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3.13.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3.13.3.1种植模式

海拔1700米以下的热区、坝区,主要种植于水田和水浇地,以种植无筋豆、扁豆、白玉豆等鲜食产品为主,商品收获期为11月至次年2月,主要供应春节和北方冬季市场。

海拔1700~2000米的冷凉坝区,主要种植于水田和水浇地,以种植无筋豆、扁豆、白玉豆、油豆等鲜食产品为主,商品收获期为7月下旬至9月中旬,主要供应周边,丰富蔬菜品种市场。

海拔2000~2250米山区,主要种植于旱坡地,主要种植小白芸豆、白玉豆、花腰豆、红四季豆、黑四季豆、花四季豆等,产品以收获干籽粒为主,部分嫩荚和干籽作为蔬菜自给和商品出售。该区域土地零散、无水利设施,种植靠天,以农户小面积种植为表现形式,部分同玉米套作,以玉米为主,粗放种植。种子大多为农家自留,产量普遍较低,一般亩产干籽30~40千克。

海拔2250~2350米的高海拔地区,以香格里拉、丽江、怒江等为代表,种植于山区旱地,主要种植大白芸豆、小白芸豆、白玉豆、花腰豆、红四季豆、花四季豆、油豆等,产品以收获商品干籽粒为主。管理粗放,产量忽高忽低,一般亩产70~100千克。

3.13.3.2茬口安排

海拔1700米以下的热区,以秋播为主,水稻收割后种植于水田或水浇地,每年9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次年1月中旬开始采摘。海拔1700~2000米的冷凉坝区,以夏播为主,播种期5月上旬,收获期7月下旬至9月中旬。海拔2000~2250米的山区,每年5~6月播种,8月收获。海拔2250~2350米的高海拔地区,每年7月下旬播种,10月中下旬采收。

3.13.3.3选地

1.土地选择

选取排灌良好,土壤疏松,pH值为6.5~7.0的燥红土地块种植较为理想。

2.整地作畦

整地时,按腐熟有机肥1500~2000千克/亩、复合肥40~50千克、磷肥50~80千克进行沟施。整地规格:墒宽60~80厘米,沟宽30~40厘米。南北向开墒,或根据当地风向,墒向要顺风,有利于通风,减少田间病虫害的发生,做到沟直,土细,墒面平整,方便后期搭架和田间管理。整地完成后覆盖具备一定防草功能的银黑双色地膜并打孔备用。

3.13.3.4播种

1.种子处理

豆类是直根系作物,主根发达,根的再生力弱,在栽培中多采用直播。播种前将种子晒5小时左右,可提高出豆苗苗整齐度和出苗率。

2.播种密度

一般菜豆亩使用原种量4500~5000克。株行距蔓生品种45厘米×60厘米,亩栽3500~4000株;矮性品种40厘米×60厘米,每穴播种2粒,亩栽株数4600~5000株。播种前打塘灌水,塘深约10厘米,等土壤含水量为捏能成团轻按散碎,同时结合天气情况,选择阴天或晴天进行播种。能否选择好恰当的播种时间,关系到田间出苗的好坏。如果播种后下大雨,田间湿度过大,种子易腐烂霉变、土壤易板结。播种后5~7天苗可出齐,出苗期间如因下雨或灌水致表层土壤板结时,需要人工辅助破土。

3.播种方法

根据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确定每穴播种粒数,一般每穴2粒.播种时将种子的一半按入土中,使种子充分与土壤接触,有利于种子吸水膨胀;同时覆盖腐熟的细粪2~3厘米,细粪不宜过细,以免下雨上层板结,影响透气性。因细粪虫卵、微生物较多,豆类富含蛋白质,种子易被虫啃食,播种结束应及时用甲维盐2000倍液或杜锐3000倍液等杀虫剂每穴喷雾杀虫。播种后剩余种子播于穴盘,搭建拱棚及覆盖塑料膜,加强苗床温度、湿度管理,将来作田间补苗使用。

3.13.3.5整枝搭架

1.搭架

蔓生品种抽蔓时及时搭架,架高200~250厘米,搭架方式以“人”字型为宜,顶部交叉处用长竹杆或铁丝拉紧。搭架是否稳固对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如果发生倒架情况,一方面会使结荚挂果受到影响,部分荚果腐烂,采摘困难,产量大幅降低;另一方面也将影响嫩荚外观色泽,降低商品性状。

2.合理整枝

根据菜豆茎蔓和花序形成的特点,采用一整套整枝技术:①基部抹芽,主蔓第一花序以下各节位的侧芽一律打去,促进早开花。②蔓腰打杈,第一花序以上各节位,多数既有花芽又有叶芽。花芽和叶芽的特征是:花芽肥大,苞叶皱缩粗糙,两芽并生;叶芽较小,火炬状,苞叶平展光滑。在侧枝长出时,留一叶摘心,利用侧枝第一节形成花序。

3.13.3.6田间管理

1.出苗前田间管理

豆类出苗前主要注意湿度的管理。如遇连续晴天,土壤湿度不足时,田间及时放水,保持土壤湿润;如播种后下雨,田间注意排水;另5~7天时注意人工掏苗,保证幼苗及时出土。

2.苗期管理

秋作菜豆播种后5~7天出苗,春作菜豆8~10天出苗。幼苗开始出土时,田间灌水,保持土壤湿润,幼苗出土容易,出苗整齐。苗期注意虫害的防治,杀虫剂的使用以低浓度3~5天/次为原则。

3.水肥管理

(1)追肥。在施肥上,以花前少施,花后多施,结荚盛期重施为原则。在氮肥的使用上,苗期少量施用,因此时根部根瘤菌还未形成,无固氮作用,适量追施氮肥和磷肥,可促进幼苗根系和营养体的生长;初花期适量,但需视植株生长情况而定,生长势旺控制氮肥施用,氮肥过多容易引起落花,而且延迟结荚;开花结荚以后增施氮、磷、钾肥,并注意配合使用,在施用磷、钾肥的条件下,增施氮肥有利于豆荚的良好发育;在结荚盛期,要特别注意重施追肥,保持田间营养体的旺盛生长,有利于植株返花,二次结荚,提高产量。

(2)水分管理。菜豆是直根系作物,须根不发达,主根到生长后期易木质化,在水分需求上不耐涝。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出苗整齐,含水量过高容易造成烂种;幼苗期可适当增加灌溉次数,提高土壤水分,促进根系发育;开花结荚期注意控水,此时主根已逐渐木质化,水分过重容易造成沤根。以保持植株、叶片不萎蔫为原则。

3.13.3.7保花保荚的综合措施

落花落荚是影响菜豆产量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而引起落花落荚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因素、病虫害因素、肥水供应情况等。首先要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适时播种,争取有较长的适于开花结荚的生长季节。以菜豆为例,气候在15~25℃时结荚最好,当温度低于10℃或高于32℃时花粉便失去活力而引起落花。菜豆花粉的耐水性非常弱,在经常降雨的季节栽培,柱头黏液的浓度会降低,不利于花粉的发芽和授精,引起落花。其次是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特别是锈病、灰霉病、白粉病及豆野螟等病虫害发生严重时会引起落花落荚,应适时采取病害预防措施。此外,要进行合理适时的肥水管理,调节好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如苗期肥水过多,营养体生长过旺,会延迟开花、开花少,落花落荚也严重。若连续阴雨或灌水过多发生涝害,易使植株早衰、落花落荚。

3.13.3.8主要病害防治

1.病毒病

病毒病为害植株叶片和嫩荚。此病在幼苗至结荚期均有发生,主要传播途径是蚜虫、飞虱、潜叶蝇等,所以控制虫害非常关键。

防治方法:主要有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方法。当田间发生少量感病植株时,应及时清除、焚毁;同时,可选用20%盐酸吗啉胍(病毒A)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或50%抗蚜威(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5~7天1次。发病初期可以增加喷雾叶面肥,促进植株长势,增强抗病性。

2.根腐病

由真菌茄类镰孢菜豆专化型侵染引起,通常出苗一周后开始发病,主要靠带菌肥料、工具、灌溉水等传播,从根部伤口侵入,为害皮层,引起腐烂。高温、高湿或多雨、积水时,发病重。

防治要点:控制水分,雨后及时排水和减少灌水能有效降低发病率;在灌水时注意忌漫灌,与其他作物轮作也能减少发病。播种前种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敌克松+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发病初期可用99%恶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

3.白粉病

高温高湿、植株生长茂密、田间通透性差时容易发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荚。可选用30%硫磺胶悬剂700倍液、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4.炭疽病

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粉剂5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根腐和枯萎病可通过播种前用敌克松+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防治,发病初期可采用99%恶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灌根防治。

5.锈病

锈病主要为害植株生长中后期的中下部叶片,可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水分大量蒸腾,叶片脱落,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药剂防治:菜豆发病初期,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350~4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5天1次,连续防治2~4次。

3.13.3.9主要虫害及防治

1.地老虎、根蛆

主要以幼虫为害菜豆的幼苗,将幼苗的根茎部位咬断,使整株死亡,为害严重的会造成大量缺苗。

防治方法:播种时采用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20~240克/100千克种子)拌种,或在播种塘内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3千克/亩进行预防。当虫害发生后,采用50%辛硫磷乳油对水800~1000倍液浇根。

2.豆野螟

该病主要发生在幼苗开花期,为害花朵及豆荚。豆野螟成虫喜在幼嫩的花蕾上产卵,初花至盛花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针对初孵幼虫蛀花、老熟幼虫转移为害的特点,豆野螟防治原则是治花不治荚,治植株花与落地花相结合。喷药的最佳时间在早上花盛开时,此时药液易接触虫体,重点喷药部位为植株花蕾与落地谢花上。防治措施为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摘除被蛀豆荚或被害卷叶,减少转移危害。

防治方法:可选用10%虫螨腈(溴虫腈) 悬浮剂1000倍液、5%氟啶脲(抑太保)乳油1000倍液、5%除虫脲(灭幼脲1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

3.斑潜蝇

该病主要为害新生叶片,蛀食叶肉,降低叶片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植株的生长。

防治方法: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25%乙基多杀菌素(艾绿士)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75%灭蝇胺(潜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进行防治。根据不同药剂的有效期以及安全间隔期确定喷药间隔天数,轮换用药,可有效控制虫害的发生。

4.红蜘蛛

红蜘蛛集中于叶背面吸食汁液,并结成丝网。一般采用药剂防治,可选用43%联苯肼酯悬浮剂1800~2400倍液、20%双甲脒(螨克)乳油2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500~3000倍液或25%噻螨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天1次,注意均匀喷叶片背面。

3.13.3.10采收

1.鲜食荚果及时采收

荚果成熟后采收要及时,及时采收有利于后期结荚挂果,提高产量,一般每周采收1、2次。

2.干籽粒的采收

待荚果老熟后即可采收,尽量选择晴天采,采回后应将豆荚分散挂于竹竿或绳线上,保持通风透光,任其自然干燥,也可以直接晒干取种。若采收期是雨季,采收要及时。若遇雨后采收或遇连续阴雨的,采收后即刻把种子剥离出来单独晾于通风透光处,否则种子易发霉,造成损失。

3.防治豆象

干籽在贮藏期易有豆象危害,特别是含水量高的种子更易发生。在生产上防治豆象的主要方法为:种子晒干后(含水量低于7%)放入适量的敌百虫可溶粉剂(敌百虫可溶粉剂要放入打孔的器皿中,不宜与种子直接接触,否则种皮易被腐蚀变色而失去商品价值),然后置于密封塑料袋中,这样能有效地防治豆象。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