停止生长,叶片变黄,中部和下部叶片脱落,大部分荚果果壳硬化、网纹清晰、果壳内壁产生青褐色斑片,饱果率达到60%左右,种皮薄、光润,以及呈现品种固有色泽时,应及时进行收获。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膜,并摘除花生果针上附带的残膜,以防止其污染土壤。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