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3.14.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3.14.3.1土地选择

山药为深根状块茎植物,喜温暖、湿润,忌积水,怕干旱,耐肥力较强,宜选择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松软的砂壤土或壤土田块,山药的种植还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如下层有粘重土层和白沙岗土层,开沟时应彻底打碎,至少块茎生长的土层内不能有黏土、土砂粒等夹层,土层中不能混杂石块,否则山药块茎会分杈、弯曲,根形差,影响块茎的外观,对品质和商品价值也有影响。土壤以微酸到中性为宜。山药可连作2年,否则会发生严重病虫害,影响山药的产量和品质。

3.14.3.2开沟整地 

选好地块后,做好排水设计,种植前在大田周围挖深围沟,深达40厘米左右,宽40厘米,并与外沟相通。田长超过20米的还要加开腰沟,以保证多雨季节迅速排水,确保田间畦内无积水。

1.长根品种的开沟整地技巧

山药栽培以南北方向为宜,可采取双行种植或单行种植。长根品种双行种植时,大行距1.4米,小行距40厘米,沟深80厘米,沟宽70~80厘米(沟内排放两行山药的行距)。单行种植时按行距80厘米开沟,沟深80厘米,宽50厘米。挖种植沟时,要先将上面20~30厘米的表土层翻在一边,再继续挖下层土壤,沟底20厘米的砂土就地挖翻耧碎,形成栽培沟。晾晒几天后,先将底层土耧平踩实,再分别填入下层土、上层土,每填20厘米耧平踩实1次,要拾净所有瓦砾杂物。为便于开沟,一般都是先隔行开挖,待填平半条沟后,再开挖剩下的半条沟。结合填土可施入基肥。基肥与上层20~30厘米的表土混合均匀后回沟,将种植沟填满后做垄。

2.短根品种(脚板山药等)的开沟整地技巧

土地耕耙后,按行距50厘米开沟,沟深40厘米,宽30厘米。施肥时可将基肥施于沟内,并同沟土拌匀。

3.14.3.3打洞种植

若山药成熟块茎长且肥大,一株山药上生长数个块茎,形状为酒壶状或棒状或扁状等,如云南省通海县高大山药,可依据成熟块茎的形状采用打洞的方式种植,洞口的长宽应根据山药品种而定。洞打好后,洞底部可放置稻草并压紧,离洞口20厘米时,用混有基肥的细土填平洞口,播种时在洞口浇足水,将山药根头向上放在洞口中央,根头周围可施用复合肥,施用的肥料不可与根头接触,以免烧伤种薯,并壅土做垄。打洞种植可减少山药收获用工,且块茎不易受损,商品价值高。基肥一般施腐熟有机肥3000~5000千克/亩或者腐殖土5000千克/亩、过磷酸钙20千克/亩、高钾复合肥40~60千克/亩,若腐熟有机肥不足,需增施复合肥至150千克/亩。

3.14.3.4种块处理

收山药时,选粗壮无病虫害的根状茎,于根头(顶端块茎)约10厘米处切下,切口涂草木灰或消石灰,减少病原菌侵染,置通风处晾干后,留下种植。或在种植前20~25天选符合所栽种品种特征的无病块根上端较硬的根头作种,将其一端断面在消石灰粉或草木灰中蘸一下,然后放太阳下晒3~5天,这样可以活化种薯,杀菌,提高出芽率。根头繁殖方法的山药发芽快、苗壮。但是根头数量有限,用根头繁殖不能扩大种植面积,在实际生产中较多使用零余子繁殖小种薯。或用根状茎制备种薯,根状茎易生不定芽,可增加繁殖系数,选留两端同粗、直径4~6厘米、无病虫害的根状茎,切分成8~10厘米长的若干小段,并用笔标记上、下端,然后将每个断面蘸草木灰,横放太阳下晒种,一直晒到断头有细裂缝为止。晒种期要轻拿轻放,以防擦伤。切段时,应注意保留每个段子的皮层,且每个段子不宜过小,否则容易腐烂,不出苗,将来块茎形体太小,产量偏低。另外还可用40%多菌灵胶悬剂300倍液浸种15分钟或用72%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3~5分钟,晾干后催芽或直接播种。由于山药段子种植后产生不定芽,出苗比根头晚半个月左右,产量也低10%左右,可对段子催芽,应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无病虫害的地方进行,当段子有白色芽点出现时再播种。

3.14.3.5种植

在当地气温回升到12℃以上,地温稳定达到10℃以上时便可进行种植。零余子主要用来育苗,根头常用来生产山药,根头连续栽植3~4年后易引起退化,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可用零余子改良,更新复壮。在种植前,如果土墒不足,需要在种植沟内浇透水一次,播种时不用浇水。

1.零余子种植技巧

待植株枯萎时,摘取零余子,选择个大饱满、无病虫害的作种。晴天晒种2~3天后催芽,条播栽植,种植时按行距30厘米开沟,每隔10厘米种2~3粒,深度以6~8厘米为宜,种后浇水,约半个月出苗,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秋后挖取整个块茎来年作种,用小山药作种薯,后代生活力旺盛,增产显著,而且生长期间病虫害少。现曲靖等地在种植沟内铺“彩条布”,并在其上铺玉米秸秆,填入混合基肥的土壤,再种零余子。

2.长根品种种植技巧

若成熟根状茎直径在6厘米内,且不分杈,可在墒面种植沟中心开10厘米深的沟,每墒两行,然后将根头和山药段按株距25厘米均匀平放栽种,芽朝上,覆土5厘米厚,轻按踏实。若成熟根状茎直径在6厘米以上或根状茎粗而分杈的品种,每墒单行种植,并依据品种特性,确定株距。第一年用山药段繁殖的山药,第二年采挖时取下根头栽种,产量较高;当年食用的山药,取下紧接根头部分的茎段,效果也很好。也可在采收山药时留下山药不挖,到翌年清明节前后挖出,截节同前法,处理后直播大田。

3.短根品种种植技巧

可在种植沟中央开30厘米深的沟,沟宽30厘米,在沟内施入基肥,盖土,与地面平,按株距15厘米将根头平放沟内,也可每沟双行,将根头种在沟的中线两旁。覆土5厘米厚,轻按踏实,并形成垄。

4.脚板山药种植技巧

参照短根品种开沟整地,种植时,在种植沟中央开40厘米深小沟,沟宽30厘米,在沟内施入基肥,盖土,与地面平,在沟中央按株距15厘米单行种植,覆土5厘米厚,轻按踏实,并形成垄。山药抗旱性强,种后可在墒面铺盖一层10厘米厚的农家肥或山基土,保持墒情,刚种植后的山药可暂不浇水,10~15天后浇第一次出苗水,需浇透,10天后浇第二次水,若进入雨季需注意排水。

3.14.3.6田间管理

1.支架引蔓

山药出苗后及时搭支架引蔓向上生长,山药茎不但长,而且纤细脆弱,容易被大风吹折,一般用竹竿或树干插搭人字架,或采用木质坚硬的枝条插杆,架高和搭架方式依品种不同,一般在1.5米以上,以2.0~2.5米为宜。支架要支插牢固,防止被风吹倒。

2.摘芽

山药出苗后,结合中耕适时对根头摘芽,每株留2~3个健壮芽,其余茎叶全部摘除。

3.中耕除草培土

生长前期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以浅耕为好,应注意不要损伤块茎和根系,一般每隔半月进行1次,直到茎蔓已上半架为止,之后拔除杂草。山药根入土浅,近植株杂草可用手拔除,除草后要及时培土,以免露出地下根状茎。可将架外的行间土壤挖起一部分培到架内行间,使架内形成高畦,架外行间形成深20厘米、宽30厘米的畦沟,以便雨季排水。

4.追肥

如果基肥施用较多,则可少追肥或者不追肥。为确保山药高产,一般追施2~3次。在地上植株长到1米左右时,根据植株长势在离根部20厘米处穴施尿素10~15千克/亩,以后每隔1星期左右追施1次,旺苗偏少,弱苗偏多,以求全田平衡发展。山药膨大期以施磷钾含量较高的多元素复合肥为主,40~50千克/亩,最好采取冲施或在离根部20厘米处穴施。山药生长后期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1%尿素,防早衰。需注意的是,山药的吸收根系分布浅,发生早,呈水平方向伸展,施肥时应施入浅土层以供山药根系吸收。

5.灌溉排水

种植山药的土壤不宜太旱,若土壤过分缺水,会严重影响山药的膨大,所产生的块茎是扁形的,商品价值低,产量也要下降,为求丰产,需适当浇水。一般在第一次追肥前后,如遇久旱不下雨,应轻浇水1~2次,至土壤表层润湿即可。若有一定量的雨水,则不需另行浇水,以后到夏秋之交,即山药块茎膨大期,如遇干旱炎热天气持续2周以上,也要在清晨或傍晚时浇水抗旱。另外,山药也怕涝,忌大水漫灌,多雨季节要及时清沟排水,达到田无积水。

3.14.3.7病虫害防治

山药的病虫害应综合防治,即选用抗病品种,避免连作,使用腐熟有机肥,合理施用无机肥,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害发生。当病虫害发生时,需确定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及主要防治对象,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确定农药最佳施用期、施用方法、施用次数,找出经济有效的防治途径,减少山药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提高山药的产量及品质。

1.山药病害及防治

(1)炭疽病。炭疽病为害茎叶,受害初期在茎叶上产生略凹的褐色小斑点,后扩大成褐色病斑,中部有不规则轮纹,上密生黑色小点,茎基部受害,出现水渍状深褐色病斑,后期内陷,造成茎枯叶落,雨季时较严重。此病在播种前可采用40%多菌灵胶悬剂300倍浸种15分钟进行种薯消毒防治。在发病初期,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30%氟菌唑(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2)褐斑病。褐斑病是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初期叶面病斑呈黄色或黄白色,边缘不明显;中期病斑受叶脉影响呈不规则状或多角形,病斑不规则;后期病斑褐色,微突起,中间部分淡褐色,散生小黑点;病情严重时,叶片穿孔枯死,雨季时较严重。在发病期,选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轮换喷雾防治,每隔5~7天喷1次,连续防治3~4次。

(3)根腐病。根腐病表现为靠地表茎杆上出现大小不等水渍状斑,逐渐扩大变黑,病部稍下陷,有时开裂,病菌侵入表皮层内,剖视茎下部发现维管束变褐色,地上部叶片变黄,后期病斑环基部一周,茎基部组织逐渐腐烂,地上部主茎自上而下干枯死亡,叶片呈枯萎状,逐渐脱落。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白色棉絮状菌丝体。此病在地势低洼,土壤偏酸,排水不良,高温多雨,且带菌的条件下易发生。当土壤带菌时,用5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1.5千克/亩拌细土30千克/亩撒施于种植沟中。在播种时,采用40%氟硅唑(福星)乳油8000倍液浸种;或每100千克种子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克对水100千克浸种4~5分钟,晾干后待播;在发病田块,可选用40%氟硅唑(福星)乳油8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86.2%氧化亚铜(铜大师)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等轮换在病株周围灌根或喷淋,每株50~100毫升,每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4)锈病。锈病通常表现为侵染植株叶片、叶柄、茎及果实,发病初期为淡黄色小点,后期在叶片等病部形成深褐色的冬孢子堆,成熟的冬孢子堆易脱落。发病严重时,造成叶片提早变黄枯萎,植株生长缓慢、矮小,甚至整株死亡,地下茎停止生长,严重影响根状茎产量和质量。在发病初期,可选用12.5%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土菌消)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 1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5)白绢病。白绢病危害茎基部和根状茎,发病呈区域化。白色菌丝体和菌核(1~2毫米)分布在30~70厘米的土层内越冬,春季萌发出芽管从山药表皮或伤口处入侵,使病部组织变褐软腐,植株叶片变黄,病部有波纹状病斑,表面覆盖一层白色菌丝体,受害根状茎根毛脱落,呈水渍状腐烂。在发病时,选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轮换灌根防治,每株用药液100毫升,每隔7天防治1次。

(6)白粉病。白粉病的发病初期叶片两面生白色粉状斑,严重时叶片被一层白粉所覆盖,且叶柄及茎部也有白粉,受害植株早期落叶,影响山药根状茎的产量和品质。发病时,可选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仙星乳油15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

(7)斑枯病。斑枯病的病斑呈多角形,直径6~10毫米,病斑中央部分褐色,上密生无数小黑点,严重时,叶片呈褐色枯死,导致地上部枯死。防治方法参照炭疽病。

2.山药虫害及防治

(1)地老虎和蛴螬。地老虎以幼虫啃食叶肉及根状茎;3龄后昼伏夜出活动,取食叶片呈豆粒大小的洞孔或叶边形成缺刻;4龄以后咬食幼苗嫩茎;5~6龄食量剧增,咬断幼苗。蛴螬取食山药幼根及嫩根状茎,成虫金龟子取食叶片缺刻状。山药受地下害虫危害后,产量、商品品质下降。常用的药剂防治:采用5%杀虫双大粒剂,在播种前或定植前沟施、穴施或撒施,每平方米撒1颗,每千平方米用1.5~2.0千克;采用5%辛硫磷颗粒剂或0.5%阿维菌素(乐地农)颗粒剂2.0千克,穴施或撒施3千克/亩;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乳油40~50毫升对水进行灌根。

(2)红蜘蛛。红蜘蛛通常以成虫及幼虫在叶背吸食植株汁液,一般先从下部叶开始,向上蔓延。受害叶片表面初现白色小斑点,后褪绿成灰白色斑点,严重时整片叶变黄、干枯、脱落,田间呈火烧状,严重影响山药的产量。可选用73%克螨特(丙炔螨特)乳油2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4000倍液、24%螺螨酯(螨危)悬浮剂4000倍液、或20%双甲脒(螨克)乳油1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

(3)线虫。线虫主要表现为侵染地下块茎。发病初期,块茎上出现近圆形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不规则、稍凹陷病斑(红褐色至深褐色),内部组织干腐,整个块茎均可受害,但病斑主要集中在根状茎上部,单个病斑2~4毫米,受害严重时融合成黑褐色斑块。药剂防治:可选用10%噻唑膦(福气多)颗粒剂2~3千克、或0.5%阿维菌素(乐地农)颗粒剂2~3千克等轮换防治。

3.14.3.8收获

正常露地山药的收获期很长,从10月到第二年的2—3月份,即地上部植株枯黄时可采挖,先采收珠芽,再拆除支架、藤茎,有的山药品种在地下不会腐烂,不会变质,一般霜降前后为集中收获期,以供应春节市场。山药本身淀粉含量少,水分含量高,应在收获后及时销售。山药现在多采用人工采挖,因山药皮很薄,在挖山药时要细心、减少破损,山药带泥包皮堆放,以待销售。若在种植沟内铺“彩条布”种植零余子,这样山药不再往下垂直生长,而在30厘米的耕作层生长,这种彩条布托底横生方式,收获时只需扒开覆土,从一边拉住彩条布向另一边掀开,小山药就显露出来,这样碰伤折断的山药数量会减少。

3.14.3.9加工、贮藏及开发利用

1.山药贮存保鲜技术

(1)山药具有生理休眠期,较耐低温,宜低湿贮藏。但贮藏一段时间后,休眠期结束,生理代谢变旺盛,块根表皮长出须根。在这种情况下,若保管不好容易引起块茎腐烂变质。因此,延长山药的休眠期,是提高贮藏效果的关键。

(2)采后处理准备贮藏的山药,应粗壮、完整、表皮不带泥、不带须根、无伤口、疤痕、未遭虫害、末受冻伤。入贮前要经过摊晾、阴干,让外皮稍干。

(3)贮藏的适宜温湿度:贮藏温度为-2℃,相对湿度80%~85%,贮藏期150~200天。

2.贮藏方法

(1)埋藏。采用细土或河沙就地围堆埋藏。在通风较好,湿度不高的室、窖、库地面上,用砖砌起高1米左右的埋藏坑,先在坑底铺上厚约10厘米,经过日晒消毒的干细土或干沙,然后将经挑选、摊晾透的山药平放土(沙)上,一层山药一层土(沙),堆至离坑口10厘米,再用干细土或沙密封。埋藏后一般隔1个月左右抽样检查一次。注意翻动检查时要轻拿轻放,不要擦伤块根的表皮,发现病变的应及时选出,以防蔓延,如发现土(沙)含水量过大,可提前翻动。

(2)在箩筐、板条箱等容器内埋藏山药。方法是:先用消毒过的纸垫在箱、筐底部和四周,然后1层山药1层土(沙)堆至离口5厘米左右,用土(沙)覆盖,翻动检查的时间可视山药的变化情况而定。

(3)采用缸埋藏。此方法更简便,只要先在缸底铺一层泥沙,再一层山药一层土(沙)堆至离缸口7~10厘米处,用土(沙)封口即可。

(4)筐藏。用经过日晒消毒的稻草或麦秆(最好是麦秆)铺垫在消过毒的筐箱底部和四周,然后,将选好的山药逐层堆至八成满,上面用麦秆覆盖至筐箱口,堆放在通风贮藏库内。一般以3只柳条筐或4只板条箱高为宜。为防止地面潮气对块根的影响,堆装时可在底层筐箱底下垫上砖头或木板,使之与地面之间留有10厘米左右的距离,库内要保持低温、干燥的环境条件。

(5)冷藏。将选好的山药放入周围垫有4~5层纸的板条箱内,箱口再用纸封住,然后在冷库中码垛或上架摆放,将库温调到2~5℃,相对湿度75%,注意通风。

3.贮藏病害及防治

(1)贮藏病害。山药贮藏过程中最易发生的病害是湿腐病。该病症表现为病薯两端开始发红,流出胶状黏液,继而长出白色细毛(霉菌菌丝)进一步变黄色,肉色发黄,最终引起块茎腐烂。其原因之一是收获时将破伤、断裂、虫蛀等不良块茎带入窖内,贮期受霉菌侵染使伤口发红,分泌黏液,逐渐引起腐烂;二是贮藏环境的温湿度较高等。

(2)防治方法。收获时尽量避免各种损伤,收获后晾晒愈伤,入贮时应将伤损的挑出,或作为短期贮藏;对贮藏窖(库)和包装容器进行消毒,贮藏期间加强通风,调控适宜的温湿度,防止高温高湿;对有伤口的块茎可用石灰、草木灰等封口处理,防止伤口扩大和病菌侵入。山药贮藏后期,块茎表皮会长须或长出黄豆粒般大小的零余子,这是山药正常生理活动的产物,不会影响产品品质,也不会引起腐烂。

4.山药的贮藏和加工利用

(1)毛山药加工和贮藏方法。将挖起的山药根状茎切去上端芦头(留作种用)后,用水洗去泥沙,除净须根,刮净外皮(用不锈钢刀或竹制成的刀片去除外皮,以免接触金属物质引起山药褐变),用清水浸泡24小时,再洗去黏胶质,然后取出晾干表面水分,放入硫磺柜内熏至透心,通常每100千克鲜山药用硫磺400~500克,再用清水过洗,摊在太阳下曝晒至外皮稍干硬时放入竹篓中堆闷,促使其内部水分外溢,加速干燥,并防止外干内湿。闷后再晒,如此反复,直到内部干燥,如遇到阴雨天气,可放入烘炉内用炭火烘干。商品以条粗、色白、粉质足、无虫霉者为优质。

(2)光山药加工和贮藏方法。将毛山药进行挑选,除较小的个体,装入篓内,放入硫磺柜以少许硫磺再熏一次。随之把毛山药放入水缸内,加水浸泡(水要淹过山药表面)1~2天,至泡透心为好。然后再用清水洗净外皮,置于竹垫上晾晒至表面出现白霜,干湿适度、软硬适宜时进行搓揉。具体操作为,在平整的桌面上垫放一块表面刨得十分光滑的木板,将毛山药放在木板上,上面再用另一块表面同样光滑的木板压住,稍用力来回揉搓,直到根状茎圆直坚实。每搓揉1次后晾晒1小时,再放入缸内用白布盖1天,取出后再搓揉。如此反复多次,一直到干爽即得光山药。商品以足干、色洁白、圆柱形、两端平整、长9~18厘米、直径1.5~3.0厘米、粗细均匀、挺直、光滑、粉性足者为优质。

光山药多出口东南亚国家,出口前需要进一步加工并特殊包装。将经过搓揉的光山药根状茎放入清水内稍浸片刻,待表面湿润后用薄金属片或玻璃条刮之,使整条山药成圆柱形,上下大小一致,然后用铜筛网或砂布将其表面打磨光滑,使其外皮呈粉状,最后用白布抹去表皮粉末,以木锉锉平两端,摆放在竹席上晒至足干即可。

5.山药保健粉加工

山药保健粉是指使用了较为先进的护色、烘干和粉碎工艺制成的山药粉,其色泽洁白,溶水性好,口感细腻。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与其他原料混合制成复合保健固体饮料。

6.山药膨胀脆片加工

将山药进行护色、调味处理后,通过真空膨胀技术,可以生产出多种口味的山药脆片,该脆片风味独特,酥脆可口,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保健食品。

7.山药菜肴的加工与开发利用

中国食用山药,已有几千多年的历史,自古它就被视为老幼兼宜、物美价廉的食疗佳品,吃起来黏糯绵软,口感香甜,受到人们的喜爱。食用山药具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能供给人体大量黏液蛋白(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减少皮下脂肪沉积,避免出现肥胖;二是能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的萎缩,预防胶原病的发生,保持消化道、呼吸道及关节腔的滑润;三是山药中的黏液多糖物质进入人体后,能与无机盐结合形成骨质,使软骨具有一定的弹性;四是山药中含有的消化酶能促进蛋白质和淀粉的分解。中医认为,山药味甘、性平,具有除寒热邪气、长志安神、补中益气、助五脏、强筋骨、健脾胃、长肌肉、止泻痢、化痰涎等多种功效,对体弱神疲、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虚痨咳嗽、遗精盗汗、慢性腹泻、妇女产后调养等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是多种亏虚型疾病患者的营养食疗补品。老年人和糖尿病人吃山药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人和老年人的食疗佳品。山药还是不错的减肥食品。山药不仅脂肪含量非常低,而且还含有大量纤维素,食用后可以产生饱胀感,从而抑制进食欲望,有助于肥胖者控制饮食。山药的服用方法很多,既可以“拌”“炝”“炒”,又可以“炖”“焖”“烤”,是营养配餐、食疗的上好原料。如果喜欢长期服用山药的话,还是煮粥为好,既简单易做,又能充分发挥其营养价值。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