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3.10.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3.10.3.1品种选择

薄荷多采用无性繁殖方法进行繁殖,长期栽培会招致病菌、病毒感染,加之少量自然杂交,常常导致品种退化,影响薄荷的产量和薄荷油的质量。因此,在薄荷栽培过程中,对优良薄荷品种的选择十分重要。

1.实生选种

实生选种是薄荷种苗繁育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对薄荷个体或种群间一个或几个性状的比较,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亲本,并通过一到几代的无性繁殖和栽培观察,最终选择确立栽培品种的一种方法。

薄荷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变异类型,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通过无性繁殖,继而培育成新品种,是获得薄荷新品种的主要途径。此外,薄荷个体是一个自然杂合体,故选择实生苗,也是选育新品种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推广栽培的大部分优良品种就是通过实生选种的途径获得的。实生选种依据的是个体的表型性状,直观,易于观察。但由于受非遗传性因素的影响,选育的工作量大、周期长;同时,由于供选择的表型性状数目有限,也限制了遗传育种的进一步操作。

2.引进优良品种

薄荷作为药食同源的香料蔬菜植物,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展了薄荷品种选育工作,培育出系列优良薄荷品种,现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3.10.3.2栽培方式与季节

薄荷大多为露地栽培,滇西北地区可以采用保护地设施栽培或者露地与保护地设施栽培并举的方式。栽培季节依各地气候而定,一般在无霜冻的季节都可以栽培。云南露地可在2~12月随时栽培,简易保护设施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周年都可进行生产。

3.10.3.3种苗繁育

薄荷生产上一般采用分株繁殖、根茎繁殖、插枝繁殖等无性繁殖方式,不同地区根据栽培习惯采取不同的繁殖方式。

1.分株繁殖

选择没有病虫害的健壮母株,使其匍匐茎与地面紧密接触,浇水、追肥2~3次,每亩施尿素10~15千克。待茎节长出不定根后,将每一节剪开,每一节分株就是1株秧苗。

2.根茎繁殖

根茎繁殖在春季薄荷芽高15厘米后或秋季野薄荷茎叶枯萎前进行。在田间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母株,挖出后按株行距20厘米×20厘米定植在整好的育苗地中。初冬,收割地上茎叶后,根茎留在育苗地中作为种株。

3.扦插繁殖

6月初,将薄荷地上茎枝剪成12~15厘米长的插条,在整好的苗床上,按株行距10厘米×10厘米进行扦插育苗,培育种苗,于第二年春季进行移栽。也可挖取粗壮、节间短、色白且无病虫害的根状茎,切成6~10厘米长,按株行距20厘米×40厘米,沟栽或穴栽,栽植后覆土3厘米左右,15~20天萌发。

3.10.3.4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高燥、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半砂壤土的土地;精耕细作,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入腐熟的厩肥3000~4000千克。撒匀后深翻土地,耙平整细,然后开沟做墒,墒宽连沟1.5米。定植时按行株距50厘米×35厘米进行栽植,每穴1株。

3.10.3.5栽植

次年,春季土壤解冻后,从苗床挖取通过繁殖的种株,尽量保持根状茎的完好,以根状茎粗壮、节间短的为佳,将根状茎剪成10厘米左右长的小段。在整好的栽植地中按行距25厘米开沟,开沟深8厘米,然后沿着开好的种植沟,将剪好的薄荷根状茎以2~3条为一组,按斜度45°左右摆于沟内,株距保持在15厘米,第二沟的基质(营养土)覆盖第一沟的枝条,依次进行,覆盖时要压实、浇水;定植以后要加强水分管理,避免过干或淹水,使土壤保持湿润,促进新根发生成活。栽植10天以内要采取遮阴措施,以提高成活率。

3.10.3.6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缓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保持土面疏松无杂草,可避免土壤板结,当苗高长到10厘米时,进行中耕除草1次,以后在植株封垄前进行第二次,两次都是浅耕。7月份第一次收割后,再进行1次中耕除草,略深一些,并除去部分根状茎,9月份进行除草1次,10月份第二次收获,调整植株间距,保证植株通风透光。薄荷栽植地,只能收获3年,每隔3年要换地另栽。

2.追肥

每年秋季,追施腐熟的厩肥1次,用量3000千克/亩左右。每次采摘后都要追肥,以促进新枝梢的发生,一般每亩追施腐熟人粪尿稀液1500千克或尿素5千克。

3.排灌

薄荷耐阴不耐涝,天旱要及时浇水,尤其是每次收割后,要进行灌水1次。夏季浇水,宜在早晚进行。薄荷喜湿润、怕积水,雨季要注意排水。

4.摘心整枝

田间植株密度较小时,要注意摘除主茎顶芽,促进侧芽生长,可以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若植株较密,则不宜摘心。为了使枝叶不互相遮光,要及时引导地上茎和地下茎的生长方向,避免茎叶产生拥挤,相互遮光,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3.10.3.7病虫害防治

1.黑胫病

(1)黑胫病发生于幼苗期,症状是近地面的茎基部收缩凹陷,变黑、腐烂,受害部位的皮层和髓部组织被破坏,地上部位得不到养分和水分,植株倒伏、枯萎。

(2)黑胫病的防治方法为,在发病期间,采用70%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2.锈病

(1)阴雨连绵或过于干旱和缺肥情况均易引发此病。发生病害初期,在植株中、下部叶片背面出现橙黄色粉状物,然后叶片正面出现相应的黄褐色斑点,到后期发病部位长出黑色粉末状物,危害严重时,叶片背面斑点密布,叶片反卷,导致叶片枯萎脱落,全株枯死。

(2)锈病的防治方法为,加强田间管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清除病残体,减少越冬菌源;发病期,可选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8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1:1:160的波尔多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3.斑枯病

(1)斑枯病(也叫白星病)多在5~10月发生,初期叶片上出现散生的灰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呈圆形或卵圆形灰暗褐色病斑,中心灰白色,呈白星状,上生有黑色小点,后发展为溃烂,致使茎杆破裂,植株死亡。

(2)防治方法为,实行轮作;秋后收集残茎枯叶并烧毁,减少越冬菌源;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疏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发病;发病期,选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4.白粉病

(1)白粉病发病后叶表面,甚至叶柄、茎秆上如覆白粉。受害植株生长受阻,严重时,叶片变黄枯萎、脱落,以致全株干枯。

(2)白粉病防治方法为,种植薄荷的农田应尽量远离瓜、果地;发病期,采用0.1~0.3波美度石硫合剂(用生石灰5千克,硫磺粉10千克,水65千克,先煮成原液或母液,应用时加水稀释成所要求的浓度)喷雾防治,或采用20%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喷施1次即可控制。

5.蚜虫

(1)蚜虫又称腻虫,是蚜总科所有成员的总称,为害薄荷的花和叶。蚜虫最适繁殖温度为16~22℃,喜欢比较干燥的气候,春、秋两季危害相对严重,因而要格外注意,多加防治。

(2)蚜虫的防治方法为:合理密植,清理田地,集中收集处理病株,同时远离十字花科蔬菜地和桃园等,可有效减少此虫害的发生。建立灌水沟渠,合理灌溉。安装太阳能灭虫灯,尽可能杀灭成虫。引入蚜虫天敌,如瓢虫、草蛉虫等。在虫害发生期,选用3%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60毫升/亩对水60千克,或50%辛硫磷乳油1200倍液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6.小地老虎

(1)春季小地老虎幼虫会咬断薄荷植株近地面处,造成缺苗断苗,下层叶片出现参差不齐的孔洞,地上茎被食成缺刻。

(2)防治方法为,清晨人工捕捉幼虫;选用5%辛硫磷颗粒剂或0.5%阿维菌素颗粒剂2~3千克/亩拌土20千克撒施,亦可每亩用2.5%敌百虫粉剂2千克拌细土15千克,撒于植株周围,结合中耕,使毒土混入土内,可起保苗作用;或每亩用90%敌百虫可溶粉剂100克与炒香的菜籽饼(或棉籽饼)5千克做成毒饵,撒在田间诱杀。

3.10.3.8采收

薄荷在条件适宜的地区,可栽植1次,连续2~3年采收。一般在主茎高20厘米左右时,即可开始采摘嫩茎叶供食用。云南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都可采摘,而以气候适宜的4~8月份产量最高,品质最佳,采收间隔一般为15~20天;滇西北地区冬季采用保护设施栽培,也可达到周年生长采收的目的。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