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3.20.20姬松茸

3.20.20.1基本概述

姬松茸又名小松菇、巴西蘑菇或柏拉氏蘑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中高温类型。其原产于北美南部和南美北部,由于营养丰富,风味鲜美,又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和降血脂及改善动脉硬化症等药效,因此,被认为是一种食药兼用的良好保健食品,菌盖、菌柄皆可食用。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其医药保健价值,据报道,其多糖含量为食用菌之首,特别是所含的甘露聚糖对抑制肿瘤(尤其是腹水癌)、医疗痔瘘、增强精力、防治心血管病等都有很好的功效。正是由于姬松茸有如此诱人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功能,所以近年来在日本掀起食用姬松茸热。1965年,日裔巴西人将其孢子菌种送给日本,经数年的试验性栽培,获得成功,10多年后开始进行商业性栽培,并命之以“姬松茸”的美名。1992年,中国福建农业科学院引进菌种,进行试验研究,在福建省一些地区栽培,每平方米采收鲜菇7~10千克。发展至今,已工厂化、规模化生产,每平方米采收鲜菇10~20千克。国际市场看好,有很高的推广价值,目前云南也引进栽培。

3.20.20.2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1.姬松茸的菌种生产技术

姬松茸菌种分母种、原种、栽培种三级。

(1)母种。

一般采用PDA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8~20克、水1000毫升)。制作方法:称取去皮马铃薯200克,洗净,切成不规则的、大小为1~2厘米的块,煮沸后再烧15分钟,以马铃薯软而不烂为度。用纱布过滤,取滤液,放入18克琼脂,加热至琼脂完全熔化。在滤液中加入葡萄糖20克,充分搅拌,加热熔化,趁热分装试管,分装量约为试管容量的1/5。然后塞上棉塞,于每平方厘米1.1千克压力下灭菌30分钟,出锅后,趁热摆斜面。用从可靠菌种提供处所获优良母种在无菌条件下扩接,一支试管种可扩接30支左右。适温培养,7~10天菌丝长满斜面。

(2)原种。

一般采用木屑米糠培养基(木屑77.5%、米糠20%、糖1%、石膏1%、石灰0.5%,另加水120%~130%)。制作方法:先将食糖溶于少量水中,将木屑、米糠、石膏、石灰按比例称好,拌和均匀,把糖水加入清水中,倒入木屑料内,边加边拌,充分拌匀,然后装瓶。清洁瓶口和外部,塞棉塞,每平方厘米1.5千克压力灭菌2小时。选长势良好、无污染母种,每管可扩接4~6瓶,严格按无菌要求操作。适温培养,3~4周菌丝长满全瓶。

(3)栽培种。

一般采用谷粒培养基(小麦、黑麦、高粱、荞籽等均可作为谷粒),要选用不破损、不发霉、不虫蛀、未发芽干燥的谷粒。制作方法:先将谷粒去除瘪粒、杂质,淘洗干净,随季节不同浸泡5~20小时左右,夏季短,冬季长。于沸水中煮沸15~20分钟,滤掉水分,稍晾干,一般以谷粒熟而不烂,透明发亮为宜。加入5%木屑、1%石膏粉,拌匀后装瓶,高压灭菌2小时。选长势良好、无污染原种扩接,严格按无菌要求操作。适温培养,3~4周菌丝长满全瓶。原种和栽培种的配方可以通用。

2.姬松茸的栽培及管理

姬松茸的栽培方式采取发酵料室内外架层式栽培或地栽。

(1)菇房的设置。

菇房是姬松茸生长发育的场所,要为获得优质高产的姬松茸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菇房可以是现代化菇房、塑料大棚、简易竹棚或空闲房屋,菇房内可采用层迭式或畦式,根据菇房现有条件而定。

(2)培养料选配。

姬松茸栽培以甘蔗渣为原料最为合适,可用稻草、麦秆、棉籽皮、茅草、芦苇和玉米秆等原料进行栽培;也可任选一种或几种混合,辅以牛粪、马粪、禽粪或少量化肥。所用的原料一般要求晒干和新鲜。介绍如下配方供参考:

1)稻草65%、干粪类15%、棉籽皮16%、石膏粉1%、尿素0.5%、石灰粉1%,过磷酸钙1%、饼肥0.5%。

2)甘蔗渣80%、牛粪15.5%、石膏粉2%、尿素0.5%、石灰粉2%。

3)玉米秆(或麦秸)80%、牛粪粉15%、石膏粉3%、石灰粉1%、饼肥1%,另加尿素0.4%或硫酸铵0.8%。

4)芦苇(或茅草)75%、棉籽皮13%、干鸡粪10%、石灰粉2%,另加复合肥0.7%。

5)稻草47%、木屑45%、过磷酸钙2%、硫酸铵1%、石膏粉3%、石灰粉2%,另加尿素0.3%。

6)稻草80%、牛粪14%、石膏粉3%、石灰粉3%,另加尿素0.6%。

7)栽培100平方米需稻麦草1500~2000千克、畜禽粪(干)1000~1500千克、菜籽饼75~100千克、石膏粉35~40千克、石灰30~35千克。

(3)建堆发酵。

姬松茸的建堆发酵与双孢蘑菇,将稻草、秸秆等或棉籽皮浸透水后与畜禽粪等分层铺撒均匀建堆,一般建堆上宽1.2米、下宽1.5米、高1.3米。堆料后的3~4天,堆温通常可达70℃左右,堆温的测定一般以圆柱形温度计插入料堆深约33厘米处为标准。5~7天后,堆温就会下降,此时应翻堆。翻堆的目的是改善料层的空气条件,散发堆内的废气,调整料堆的水分,同时添加化肥和石膏粉,改善发酵条件,让微生物继续生长繁殖,更好地促使堆温回升,加速粪草分解,达到料堆均匀腐熟的目的。

第一次翻堆时需加入尿素、硫酸铵等化肥并充分搅拌匀,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发酵变成适合姬松茸的氮源。5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再按3天、4天的间隔翻堆5次,共发酵24天左右。为了使堆料发酵均匀,翻堆时应把中间培养料翻到外面,把外层培养料堆进中间。发酵后培养料为棕褐色,手拉纤维易断并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堆制发酵后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0%~75%,以手抓一把培养料用力挤,指缝有2~3滴水即为含水量适宜。将pH值调至9.0。为了制作均匀、完全成熟、高质量的培养料,翻堆非常重要,这是姬松茸产量高低的先决条件。

(4)选地做床、培养料的上床(畦)。

在进料前一天,密封菇房,每立方米菇房空间用福尔马林10毫升+高锰酸钾5克熏蒸,密封24小时即可打开门窗通风,无气味后即可进料。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方便及近水源处整成宽1.0~1.2米、长度不限的菇床,床边筑10~15厘米宽的土埂,中间留20厘米宽的小土埂,畦与畦之间留40~50厘米宽的走道,四周挖排水沟。按常规搭设2米高的简易遮阳棚,菇床四周悬挂草帘,防止烈日照射。室内搭架床3~5层或利用原有菇房架床,将完全成熟的培养料均匀地、不松不紧地铺入菇床或畦床,厚度以20厘米为宜。培养料上床后,进行“二次发酵”,即将菇房的出入口、通风口关闭,把菇房的温度升高到55~60℃,保持2天左右, 然后用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每立方米用甲醛8~10毫升,高锰酸钾5克)或用硫磺熏蒸24小时。排除菇房或畦内的药味,待料温降至25℃时播种。

(5)播种及管理。

姬松茸一般每年可播种2次:春季,3月底至4月初播种,5—6月采收;秋季,8月上中旬播种,9—11月采收。播种前,料堆四周喷洒80%敌敌畏1000倍液,杀灭害虫,菇床内撒少许石灰粉消毒。培养料整平后,菇房中也没有刺鼻的氨味,料温稳定在25℃以下,即进行播种。播种方法有穴播法、层播法、撒播法及混合播种法。

1)穴播法。就是先把菌种掰成块,在培养料上每隔20~25厘米,挖一深约10厘米的接种穴。将菌种播入,最后在床面上铺一层厚约1厘米的培养料覆盖好菌种。一般每平方米培养料需要菌种2~3瓶。

2)层播法。可以结合上料进行。当料已铺了2/3后,把掰成花生粒大小的菌种均匀地撒在料上,然后再铺上剩余的原料,用手或木板轻拍料面稍压实即可。

3)撒播法。把菌种分成蚕豆大小的块,均匀地撒在料面上,用叉子或木棍轻轻抖动,使菌种漏下到培养料中,然后把培养料的料面压实。一般每平方米培养料用3~4瓶菌种。

4)混合播种法。这是穴播法与撒播法的结合。先将2/3的菌种用穴播法播种,然后把1/3的菌种用撒播法撒在料面上即可。

室外畦床栽培播种后尤其要注意保温、保湿,播种后要根据每天的天气温度变化注意床内料温。若料面干燥应喷水保湿,一般每天通风一次。室内栽培也要注意菇房内的温度变化,既要保温保湿,又要使新鲜空气通入菇房,以人进入菇房时不感到气闷为宜。播种后2~4天,当料面呈现白色绒毛状的菌丝时,需适时揭膜通风,促使菌丝向原料下层蔓延。发现有毛霉、绿霉等杂菌侵染时,应立即挖掉被污染部位销毁,以防传染扩散。随着菌丝生长量逐渐增大,每天要揭膜通风2~3次,保持空气新鲜,促进菌丝蔓延生长。

(6)适时覆土。

正常情况下播后10~20天,目测料面菌丝洁白浓密,并已向原料下层延伸1/3或2/3时,即,菌丝长到整个培养料的2/3时,便可进行料面覆土。覆土姬松茸是栽培上非常重要的一环,覆土土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姬松茸的产量和质量。在揭去料面地膜后,先用粗土后用细土(均需经严格消毒)进行覆盖,覆土厚3.0~3.5厘米,其中粗土厚2.0~2.5厘米,细土厚1厘米。覆土后喷水,表土湿度以手捏成形而不散开、不粘手为宜。

覆土对姬松茸主要起到4个方面的作用:

1)覆土层内土壤微生物活动能刺激诱导姬松茸子实体的形成。

2)覆土后,料面和土层的通气性能降低,菌丝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能很好地散发,改变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促进子实体的形成。

3)覆土后,料面和土层内部能够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小气候,加之要向土层喷洒大量的水分,使姬松茸菌丝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持续不断地形成子实体。

4)覆土对料面菌丝的机械刺激和喷水的刺激都可促进子实体形成,并支持菇体。

姬松茸不覆土不出菇,要求选用保水通气性能较好的土粒用作覆土,不能用太坚硬的砂土。一般采用田底土、泥炭土或人造土(取河泥、塘泥并加入牛粪粉和石灰粉进行堆沤,经1个月后即可使用,pH值9左右)。覆土前一天将土的含水量调为70%~75%。覆土采用平铺方式或锯齿式,即先在料面上覆上一层1厘米左右的土粒后,每间隔10~15厘米做一宽10厘米、高5厘米的土坎,厚度约3~4厘米。

(7)出菇管理。

出菇期管理的目的是为姬松茸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提高姬松茸的质量和产量,因此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尽量注意“听、看、摸、嗅、查”。

1)听。听天气预报,弄清是阴、晴、雨,是否有高温或寒流的袭击。

2)看.看温度、干湿度,看菇的肥瘦、密度,看菇的外表。

3)摸。摸一摸覆土的干湿度情况。

4)嗅。嗅菇房内空气是否新鲜。

5)查。查一查菌丝生长情况、土层的湿度、有无病虫的危害。

覆土后10~15天,拨开泥土可见大量洁白的索状菌丝时,便可定量喷水催菇,保持料面泥土含水量约为22%。当泥土缝中已形成米粒大小的白色菇蕾时,可适当通风。菇蕾长至大豆粒大时,每天喷水2~3次,掌握晴天多喷、阴天少喷、雨天停喷、早晚喷的原则;切忌向幼菇淋大水,以免其枯萎死亡。此期床内温度保持在22~24℃,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尽量避免昼夜温差太大。高温期间严禁中午前后淋大水。当子实体长到2~3厘米大小时,停止喷水,定期通风,以利菇体健壮生长。

姬松茸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从播种到菌丝长满培养料要40~50天,快的只需25天左右,即开始现蕾。现蕾是菇床土面涌现白色粒状的菇蕾,继而菇蕾长至黄豆大小,大约3天后菇蕾发育生长至直径2~3厘米时,应停止喷水,避免造成死菇和畸形菇。此时菇蕾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所以在出菇期应特别注意菇房(畦床)的通风换气。在通风的同时注意菇床土层的湿度,确保菇房内空气湿度在85%~95%,这是姬松茸水分管理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姬松茸每潮菇历时约8天,每潮结束后需要15天左右的养菌时间。各潮菇采收后应再修改菇床的形状,补足水分,为下一次出菇做好准备。

(8)病虫害防治。

姬松茸有抗杂菌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不受杂菌的侵害,关键是要注意通风换气,勿使菇房内或畦床面长期过湿。杂菌和病虫害一般在覆土前后发现,刚出现时可用喷灯灼烧。

姬松茸的主要虫害有蛞蝓、螨虫、线虫、菇蚊、菇蝇、鬼伞菌、胡桃肉状菌。防治它们的方法如下:

1)蛞蝓。用6%密达颗粒剂喷洒,2次防治效果可达93.6%。

2)螨虫。培养料经巴氏消毒处理能有效地控制螨虫的产生,堆料时拌入三氯杀螨醇,严重时用磷化铝熏蒸处理。

3)线虫。培养料经巴氏消毒处理能有效地杀灭线虫,轻度时用马拉松乳油500倍液喷洒料面,严重时可用磷化铝熏蒸菇房。

4)菇蚊。用2.5%敌杀死乳油1000倍液喷洒。

5)菇蝇。用2.5%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洒,3次防治效果可达84%~90.3%。

6)鬼伞菌。培养料成熟度要好,游离氨多时要用甲醛处理后再上床;如果床面已出现鬼伞应立即拔除干净,待气温下降后其会自行消失。

7)胡桃肉状菌。用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进行防治1次。

(9)适时采收与加工。

姬松茸从播种至采菇需35~45天,显蕾后持续出菇3~4个月,采收4~5潮。菇房畦栽,鲜菇产量可达10千克/平方米,露地畦床栽培可产3千克/平方米左右。姬松茸子实体生长迅速,容易开伞与变色,因此要适时采收,高峰期每天采收2~3次。采收标准:菇体菌盖呈半球形或扁圆形,菌膜未破,菌盖直径5厘米左右,菌柄长1.5~2.0厘米。采收时,用手紧捏菌柄的中部轻轻拔起(勿伤周围幼菇),若过熟采收,菌褶会变黑,降低姬松茸商品价值。采收后的鲜菇可通过保鲜、盐渍、脱水、烘干等方法加工销售,或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加工和包装。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