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1.3.5 民族风俗

1.3.5.1 传统节日

佤族的传统节日与民间信仰的祭祀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佤族古老的传统节日,都是从民间信仰的祭祀活动中派生而来的,其传统节日和祭祀活动特别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接新水节

接新水节在佤语中称为“的若靠”,是佤族一年一度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这个节日中,全寨禁忌下地生产三天。第一天作接水准备,第二天迎接“水神”回寨,第三天正式接新水并庆祝。

2. 取新火

取新火在佤语中称为“的我靠”,是佤族人民为纪念和追溯古代先民摩擦取火的伟大发明,节期在农历一月、二月间择日。节日期间全寨禁忌下地生产二至三天,第一天取新火,第二、三天做防火准备。

3. 播种节

播种节在佤语中称为“梅依万”,时间为每年农历的一月至三月,各地根据自己的时令,在春播大忙开始时进行庆祝。

4. 新米节

新米节在佤语中称为“地京国”,意为收头道谷子,节期为每年农历七月至八月,各户根据自己粮食成熟的情况选择日子进行。

5. 拉木鼓

拉木鼓大多在每年的十二月中旬或秋收后进行,前后持续十五天,拉木鼓的节庆有一系列的祭祀活动。佤族认为鼓是通神之器,在平时是不允许乱敲或触动的,只有在重大的宗教活动和紧急的军事行动时,方可击之以聚众。西盟佤族每个村寨都有一至数个木鼓房,每个木鼓房内放两个木鼓,一个为雄性,一个为雌性。木鼓用上 10 ~ 20 年之后便要更换,做新木鼓时需要先从寨外森林里拉回一段已砍好的大树干回寨内做备料,故称“拉木鼓”。拉木鼓是一项全村寨人都要来参加的重大节日盛事,其间还会举行剽牛活动,十分热闹。

6. 砍牛尾巴

砍牛尾巴是西盟、沧源部分地区的佤族较大的、全寨性的宗教活动,多在春播以前举行。砍牛尾巴的祭祀活动全程为十多天,其间最热闹的当数砍牛尾巴、抢割活牛肉的那天。砍牛尾巴的过程十分激烈,但也要严格遵守相关仪式。

1.3.5.2 传统婚俗

佤族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是自由的,一般是男娶女嫁,结婚年龄多是男 20 岁,女18 岁左右。佤族婚姻制度没有什么成文的典章法规,但严格地受传统习惯和宗教观念的约束,如占卜订亲,做梦预示婚约或是同姓不婚等。谁违反了这些约束,就会遭到父母和亲友的反对及“习惯法”的制裁。佤族严禁同姓通婚。

1.3.5.3 传统礼仪

在漫长历史中,佤族形成了一些礼仪习俗。平时,每当饭熟以后,佤族家庭的每个小辈成员,总是习惯地围蹲在主火塘的旁边,等待着一家之长或老辈的到来,长辈不到,即使肚子再饿,谁也不会动手先吃。全家人到齐了,才由主妇把饭和菜舀在一个个木碗里,每人一份,外人来了,也可分得一份。饭吃完了,只能由主妇添给,自己不得去盛。吃肉也是一样,人不分大小,也不分亲疏,每人分一坨。遇到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得首先请长辈品尝。

        另外,佤族的常规饮食禁忌有:①吃饭时,不能大叫大喊或高声唱调,若叫喊或唱调;②平时,家里的米袋、饭勺不能丢失,若丢失了,认为主人家就会缺粮;③煮饭时,不能把米汤、饭勺放在炕笆上;④在主火塘煮饭、烤茶时,不能对着“家神”的方向烘烤饭或煮茶;⑤饭吃完后,不能在河里、沟里洗碗;⑥小孩子不能吃寡鸡蛋,认为男孩子吃了不聪明,女孩子吃了则家里播种不发芽;⑦小孩子不能吃鸡头、鸡脚、鸟头、鸟脚,认为吃了手脚不灵;⑧病人不能吃长黑毛的黄牛肉,认为吃了病情会加重;⑨播种剩下的谷子,要先让老人吃;⑩吃饭时,饭不能掉在地上,更不能乱踩; 每次吃饭,锅里要留一点儿,认为饭吃光了,今后要缺粮。

        饮食习俗还有:①不要用白色羽毛鸡或田螺招待客人,认为这样做对客人不礼貌,今后主客关系会淡漠;②端给客人吃蜂蜜,不要直接递到手上,要放在客人面前,让客人自己拿起来吃,若直接递到客人手上,认为今后客人不会再来;③最先播种的头人,在播种的当天,不能至办婚丧喜事的人家吃饭,若吃了,认为全寨会缺粮;④佤族有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用手抓食的习惯。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