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3.20.18秀珍菇

3.20.18.1基本概述

秀珍菇又名环柄侧耳、袖珍菇、小平菇、珊瑚菇、姬平菇、迷你蚝菇等,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秀珍菇于1998年从台湾引进并在罗源县试种成功,是市场上“小平菇”的商品名。子实体小到中型,单生或散生,菌柄直、白色,侧生,菌盖淡灰色至深灰色,小汤勺状,菌褶稍密,延生。其形态优美,质地脆嫩,清甜爽口,味道鲜美,具有独特的风味,有“味精菇”之称,是一种优质的、较特异的侧耳优良品种。秀珍菇蛋白质含量为27.59%,粗脂肪含量为3.4%,可溶性无氮浸出物总量为50.87%,其中,还原糖41.38%、戊聚糖2.07%、甲基戊聚糖0.96%、海藻糖2.43%、甘露醇6.69%,含有粗纤维9.45%、灰分8.69%,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20余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多。磷、钾、铁、钼、锌、铜、钴等元素含量丰富。秀珍菇是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具有一定食疗价值的健康食品,近10年来发展较快,已成为商品化栽培的新型食用菌品种之一。秀珍菇属木腐菌,由于适应性强,栽培原料来源广泛,栽培方式简单,生产周期短,栽培场地灵活多样,具有产量高、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3.20.18.2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1.栽培场地

在秀珍菇栽培中,房前屋后、空地、林间等均可因地制宜搭建简易出菇场所,闲置房屋、温网室等均可用来出菇。出菇场所要求保持清洁,有光线,能保温保湿,能通风换气,只要设计合理,再结合必要的措施,一般可周年使用。

2.栽培季节

秀珍菇栽培的季节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栽培的方法。秀珍菇属中偏高温型食用菌,一般菌袋接种阶段当地气温不超过28℃,出菇阶段气温不低于12℃。秀珍菇出菇温度为15~30℃,最适出菇温度为18~24℃。在自然气候条件下,当气温稳定在8℃、25℃时均可栽培。栽培季节一般进行春、秋季两季栽培,每年9月中旬至次年3—4月均可进行栽培,各地可根据本地气候、海拔高低差异,适当提前或推迟。秀珍菇有适宜不同温度条件出菇的品种,根据秀珍菇在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时期对温度的要求,在不同的季节播种应选择不同温度类型的品种。

3.培养料配方

秀珍菇是木腐菌,棉籽壳、稻草、麦秸、玉米芯、甘蔗渣、木屑和其他作物秸秆等,都可作为栽培秀珍菇的培养主料,可因地制宜选择主料。除上述主料外,还应根据秀珍菇对营养的需求添加麸皮、米糠和玉米粉等辅料,用于补充氮素营养。培养料的碳氮比应控制在20∶1~30∶1。另外,还须添加石膏、石灰等来补充矿物元素和调节酸碱度。不管选择哪种原料,均要求新鲜、干燥、无霉变。秀珍菇生产的培养料,以多种主料混合组成的基质为好,如棉籽壳、阔叶树木屑和农作物秸秆粉混合组成的基质,比单一棉籽壳、阔叶树木屑、玉米芯以及农作物秸秆粉等组成的基质的产量高;多种原料混合后,不仅在养分上互补,而且可改善培养料的物理性能和保水性、通透性等,对提高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作用。秀珍菇栽培常用的培养料配方有以下几种:①杂木屑83%,麸皮15%,石膏粉1.5%,石灰粉0.5%;②杂木屑58%,棉籽壳30%,麸皮10%,石膏粉1.5%,石灰粉0.5%;③杂木屑44%,棉籽壳44%,麸皮10%,石膏粉1.5%,石灰粉0.5%;④杂木屑38%,棉籽壳30%,麸皮10%,米糠20%,轻质碳酸钙2%;⑤玉米芯73%,棉籽壳15%,麸皮10%,石膏粉1.5%,石灰粉0.5%;⑥玉米芯83%,玉米粉5%,麸皮10%,石膏粉1.5%,石灰粉0.5%;⑦玉米芯58%,玉米杆30%,麸皮10%,石膏粉1.5%,石灰粉0.5%;⑧玉米芯50%,豆秸28%,麸皮17%,碳酸钙2%,石膏粉2%,蔗糖1%;⑨玉米芯65%,木屑15%,玉米粉10%,麸皮8%,石灰1%,轻质碳酸钙1%,磷酸二氢钾0.3%,尿素0.2%;⑩棉籽壳40%,甘蔗渣40%,麸皮18%,轻质碳酸钙2%;⑪棉籽壳93%,麸皮5%,糖1%,轻质碳酸钙1%。

4.秀珍菇袋栽技术

塑料袋栽培秀珍菇,既省工又便于管理,还能充分利用菇房空间。秀珍菇袋栽技术不仅适用于室内栽培,也适用于塑料大棚、人防工事等地点栽培。秀珍菇最好进行熟料栽培,其栽培工艺与平菇熟料栽培基本一致。下面介绍秀珍菇的熟料袋栽技术。

(1)拌料。

配方确定以后,按配方比例先称取主料,平铺在地面上。拌料之前先将石膏、糖、磷肥等溶于水的物质先溶于水,不溶于水的物质如麸皮等辅料以干料的形式与主料先混合均匀。然后按料水比1∶1.3~1∶1.4的比例加入上述水溶液拌料,要求拌料均匀,含水量适中。拌好的培养料要求干湿均匀,含水量在65%左右。掌握含水量适宜的感观标准是用手抓一把培养料紧握,指缝间可见水滴渗出但不下滴即为适宜。拌匀后的培养料即可装袋,也可堆积发酵4~5天,再装入袋内。发酵处理,使培养料水分均匀、原料软化,还可以杀死部分杂菌,装袋之前,再拌匀培养料和调节水分。使用玉米芯时,须将王米芯在水中浸泡3小时以上,或加水拌湿堆积夜后,再与其他原料混合使用。

(2)装料。

根据灭菌方式不同,选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塑料袋,高压灭菌宜选用聚丙烯塑料袋,常压灭菌宜选用聚乙烯塑料袋。常用的秀珍菇栽培菌袋规格有20厘米×35厘米×0.05厘米,或17厘米×33厘米×0.05厘米,或17厘米×38厘米×0.05厘米。以稻草粉或者麦秸粉等较疏松原料为主料,应使用较大规格的塑料袋装料,装袋方法主要有手工装袋和机械装袋。

1)手工装袋方法。将塑料袋张开成筒状,抓取培养料放入袋内,边装入培养料边用手压实,层层压紧,使料柱上下松紧一致;装好培养料后,用绳扎口或者上颈圈并用塑料薄膜封口。

2)机械装袋方式:①简易式装袋机装袋方法:将塑料袋的一端先用绳扎好,或使用热合封好的塑料袋,套在出料筒上,铲取培养料倒入料斗内,当培养料源源不断地进入袋内后,逐渐后退出料袋,通过调节后退速度来调整料柱松紧度,最后封好袋口;②冲压式装袋机的装袋方法:将一端已用绳扎好袋口或者热合封好的塑料袋套在出料筒上,当培养料进入袋内后,取下料袋并封好袋口。

(3)灭菌。

培养料装袋后,应在当天进行灭菌。袋料灭菌还能使培养料中的木质素、纤维素结构发生变化,有利于菌丝分解吸收利用。灭菌有常压灭菌和高压灭菌两种方式。不论采用常压灭菌或高压灭菌,装锅时都要留有一定的空隙或呈“井”字形排垒在灭菌锅里,这样便于空气流通,灭菌时不易出现死角。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加热升温后,当压力上升到0.05兆帕时,排放锅内的冷空气;当压力表指向0.15兆帕时,保持压力,开始计时,2小时后停止加热,自然降温,让压力表指针慢慢回落到“0”位置,先打开放气阀,再开盖出锅。采用常压蒸汽灭菌,开始加热升温时,火要猛要旺,从生火到锅内温度达到100℃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4小时,以防止培养料变酸和袋内积水。当温度达到100℃后要用中火维持8~10小时,中间不能降温;最后用旺火猛攻一阵,再停火焖一夜后出锅。

(4)接种。

接种工具和容器用消毒剂擦洗消毒,或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后使用。首先去掉瓶口或袋口表层菌种,取下层菌种使用。打开袋口,将菌种放入袋口内,并覆盖袋口上培养料;然后用已灭过菌的纸封口。一般每瓶菌种可接种8~10袋;每袋裁培种可接种30~40袋。接上菌种后,及时进行保温培养发菌,让菌种萌发生长并长满袋。两头出菇的菌袋采用两头接种,先解开一头的袋口,用锥形木棒捣一个洞,洞尽量深一点,放一勺菌种在洞内,再在料表面撒一薄层菌种,接种后袋口套上颈圈,袋口向下翻,使形状像玻璃瓶口一样,再用2~3层报纸盖住颈圈封口,然后解开另一头的袋口,重复以上操作过程。为降低成本,颈圈可以自制,用1厘米宽的编织带,剪成15~18厘米的小段,在火上灼烧接成直径3~4厘米的圆圈即可。接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接种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程序进行;②袋料温度要冷却到28℃左右时方可接种;③经过灭菌的菌袋出锅后,要在1~2天内及时接种,菌袋久置,会增加杂菌感染率,制袋成品率显著下降;④在高温期,接种箱内采用酒精灯火焰杀菌,箱内温度可在40℃以上,极易灼伤和烫死菌种,因此接种时要尽量安排在早晚或夜间进行,有条件的可以安装空调降低接种室温度;⑤适当加大播种量,使秀珍菇菌丝在1周内迅速封住袋口料面,阻止杂菌侵入,提高接种成功率。

(5)发菌期管理。

秀珍菇接种后,温度条件适宜才能萌发菌丝,进行营养生长。菌丝培养可以安排在室内床架或地上,也可在室外荫棚内进行,要求地势高,远离污染源。前3天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4~26℃,进入第4天以后,菌袋内菌丝新陈代谢加快导致袋内温度上升,此时应将培养室温度调到22~23℃,菌丝发育阶段不需要光线照射,室内空气要保持流通,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为宜,一般接种后35天左右菌丝长满袋。菌袋堆码的层数应根据接种时的气温而定。冬季气温在15℃以下时,要将菌袋横积堆码起来,堆码成墙状,堆码高度为5~6层;每排之间相距10厘米,间隔3排后,将菌墙间距离增至30厘米,这样便于进入检查菌袋之间的温度、菌种生长以及感染杂菌等情况。气温在18~20℃时,可堆2层。气温在20℃以上时,可将菌袋以“井”字形堆码5~6层或平放于地面上,以防袋内培养料温度过高而烧死菌种。或者在地面上排放一层菌袋后,在其上排放2根竹竿或竹板,然后再排放菌袋,如此一层菌袋一层竹竿地排放,使上下层菌袋间隔开,这样有利于通风散热。

1)定植期。接种后2~3天,温度控制在24~26℃最适于菌丝生长,一般接种24小时后菌种开始萌发,长出绒毛状的白色菌丝,这时开始遮光培养。注意将料温控制在32℃以下,料温过高会烧死菌丝。如果发现多数菌袋菌种不萌发,即属于菌种问题,应重新灭菌,重新更换菌种。

2)伸展期。接种后5~10天,菌袋接种端布满菌丝,并向深层蔓延生长,即菌丝吃料。菌袋内菌丝新陈代谢加快导致袋内温度上升,此时应将培养室温度调到22~23℃。到15~20天要注意通风换气,每天1~2次,每次10~20分钟,但仍然以保温为主。这一时期如果发现菌种萌发吃料,封口层报纸潮湿,是培养料水分太多的原因,可加大通风换气量,有利于挥发多余水分。

3)巩固期。接种后25~30天,菌丝生长速度加快,代谢、呼吸作用更加旺盛,应增加通风换气次数和时间,保证发菌场所的空气新鲜,菌袋内培养料的温度保持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0%左右,避免阳光直射。这时如果发现污染菌袋,应及时移出发菌场所,污染不严重的菌袋可继续发菌或用石灰水浸泡24小时晒干后掺在新料中再次使用;如污染严重,应远离发菌场所深埋。总之,发菌期间要加强培养室的温度、光照和通风的管理,经常检查菌袋污染情况。培养温度最好控制在18~20℃,最高不要超过22℃。需要经常逐层检查菌袋温度,尤其是堆放在中间部位的菌袋,一旦发现菌袋温度过高,要及时疏散菌袋降温;整个巩固期间不需要光照;培养室的空气要保持新鲜,每天夜晚和清晨开门窗通风;发现污染菌袋要及时剔出处理。

(6)出菇期管理。

秀珍菇菌丝满袋后应再继续培养3~5天,使菌丝达到生理成熟,积累养分,然后运至出菇场所出菇(也可就地出菇)。出菇场地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大棚,可采用立体出菇,也可采用堆码墙式出菇,及脱袋畦床排放覆土出菇。出菇期间菇房温度应保持16~24℃,如菇房温度低于15℃,则菇蕾难以形成,如高于30℃不但不能出菇还可能导致幼菇和菌丝死亡;此时,应增大棚内温差,温差以10~12℃为宜,同时向地面及四周墙壁喷水,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85%~95%,增加通风,适量补充散射光照,促使菌丝扭结和原基分化。菇蕾形成时切忌向菇体直接喷水,子实体发育成长期间关键是提高出菇场所空气湿度,避免菇体表面沾水。每次喷水后,应加强通风,否则高温高湿极易导致病菌感染。菇房通风换气可适当结合喷水进行。保持菇房内适当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增加菇柄的长度。另外,菇房的光线强度对子实体色泽有直接影响,一般菇房内仅需少量的自然散射光即可,光线强可导致菇色加深。

(7)采收。

子实体成熟后应及时采收。当子实体菌盖长至2~3厘米、盖边缘内卷、孢子尚未弹射之前为适宜采收期。采收时,一手按住培养料,一手捏住菇柄,轻扭即下。秀珍菇多为丛生,采收时必须整丛一次性采收完,清理菇脚后即可包装上市。一般隔天采收1次,采收前3~4小时不要喷水,使菇盖保持新鲜干净,采收时连基部整体割(扭)下,轻拿轻放,避免损伤菇体。采收完后,应及时清理料面菇脚、死菇仔,防止感染杂菌,进入转潮期管理。

(8)转潮期管理。

转潮期是指从一潮菇采摘结束到下一潮菇子实体原基出现的时间。每批菇采收后,停止喷水2~3天,待菌丝恢复生长后,再进行水分、通气管理,经7~10天,袋口培养料表面长出再生菌丝,发生第二批菇蕾。秀珍菇整个生长周期为3~4个月,产量主要集中在1~3潮,每潮菇相隔8~12天。

(9)病虫害防治。

在栽培过程中要多检查、勤观察,只有将病虫害消灭在初发阶段,才有可能获得高产。

1)病害防治。主要是霉菌。菇房内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等因素是霉菌发生的主要原因。要预防霉菌大规模发生,必须注意菇房的通风透气,调节控制好菇房内的温、湿度,一旦发生杂菌侵染,可及时采用捡出深埋、喷雾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轻撒石灰等方式进行防治。

2)虫害防治。菇蝇、菇蚋(瘿蚊)和螨类等虫害是秀珍菇栽培的主要虫害,生产上也应以预防为主。栽培前必须打扫好菇房卫生,每次采菇后应及时将残留的菇脚、死菇清理干净,上季的栽培废料应及时搬运到远离菇房处堆制成有机肥。如发现为害应在一潮菇采收完后,选用Bt制剂、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等进行防治。菇蚊、菇蝇、菇蚋类的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可采用灯光诱杀,如黑光灯(灯下收集盘中放少量0.1%敌敌畏),也可简单地采用白炽灯三面围上涂有柴油的塑料布诱杀。螨类主要为害菌丝,发生时可选用1.5%天然除虫菊素水乳剂500倍液、20%复方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液或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8~60毫克/千克对水60千克等轮换喷雾防治。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