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2.2.2品种与分布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农业大学等研究机构紧紧围绕山区粮食安全的需求及陆稻改良的科学问题,以陆稻高产优质改良为目标,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从国外引进陆稻资源、新品种及技术,至2013年,共引进国外陆稻品种(系)2500余份,陆稻抗旱基因等基因系20份,在育种技术创新方面,提出了利用国内外广泛的稻种资源来拓宽云南稻作育种的遗传背景,采用新的技术手段以提高育种效率的育种思路。综合种间、亚种间杂交、水陆交向优良的水稻品种转移陆生适应性基因、稻种资源利用、种间生殖障碍克服、有利基因发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一年四代快速加代纯合稳定、多点异地穿梭评价选择等技术,形成了系统的云南陆稻种间亚种间杂交改良技术体系。自主发现陆稻主要陆生适应性基因(QTLs)3个,育成的云陆101、云陆103、云陆140、云陆142、中科西陆2号、中农大4号等系列陆稻品种获云南等省审定,并在云南、海南及周边国家推广应用。以陆稻新品种为基础,研究形成“水改旱”陆稻直播、陆稻玉米规范化间作等新技术,综合形成“陆稻新品种、新技术”成果。2011年,“陆稻新品种、新技术”被国家外国专家局命名为“国家级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2016—2019年累计推广种植面积150余万亩。创新选育的品种在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份推广应用的同时,已被引种到南亚东南亚的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孟加拉、尼泊尔等国,充分发挥了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科技“辐射中心”作用。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